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頂山國際茶文化節的介紹

  舉辦蒙頂山國際茶文化節是發展茶文化的一個重要舉措,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雅安位於四川盆地西緣,屬亞熱帶溼潤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均溫15.5℃,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左右,由於有得天獨厚自然生態環境的孕育和精湛的加工技術,蒙頂山茶形成芽嫩、形美、味醇、香高的獨特品質。作為一座碧茶飄香的城市,被譽為“中國茶都”、“世界茶源”。千百年來,蒙頂山茶和雅安藏茶久負盛名,雅安人工栽培茶樹已有2000多年曆史,是世界上人工種茶最早的地區,蒙頂山是國際茶界公認的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一片茶葉染綠一個世界,每年來雅朝聖的各國茶人絡繹不絕,有著“萬茶之源”的美譽;自唐至清,蒙頂山茶有著一千多年的貢茶史;一座聖山延伸一條古道,川藏茶馬古道從雅安出發,直抵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穿越古今連線東西。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產業的發展,在政策的扶持下,茶產業已經成為了雅安農村經濟的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生態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和富民產業。雅安先後遭受了“5 12”汶川特大地震和“4 20”蘆山強烈地震後,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關懷下,在全國人民和全社會的無私援助支援下,雅安災後恢復重建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蒙頂山茶區百萬畝茶園依然翠綠。通過災後恢復重建,一條以生態茶園為代表的百公里百萬畝茶產業生態農業文化旅遊經濟走廊已經形成,一座以大熊貓文化、茶文化聞名的“熊貓家源 世界茶源”生態城市正在中國西部崛起。

  去年,雅安抓住川茶產業轉型升級建設茶產業強省和災後恢復重建的機遇,圍繞“振興雅茶產業,打造世界茶源”的發展思路,以進一步做大做強雅茶產業,實現雅茶產業上檔升級為目標,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產業三大基礎優勢,圍繞產業、企業、品牌三大目標,抓好科研、基地、加工、市場四大重點,以“1235”戰略***一體化產業、兩個目標、三大聯盟、五大任務***為載體,全力推進雅茶產業的轉型升級,努力從茶葉資源大市向茶產業強市跨越。截至去年底,全市擁有茶園面積84.92萬畝,茶葉產量達7.5萬噸,茶葉綜合產業達到100億元。雅安茶葉產量和產值均位列四川省第一位。如今,雅安茶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以“蒙頂山茶”和“雅安藏茶”兩大公共品牌為主的產業發展格局。

  從2004年以來,雅安連續舉辦了10屆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遊節,本屆茶文化旅遊節是展示雅安災後重建和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階段性成果的平臺,也是推進雅安茶產業、生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以茶文化旅遊節的舉辦為契機,雅安全面推進生態文化旅遊內部融合、產業融合和區域融合發展,大力弘揚蒙頂山茶文化,進一步擴大“蒙頂山茶”和“雅安藏茶”品牌知名度,從而“讓世界認識蒙頂山茶,讓蒙頂山茶走向世界!”

  蒙頂山國際茶文化節的籌備

  全民總動員

  雅安是在2002年獲得“2004年國際茶文化研討會”舉辦權的。隨後的兩年時間裡,雅安為舉辦這一次茶業界的“奧林匹克”盛會,傾注了大量的精力。

  《雅安日報》2003年9月21日的報道,這樣描述“一會一節”籌委會:兩個靠牆的大書櫃已經被各種書籍、檔案“擠”得滿滿當當。還有大量的各種資料因無處可放,被整齊地堆放在牆角的舊沙發上。辦公室唯一一件“現代化”的辦公用品要算是那張大得有點誇張的辦公桌了。物盡其用,辦公桌除了一盞檯燈外,全被主人堆滿了各種檔案……

  而在3天前,“一會一節”籌委會已經發出了我市舉行“一會一節”的第一批邀請函。

  2003年12月4日,“一會一節”的會徽設計方案出爐——在圓圓的地球中,一隻笑眯眯的大熊貓攜著一片茶葉向我們跑來。這是從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套設計方案中挑選出來的。設計者是四川眉山車輛廠工業公司一位名叫錢勇的女工。在錢勇的眼中:會徽圖案由地球、“e”字母***體現現代文明網路的力量***、大熊貓、茶葉、眼睛的“八”字形***體現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等元素構成,體現了“一會一節”的內涵。圖案外環為綠色,體現了雅安“綠色寶石”的良好生態。

  在這一年的年底,著名辭賦家張昌餘受邀為“一會一節”寫下了《蒙頂山茶賦》:九州方圓,此地早佔“雅州”之雅號……於是望蒙頂而歌之,拜理真而贊之:茶經濟之福地!茶文化之聖山!茶種植之淵藪!茶集會之樂天!

