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禮儀有哪些

  每個人的心靈美所包含的內心、精神、思想和禮儀等,均可從恭敬的言語和動作中體現出來。表示尊敬的形式***禮節***和儀式即為禮儀,應當始終貫穿於整個茶道活動中。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禮儀,一起來看看。

  茶道禮儀

  鞠躬禮又分為站式鞠躬、坐式鞠躬、跪式鞠躬。

  茶道表演開始和結束,主客均要行鞠躬禮。有站式和跪式兩種,且根據鞠躬的彎腰程度可分為真、行、草三種。“真禮”用於主客之間,“行禮”用於客人之間,“草禮”用於說話前後。

  1.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為預備,然後將相搭的兩手漸漸分開,貼著兩大腿下滑,手指尖觸至膝蓋上沿為止,同時上半身由腰部起傾斜,頭、背與腿呈近90°的弓形,略作停頓,表示對對方真誠的敬意,然後,慢慢直起上身,表示對對方連綿不斷的敬意,同時手沿腳上提,恢復原來的站姿。“行禮”要領與“真禮”同,僅雙手至大腿中部即行,頭、背與腿約呈120°的弓形。“草禮”只需將身體向前稍作傾斜,兩手搭在大腿根部即可,頭、背與腿約呈150°的弓形,餘同“真禮”。

  2.坐式鞠躬

  若主人是站立式,而客人是坐在椅***凳***上的,則客人用坐式答禮。“真禮”以坐姿為準備,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前移至膝蓋,腰部順勢前傾,低頭,但頭、頸與背部呈平弧形,稍作停頓,慢慢將上身直起,恢復坐姿。“行禮”時將兩手沿大腿移至中部,餘同“真禮”。“草禮”只將兩手搭在大腿根,略欠身即可。

  3.跪式鞠躬

  “真禮”以跪坐姿為預備,背、頸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斜,同時雙手從膝上漸漸滑下,全手掌著地,兩手指尖斜相對,身體傾至胸部與膝間只剩一個拳頭的空檔,身體呈45°前傾,稍作停頓,慢慢直起上身。同樣行禮時動作要與呼吸相配,彎腰時吐氣,直身時吸氣,速度與他人保持一致。“行禮”方法與“真禮”相似,但兩手僅前半掌著地,身體約呈55°前傾;行“草禮”時僅兩手手指著地,身體約呈65°前傾。

  伸掌禮

  這是茶道表演中用得最多的示意禮。當主泡與助泡之間協同配合時,主人向客人敬奉各種物品時都簡用此禮,表示的意思為:“請”和“謝謝”。

  寓意禮

  茶道活動中,自古以來在民間逐步形成了不少帶有寓意的禮節。如最常見的為沖泡時的“鳳凰三點頭”,即手提水壺高衝低斟反覆三次,寓意是向客人三鞠躬以示歡迎。茶壺放置時壺嘴不能正對客人,否則表示請客人離開;迴轉斟水、斟茶、燙壺等動作,右手必須逆時針方向迴轉,左手則以順時針方向迴轉,表示招手“來!來!來!”的意思,歡迎客人來觀看,若相反方向操作,則表示揮手“去!去!去!”的意思。

  朝鮮茶道

  清、敬、和、樂 朝鮮與中國土相連,自古關係密切,中國儒家的禮制思想對朝鮮影響很大。儒家的中庸思想被引入朝鮮茶禮之中,形成“中正”精神。建立“中正”精神的是草衣禪師張意恂***公元1786-1866年***,他在《東茶頌》裡提倡“中正”的茶禮精神,指的是茶人在凡事上不可過度也不可不及的意思。也就是勸要有自知之明,不可過度虛榮,知識淺薄卻到處炫耀自己,什麼也沒有卻假裝擁有很多。人的性情暴躁或偏激也不合中正精神。所以中正精神應在一個人的人格形成中成為最重要的因素,從而使消極的生活方式變成積極的生活方式,使悲觀的生活態度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這種人才能稱得上是茶人,中正精神也應成為人效中的生活準則***尹炳相:《韓國的茶文化與新價值觀的創造》,載於《農業考古》1997年2期***。後來韓國的茶禮歸結為“清、敬、和、樂”或“和、敬、儉、真”四個字,也折射了朝鮮民族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由此亦可見,朝鮮的茶禮精神就是茶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