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古幣鑑定基本方法_收藏古幣的禁忌有哪些

  在收藏古幣的時候最怕就是收藏到假的古幣,在收藏古幣的時候要學會去辨別真假,具體的方法有哪些?那麼怎麼鑑定古幣?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收藏的古幣鑑定基本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古幣鑑定基本方法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秦代。中國的古錢幣文化內容豐富多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稱道,並由此而產生了頗具中國特色的錢幣之學。下面跟隨小編來學習下古幣鑑定基本方法。

  1.聞味:偽品錢幣多是用化學物質來偽造裝飾,往往會散發出一種難聞的、刺鼻的化學怪味,而真品錢幣則沒有這種怪味。

  2.沸水燒煮法。古錢上往往附著紅綠鏽,真錢的鏽附著離比較強,所以凡是遇到鏽色可疑的珍品,可以把它們放入沸水中燒煮30分鐘左右,經燒煮後,鏽脫離的錢幣是偽品,真品的鏽則不易脫離。

  3.聽聲:古錢幣由於質地的原因,年代越久遠,火氣盡脫,氧化越嚴重,擲於水泥地面其聲音也越喑啞。先秦時期的刀、布、圜錢均基本是啞音。而明代以後的錢幣,距今時間較近,還未受到深層的氧化,聲音則清脆、響亮。

  4.看銅色:歷代古錢幣大多數是以銅合金形式鑄造的,因而合金的成分不同,錢幣也隨之呈現出不同的顏色。用銅鋅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黃色,銅錫合金鑄造的錢幣呈青色。

  5.認鏽:今所見錢幣,一為發掘品,二為傳世品。發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鏽。傳世品也因氧化作用,表面有一層包漿,呈黑色或暗銅色。

  6.移花接木法。用現代微型磨床和微型銑床加工一枚真的普通品,使其變成一種珍品;例如用一枚普通開元通寶和一枚普通折二或折三的宋代元豐通寶切割、挖補成一枚折二或折三的開元通寶就變成珍貴稀少品了。

  7.成分分析法:藉助現代光譜、化學容量和電子儀器掃描測定分析古錢幣化學分析後,對古幣的金屬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準確性、可靠性較高。採用超聲波聲像儀,可看清的內部結構,改刻、挖補、拼合等偽作的錢幣。

  8.看銘文:中國金屬鑄幣的一大特點就是有銘文書寫,每一種錢幣文字的字型各有特徵,不同時代的鑄幣銘文,有不同的書寫風格。根據這些特徵可檢驗是否為同時代的錢幣。

  9.比較版別法。中國古錢幣由手工鑄造,即使用來鑄錢的母錢也是手工雕刻而成,所以各枚錢幣之間多少會有一些微小差別。如果發現一批珍品,它們的版別一模一樣,甚至區域性的缺陷也是分毫不差,就要懷疑有作偽的可能了。

  10.縫衣鋼針測試法。古錢幣的真鏽不僅附著力強而且比較堅硬,把縫衣針尖頭向下豎直下壓,放手後,鋼針會倒下去。如果是偽品,由於鏽中摻入粘合劑之類的東西,具有輕微彈性,鋼針不易倒下。

  古錢幣收藏常用術語

  一、錢幣狀態類

  生坑:指新出土之錢,表面多帶有氧化鏽,也有個別不帶鏽。

  傳世:指未經入土,一直在民間流通的品相,表面無鏽帶包漿,明清時期居多。

  另:

  注:大明借順治範鑄造

  借範:一般指借用舊錢的現成的錢範鑄新年號,屬於鑄造工藝範疇。

  傳世古:指流傳世上未經入土之錢表面的顏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澤,又稱黑漆古。屬於鏽色範疇。

  水銀古:出土古錢表面之一種銀白色氧化層,又稱水銀鏽,水銀沁。屬於鏽色範疇。

  二、錢幣性質類:

