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爐旁閱讀題答案

  《火爐旁》是李巧梅寫的一篇文章,對於這篇文章的閱讀題,你做對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火爐旁》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相信這些文字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火爐旁》閱讀原文

  冬日的夜幕漸漸低垂,月亮從蒼穹裡探出它蒼白的面容。這時,家中爐火慢慢散出熱氣,熱氣又慢慢向四處飄散開來,將暖意植入了房間的每一個角落。吃罷晚飯,抬出小矮方凳,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了火爐旁。爐火旺旺地燃,爐煤耀出奪目的金紅色光彩,僅僅瞧著那光彩,心內就已淡去了幾分寒意。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將雙手伸到火上,掌心朝下、手背朝上。不一會兒,爐火已是將掌心烘得有些發燙了。於是,手翻過來,這次該是涼涼的手背接受爐火親切的關懷了。這樣的兜兜轉轉、來來回回,在不知不覺中,冬日的寒意悄然褪去,季節的意識在腦海裡也模糊不顯了。

  賣弄著小女兒的嬌氣,我有時會順勢倒在父親的胳膊上,嗅著他身著的那身軍裝的氣息,透過臂彎注視著他那雙在火上熟練翻動的大手,即使是父親最微不足道的動作,在我都是值得玩味的物件。有父親在身邊,我是那麼地感到踏實,彷彿有一個永不倒塌的力量依靠在身旁,告訴我無需懼怕什麼,昭示我人生點點滴滴的歡樂。

  而談興甚濃的父親也不會忘記身旁的小女兒。有時候,他輕輕拿起我的圓滾滾的生有凍瘡的手,放進自己的兩隻大手間輕輕地揉搓,動作有些粗糙,但卻充滿著愛,手與手摩擦產生的熱力,再加上發散出來的爐熱很快就讓手兒發燙,最後忍不住了,我只能不情願地抽回手來。

  有時候,淘氣的我會伸手插進父親的外套,一點一點撫摸那裡面毛衣的凹凸紋路,竟有撫摸小提琴琴絃那樣的美妙感覺;或者乾脆手竄到他褲兜裡去,東指指、西戳戳,肆意改變著兜的形狀,猶如玩一塊鬆軟的橡皮泥。而父親則通常對我的惡作劇不予介意,彷彿甘受這種“甜蜜的欺凌”。有時他會笑起來,溫和地拿開我不安分的手,像是從抽屜裡移走一件珍藏的寶貝,那樣地不捨得傷害它。於是,我又乖乖地坐在了爐前,聽父親在身邊談笑風生,感受他暖意映襯下勃發的面容。真的,我願意就這樣懶散地坐著,任時光在空白中一點一點地流走,只為了,只為了在父親身旁的那縷熱意,只為了在家中爐邊的那縷溫情……

  而流逝的時光終於也沒能全然是這樣的空白,但它的確慢慢地流逝了。多年以後,我讀到了那句小詩:“歲月在窗外流,不來打攪……”多年以後,我學到了“爐火”在英語裡就是“家”的另一種稱謂。

  往事拭去其上的蒙塵,我似乎又看到眼前的那一片金紅……

  《火爐旁》閱讀題目

  1.文章主要寫父愛,為什麼又以“火爐旁”為題?試作簡要分析。***6分***

  2.細節描寫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中有幾處進行了細節描寫?試作簡要概括,並分析這樣寫的好處。***6分***

  3.結尾說“往事拭去其上的蒙塵,我似乎又看到眼前的那一片金紅……”,試聯絡全文內容分析,“我”還會看到什麼?***4分***

  4.結合原文,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1***文中寫“我”的“嬌氣”和“淘氣”的目的是什麼?

