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數學零基礎複習指南

  沒有任何的考研數學基礎的話,雖說也能夠複習,但是難度也很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閒話不多說,就來寫寫自己的數學經驗。數學考了146分,當時考完後對答案,學選擇填空都是對的,大題基本都是與標準一致的,但還是扣了四分,所以這也提醒大家對題目的書寫也要在日常注意,要不然一題扣一兩分,到最後累計下來也是很害怕的。我就從我認為比較重要的幾點,結合我和身邊的研友的經驗來給大家娓娓道來。

  1、心態篇

  對於數學而言,從心態方面可能會分成三個群體,恐懼、一般和喜歡,當初高考時所受的痛,可能現在還歷歷在目。考研數學和高考數學不一樣,高考數學不僅要把知識紮紮實實的學習透還要能靈活應用,題目的變化很豐富,靈活性也很大,所以高考把數學想考130還是不難達到,要想上145就需要很多因素疊加了。考研數學的題目都是比較穩定的,題目變化的型別也就是那幾種,所以考研考的是誰更紮實,能把是三本書的每個章節都紮紮實實的吃透,最後多做模擬,自己得到140以上都不是難事,所以說這些就是希望那些對考研數學沒有自信的同學,一定要鼓足勇氣,這個不難,但如果你怕了,那就很難了。

  2、做題方法篇

  做數學有做數學的方法,這個自己一定要心裡有數,數學就是要多練的,自己把書看的有多少遍都沒用,一定要紮紮實實的把題目做出來,如果錯了就把勤快點準備個錯題本把題目好好記錄下來,前期是會很累很折磨,堅持下來自己就會有成長和飛躍的,數學的積累就是在平時一點一點的積累的,從現在就堅持每天四個小時的學習。

  再說下數學的具體做題方法,當遇到自己不會的題,自己先不要急於看答案,有很多同學都有這種壞毛病,其實如果沒有深刻的教訓的話,答案自己下次做還可能不會,對不會的題好好考慮下,分析下題目有哪些條件,如何利用這些條件來解題,實在不會時再看答案,看看答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慢慢的積累自己的數學能力一定會有質的飛躍。

  3、模擬

  在最後自己的模擬是必不可少的,前期的充實準備是代表你有多少,而考試要求是你在三個小時裡能呈現多少,所以這之間的區別就要靠考前模擬提高做題速度和知識反應的速度來解決。考前大家的時間都會是很緊的,但還是擠擠時間要專門進行下模擬,這對整體提高速度和鞏固知識點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要說的,大概就是這些了,肯定還有些問題沒有說到位,寫了這麼多算是為學弟學妹的考研旅程做一個開啟,大家加油,希望都能收穫自己希望的結果。

  考研聯考數學零基礎複習指南

  聯考中,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數學可能會決定你聯考的成敗。這完全不是危言聳聽。參加過聯考的考生都知道,數學是最容易拉開差距的一科。由此,數學備考就成了備考中的重中之重。學生中其中不乏零基礎的考生。他們有的是已經畢業多年,在學校裡學到的一些知識已經基本忘光;有的是由於專業原因,連高等數學都沒接觸過。可這些考生通過系統的複習後,大多能夠應付聯考數學數學的考試。針對這些例項以及自己的一些經驗,特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提出以下幾點備考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數學基礎一定要打好。數學考試不像高考更不像奧數,要考察某一知識點的延伸,通過研究近幾年的真題可以發現,試卷中的大多數題目都是對大綱知識點的直接考察。所以考生一定要把基礎打牢,不要盲目追求深度,力爭把基礎分都拿到。如果連基礎分都拿不到,難度分再沒搞利索,那就得不償失了。那麼如何打好數學基礎呢?首先要通讀教材,整理出大綱要求的知識點,形成知識網路,便於記憶;其次是深究各個知識點,對定義及用法著重分析。最後是對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通過做習題來鞏固。

  二、不同階段,習題量應有所調整。一提起數學,很多人就會想起題海戰術,題是需要做,但什麼時候做,做多做少都是有講究的。對於剛開始複習,基礎又不是很好的考生來說,應該以理論理解為主,先把相關概念弄清楚,可以用少量的習題來輔助理解。習題的選擇也要注意,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習題來做,真正做到一個題消化一個知識點。切忌一開始就以做題為主,不但會經常做錯,打擊信心,還得不到效果,浪費大量的時間。當考生已經把基礎打牢,而且到了備考衝刺階段的時候,習題就要多做了。通過做大量的習題來消化和鞏固知識點,瞭解試題考查的維度,熟悉出題規律,另外,還要注意鍛鍊答題速度。在保證準確性的基礎上,還要提高速度,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須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實現。

