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黑魚的方法有什麼

  黑魚為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其營養十分豐富,含大量蛋白質,比雞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質都高。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黑魚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黑魚的方法

  黑魚人工繁殖

  ***一***親魚選擇

  親魚的質量是人工繁殖的關鍵因素。黑魚選擇的年齡在2齡以上,體重為500克-1500克的個體較適合。應當選擇已達到性成熟的,身體無病無傷,個體大而生長效能好的親魚。

  ***二***雌雄親魚鑑別

  黑魚雌雄個體無明顯的第二性徵差異,在外形上有時難於鑑別。在生殖季節:雌魚腹部膨大、鬆軟,生殖孔微紅稍突出,腹部為灰白色;雄魚腹部較小,不如雌魚鬆軟,生殖孔略凹。

  ***三***人工催產

  親魚按1:1比例配對,將親魚直接放到產卵池中等待自然產卵,也可以進行人工催產。產卵池面積以0.1-3畝為適宜,最好池底深淺兩部分深1米,淺0.3米,池內栽草或投草,透明度較大瘦水為好。也可在親魚培育池中產卵。人工催產要選擇性腺到Ⅳ期末發育程度,水溫在25-28℃,大體時間在5月下旬-6月中旬。人工催產藥物,以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和鯉魚腦垂體效果較好。腦垂體4-6個/公斤,絨毛膜性腺激素1600-2400國際單位,♂減半。成熟差的可注射兩次,時間間隔24小時。注射部位為體腔注射。在23-30℃經18-25個小時,親魚可自動產卵受精。

  ***四***人工孵化

  親魚在產卵池產卵受精後,即可用魚盤小撈網將其撈出,集中放入孵化池或其它容器中孵化。一般面盆放500粒,塑料大盆5000-8000粒,小網箱1-2萬粒/平方米。一般2-3天后即可孵化出魚苗,形似小蝌蚪,身體灰白色,以本身卵黃為營養。4-5天后卵黃吸收完畢,要立即投喂活水蚤。水蚤的投放量依魚苗吃食量為準,以少量多次為宜。餵養5-6天魚體變黃,全長1.5釐米左右。即可移到小池塘中培育。 孵化應注意的問題:

  1、隨時揀出死卵,控制水黴感染。10小時後發現呈白色卵即未受精卵,揀出。

  2、孵化器放卵前用0.1ppm孔雀石綠池水消毒。待24小時後使用。

  3、保持水質清潔,注意換水。每天一次,防止缺氧。 4、剛孵出後不宜過多換水,以防止溫度變化過大。卵出的當天,換水量佔總水量的60-70%,第二到第五天換水量佔80%,水溫變化溫度不宜超過2℃。孵化水溫最好控制在24-30℃,25-28的靜水中孵化約33-38個小時出膜,23-25℃約36小時。

  四、苗種培育

  群眾普遍認為“黑魚孵化容易培苗難”,魚苗成活率高的70-80%,低的20%左右甚至全軍覆沒。培育方法有兩種:一是將魚苗種一次育成;二是分魚苗、魚種兩個階段培育。

  ***一***仔魚馴養

  剛孵化出的魚苗3.8-4.3毫米,以自身的卵黃囊為營養浮於水面。比家魚苗身體要嬌嫩的多,管理較難。因此應先在塑料盆中、小水泥池中、塑料薄膜的“土池”或原孵化器內馴養幾天,待能成群游泳和跑食浮游動物時,再移入魚苗培育池。 馴養時,一般池深60釐米左右的水泥池,每平方米放仔魚1.3萬尾。3-5天后,卵黃囊消失,開始攝食餌料,應立即投食。起初投蛋黃液***蛋黃重量加水1倍攪勻***3毫升,每天三次。也可投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幼體***用每平方釐米32-40目篩絹過濾***以小型者投喂。 經馴養4-5天***即孵出後第9-10天***苗體呈黃色,能自由游泳***能下沉並能游到水面***和叢集攝食時,應將魚苗陸續移入較大的培育池或網箱中進行魚苗培育。

  ***二***魚苗培育***體長3-4釐米***

  1、水泥池:

  ***1***長、方、圓型均可,一般長方型為好。以4-8平方米為宜,水深0.6米。

  ***2***消毒注水。

  ***3***放養密度,每平方米400-800尾。

  ***4***餌料:仍以浮游動物為食,需投喂輪蟲、水蚤,使其飽食,天然餌料不足時,應加投人工餌料,經2周後飼養苗稍長大、食量加倍,此時可投喂大型甲殼類和切碎的絲蚯蚓,每天早晚各一次,第20天后可用剁碎的低質雜魚肉投喂。

  ***5***飼養管理:a、調節水質,正常溶氧量3.2毫升以上/立方米,低於2.4毫升/立方米時,魚苗出現死亡;b、及時分養。飼養3個星期後一般達到3-4釐米,及時過篩分養。但最遲不能超過5-6釐米之前。5-6釐米開始捕食小魚蝦,缺餌時大吃小。