  ***2***試給本文寫幾句簡評***忌空泛,要言之有物,要有針對性***。

  《火爐旁》閱讀答案

  1.“火爐旁”給人以暖意。以此為題,更能形象生動地突出父愛給“我”帶來的溫暖;同時,“爐火”在英語裡就是“家”的另一種稱謂,以此為題,突出了親情這一主題。從行文結構上看,“火爐旁”亦是“父愛”話題的牽引,是父愛生動呈現的具體環境。

  2.文中有兩處細節描寫:一是父親用溫暖的大手揉搓“我”生有凍瘡的手;二是父親“甘受"我""甜蜜的欺凌”。這樣寫,既富有生活情趣,又突出了父親對“我”的愛,使文章顯得真實、自然、親切、感人。

  3.“我",還會看到父親用溫暖的大手揉搓“我”生有凍瘡的手,還會看到父親和我一起嬉戲的情景以及父親關愛我的點點滴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1***襯托***側面描寫***父親的慈祥和對女兒發自內心的愛。

  ***2***本文將父愛放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去表現,以作者自己的情感流動為線,運用細膩的抒情筆調和感人至深的生活情景描寫,寫出了父親的慈愛。筆法生動具體,細緻入微,讀來發人深思,結尾回味悠長。

  《會唱歌的火爐》閱讀原文

  遲子建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大興安嶺度過的。那裡一進入九月,大地上的綠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會嫋嫋飄向山林河流,漫長的冬天緩緩地拉開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姍姍來臨時,火爐才能熄滅。

  火爐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們就得跟著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兩種:手推車和爬犁。手推車是橡皮輪子的,體積大,既能走土路裝載又多,所以大多數人家都使用它。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進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暢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腳就不靈便了,而且它裝載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我家的手推車是二手貨,有些破舊,看上去就像一個辛勞過度的人,滿面疲憊的樣子。它的車胎常常慢撒氣,所以我們拉柴火時,就得帶著一個氣管子,好隨時給它打氣。否則,你裝了滿滿一車柴火要回家時,它卻像一個餓癟了肚子的人蹲在地上,無精打采的,你又怎麼能指望它幫你把柴火運出山呢?

  我們家拉柴火,都是由父親帶領著的。姐姐是個幹活實在的孩子,所以父親每次都要帶著她。弟弟呢,那時雖然也就是八九歲的光景,但父親為了讓他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時不時也把他帶著。他穿得厚厚的跟著,看上去就像一頭小熊。我們通常是吃過早飯就出發,我們姊妹三人推著空車上山,父親抽著煙跟在我們身後。冬日的陽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睜不開眼睛。父親生性樂觀,很風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聲有時會把樹上的鳥給驚飛了。我們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風颳倒的樹木,它們已經半乾了,沒有利用價值,最適宜做燒柴。那些生長著的鮮樹,比如落葉松、白樺、樟子鬆是絕對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樹,我記得有枝椏縱橫的柞樹和青色的水冬瓜樹。父親是個愛樹的人,他從來不伐鮮樹,所以我們家拉燒柴是鎮上最本分的人家。為了這,我們就比別人家拉燒柴要費勁些,回來得也會晚。因為風倒木是有限的,它們被積雪覆蓋著,很難被發現。我最樂意做的,就是在深山裡尋找風倒木。往往是尋著找著,聽見啄木鳥“篤篤”地在吃樹縫中的蟲子,我就會停下來看啄木鳥;而要是看見了一隻白兔奔跑而過,我又會停下來看它留下的足跡。由於玩的心思佔了上風,所以我找到風倒木的機會並不多。往往在我遊山逛景的時候,父親的喊聲會傳來,他吆喝我過去,說是找到了柴火,我就循著鋸聲走過去。父親用鋸把風倒木鋸成幾截,粗的由他扛出去,細的由我和姐姐扛出去。把倒木扛到放置手推車的路上,總要有一段距離。有的時候我扛累了,支援不住了,就一聳肩把風倒木丟在地上,對父親大聲抗議:“我扛不動!”那語氣帶著幾分委屈。姐姐呢,即便那風倒木把她壓得抬不起頭來,走得直搖晃,她也咬牙堅持著把它運到路面上。所以成年以後,她常抱怨說,她之所以個子矮,完全是因為小的時候扛木頭給壓的。言下之意,我比她長得高,是由於偷懶的緣故。為此,有時我會覺得愧疚。

