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如何繁殖黃顙魚

  人工飼養黃顙魚一個必經的步驟就是人工繁殖,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人工繁殖黃顙魚的方法。

  人工繁殖黃顙魚:池塘選擇

  黃顙魚 親魚對培育池雖無嚴格的要求,但為了有利於親魚的生長、發育和飼養管理,在選擇親魚培育池時,應儘量選擇注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底平坦、硬底質、保水的池塘;親魚池要選樣在靠近催產池、環境安靜的地方。親魚培育池的面積一般為15~2畝,具體大小可依據苗種生產規模來定,培育池水深保持在2.2米左右。因為黃顙魚親魚的個體較小,所以培育池的面積不宜過大。培育池面積過大,往往因催產不及時而造成黃顙魚親魚的流產。培育池必須清塘1次,清除池塘中的野雜魚,殺死敵害生物和病原體,改良池塘的水質。如果是老塘,則要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作為黃顙魚親魚的培育池,不論是新開挖的池塘還是老塘,在親魚下池前都要進行池塘消毒。

  人工繁殖黃顙魚:親魚培育

  親魚來源可在野外收集,也可用人工養殖的。要求選擇體質健壯,體形肥滿的1冬齡以上的成魚進行培育。黃顙魚以底棲為主,怕光且捕食能力不強,單養一般效果不佳。多以與鰱鱅混養為好。混養池要求水質優良,排灌方便,水面1~3畝,以沙壤土稍有淤泥為好。黃顙魚放養密度一般為每畝300~500尾。

  黃顙魚主要食物為: 螺螄、小魚、小蝦、水生昆蟲及其幼蟲、水生植物的根、莖、葉,也攝食人工飼料。要保證黃顙魚親魚有充足的食物,必須保持水質清新,並有一定的肥度,以利底棲生物的生長繁殖,可在池中放養小型魚類。如?條、 麥穗魚、鯽魚等作飼料生物。經過人工養殖的黃顙魚後代對人工飼料的適應性較強,人工飼料的配方要注意蛋白質的含量,一般不應低於38%,因為黃顙魚是偏肉食性魚類。

  人工繁殖黃顙魚:合理放養

  黃顙魚親魚培育採用主養的方式。親魚的放養密度要適度,同時還應根據放養池塘面積的大小做適當調整。放養密度過高,黃顙魚隨著體重的增加,在培育的後期會增大水體的負載量,進而影響到親魚的性腺發育;另外,黃顙魚具有叢集搶食的特點,放養密度過高,某些黃顙魚會因此進食困難而影響其正常的生長髮育。相反,放養密度過低,池塘的利用效率不高,直接影響到經濟效益。因此,每畝池塘一般放養2000~2500尾,同時可以在每畝池塘中放養10~13cm的花、白鰱魚種200~300尾,利用花、白鰱攝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以達到控制水質的目的。

  人工繁殖黃顙魚:親魚培育管理

  親魚池要有專人負責、精心管理。做到經常巡塘,定時加註新水增加溶氧,防止滲漏,保持一定水位,以提高水體溫度。當連續天晴、水溫在6℃以上時,要投喂適量的精飼料,供魚類直接攝食,以增強體質減少掉膘。在黃顙魚親魚的整個培育過程中,必須加強池水的水質管理,使水質保持清新無汙染,池水溶氧控制在4.0mg/升以上。

  人工繁殖黃顙魚:人工催產

  黃顙魚為分批產卵型,產卵期較長,長江沿岸為5月上7月中旬。因為水溫和日照的關係,南北相應縮短延長。黃顙魚性成熟年齡為1冬齡,體長在13~18釐米之間。同齡魚一般雄魚大於雌魚。雌、雄鑑別可根據其外生殖孔的不同。雌魚有生殖孔和泌尿孔,雄魚只有一個洩殖孔,為乳突狀。在繁殖季節,雌魚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紅腫外突,用手輕壓腹部有流動感,雄魚生殖孔突出,微紅而膨大。

  黃顙魚的人工繁殖可採用2種方法。

  人工授精:即將親魚催產後,放回暫養池,等到效應時間,先將雄魚殺死,取出蜂窩狀精巢剪碎,再將雌魚的卵擠出,進行人工授精。這種方法受精率高,發育整齊,但雄魚腹壁較厚、精巢較小。精液不易擠出,必須剖腹取精巢,操作麻煩且耗費亦大。催產藥物以鯉魚 腦垂體***PG***和 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較好。一般劑量為雌魚親魚體重在80~100克內,每尾魚注射500 國際單位 HCG或者注射1毫克PG。雄魚減半。

  人工催產自然受精:即將親魚催產後按1:1的雌雄比例放於設有魚巢的產卵池中,讓其自然受精。產卵池一般為1~2米的水泥池,魚巢可用35目的乙綸網片,因為黃顙魚喜暗厭光,可在產卵池中用石頭和瓦片搭1~2處穴道。

  人工繁殖黃顙魚:孵化

  黃顙魚卵呈黃色具粘性,自然受精的卵一般牢固地粘在魚巢上,產卵後可取出置於流水或靜水充氧池中孵化。人工受精的卵可直接均勻地灑在網片上,卵化同上。也可用滑石粉進行脫粘,在孵化器或環道中孵化。一般在水溫23~27℃,受精卵經62~63小時出膜,出膜後7~8天,卵黃囊消失。水溫和溶氧對黃顙魚孵化影響很大,孵化的最佳溫度是22~28℃。在此範圍內,溫度越高,發育越快。胚胎髮育過程中,耗氧量驟然增加,孵化用水的含氧量一般每升水不應低於4~5毫克,此外,還要求水質清新。劍水蚤、小蝦、小魚、小蝌蚪等敵害生物對受精卵的危害很大,孵化用水一定要經過過濾處理。孵化過程中還要注意預防 水黴的發生。

  人工繁殖黃顙魚:病害管理

  在防治親魚魚病時,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冬季黃顙魚親魚容易得 水黴、 小瓜蟲等魚病,應注意在牽捕親魚時動作要輕快,避免傷害魚的面板、鱗片;不要把受機械損傷較重的魚,作為來年親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