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資料中心網路技術的有關知識

  今天小編就要跟大家講解下資料中心網路技術的知識~那麼對此感興趣的網友可以多來了解了解下。下面就是具體內容!!!

  資料中心網路技術的知識

  1 整合能力

  1.1 一體化交換技術

  DCE技術是通過整合傳統資料中心資源,最終實現建立面向服務的資料中心SODC。有三種網路是以前用得最多的:第一種是使用光纖儲存交換機的儲存交換網路***Fiber Channel SAN***,便於實現CPU、記憶體資源並行化處理的高效能運算網路***多采用高頻寬低延遲的InfiniBand技術***,以及傳統的資料區域網。DCE最大的貢獻在於將此三種網路在統一傳輸平臺得到實現,為跨平臺間的資源排程和虛擬化服務提供了便捷,同時節約了管理成本,也促進了投資有效性的提高。

  作為唯一成熟的標準,Fiber Channel Over Ethernet技術***FCoE***融合了傳統區域網和儲存網路的共同優勢。將如何把儲存網***SAN***的資料幀封裝進行轉化上升為統一標準。

  1.2 無丟棄乙太網技術

  DCE通過對乙太網連線和無保障的Best Effort傳輸行為,保證了一體化交換技術的實現。即保證主機在通過乙太網進行磁碟讀寫等操作、高效能運算所要求的遠端記憶體訪問、並行處理等操作時,不會發生任何不可預料的傳輸失敗。DCE的技術可以運用在各種對計算機網路要求高的行業中,達到真正的“無丟包”乙太網目標。

  1.3 效能支撐能力

  首先為保證三網合一後的頻寬資源,DCE核心層寬頻的起點是萬兆乙太網,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40G/100G乙太網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寬頻。另外,儲存網路和高效能運算所要求的通過網路實現的遠端磁碟讀寫、記憶體同步的效能需求,DCE裝置必須提供比傳統乙太網裝置低幾個數量級的埠間轉發延遲。DCE要求的核心層的三層轉發延遲應可達到30us以下,接入層的二層轉發延遲應可在3~4us以下。這都是傳統乙太網技術無法實現的效能指標要求。

  1.4 智慧服務集中化部署

  所謂資源融合,是指將各類網路智慧服務如安全訪問控制、安全監測、協議分析、應用優化和負載均衡等進行無縫整合在寄出設施內,以便於實現虛擬化排程。智慧服務包括:1***應用服務優化和負載均衡;2***硬體化訪問控制***防火牆***;3***實時入侵監測***IDS/IPS***;4***網路流量統計;5***網路協議分析;6***CPU抗攻擊保護;7***遠端無人值守管理***Lights-out Management***服務;8***網路裝置自主管理服務。

  傳統設計中由於擔心智慧服務設施的效能而不得不化整為零、分散部署,這將導致這些服務資源的利用將被豎井化。

  隨著硬體能力的提高,現在已經有能力在資料中心做出數十G能力的防火牆,使得分散的防火牆部署可以集中化。當需要增強效能時,只需在中心增加防火牆部署,不用觸及各區域架構,而整體都會得到效能的提升,形成真正的資源池。

  2 虛擬化能力

  2.1 網路裝置虛擬化技術

  除了需要充分利用傳統的虛擬網路技術對網路作虛擬化以外,網路裝置自身的虛擬化則是新一代資料中心的虛擬化熱點技術。裝置虛擬化技術可將多個裝置虛擬化為單臺邏輯裝置***所謂多合一***,也包括可將單臺裝置虛擬化為多個獨立管理的邏輯裝置***所謂一分多***。靈活的裝置虛擬化將網路的轉發資源和物理單元解耦,使網路徹底成為可自由配置的IT資源。

  2.2 網路智慧服務虛擬化技術

  面向雲端計算的資料中心在智慧服務集中化部署的基礎上,應能夠將其服務虛擬化為多個獨立的邏輯裝置,無論使用者在網路的什麼位置,都可得到屬於自己的在服務資源,這樣智慧服務無須部署到接入層、也可為不同使用者組提供對應的服務。

  2.3 基於網路的融合虛擬化

  隨著虛擬化技術作為資料中心的熱點,越來越多的廠商在自己的優勢產品中提供大量的虛擬化手段,但巨集觀看各類虛擬化技術從不同角度、面對不同IT資源形成了相互沒有關聯、孤立設計的解決方案,這些孤島式的虛擬化技術在系統中疊加,不僅沒有帶來優勢,反而帶來管理、擴充套件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缺陷。1***資料中心網路需具備虛機感知能力;2***選取具備多機負載均衡能力的網路;3***資料中心採用具備高可擴充套件能力的大二層技術;4***網路設計應支援跨三層廣域網的二層環境,以解除虛機遷移的地域限制。

  3 自動化

  當前常見的商務DCE自動化解決方案不僅包括管理自動化,也包括業務部署自動化。作為SODC架構中上層自動優化實現服務呼叫的必要條件,自動化通過高速整合化和虛擬化,完全不需要物理動作的協助而完成服務的部署。通過虛擬化的平臺可以使各種資源和設施在互不關聯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整合和最優化的分配。如果我們需要按照最優的方式進行計算、評估、決策以及調配,我們只需要將一定的業務策略輸入給智慧網路的策略伺服器就可以得到實現。

  4 層次化

  傳統資料中心網路都將採用層次化、模組化的設計。層次化模組化設計可使層次清晰,便於分層管理和故障隔離,但對於新一代面向雲端計算的資料中心而言,傳統的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的三層結構在資料中心存在以下問題:1***逐層上連的收斂比影響最終效能;2***多層次影響端到端延遲;3***多層次對於大二層部署要求是阻礙;4***管理複雜。

  為了既保留傳統層次化架構的分層管理和故障隔離的優點,同時又能適應新型雲端計算資料中心對扁平化網路的要求,新一代資料中心提出以下層次規劃建議:1***結構扁平化;2***管理集中化;3***交換矩陣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