  三、合理規劃複習時間並嚴格執行。有的考生特別隨便,沒有一個嚴格的學習計劃,想學了就學點,不想學就就去幹別的,甚至學著後面的望著前面的,要我說,您還是好好休息休息吧。還有的考生複習之前有一個計劃,但一到真正實施就管不住自己了,總是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當然,我們也不建議完全脫產學習,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一定的時間進行復習。所以,不但計劃要科學合理,執行也要嚴謹高效,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想要的效果。

  四、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由於工作或者生活上的種種壓力,每個人在複習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困難,情緒上也會出現波動。這就想要考生要具備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各種困難。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適時進行放鬆,比如去公園散散步,跟老師聊聊天等,總之,要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數學備考中。

  招生不但學費昂貴,而且招生人數也是鳳毛菱角,競爭性可想而知。如果你真的是零基礎,那麼你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只有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能達到他們的水平甚至超過他們。任何成功者都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相信自己,你就是那個“草根英雄”。

  張老師整理了幾個節約時間的準則:一是要早做決定,趁早備考;二是要有計劃,按計劃前進;三是要跟時間賽跑,爭分奪秒。總之,考研是一場“時間戰”,誰懂得抓緊時間,利用好時間,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

  1.制定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

  這裡所說的計劃,不僅僅包括總的複習計劃,還應該包括月計劃、周計劃,甚至是日計劃。努力做到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的,但卻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要把學習計劃精確到每一天, 這樣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當然,總複習計劃是從備考的第一天就應該指定的;月計劃可以在每一輪複習開始之前,制定未來三個月的學習計劃。以此類推,具體到周計劃就是要在每個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學習程序。那麼,具體到每一天,可以在每週的星期一安排好週一到週五的學習內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學習計劃。並且,要在每一天睡覺之前檢查一下是否完成當日的學習任務,時時刻刻督促自己按時完成計劃。

  方法一:規劃進度。分別制定總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學習時間表,並把它們貼在最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按計劃進行。

  方法二:互相監督。和身邊的同學一起安排計劃複習,互相監督,共同進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對自己複習情況進行考察,靈活運用筆試、背誦等多種形式。

  2.分配好各門課程的複習時間。

  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同學們應該按照一定的規律安排每天的學習,使時間得到最佳利用。一般來說上午的頭腦清醒、狀態良好,有利於背誦記憶。除去午休時間,下午的時間相對會少一些,並且下午人的精神狀態會相對低落。晚上相對安靜的外部環境和較好的大腦記憶狀態,將更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據科學證明,晚上特別是九點左右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好的時刻,演員們往往利用這段時間來記憶臺詞。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當中每個時段的自然規律,再結合個人的生活學習習慣分配好時間,就能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習慣分配。根據個人生活學習習慣,把專業課和公共課分別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時段。比如:把英語複習安排在上午,練習聽力、培養語感,做英語試題;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對來說利用的時間較少;把專業課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時間來理解和記憶。

  方法二:按學習進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據個人成績安排學習,把複習時間向比較欠缺的科目上傾斜,有計劃地重點複習某一課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門課程學習之間可以相互穿插別的科目的學習,因為長時間接受一種知識資訊,容易使大腦產生疲勞。另外,也可以把一週每一天的同一時段安排不同的學習內容。

  考研數學複習指南

  一、參考書目

  1、高數***人大版微積分***

  2、線代***同濟版***

  3、概率論***浙大版***

  4、歷年考研數學三真題

  二、複習規劃

  1、第一階段:5~6月

  三本課本至少看完1~2遍課本,概念定理公式的推導等基礎一定要熟知,重點的公式一定要能自己推導;做完課後習題,要先自己做,再對照答案。在這一階段一定要注重基礎,熟練的掌握的基礎知識;可以根據去年的考研大綱來複習,大綱要求的一定要複習到位;複習順序可按高數、概率論、線性代數,高數是後兩科的基礎;

  在複習看書、做課後題時,一定要做好筆記,記錄下重點、難點或很容易犯錯的題,最好還能對數學的一些自己覺得很模糊的知識點做些梳理,對定義公式定理等寫寫自己的看法理解。

  2、第二階段:7~10月

  這一階段很重要,時間比較充分,可以全身心的投入複習。做考研複習大全1~2遍。做第一遍時,可能會感覺比較難,很多題不會做,不要怕,對於不會的、不理解的做好記號,第二次重點學習;一定要先自己做,再對照答案,要有自己的解題方法、思路;做題一定要進行方法的總結;對於定理概念、公式等會有遺忘的,一定要看教材,再次記憶。

  3、第三階段:10月~11月

  第二次複習考研複習大全,同時開始做數學真題。數學題一定要多做,才能掌握解題方法;做題時,一定要再計算一遍,以前做錯的要重點做一做,要查缺補漏。 開始做真題事,要了解真題的出題思路、出題的重難點。

  做真題時,要模擬真正的考試,找一找考場的氛圍。自己做好總結,發現自己易錯理解不深刻的地方,及時回去查漏補缺。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