  2、池塘培育

  ***1***池塘消毒施基肥。面積100-300平方米,一般100平方米左右為宜。

  ***2***放養密度,6-8萬/畝,水深0.6-1米。

  ***3***施肥投餌。

  ***4***日常管理。巡塘,適時注水,拉網分養。

  3、網箱培育

  ***1***材料:尼成、塑料篩絹,面積1-10平方米,高0.5-0.8米,水深0.3-0.6米。

  ***2***網箱架設:用木或竹子製成框架,八個角固定在框架上,整個網箱可隨水升降,架設在水質肥沃、餌料豐富、管理方便、避風的魚塘中。

  ***3***密度:每平方米4000尾左右。

  ***4***投餌、日常管理相同。飼養5-6天后再分箱飼養。

  4、育苗期魚苗死亡原因:

  ***1***缺少足夠的可口餌料。魚苗培育初期,因放養密度大,魚苗缺乏所需要的適口餌料生物,如枝角類、橈足類、輪蟲、水蚤等,常引起大量死亡。中後期,因動物性餌料投喂不足,導致魚苗生長不一引起互相殘殺,一天比一天少。

  ***2***缺氧氣。因培育魚苗水體小,密度大,溶氧不足,陰天氣壓低,造成較長時間浮頭而導致死亡。

  ***3***天氣突變。盛夏水溫高達30℃以上,下暴雨時池水溫差變化大,最易造成大量死亡。

  ***三***魚種飼養 魚苗長到3-4釐米後,食性開始轉換,需要更多的食物和更大的活動空間,如仍留在原池中養下去,密度過高,將影響魚體生長。因此,一般需要經過魚種飼養階段,將分塘過篩後的寸片繼續飼養到當年冬天,養成十釐米左右或更大的魚種,然後再放入各類混養塘或單養成食用魚。但也有地方直接用小池將烏仔培育成10釐米左右的魚種。

  1、放養前的準備工作 魚種池的基本條件,大體和魚苗池相同,一般採用大的土池塘培育,池面積多為0.5-1畝,水深0.5-1.5米,寸片入池前,池塘應進行清整消毒、施肥培水等一系列工作。

  2、魚種放養 待池中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將過篩後規格大小一致的寸片魚種***3-4釐米***按每畝2-5萬尾放養入池。

  3、投喂 夏花入池後,仍需追肥,培育水質,繁殖浮游動物,供魚取食,隨著魚體逐漸長大,食性轉換,僅靠池中的浮游動物已不能滿足其攝食需要。因此,必須投喂充足的飼料,並逐步增加動物性飼料的數量,每天應投喂切碎的小雜魚、小蝦或新鮮水蚤,投喂量一般每萬尾每天3-4公斤。也可逐漸在動物飼料中將雜魚內臟、骨頭等砸碎後,與麥粉等混合攪拌後投喂。投喂切碎的小魚小蝦為最佳。一般到九月以後,魚種可長到10釐米以上。翌年可進行成魚養殖。

  養殖黑魚要解決的技術

  一、池塘選擇養殖黑魚的池塘不要太大,一般面積以3畝—5畝為好。池塘水深為1.5米—2.0米,底泥厚15釐米—20釐米,水源充足,排注水方便。

  二、魚種投放投放魚種的規格是根據市場商品魚規格而定。目前,黑魚個體重0.7公斤—2.0公斤的好銷售,因此,放養魚種的規格應為每尾75克—100克。放養密度要依據飼料來源、飼養技術等因素確定,一般每畝投放魚種2000尾—2500尾。同時可套養花鰱魚種400尾—500尾,魚種規格為每尾100克—150克。

  三、飼料投喂黑魚是凶猛的肉食性魚類,既吃活食也吃死食,主要以小鯽魚等野雜魚為食。人工飼養時採取定時、定點馴化投喂方法。每天投喂兩次,上午10時、下午3時。一般魚種放養5天—7天后就能全部浮到水面搶食。投喂時要仔細觀察食臺附近黑魚吃食情況,如食臺附近黑魚少、搶食不激烈時,表明魚已吃飽,可以停止投喂。

  四、飼養管理黑魚食性大,排洩物多,很快能使池塘水變肥。肥水能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起來,很容易造成池塘水中缺氧,因此,要特別注意水中溶氧的變化。一旦發生缺氧,要及時開增氧機。若缺氧比較嚴重時,可以採取部分水面殺滅的方法,即在池塘邊2米—3米的水面潑灑敵百蟲,濃度為0.5ppm~1.0PPm。黑魚抗病力強,在人工飼養過程中很少得病。但秋季後期,如管理不善、飼料不足、水體環境嚴重不良等,黑魚也會得病。因此此階段一定要小心觀察,一旦發病應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