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人物畫精美圖片

  當代工筆人物畫在構圖上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了 筆墨當隨時代 的藝術創作精神,小編特意為大家提供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欣賞

  1

  2

  3

  4

  5

  後,下面就來讀一讀關於人物畫的文章吧!

  六朝工筆女性人物畫的用色技法

  中國色彩繪畫史的開始時間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這一時期的色彩繪畫粗獷豪放,主要以單純的勾勒形狀外輪廓,再平塗填色的方式進行。神仙思想出現後,人們腦海裡出現了很多幻想形象,迄今所見時代最早的女性人物畫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人物龍鳳帛畫》,畫中婦女的口和衣袖有硃色簡易暈染,不過相對於流暢勁健的線條來說,色彩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戰國之後的秦漢時期的墓室壁畫,畫像石和畫像磚上,出現了很多女性形象,其線具有很強的寫意性,色彩以紅,赭,黃,青、白、黑為主,色彩附屬於墨線,在五行論中,以白、青、黑、赤、黃五色來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這也許是先秦兩漢最早的色彩觀。那時所使用的顏料大多是純度高且色相明確的顏料,色彩以平塗為主,暈染仍然顯得簡易。隨著時間的推移,漢畫逐漸發生著變化,到了魏晉時期,線條更加精細了,色彩方面,顏料色系已經基本齊全,這為畫家自由調配顏色提供了可能,晉畫的傑出代表當屬大畫家顧愷之,傳為他的作品有《洛神賦圖》卷、《女史箴圖》卷以及《烈女仁智圖》卷。早期藝術受宗教信仰的束縛,服務於封建道德,作用是成教化、助人倫,對女性人物的描繪就繼承了人物畫普遍的秀骨清像的特徵。這三件作品都是後代的臨摹之作,《女史箴圖》為絹本淺著色,勾勒後,只以朱磦、硃砂、赭石等礦物色微加薄染,設色原則是“薄染以濃色,微加點綴,不求暈飾”。

  至此,工筆女性人物色彩語彙體格初步完備,繪畫理論上也開始了對於色彩理論的初步建構,謝赫“隨類賦彩”概括了中國畫中色彩的審美理念,強調了事物色彩的恆常性,恆常性是畫者的心象,可以不考慮時間空間的變化,賦哪種彩源於人們的認知,色塊與色塊也通過對比、呼應、承接、避讓等關係來搭配,所謂“布色”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