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聖母院觀後感

  電影《巴黎聖母院》很清晰地描繪了三個階層的人群!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篇1

  美與醜,本是一對意義毫不相干的反義詞,可在這部電影中卻讓我深切體會到美與醜的和諧統一,同時,影片中塑造的人物也將美與醜表現的淋漓盡致.

  埃斯梅拉達,不但有著驚人的美麗,而且有著一顆高尚純潔的心靈,美與善在她身上結合得那麼完美,使她擁有了一種令人目眩神迷的魅力.因為她的純潔天真,使她陷入了災難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卻被處以絞刑,這讓我感覺到當權者的無比殘酷.

  加西莫多,一個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鐘人.他獨眼,駝背 ,羅圈腿 ,而且還是個聾子,可說是奇醜無比,一無是處.但他卻有著純潔的心靈,因幅主教對他的養育之恩,他甘心成為幅主教的奴僕:為報答

  埃斯梅拉達的滴水之恩,他寧願肝腦塗地.儘管他對埃斯梅拉達懷有極為強烈的愛慕之情,卻只是像守護神一樣守護著她,不去褻瀆她.當目睹心中的愛人被無情地處以絞刑,他無助而又絕望,最終到墓去與她同葬一穴.他的醜達到人類的極限,而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深切的人性美,卻使他成為電影史上最獨特又最感人至深的一個藝術形象.他的心靈美已完完全全地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們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克洛德.富洛婁,身為神甫的他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情慾和嫉妒最終導致了他的理智失控,成為自己慾望的奴隸,由神甫變成了魔鬼.

  侍衛隊長菲比斯,外表英俊卻是個勢力小人,薄情寡義,為了權和財,不惜欺騙一個少女的愛情.他讓我感到可恥.

  整部電影通過最簡單而有效的心靈美與外表醜的對比,令我深深感受到社會上,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不是那華麗的外表,輝煌的裝飾,而是那最樸素簡單的心靈美。這種美不需要修飾,它只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心靈觸動。美並非不存在,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篇2

  我在週日看了一場電影名叫巴黎聖母院,裡面講的是18世紀法國一場偉大的悲劇性愛情。它的女主角名叫愛絲梅拉達,在這個可憐的以賣藝為生的她竟被黑心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盯上了,而最後卻被醜陋的敲鐘人卡西莫相救。最後的結果卻是那麼的悲慘。還好,弗羅洛最終遭到了報應,被卡莫西親手推下高樓而死!我真為她感到可憐。看電影時我不禁留下了傷心的眼淚。

  這部偉大的中世紀愛情悲劇,是由吉卜賽姑娘愛絲梅拉達引起的,當她在街邊賣藝了來維持生活時,正好被有一顆惡毒心腸的教堂副教主弗羅洛給發現了。於是接下來便發生了一系列蜿蜒曲折的故事。愛絲梅拉達錯誤的愛上了弓手隊隊長弗比斯。弗羅洛卻千方百計地想把愛絲梅拉達佔為己有。為了正義,卡西莫毅然被背叛了他一直信奉入神的副教主。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當時殘暴統治的反抗!

  愛絲梅拉達斯死後,卡莫西抱著她的屍體死去,也算是得償夙願了。

  電影中總是有太多讓我們感動的東西,少女的熱情和純美,殘疾的身體和善良的心靈。看完這部電影,我反覆回想著那美麗壯觀的場面,我要把卡西莫德美永遠印在腦海中,以填補我那時對美膚淺的認識。

  在那美麗而神聖的教堂中,竟影藏著如此醜惡的故事,更體現了當時社會歪斜扭曲的一面。巴黎聖母院是一部經典之作,它所蘊含的道理是無窮的,它的價值更是無窮的…………

  巴黎,尤其是那時的巴黎,在夏日黎明時分得清新霞光得映照下,從聖母院的鐘樓頂上眺望,景色真是燦爛多彩,絢麗迷人。讓我們閉上雙眼,默默為卡莫西與愛絲梅拉達祈禱吧!愛情是美好的,即使最後留下的僅僅是一縷塵土。人的慾望如果永無休止的發展,只會製造悲劇,毀掉美,毀掉一切!

  篇3

  電影《巴黎聖母院》很清晰地描繪了三個階層的人群

  一、權力階層:一個人物是代表神權的主教克洛德,他是一個道貌岸然[注:道貌:正經嚴肅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樣子。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過著清苦禁慾的修行生活,但其內心卻渴求淫樂,對世俗的享受充滿妒羨,內外充滿矛盾的人。另外一個是代表著統治階級的皇家衛隊長弗比斯,他一表人才、英俊瀟灑,但卻是一個趨炎附勢[注:趨:奔走;炎:熱,比喻權勢。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沒有責任感、整天周旋於富家小姐之間的花花公子[注:指衣著華麗,只會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弟。]。這個階層的人時刻以正義、法律為化身,他們制定法律,同時又作為審判者,而自己卻在肆意地踐踏著法律。他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運用他們制定的法律,顛倒黑白[注: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編造事實,殘酷地殘害著處於弱勢群體的貧民百姓。當他們因違法而造成無法掩蓋的後果時,往往會拿弱勢的貧民百姓做替罪羊。

  二、貧民階層:代表人之一是美麗、富於同情心的吉普賽女郎艾斯梅拉達,為了拯救素不相識的落魄詩人甘果瓦的性命,她願意與他結為名義上的夫妻;當看到曾經劫持自己的敲鐘人卡西莫多慘遭鞭刑,被綁在酷日下暴晒而口渴難忍時,善良的艾斯梅拉達不計前嫌,不顧眾人的反對與譏笑,把甘甜的清水送到了卡西莫多幹裂的嘴裡……,這樣一個善良的姑娘最後的結局是無辜地被送上了絞刑架。另一位代表人是醜陋、智障、失聰、正直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因為愚昧而做過惡勢力的打手,因為正直而又能在最後明辨是非[注: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在他認清了惡勢力的本來面目[注:原為佛家語,指人的本性。後多比喻事物原來的模樣。]的時候,義無反顧[注:義:道義;反顧:向後看。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地舉起惡勢力的代表人物主教克洛德,把他扔下了高高的聖母院城牆……。這個階層樸實善良,但時時被矇蔽,處處被欺壓,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著一切的不公,但到他們忍無可忍[注:再也忍受不下去了。]的時候,隨時就可以爆發出毀滅性的反抗。

  三、無賴階層:代表人物是出鏡率不高的那一對侏儒,他們為了一己私利而編造謊言,在他們眼裡沒有正義,只要對自己有利,他們隨時可以充當惡勢力的幫凶。

  個體貧民沒有任何勢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他們卻往往在很多重大事件中被當作主要責任人——殘害了無數嬰幼兒的“三聚氰胺事件”,個體奶農是責任人;毒害了成百上千萬人的“瘦肉精事件”,個體養豬戶是責任人;燒死了幾十人的上海靜安區大火,無照電焊工是責任人;損失幾十億的央視大樓火災,運輸花炮的司機被追究刑事責任。最後套一句電影《建國大業》中的臺詞吧——“只打蒼蠅不打老虎”,這就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