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來源於自己意識

意識的吸引力產生作用的前提是你必須有一個志向,有成功的意願,有奮鬥的目標。當你把這個志向銘刻在心中無比堅定之後,你的意識自然就會發揮吸引作用,讓你的周圍充滿成功的機會和有利成功的因素。

  居里夫人說過,弱者等待機會,強者製造機會。所謂強者,就是有清晰的志向和目標,對自己的成功極度渴望的人。他們之所以能夠製造自己的成功機會,就是因為他們可以讓自己的成功志向轉化成為一個高強度磁場,最終使這個磁場產生強大的吸引力,讓成功機會和成功因素不斷地向他們身邊聚集。

  思想和意識將帶來與我們所關注的想法相一致的條件。例如,如果我們害怕災難,就可能會遇到災難。這是因為,恐懼同樣是一種能動的精神形式,它會將我們的想法體現在外部世界。正是這種不利的思考形式,讓人們經過多年努力得到的東西化為泡影。對於成功也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渴望成功,就會達到成功,因為內心的成功想法也將體現在外部的世界,這樣成功就會離我們更加接近。勒格森•卡伊拉出發時僅有夠維持五天的食物、一本《聖經》和一本《天路歷程》(他的兩本寶書)、一把用於防身的小斧頭和一塊毯子。帶著這些,他急切地踏上了他的人生旅途,他將徒步從他的家鄉尼亞薩蘭(今馬拉維)的村莊向北穿過東非荒原到達開羅,然後乘船到美國,開始他的大學教育。那一年,勒格森只有16歲,雖然父母不知道美國離他們究竟有多遠,但他們還是虔誠地為勒格森的旅途祈禱。


  開始,勒格森和村裡的許多人一樣,認為學習對於居住在尼亞薩蘭卡榮谷鎮的窮孩子來說只是浪費時間。但是到了後來,他從傳教士提供的書籍中看到亞伯拉罕•林肯和布克•華盛頓。這些偉人的故事啟發了他,使他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活,並且認識到接受教育是他實現夢想的第一步。於是他就有了徒步到開羅的想法。

  不去想身上毫無分文,也沒有任何的辦法支付船票;不去想根本不知道要上哪所大學,也不知道會不會被大學接受;也不去想從開羅到華盛頓有3000英里之遙,途中要經過上百個部落,說著50多種語言;不去想所有這一切,勒格森出發了。他必須踏上征途。他一心只想著那一片可以幫助他把握自己命運的土地,其他的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在崎嶇的非洲大地上,艱難跋涉了整整五天以後,勒格森僅僅前進了25英里。食物吃完了,水也快喝完了,而且他身無分文。要想繼續完成後面的2975英里的路程似乎是不可能了,但勒格森清楚地知道回頭就是放棄,就是重新回到貧窮和無知。他對自己發誓:不到美國我誓不罷休,除非我死了。於是他繼續前行。


  有時,勒格森同陌生人同行,但更多的時候則是孤獨地步行。每到一個新的村莊他都非常小心,因為不知道當地人是敵意的還是友善的。有時他找到一份工作,暫時有棲身之所,但大多數夜晚卻是過著大地為床、星空為被的生活。他依靠野果和其他可以吃的植物維持生活。艱難的旅途生活使他變得又瘦又弱。

  一次高燒使勒格森病得很重。好心的陌生人用草藥為他治療,並給他提供了地方休息和養病。由於疲憊不堪和心灰意冷,勒格森幾欲放棄。他開始思考:“回家也許會比繼續這似乎愚蠢的旅途和冒險更好一些。”看到這裡,你或許以為我們的主人公真的就打道回府,將自己的美國上學夢擱淺了,但是如果是這樣,這件事情就沒有任何意義,勒格森也不會取得最後的成功,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的結果是他證明了成功意識的強大。勒格森並未回家,而是翻開了他的兩本書,讀著那熟悉的語句,他又恢復了對自己的目標和信心,繼續前行。從開始這次冒險旅行到1960年已經有15個月的時間了,他走了近1000英里,到達了烏干達首都坎帕拉,並在坎帕拉待了6個月,乾點零活,一有時間就到圖書館,貪婪地閱讀著各種書籍。

  在圖書館裡他找到一本關於美國大學的指南書,其中的一張插圖深深地吸引了他。那是個看上去莊重而友好的學院,坐落在湛藍的天空下,噴泉草坪錯落有致,環繞學院的群山使他想起了家鄉那壯麗的山峰。位於華盛頓佛農山區的斯卡吉特峽谷學院成為勒格森申請的第一個具體的院校,他決定立即給學院的主任寫封信,述說自己的境況,並向學院申請希望得到獎學金。

  但是擔心可能不被斯卡吉特接受,勒格森決定在他微薄積蓄允許的情況下,給儘可能多的院校寄去了自己的申請。其實這大可不必,斯卡吉特的主任被這個年輕人的決心深深地感動了,不僅接受了他的申請,還向他提供了獎學金和一份工作,其工資足夠用以支付他上學期間的食宿費用。勒格森向著自己的夢想又前進了一大步,但是更多的困難仍然阻擋著他的道路。

  要到美國去,勒格森必須有護照和簽證,但是得到護照他必須?美國政府提供確切的出生日期證明。更糟糕的是要拿到簽證,他還需證明他擁有可使他往返美國的費用。勒格森只好再次拿起筆給他童年時起就曾教導過他的傳教士寫求助信。結果傳教士們通過政府渠道幫助他很快拿到了護照。然而,勒格森還是缺少領取簽證所必須擁有的那筆航空費用。勒格森並不灰心,而是繼續向開羅前進,他相信自己一定能通過某種途徑得到自己需要的這筆錢。他堅信自己可以達到目標,於是他花了自己僅有的一點積蓄買了一雙新鞋,使自己不必光著腳走進學院的大門。

  幾個月過去了,他勇敢的旅途事蹟也漸漸的廣為人知。當他身無分文、筋疲力盡地到達喀土穆時,關於他的傳說已經在非洲和華盛頓佛農山區廣為流傳了。斯卡吉特峽谷學院的學生們在當地市民的幫助下,寄給勒格森650美元,用以支付它來美國的費用。當他得知這些人的慷慨幫助時,勒格森疲憊地跪在地上,滿懷喜悅和感激。

  1960年12月,經過兩年多的行程,勒格森終於來到斯卡吉特峽谷學院。手持自己寶貴的兩本書,他驕傲地跨進了學院高聳的大門。畢業後,勒格森並沒有停止奮鬥。他繼續進行學術研究,併到達英國成為劍橋大學的一名政治學教授,同時還是廣受尊重的權威。

  勒格森出身卑微,但就像他崇拜的英雄——亞伯拉罕•林肯和布克•華盛頓那樣,最終出人頭地。他為成功奮鬥的經歷成為我們人生航行中的一座壯麗的燈塔,其光芒一直為人們指引著前進的方向。誰能想象一個從小生活在非洲而且從未出過門的年輕人,為了能夠得到大學的教育而不遠萬里,從非洲一路步行到達美國?但是勒格森做到了。

  高爾基說過:“只有滿懷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自信地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意志。”沒有堅強的決心和意志,可以想象是難以達成任何一個目標的。

  當我們想要獲得某種物質財富時,通過專注力,腦海就會形成關於這種財富的清晰的精神意象,精神意象裡的一切細節就是實現願望的必要條件,然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鬥,最終這些條件會體現在客觀世界當中,從而帶來必要的人際關係和物質條件,以支援我們實現願望。要記住,腦海中的這個意向要能夠幫你解決問題,讓你能夠看到成功的希望,而不是一次次給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