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二泉映月二胡譜_二泉映月的二胡演奏視訊

  《二泉映月》是非常知名的歌曲,也是很多學習二胡的人演奏的歌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阿炳《二泉映月》的二胡譜,供您閱讀欣賞!

  阿炳《二泉映月》二胡譜



 

  阿炳的簡介

  阿炳***1893—1950***,原名華彥鈞,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正一派道士。曾一度淪為街頭流浪藝人,飽受苦難,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刻苦鑽研道教音樂,精益求精,並廣泛吸取民間音樂的曲調,一生共創作和演奏了270多首民間樂曲。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鬆》《寒春風曲》三首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其作品滲透著傳統音樂的精髓,情真意切,感動人心,充滿藝術的生命力

  阿炳《二泉映月》技巧賞析

  《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創,也由他親自演奏。阿炳的演奏技藝是他二胡藝術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細膩深刻、瀟灑磅礴、蒼勁有力、剛柔相濟、感人至深,他民間音樂修養廣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在當時無人能出其右。在演奏該曲時,他運用二胡的五個把位,並配合多種弓法的力度變化,在變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將意境展現得無比深刻,具有很強的抒情性。

  在弓法上,阿炳以短弓見長,經常使用一字一弓,音量飽滿、堅實有力,如切分弓、顫弓、頓弓、提弓、小抖弓、斷弓等。他的連弓用得不多,但很有特點,他吸取了戲曲音樂中絃樂的運弓方法,由弱拍進入強拍,形成弓法上的切分進行和延留進行。凡是在較長的音進行時,他持弓的右手用力有輕有重,這樣既保持了渾厚的音色,又有比較明亮的效果。

  在指法上,阿炳應用的是民間演奏中的定把滑音,在演奏時左手始終放在二胡的第二把位上,在第一、三把位上的旋律多采用滑音演奏,這種技巧既減少了頻繁的換把次數、又能通過手指滑弦效果使旋律的進行更加濃郁連貫。其食指、中指滑音的應用,豐富了旋律的韻味,摳柔、壓柔、不柔的相對比較及顫音、打音、帶音、大小滑音、原位上下滑音和各種裝飾音的靈活運用,加深了二胡演奏的表現力。

  全曲的速度比較統一,但力度的變化卻相當大。阿炳根據感情的需要隨心所欲地運弓,運弓的強弱起伏配合以左手的按弦,通過指力的輕重造成音的頓挫,讓人聽起來感到連中有斷,音斷意不斷,曲調顯得更為生動、富有活力。著名二胡理論研究專家趙硯臣先生曾這樣總結阿炳的演奏風格:“行弓沉澀凝重,力感橫溢,滯意多,頓挫多,內在含忍,給人以抑鬱感、倔強感,表現了一種含蓄而又艱澀蒼勁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