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裡面可以加白糖的嗎

  中藥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很多人在有一些疾病的時候,都會選擇去看中醫,因為中醫相對於西醫來說,治病的時候方法更加的穩固,副作用也比較的小,但是中藥的藥物味道一般都非常的苦,很多人吃的時候都吃不消,會選擇在裡面加一些白糖,那麼喝中藥可以加白糖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般中醫在開中藥時大多都會加入甘草作為調味。但對於部分孩子來說,僅憑甘草的甜味,根本沒辦法讓他們接受中藥那種嗆鼻和苦澀的味道。這個時候,家長往中藥里加入一些蜂蜜,讓中藥的味道能順口些,其實是不錯的選擇。蜂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容易被孩子的腸胃吸收,且營養豐富,具有潤肺、潤腸等藥用價值。但也要注意的是蜂蜜中的多種微量元素有可能改變藥效,因此需遵醫囑。

  假如往中藥裡新增的是白糖,那就另當別論了。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和辛、甘、酸、苦、鹹五味。不同口感的中藥具有不同的藥效。白糖性偏熱,因此有些中藥湯劑加了白糖,會改變藥性而影響療效。即使往中藥里加糖類調味,也要注意量,如果把一碗中藥弄得甜味太濃,實在是沒必要。

  喝下一大碗中藥之後,立刻就吃點別的東西,沖淡口裡殘留的苦味,但其實在服用中藥之後,不適合吃辛辣、油膩、有腥味等有刺激性味道的食物。例如服用中藥之後吃海鮮,會刺激血管的擴張,容易引起副作用。

  吃完中藥之後,如果覺得嘴裡非常苦澀的話,是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食物改改味道,比較推薦的是山楂,或者吃一顆糖,但是在吃的時候最好要問一下中醫師,否則很有可能會對藥物的藥性有一些影響,所以自己還是應該要適當注意的。

  煎中藥要不要蓋蓋子

  中藥煎煮過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比如說中藥煎煮要不要加蓋子。

  要使中藥切片煎透,讓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應以加蓋煎為好。尤其是煎煮的藥中含有可隨水蒸氣揮發的成分時,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蓋煎煮。這樣可使含藥物揮發成分的水蒸氣在蓋內凝集,變成水珠滴回藥罐內,由此減少藥物有效成分的丟失。

  對於多數質地堅實的根、種子或動物藥物,如人蔘、黃芪、黃精、麥冬、五味子、蛤蚧、龍骨等,亦應加蓋煎煮,可使藥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藥物的療效。

  對於那些質地鬆散、體積較大的中藥,如絲瓜絡、茵陳、菊花、桑葉等,煎煮時由於藥液易外溢,就不應加蓋煎煮,並要隨時攪拌,使其均勻煎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