  而在這一年,雅安為辦好“一會一節”,以嶄新的城市面貌迎接全世界的嘉賓,連續啟動了一批城市改造工程。如今,燈火輝煌,扯人眼球的廊橋便開建於這一年;而老大橋拆除重建、東大街——中大街——西大街、新生路、濱江路、臨江路等4條主要街道改造等多項工程也始於此。

  在“塵土飛揚”中,雅安人翻過了2003年的最後一頁日曆,迎來2004年。更多的工程啟動了,西門茶廊、三雅園建設、茶馬古道廣場……當“一會一節”來到,雅安人發現,整個城市變樣了,更美、更乾淨了。

  在春節過後,雅安迎來茶葉採摘季節。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春季。

  2004年3月30日,位於名山蒙頂山山頂的皇茶園重演了1000多年前皇茶祭天祀祖採製的大典。僧人們用最傳統的製茶方式製茶,利用竹剪選裁茶葉,然後焙炒、揉搓成形、攤涼、微火慢焙、攤涼、皇茶入銀瓶、裝箱蓋印,最後交付送茶使者。這批精製後的皇茶在使者護送下,路經成都、綿陽、廣元,最後抵達西安黃帝陵。

  2004年4月3日,在成都百花潭公園舉行的萬人品茗會上,“正貢”茶以每500克16800元售出。一名自稱姓秦的先生來到臨時櫃檯前,點出1680元錢:“來一兩‘正貢’!”見圍觀者都很好奇,他解釋說,自己就是想“嚐嚐古代帝王喝的茶到底是啥味道”。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省茶文化協會的茶學專家鍾渭基說,天價茶葉品質好沒話說,而且包含了千年“蒙頂貢茶”巨大的無形價值,川茶就需要這樣的金招牌。

  2004年6月26日,“一會一節”迎來百日衝刺倒計時。那一天,“一會一節”專頁網站半年內點選次數已超過7萬次;而在那一天,籌委會招募的800多名為盛會服務的會務、翻譯、禮賓等三類志願者也基本就位。

  隨後不久,“一會一節”總體方案經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已進入實施階段。

  翹首以待中,2004年9月19日,在鼓樂齊鳴、彩旗飄揚中,被譽為茶界“奧林匹克”的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在雅安隆重開幕。

  盛會·向世界敞開大門

  2004年9月19日10時30分,“一個令雅安153萬人民激動的聲音在四川農業大學體育館響起……”第二日的《雅安日報》上,記者這樣寫道。

  激動人心的聲音來自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他宣佈:第八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暨首屆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遊節開幕。場內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一天下午,800餘名來自世界各地的茶人聚在名山縣的吳理真廣場,共祭茶祖、朝拜聖山。

  一系列活動隨之展開。在朝陽街、東大街,來自4個國家,19個省市的700多家茶葉和相關廠商參加展會;在協和廣場,全國首次的以茶文化為主題的個性化郵票、首日封和明信片正式發售;在市區平安小區內,大西南美食文化節則讓市民和遊人享受到一次全方位美食文化體驗……

  “盛宴”還包括晚上的主題晚會——《千秋蒙頂》。第一章“貢之茗”採用敘事的手法,從採茶、製茶到品茶、貢茶,講述了大唐盛世蒙頂茶入貢的故事,蒙頂仙茶神韻盡顯其中。第二章“漢之茶”以樸素的畫面,在浩歌壯舞中展現了昔日崇山峻嶺中的茶馬古道,展現了昔日背茶人爬山涉水的艱辛,展現了藏漢兄弟血肉相連的魚水深情。第三章“茶之風”中,川味十足的《龍門陣》展現的變臉絕技,讓中外來賓歎為觀止,再次為晚會掀起高潮。

  來自韓國的嘉賓茶人聯合會會長樸權欽用“很吃驚”表達了他的感受;而來自香港的嘉賓劉先生則說,這是一道地道的文化大餐,充分反映了雅安茶文化的歷史。

  更為興奮的訊息則來自於20日舉行的第8屆國際茶文化研討會高峰論壇會議。這次會議上,通過了《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聖山的地位由此確立。

  《世界茶文化蒙頂山宣言》這樣寫道: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發源地,也是世界茶人“尋根”和“朝聖”的神往地;蒙頂山是世界茶文化聖山,蒙頂山是人類共有的燦爛文明;蒙頂山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全人類的……

  更多的雅安市民通過《雅安日報》瞭解和接觸盛會。自9月18日起,雅安日報社連續三天分別推出了24個版、40個版和20個版的強勢報道。

  2004年9月25日,“一會一節”落下帷幕。來自香港、新加坡、日本、韓國等的財團、企業與雅安市和各縣區達成投資和貿易合作專案22個,引資4.49億人民幣。

  在26日的《雅安日報》上,記者在《雅安捲起萬重茶經濟浪潮》中這樣寫道:在經歷過春天般的新芽初綻後,雅安茶產業終於在這個金秋9月迎來了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集體豐收……毋庸置疑,“一會一節”又一次將雅安文化旅遊的大門向世界敞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