  行用錢:又稱“正用錢”,正式發行通貨使用的。

  厭勝錢:屬壓邪取吉性質的非行用錢,多作吉慶,上樑,供奉,懸掛,佩帶之用,又稱壓勝錢,押勝錢。俗稱“花錢”,屬民俗錢幣。

  開爐錢:指歷代錢監***局***在正式鑄造前,先精工鑄造一批帶有紀念性質的錢幣,用來祭奠神靈,迎祥納吉,或進呈上司之用。

  鎮庫錢:鑄錢局在開爐鑄錢前,或為了紀念或為了避邪而特鑄有“鎮庫”字樣的大錢***但也有不鑄“鎮庫”字樣的同類性質的大錢***的統稱。該類錢一般都不參於流通故該類大錢也不談“當幾”使用等。存世最早的為南唐“大唐鎮庫”錢。

  供養錢:寺觀內作為供品的錢幣,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掛於佛龕之旁,又稱佛髒錢。

  宮錢:指專供皇宮節日慶典、裝飾、墜帳、掛燈、上樑、賞賜的特製錢品。

  套子錢:造型一致但重量、大小、價值不同的錢組合成套***現在來看一般套子錢都出自同一錢局***。

  對錢:亦稱“對品”、“對子錢”,是指同一種錢的錢文、大小、內外輪廓、厚薄和銅質完全相同,惟採用不同的書體,但字形筆勢仍互相吻合可以成雙配對的錢幣,又叫“和合錢”。對錢始於南唐盛於北宋。南唐所鑄“開元通寶”,篆、隸成對,開創對錢之先。此外北宋天聖、明道、元豐、熙寧、政和、重和、宣和等幣均可作對。

  打馬錢:打馬遊戲中的棋子,又稱馬錢。

  稚錢:是指一種瘦小纖細的五銖錢,古時一般喜歡把此錢用於“射稚”遊戲故而得名。

  銖兩錢:指隋以前鑄行的以銖,兩為重量單位,重量為錢名的貨幣,如半兩,五銖等。

  通寶錢:指唐以後鑄行的貨幣,錢文大多為年號加通寶***元寶、重寶等***字樣。

  交子:交子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發行於北宋時期1023年的成都。

  剪邊錢:剪鑿去外圈之錢,又稱對文。

  餅錢:王莽時厚型貨泉的俗稱。後來在北宋時寬緣厚型的鹹平,祥符錢也稱餅錢。

  公式女錢:南朝梁武帝時所鑄無外郭的五銖錢,也稱女錢。

  男錢:王莽時布泉的俗稱。

  紅錢:清代新疆鑄行的銅錢,因紅銅嶽而得名。

  惡錢:唐代劣質私鑄錢的稱謂。有鐵錫,銅沙,銅蕩,穿穴等名目。

  三、工具類:

  雕母:是指錢局工匠手工雕制的錢幣,又稱祖錢。質料較精,文字工整深峻。常見銅、錫、鉛、木、象牙等質料製品,極為珍貴。

  鐵母:鐵錢的母錢,據雕母以銅翻鑄而成,以兩宋鐵母為多。錢體較鑄製出的鐵錢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鐵錢精整美觀,甚珍罕。

  母錢·祺祥重寶寶源當十母錢

  母錢:又稱“鑄母”,就是直接翻鑄子錢的錢樣。

  錢範:鑄錢模型,印錢幣正面的稱面範,印背面的稱背範。又分祖範、母範、子範可比較雕母、母錢認知。

  另:

  樣錢:試鑄及初鑄的樣版錢,大多不參與錢幣的直接鑄造。大體包括:

