怎麼治療頸椎的保健操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多由慢性勞損或退行性病變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增生,壓迫椎動脈或神經而引起一系列症狀,如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噁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嚥困難。小編整理了關於頸椎保健操的做法,供大家學習。

  頸椎病的主要症狀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痺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痠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祛風散寒,疏筋活絡,理氣止痛。

  ***3***處方: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佈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崑崙。

  手陽明大腸經分佈區疼痛取曲池、手三裡;

  手太陽小腸經分佈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

  手少陽三焦經分佈區疼痛取天?、天井、支溝、懸鐘、丘墟。

  一般區域性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每次選3~7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3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症,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痺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裡等穴。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

  第一套:頸椎操:

  預備動作:取坐位,全身放鬆,頸伸直,雙手自然交叉置於腿上。第一節:①頭正位。②頭低下至最大限度。③抬頭回到正位。4頭仰至最大限度。⑤恢復頭正位。第二節:①頭向左轉至最大限度。②頭回到正位。③頭向右轉至最大限度。4頭恢復正位。第三節:①頭正位。②頭向左轉,下頜儘量夠左肩。③頭回到正位。4頭向右轉,下頜儘量夠右肩。⑤頭恢復正位。

  第二套:縮頸揉肩操:

  預備動作:可坐位或站立,全身放鬆,雙臂自然下垂,雙手半握拳。①聳肩縮頸,雙肩向前順時針揉動。②頸肩收回到中立位。③聳肩縮頸,雙肩向後逆時針揉動。4頸肩恢復到中立位。

  第三套:頸椎“米”字操:即以頭為筆頭,用頸作筆桿,按下述順序反覆書寫“米”字,每次書寫5~10個“米”字。

  準備動作同第一套。整套操連續做,不分節。具體書寫方法為:

  ①先寫一橫,頭儘量由左到右劃一橫線。②頭回到正位。③再寫一豎,頭儘量向前上方拉伸,自上而下劃一豎線。4頭回到正位。⑤頭頸儘量向左上方拉伸成45度角,而後斜行劃線拉伸至右下45度。⑥頭回正位。⑦同法書寫米字右上點。⑧頭回正位。⑨頭頸儘量向右前上方拉伸,向左下方劃一撇。⑩頭頸回到正中位。11頭儘量向左前上方拉伸,向右下方劃一捺;12恢復頭頸正位。以上為一個“米”字。

  這三套操,可活動頸椎關節和肩關節,保持關節的靈活度,鍛鍊頸部肌群的伸縮功能,增強頸肌肌力,維繫頸部軟組織的自然彈性,避免或鬆解粘連,糾正頸椎小關節的錯位,恢復或改善頸椎的生理力線平衡,增進頸椎的穩定性。有助於治療或預防頸椎病和頸性肩周炎。患者可酌情任選其中一套,或按順序三套一氣呵成。但“米”字操動作較大,病情較重者,應循序漸進,逐步加大運動量,即可先做頭兩節,後做“米”字操。動作宜柔和,切忌用力過猛。這三節操,一般每天做1~2次,見縫插針,靈活安排運動時間,其運動量因人而異。一般以操後感覺頭、頸、肩輕快,舒適為度。持之以恆,必收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