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便祕有什麼原因

  寶寶是父母的寶貝,一旦寶寶出現什麼問題,家長就會著急,所以各位家長需要了解各種有關寶寶的知識,以預防萬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寶寶便祕的原因,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寶寶便祕的原因

  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時,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致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可使大便乾燥。飲食不足時間較久引起營養不良,腹肌和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收縮力減弱,形成惡性迴圈,加重便祕。

  食物成分不當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如食物中含較多的碳水化物,腸道發酵菌增多,發酵作用增加,產酸多,大便易呈酸性,次數多而軟;如食入脂肪和碳水化物都高,則大便潤利。如進食大量鈣化酪蛋白,糞便中含多量不能溶解的鈣皁,糞便增多,且易便祕。碳水化物中米粉、麵粉類食品較穀類食品易於便祕。小兒偏食,許多小兒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祕。

  腸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規律和缺乏按時大便的訓練,未形成排便的條件反射導致便祕很常見。另外學齡兒童常因無清晨大便的習慣,而學習時間不能隨時排便,上課時憋住大便也是導致便祕的常見原因。常用瀉劑或灌腸,缺少體力活動,或患慢性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高鈣血癥、皮肌炎、呆小病及先天性肌無力等,都因腸壁肌肉乏力、功能失常而便祕。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軟弱或麻痺也常使大便祕結。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少而便祕,如抗膽鹼能藥物、抗酸劑、某些抗驚厥藥、利尿劑以及鐵劑等。

  體格與生理異常

  如肛門裂、肛門狹窄、先天性巨結腸、脊柱裂或腫瘤壓迫馬尾等都能引起便祕。應進行肛門指檢、下部脊柱和會陰部檢查。有的患兒生後即便祕,如有家族史,可能和遺傳有關。

  精神因素

  小兒受突然的精神刺激,或環境和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也可引起短時間的便祕。

  寶寶便祕的治療

  有原發病者積極治療原發病***如呆小病等***。治療單純性便祕的根本在於改善飲食內容,多補充水份和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穀物、蔬菜等***。同時訓練排便習慣。藥物治療只在必要時臨時使用。

  人乳餵養

  人乳餵養嬰兒較少發生便祕。如果發生,除喂人乳外,加用潤腸輔食,如加糖的菜水或桔子汁***應用新鮮桔子擠汁,市售瓶裝桔汁開瓶後易汙染***、番茄汁、煮山楂或紅棗水。4個月以上可加菜泥或煮熟的水果泥。母乳不足時,可加1~2次加8%糖的牛乳。蜂蜜水每日60~90ml,也有幫助。

  人工餵養

  人工餵養兒較易便祕,但如合理加糖及輔食,可避免便祕。如果發生,可將牛乳加糖增至8%,並可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蘿汁、棗汁以及其他煮水果汁***,以刺激腸蠕動。較大嬰兒,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類等輔食。再大一些可加較粗的穀類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麥片等製成粥。在1~2週歲,如已加了各種輔食,每日牛奶量500ml即夠,可多吃粗糧食品、紅薯、胡蘿蔔及蔬菜。有條件者可加瓊脂果凍。營養不良小兒便祕,要注意補充營養,逐漸增加入量,營養情況好轉後,腹肌、腸肌增長、張力增加,排便自然逐漸通順。

  新增益生元

  如果每天攝入益生元,不僅能夠扼制腸內有害菌群的產生,還能為腸內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造就健康腸道,改善便祕引起的腸胃失衡問題。能促進嬰兒必需營養素代謝以及生長髮育所必要的維他命B1, B2, B6,能夠幫助孩子良好的成長髮育。

  訓練習慣

  排大便是反射性運動,小兒經過訓練能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一般三個月以上嬰兒可開始訓練,清晨餵奶後由成人兩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連續按時執行半至一個月即可養成習慣。養成後不要隨意改動時間。對年長兒慢性便祕,除鼓勵其多運動、多進纖維多的食物外,亦應使其按時通便,養成良好習慣。

  其他療法

  幼兒可在每晚睡前服鎂乳每次0.5~1ml/kg,或液狀石蠟每次0.5ml/kg,也可二藥製成合劑使用,可免單用石蠟油易自肛門漏出。以上藥物可連用3~5日,同時次晨訓練大便。為免吸入,嬰兒不用石蠟油。兒童還可用酚酞每次3mg/kg,睡前服。急性便祕或糞塊嵌塞,可用開塞露***甘油和山梨醇製劑***5~10ml注入肛內,刺激直腸引起排便;在家中可用小肥皂條插入嬰兒肛門通便,也可用小指戴像皮手套蘸少量石蠟油或凡士林,插入肛門通便。灌腸的方法刺激強,易養成習慣,非特殊需要時不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