  1、部頒樣錢:由中央戶,工兩部監製頒發各省作為標準的樣錢,部分也可稱作母錢用。清代部頒樣錢,除錢背局名不同,整體為寶源局或寶泉局風格。

  2、進呈樣錢:地方進呈有關當局審查的樣錢,地方錢局風格。

  四、錢體各部分名稱

  面:指錢幣之正面。

  面文:錢幣正面的文字。

  背:指錢幣之反面,又稱幕。

  背文:錢背文字,也稱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圓者叫圓穿,圓孔。

  肉:又稱“地章”,指錢幣的內外郭之間無文字圖案部分,厚者稱厚肉,薄者稱薄肉。

  日:指錢背之凸起的圓圈,又稱日文。

  月:指錢面,背之凸起圓弧,又稱月文,甲文,月痕,圓弧向上稱仰月,向下稱偃月。

  星:指錢面,背之凸起圓點,又稱星文。

  圈星:指錢背下凹之圓圈。

  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錢無文,又稱素背,光背,素幕。

  內郭:指錢孔四周這突出部分,又稱好郭。

  外郭:指錢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稱外緣,外輪,肉郭,邊郭。

  重郭:指兩重內郭。

  重輪:指二得外郭。

  五、錢幣版式類

  小樣:指錢徑小於同類型者。

  大樣:指錢徑大於同類型者。

  疊文:又稱搖頭,鑄造過程中往往因人為移動了模具而造成錢幣上面或背文字重疊的幣。

  傳形:指文字位置左右顛倒,如方足布中此種類較珍貴。

  反書:指錢文水平翻轉顛倒,錢文為反字。

  狹穿:指錢孔較小者。

  廣郭:指內郭較寬者,對應狹郭。

  寬緣:外郭較寬,又稱寬輪,寬邊,對應狹緣。

  決文:指錢身方孔之一角或數角尖出者。

  四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稱四決。

  四出文:指錢身方孔四角有陽文延伸至郭外,又稱四出,四道。

  額輪:指外郭外高內低,多見於王莽錢。

  削邊:指外郭向外斜削,正與額輪相反。

  磨邊錢:指磨去外郭邊緣之錢。

  合背:指誤用二件面範鑄成的錢。雙面均有錢文。

  合面:指誤用二件背範鑄成的錢,雙面均是錢背。

  離郭:指錢文遠離內郭。

  接郭:指錢文均與內郭相連。

  隔輪:指錢文遠離外郭不相連線。

  連輪:指錢文與外郭相連。

  深字:指錢文特別深峻。

  隱起文:指錢文高低粗細不一。

  聚頭:指錢文之首均對內郭,又稱聚首***多為花錢***。

  並足:指錢文之首均對外郭***多為花錢***。

  借穿:錢文配穿口而形成一個字,如永安五銖背土。

  另:錢文讀法:

  直讀:錢文按上下右左次序排列,也稱順讀,對讀。

  旋讀:錢文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也稱環讀。

  左讀:指錢文由左向右讀。

  六、錢幣計值計重類

  小平:銅錢最普通的形制,即一文小錢,又稱平錢,它是使用銅錢時代的最小貨幣單位,其直徑約2.4—2.5釐米。

  折二:錢徑一般2.7-2.9釐米,重5-8克。當兩枚小平錢。

  折三:錢徑一般2.9-3.2釐米。重8-12克。當三枚小平錢。

  折五:錢徑一般3.2-3.6釐米。重量不一。當五枚小平錢。

  折十: 以一當小平錢十枚***南宋·嘉定元寶折十算是錢幣史中,有且僅有的足值大錢了***。

  其實過去最受老百姓歡迎的行用錢還是小平錢,從折二錢以上越來越不足值。

  文:錢幣基本單位,一枚小平錢稱一文。

  串:一百錢***文***稱串,不同時期略有不同。

  貫:一千錢***文***稱貫,不同時期略有不同。

  庫平:是清政府部庫徵收租稅,出納銀兩所用的衡重標淮。它制定於康熙年間,在光緒三十四年由農工商和度支部擬訂劃一度量衡制度,規定庫平作為權衡標準,庫平一兩等於37.301克。

