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小說散文閱讀訓練題

  初三語文的小說散文是相對比較難學的一部分,同學們要準備哪些相關的閱讀訓練題來熟悉題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

  一、冠軍母親的誕生

  梅樹童

  程亮媽每天天還沒亮就起了身,和麵、生火,手腳麻利地烙好一鍋香香的餅,然後放入藍布包袱,再滿心歡暢地頂著星星上路。兒子程亮在縣城重點高中上學,從家到學校的山路有三十多裡遠,媽想著兒子吃到餅時的快樂樣子,渾身就有用不完的勁,她一路小跑,竟能在兒子上課前趕到學校。

  程亮的吃飯問題解決了,另一樁心事又讓媽眉頭不展:學校已多次催欠款了,因為上學時學費沒交全。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媽媽的頭髮又白了許多。一天,她望著後山滿坡的青綠髮愁時,突然有主意了:現在城裡人不是流行吃什麼綠色蔬菜嗎?咱這漫山遍野的蔬菜若是挑進城賣,不是可以賺大錢嗎?

  第二天,媽媽懷裡揣著餅、肩上挑著一擔菜就上了路。媽媽即使這樣還是走得飛快,當天還矇矇亮時,她依舊把香軟的餅給了兒子,然後再賣菜。程亮望著媽瘦小的背影和一擔沉重的菜發了半天愣。

  媽的菜賣得出奇快,那滴著露水的青菜總是第一個被搶光。然而,愁人的是街上有穿制服的人不讓賣,每當他們一出現,好多像她一樣的鄉下人就像見了鬼似的四散奔逃,媽也嚇得不行,有時跑慢了,籃子就被踩了,青翠的菜也被踩得稀巴爛。可媽還是偷偷摸摸地賣、沒命地跑,時間一長她就不怕了,因為已沒人能追趕得上她。

  程亮不忍心讓媽一個人這麼勞累,他也加入了賣菜的行列。每個星期六晚上步行回家,星期天一大早再和媽一同挑菜進城。媽開始不允許,後來見兒子的成績一級棒才答應下來的。本來嘛,山裡的孩子走幾十裡山路是無所謂的事,可才開始跑的時候程亮就吃了一驚,他竟跑不過媽!媽挑著一擔重重的菜像沒事人似的。程亮不服氣,腳下拼命加力,還是跟不上,可媽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啊!好在程亮年輕,不久就能趕上她了。

  一天,程亮在報紙上見到一則訊息,說為了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縣裡決定舉辦一次長跑運動會,參賽物件不設限制……獎金很是豐厚,冠軍一千元,亞軍五百元,程亮心一動。

  程亮就為自己和媽報了名。那天,觀眾看到一個頭發斑白的瘦削女人也參賽,個個都覺得好笑,誰知發令槍一響啊,他們才知道笑錯了,那女人跑得極快,簡直像平地颳起一陣旋風,沒有人能追上她,即使一個高高的、黑黑的學生模樣的大男孩也追不上。

  結果,冠軍就是媽媽,亞軍是程亮!

  這一來,媒體自然是蜂擁而至,先問程亮媽怎麼跑得這麼快,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媽笨拙地拿著獎盃和獎金笑得眼都細了,說:“這有什麼,跑山路跑慣了唄,如果你也有一個兒子在幾十裡外的城裡上學,你天天要送吃送衣給他,還有一大堆債要還,那你肯定跑得比我還快。”

  記者又採訪程亮,程亮望著媽黑瘦的臉龐拼命剋制自己,沒讓眼淚掉下來:“從小到大,我都緊跟在媽後面,如果你有這樣一位媽媽,你也會跑得和我一樣快的,可是……我真的不希望其他的媽媽也跑得這麼快,因為這樣的媽媽很辛苦!”

  ***選自《中國微型小說》***

  1.“程亮媽每天天還沒亮就起了身……”句中的“每天”用得好,好在哪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程亮的吃飯問題解決了,哪一樁心事又讓媽眉頭不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親“望著後山滿坡的青綠髮愁時,突然有主意了”,母親的“靈光一閃”說明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愁人的是街上有穿制服的人不讓賣……媽也嚇得不行,有時跑慢了,籃子就被踩了,青翠的菜也被踩得稀巴爛。”句中兩次用了“踩”字,這形象地刻畫出了城管執法的什麼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多處採用了對比描寫,效果強烈,請舉例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讓他說完吧

  劉紅旗

  男孩穿一身校服,胸前抱著一隻碩大的書包,車下一位老人隔著車窗絮絮叨叨地交待著一些諸如“一個人在外邊,要吃飽,要睡好,冷了要加衣,熱了要洗澡”之類的“出門須知”。

  有的乘客開始催促司機了,那男孩也露出不耐煩的神色:“回去吧,爸,知道了,總說這些沒用的做啥?”又抱歉地對乘客說:“不好意思,每次我爸總是沒完沒了地說這些沒用的話,耽誤大家的時間了。”

  但是,汽車仍穩穩地趴在那裡,司機仍極其耐心地扶著方向盤,扭過頭對大家說:“讓他說完吧,不讓他說完,他會不放心的。”他笑了笑,“我每天都在製造著別離,把車上的人和車下的人分開,就是大人也都說不完的囑咐,別說他對一個孩子啊。你不讓他說完,他會不放心的!”