  冬天的時候,零下三四十度的氣溫是司空見慣的。在山裡呆得時間久了,我和弟弟都覺得手腳發涼。父親就會劃拉一堆枝椏,為我們籠一堆火。潔白的雪地上,跳躍著一簇橘黃色的火焰,那畫面格外的美。我和弟弟就湊上去烤火。因為有了這團火,我和弟弟開始用棉花包裹著幾個土豆藏到懷裡,帶到山裡來,待父親點起火後,我們就悄悄把土豆放到火中,當火熄滅後,土豆也熟了,我們就站在寒風中吃熱騰騰、香噴噴的土豆。後來父親發現了我們帶土豆,他沒有責備我們,反而鼓勵我們多帶幾個,他也跟著一起吃。所以,一到了山裡,燒柴還沒扛出一根呢,我就嚷著冷,讓父親給我們點火。父親常常嗔怪我,說我是隻又懶又饞的貓。

  天越冷,火爐吞吃的柴火越多。我常想火爐的肚子可真大,老也填不飽它。漸漸地,我厭倦去山裡了,因為每天即使沒幹多少活,可是往返走上十幾裡雪路後,回來後腿腳也痠痛了。我盼著自己的腳生凍瘡,那樣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留在家裡了。可我知道生凍瘡的滋味不好受,於是只好天天跟著父親去山裡。

  現在想來,我十分感激父親,他讓我在少年時期能與大自然有那麼親密的接觸,讓冬日的那種蒼茫和壯美注入了我幼小的心田,滋潤著我。每當我從山裡回來,聽著柴火在火爐中“噼啪劈啪”地燃燒,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我覺得柴火燃燒的的聲音就是歌聲,火爐它會唱歌。火爐在漫長的冬季中就是一個有著金嗓子的歌手,它天天歌唱,不知疲倦。它的歌聲使我懂得生活的艱辛和樸素,懂得勞動的快樂,懂得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所以,我成年以後回憶少年時代的生活,火爐的影子就會悄然浮現。雖然現在我已經脫離了與火爐相伴的生活,但我不會忘記它,不會忘記它的歌聲。它那溫柔而富有激情的歌聲在我心中永遠不會消逝!

  《會唱歌的火爐》閱讀題目

  1.“我們家拉燒柴是鎮上最本分的人家”一句中“本分”是什麼意思?從我們家拉燒柴的“本分”做法中可以看出父親具有什麼樣的優秀品質?***3分***

  2.文中“冬天一到,火爐就被點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護神一樣,每天都要眨著眼睛釋放溫暖”一句意蘊豐富,請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對此句進行評析。***4分***

  3.第三段在文中是如何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3分***

  4.不倦歌唱的火爐陪伴“我們”度過漫長的冬季,但拉柴卻充滿了艱辛。請談談艱辛的具體表現。***至少答出四方面******4分***

  5.勞動是艱辛的,“我”卻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從“我”在尋找風倒木時表現出來的“貪玩”中可以看出“我”是個什麼樣的孩子?***3分***

  6.作者把取暖的火爐比喻成“有著金嗓子的歌手”,蘊含了什麼樣的深意?***4分***

  7.作者追憶少年往事,從中領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其中哪一點引發了你更深入的思考?請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悟。***5分***

  《會唱歌的火爐》閱讀答案

  1.本分的意思是:做事守規矩***安分守己***;父親的品質:愛護樹木、熱愛自然、有樸素的環境意識。

  2.示例①:“像冬夜的守護神”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火爐的重要,驅走了冬日的嚴寒,帶來了溫暖。示例②:“眨著眼睛”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爐火跳動的情態。示例③:這句話語言生動形象,用“守護神”形象地寫出了火爐的重要,用“眨著眼睛”生動地表現了爐火跳動的情態。

  3.火爐吞吃柴火承接上文,寒假跟大人上山拉柴引起下文。

  4.冬季漫長、天氣寒冷、工具破舊、路途遙遠、找風倒木困難、扛風倒木累。

  5.喜愛大自然、有童心童趣、天真活潑。

  6.示例:火爐“噼啪”的燃燒聲,就像一首動聽的歌曲,這裡面蘊含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對那段美好時光的感激之情。

  7.圍繞“人與自然的親密接觸”、“生活的艱辛和樸素”、“勞動的快樂”、“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少年時期生活對人一生的影響”等方面回答皆可。“思考”不能停留在原文的層面上,要更進一層,如“溫暖的獲得是有代價的”讓我們深入思考“任何成功的獲得都是有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