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教學的反思

  在找關於?下面是!讓小編我跟你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唱歌教學反思

  眾所周知,唱歌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中之重,它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這一學年中,我潛心鑽研唱歌教學的方法與途徑,積極參加教研員李老師組織的各種音樂活動,從聽課、評課中學習別人的長處,並隨時與本組教師一起共同探討研究音樂教學的體會與心得,來促進、提高自己的唱歌教學工作。反思一學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自己在唱歌教學方面有了一些感悟、也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就具體談一談:

  一、注重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良好的音樂基本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條件。在本年度的音樂教學中,我主要從節奏和聲音兩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在節奏訓練方面,我根據教材內容依次給學生出示不同時值的節奏型,並按照時值的長短對其進行歸類,做到讀、寫、聽、創相結合,集體練習和個別指導相結合,課前訓練和課中的歌曲學習相結合,運用多種手段逐步提高學生的節奏感覺。同時我還深刻地認識到,唱歌教學實際上就是聲音的藝術,因此聲音訓練非常重要。我認為聲音訓練是貫穿一節課始終的,無論是開始的發聲練習,還是在歌曲學習的各個環節,只要聽到發扁的、喊唱的等需要糾正的聲音,教師就要停下來給予指導,讓學生始終用優美、統一的聲音歌唱。為了讓學生儘快掌握演唱方法,我經常提醒他們要張大嘴、輕咬字,用咬蘋果的狀態來演唱。通過一學年的不斷訓練,學生的基本功逐步增強,聲音效果越來越好。

  二、從音樂要素入手感受、表現、處理歌曲。

  在感受歌曲階段,聽唱法是我們在唱歌教學中普遍採用的一種方法。那麼讓學生帶著怎樣的問題一遍遍的傾聽歌曲呢?這就要從音樂要素著眼,如:歌曲的節拍是怎樣的?什麼情緒的?速度、力度上有什麼特點等等。在表現歌曲階段

  我激勵學生要唱出歌曲的情緒與情感,而在歌曲的處理環節,我鼓勵學生對音樂有不同的理解,突出音樂審美體驗,用最美好的聲音表現歌曲,形成教學的高潮。在這一環節中,我認為教師一定要善於啟發學生,讓學生自己對歌曲演唱的速度、力度、連音與短音等做出處理,以此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獨特的理解力、表現力與創造能力。例如四年級歌曲《老師,節日好》的最後一個樂句“飄香的果實甜在老師的心窩”要連續演唱三遍,試想毫無變化的機械重複會是多麼單調乏味,於是我提示學生可以對其進行演唱處理,使它更具結束感。在我的啟發下,同學們紛紛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可以在演唱力度上作漸弱處理、可以讓我們的演唱速度在最後一遍時逐步慢下來,等等。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嘗試演唱,參與的積極性十分強烈。

  三、讓唱歌教學變得更有情趣。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總目標,即“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鑑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我在三年級音樂《我的小綿羊》一課的教學設計中重點突出了“情趣”二字,引導學生在歌曲情境中感受、理解、表現、創造,取得了良好效果,尤其對於二聲部的指導練習我認為還是比較成功的。 在《我的小綿羊》這首歌曲學會以後,我讓學生用輕聲高位置模仿小綿羊的叫聲,然後問道:“如果把小綿羊的叫聲加入到歌曲演唱當中可以嗎?你認為加到哪兒比較合適?”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紛紛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有的可行有的不可行,於是按照大家的建議師生一起合作演唱,比較哪種方法或哪些方法效果比較好,哪些方法不可取,然後全班分成兩組,一組演唱歌曲,另一組適時加入小綿羊的叫聲,進行二聲部練習。孩子們學習勁頭很高,當然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那麼為什麼這一教學環節能夠取得良好效果呢,分析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1、情境教學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自然而親切。2、使得單調枯燥的唱歌教學變得有趣味,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3、體現了學生是主體的理念。在不同的教學班,孩子們提出的設想是不同的,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讓他們自己去比較、去選擇、去嘗試,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4、增強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這一別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於是他們積極思考、主動表現,與眾不同的心理鍛鍊了思維的求異性和發散性。5、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我的小綿羊》是一首單聲部歌曲,教學中我並沒有拘泥於教材,而是靈活地加入了綿羊叫聲作為第二聲部,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互相傾聽、學會用和諧的聲音演唱,從而為後面的合唱歌曲的學習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