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節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樣的

  眾所周知,在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季節在氣候的特點上也是有著差異之處的,而養生人士在四季養生的同時,也應注意針對季節採取不同的養生方法來進行安排,對此,本文特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下面跟著小編來了解一下吧。

  不同季節的養生方法

  一、春季如何養生

  春天是萬物生髮的季節,如果冬季未藏好,此刻會生病。在春季要按時睡,早起,放鬆自我,緩行於庭院,使得的精氣慢慢升起來。春天不要壓抑自己,拂逆它就會傷肝,到夏季就會寒變。春季要多吃五穀,豆子,它們是種子,主生髮。比如五豆粥;吃春餅,各種蔬菜卷在餅子裡,新鮮的蔬菜也是生髮。但一定吃應季節的不吃反季節的。

  肝氣要靠膽經來排洩,肝膽二經互為表裡的。所以在春天常常有人口苦、肩膀痛、偏頭痛、乳房和兩肋痛,臀部和大腿外側疼痛,這些都是膽經堵塞,排洩不利的表現。口苦可以吃小柴胡丸或沖劑;肩膀痛、偏頭痛、乳房和兩肋痛可服加味逍遙丸;臀部和大腿外側疼痛,可選平肝舒絡丸。平時每天由上到下敲打大腿外側沿褲縫的這條膽經,左右對稱兩條,促進膽經的暢通和機能,並可減肥。

  春季人體陽氣向外散發,面板舒張開,風寒特別容易入侵,這時有人易犯咳喘症。外有風寒、內有肝火相逼,對肺臟來說叫“木火刑金”,咳嗽不止。這時要洩肝火。敲打膽經、三焦經通肝氣;對心包經進行刮痧活肝血;對背部刮痧去寒氣。

  二、夏季養長

  夏季屬火,是散發的季節,不要怕熱,不要怕日晒,該出汗時要出汗。情志上不要過分壓抑自己。夏季是氣血通暢的季節,如果違背了夏季的自然之道,就傷了心。夏季主發散,主生長,散發好了,生長好了,秋冬才有收藏。夏季可借陽氣的充足來趕走藏在身體裡的積寒,卻注意不要過度使用空調使寒氣加深。因為空調會打亂人體的條件機能,抑制散發。

  睡眠十分重要,寅時全身氣血重新分佈,再熬夜也不能過三點,平時11點一定要睡眠。夏季由於天氣炎熱,會影響晚上的睡眠,中午的休息十分重要。

  夏季飲食要清淡而富含營養,多食羹,適當吃一些苦味的食物。苦夏的人要服一些袪溼健脾的中藥。

  三、秋季養斂

  秋季天高氣爽,清明透徹屬金,在人體是屬肺經,肺臟為嬌貴的藏腑,十分怕燥。秋燥:是天地正氣,但會傷肺經,秋季要滋養肺陰。秋季人也要由夏季的散發狀態轉入收斂,舒緩秋天的肅殺之氣,如果違背秋季之道,會傷肺臟,冬季不藏。

  秋季在脾胃健康的情況下可食厚重的食品,特別是苦夏的人,秋季胃口開了,可以補補;可以吃一些滋潤肺陰的東西,如銀耳、百合、麥冬、梨、葡萄。秋季一是要防止感冒,外感風寒時,及時在背部刮痧,把寒氣逼走。二是平息肝火,不要內火傷肺,按摩太沖穴。

  先天肺氣不足的,畏寒怕冷,氣短語低,可用艾卷灸督脈的命門,腰部的腎俞,肚臍下的關元,腎經的太溪等穴,溫經通脈滋補肺虛。按摩和鍼灸肺經的中府穴,可以補肺氣。

  四、冬季養藏

  冬季屬陰屬水,要藏,藏得主才保證春季的生髮。冬季一定要養,要穿暖,要吃一些厚重和營養的東西,喝一些醪糟酒,大補氣血。冬季可吃一些湯劑,比如羊肉湯、牛肉湯。

  在冬季的冬至要進補的。冬至:陰氣到極致,一陽生。冬至前吃當歸羊肉湯,冬至後吃蟲草老鴨湯。前養陽,後養陰。在冬至的前後四天,用艾條灸肚臍。

  冬季的重點是補腎,補元氣,元氣藥品是補不了的,只有五穀、豆類食品可以補元氣。多煮幾次臘八粥喝,五穀、五豆俱全,入腎補精氣,可以冬季養好腎陰。冬季多吃一些黑色食品,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這些黑色食品都進腎經,滋補元氣。另外吃一些中成藥調理腎經,如陰虛火旺的人,可以服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麥味地黃丸***肺陰虛***,菊杞地黃丸***肝火旺***。腎陽虛的可以服用一些人蔘、鹿茸補品。

  養身要杜絕的八大事項

  養生不要一、老了才養

  許多人認為養生是老人的事,年輕時無須養生。其實,養生要從娃娃抓起,正如機器要從新時保養。一旦零件有損,養生為時已晚,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養生不要二、病了才治

  許多人不病不查體,病了才看醫生。其實,養生應以預防為主,平時應定期檢查,定時保養。

  養生不要三、餓了才吃

  許多人不吃早餐或不按時就餐,理由是不餓。生理學告訴我們,食物在胃內經過4~5個小時後就全部排空。感到飢餓時胃液已經開始"消化"胃黏膜,而規律飲食、均衡營養,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養生不要四、渴了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才飲水,是許多人的習慣。事實上,水對人體代謝的作用比食物還重要。感到口渴時表明身體已經缺水到一定程度。臨床發現,不常飲水的人,患便祕、尿路結石的機率會明顯高於有飲水習慣的人。

  養生不要五、急了才排

  許多人沒有定時排便的習慣,甚至有便不解,寧願憋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容易引起便祕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中的有毒物質被人體吸收,造成“自身中毒”。

  養生不要六、困了才睡

  人的一生約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只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每天不少於7小時睡眠,才能維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轉。但有些人不是按時就寢,而是毫無節制,不困不睡,甚至困了也強撐著。這不利於保護大腦,更易引起失眠,長此以往,損害生命。

  養生不要七、累了才歇

  累了才休息是許多人的習慣。其實,累是身體相當疲勞的感覺,這時休息已為時過晚。應養成不累也休息的習慣,做到不過分透支體力、腦力。

  養生不要八、胖了才減

  進食過量、營養過剩、缺乏運動是導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這些都是可以預防的。時下,許多人不加節制大吃大喝,大胖子隨處可見,一胖就易病。況且,目前尚無理想的減肥搖問世。因此,減肥不如防胖,莫做胖了再減、自己掐自己脖子的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