  古錢幣收藏四忌

  一、只收藏大錢

  古錢形制多樣,種類繁雜,但當中最多的還數小平錢等小型錢幣,折五型以上的大型錢,只有大觀通寶、泰和重寶、至正通寶、大中通寶、洪武通寶、天啟通寶***明***、咸豐通寶、太平天國等少數幾種,其他的則由於數量很少,如今難以得見。

  很多古錢幣收藏者,收藏古錢時,認為只有這些大型錢幣才具收藏價值,因而只收藏大型錢,導致路子越來越窄,其實這也是眾多古錢幣收藏者面臨的同一收藏誤區。小平錢等許多小型錢也同樣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且並不亞於大型錢,如“古泉五十名珍”中,就有鹹通玄寶、大蜀通寶、大齊通寶、乾亨通寶、天顯通寶、皇統元寶、大朝通寶***銅***、中統元寶等小型錢近20種。因此,收藏古錢,應走出只收藏大型錢的片面性收藏誤區。

  二、只收藏名錢

  對於古錢收藏愛好者而言,能夠收藏到名錢固然很好,但若是隻按照“古泉五十名珍”進行收藏,則又容易進入另一收藏誤區。“名珍”之外也有不少值得收藏的錢幣,且隨著傳世數量的減少,同樣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未來增值的可能性相當大。如背穿上“陝”的宣和通寶,背穿上“河”和背穿下“戶”的萬曆通寶,背穿上“招”或“帥”的大明通寶,背穿上“川”的大順通寶等,同樣名貴異常,市場上難得一見,也應像名錢那樣值得收藏。

  三、只收藏銅錢

  古錢幣,不僅包括主要的流通貨幣銅錢,還有少量的鐵錢和鉛錫錢。但大部分古錢幣收藏者收藏古錢時,往往只收藏銅錢,對鐵錢和鉛錫錢關注不多。其實能夠流傳至今得鐵錢和鉛錫錢已不多見,尤其是鐵錢,易受腐蝕,且鏽跡斑斑,大部分已難已辨認。因此,收藏古錢時,應走出只收藏銅錢的誤區,同樣重視鐵錢和鉛錫錢的收藏。

  四、只收藏好錢

  影響古錢幣收藏價值的因素多種多樣,品相便是其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這也導致很多古錢幣收藏愛好者,走入了只愛收藏好品相古錢的誤區,認為越好越值錢。其實大部分古錢因年深日久,已缺廓少邊,有的甚至還少了一角。雖然品相差,但同樣罕見,不亞於品相完整的古錢的收藏價值。

  怎樣辨別古錢幣是否被修補過了

  關於斷補:在X光線透視下,如果金屬的透光性不一樣,則可以看出斷補成分。有經驗的藏家可以在放大鏡下看出修補處的綠鏽和周圍有區別。放大鏡下,綠鏽分佈不一樣,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氧化成分,從而看出錢幣被斷補上色,因為,天然鏽和人工上鏽是不同的。

  關於裂補:有經驗的藏家可以憑藉聽聲音分辨有無裂補,聲音暗啞可以斷定幣有瑕疵。而缺補處膠裝填充物,沒有金屬光澤,可以用大頭針試探測試,可以明顯感受到手感的不同。或者可以用一種化學試劑丙酮或酒精,輕輕塗抹金屬幣,金屬不會發生反應,觸碰到後天人工修補的,就會出現化學反應。

  關於加筆:古錢時代久遠,使錢幣上面的字有起伏現象,容易形成文字的缺失。錢幣幣文加筆後形成完整的文字,這樣可以提高錢幣的價格。我們如何鑑別?細緻觀察字根,觀察筆畫的過渡是否自然。當然也可以拿丙酮測試,就會有所顯現。


1.收藏的古幣鑑定基本方法

2.中國古錢幣收藏知識大全

3.古幣收藏方法

4.古幣的收藏方法

5.古幣收藏交易的方法

6.收藏古錢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