  你不讓他說完,他會不放心的!我不禁一驚,這句話竟是一個和說者聽者都沒關係的人說出來的!

  我們總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在生活中過濾並選擇著有用和無用,甚至對親人的幾句囑咐也要用這樣的原則加以區分,從而因為沒有實際用處而失去讓他說完的耐心,卻完全沒有想到老人的內心。我們試圖遮蔽那些沒用的語句,卻不小心把那一腔的愛意忽略了,擋在了我們的心靈之外。對老人的關心漠不關心,像這個孩子。

  如果,那位老人有可能的話,肯定會毫不猶豫地陪著孩子,那樣,他就可以用自己的雙手而不是幾句囑咐來表示他的惦念,他實在是想讓自己的那幾句話來替代他伴著兒子啊,於是,用喋喋不休為兒子做一頂密不透風的保護傘。

  遺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這其中的謎底,因為這種愛意是一些讓人厭煩的“廢話”,從而令人拒絕。

  連朱自清不也是在父親送別時,從心裡嘲笑過父親的迂腐嗎?

  對於老人無數次重複的嘮叨,我們何曾耐心著讓他們放心地說完呢?如此沉甸甸的愛,我們卻因為包裝簡陋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剛才出門時,母親顛著小腳追出來,說:“過馬路要小心啊!”這讓女兒好一陣大笑,她對我說:“你四十多歲了,姥姥還當你是小孩呢。”那時我所表示的孝順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誰讓你又出來了啊”,絲毫沒有讓她說完的意思。

  在車上車下的分別之際,我實在想不出來還有什麼東西能代替這樣的廢話。“吃飽,睡好,冷了加衣,熱了洗澡”,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識的確不須多言,但誰又能否認這不是老人內心的最深沉的表達呢?

  正在胡思亂想,從後視鏡裡看到老人慌慌張張地跑過來,一邊招手一邊喊著,司機“吱”地剎了車,探出頭去:“你還忘了什麼事?”“咋了?”男孩也問。“沒事。慢點啊,師傅,注意安全!”老人氣喘吁吁著。

  “譁……”車上的人全笑了,我卻分明感到眼裡有一絲絲溫暖的溼潤,對著他大聲喊了一句:“謝謝了!”

  ***摘自《青年文摘》***

  1.請概括文中寫到的幾件“沒讓他說完”的事。

  2.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如此沉甸甸的愛,我們卻因為包裝簡陋視而不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於是,用喋喋不休為兒子做一頂密不透風的保護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寫道:“這些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識的確不須多言,但誰又能否認這不是老人內心的最深沉的表達呢?”結合全文,說說老人內心深處要表達的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後一段寫到了“我”和“車上其他的人”對老人的態度,這態度是否是一樣的,為什麼?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這篇散文後,想一想,你對父母嘮叨的態度如何?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顛倒情思攝夢魂

  金學智

  我愛聽音樂,尤愛聽古典音樂裡似水緩緩流淌的美。而這種清新典雅、沁人心脾的樂境,還與蘇州古典園林裡優美的聲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我又愛在風雨飄灑之日,拄杖去蘇州園林,漫步於風亭雨榭,四處尋尋覓覓,去捕捉那古典音樂般優雅的聲境。此時,由於天公不作美,園裡的遊人並不多,這種難得的幽靜,最能讓我漫步進入意境;而我則往往愛帶一卷明人陳眉公的《小窗幽記》,或清人張潮的《幽夢影》,在園中漫步,因為這類小品集裡散發著幽蘭芳馨的妙言雋語,有助於讀解園林的聲境,又有助於孕育審美感受,其中包括細微的聽覺感受。

  有一種意象美,可喻之為浮游於塵埃之外、披著羽紗的仙子,縹縹緲緲,頗難捕捉,正如張潮所指出,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這種美,猶如水之聲,就需要品賞者悉心去捕捉其意象。

  水之聲,有泉聲、澗聲、溪聲、溝聲、灘聲……蘇州園林裡的這種聲音美,只有等待雨天才能領略到。當春雨綿綿或夏雨滂沱,虎丘、留園或環秀山莊的溪灘空間裡,就會或遲或早地出現這類聲境;我有時佇立在附近亭廊裡凝神諦聽,確乎能欣賞到這種“幽咽泉流冰下難”的美——或清清泠泠,或淙淙潺潺,或斷斷續續,它們似從我心田流過,令我不知魂夢何去何如,情思何如?這也許就是詩意的萌生吧。這時,天公不作美恰恰就成了天公作美。

  水之聲,還有瀑布,但這已不是緩緩流淌的舒心之音,而是震人心神、奪人魂魄的激厲傾瀉之聲。陳眉公說:“瀑布天落,其噴也珠,其瀉也練,其響也琴。”十二個字,從形、勢、聲三方面提示了瀑布之美。獅子林西部山巔有掛於前川的瀑布,它層層“疊落”,間以“布落”,頗有氣勢,其形確乎如同白練;飛瀑瀉於池裡,激於石上,噴珠濺玉,水沫蒸騰,又蔚為壯觀;而其聲則恰似琴築合奏,宮商交響,昔日園主曾題為“如聞濤聲”,真可謂高山流水獲知音了。

  雨之聲,在園林裡最富於韻致的,有梧聲、蕉聲、荷葉聲……怡園的“碧梧棲風”,前庭有高梧數本,亭亭直立,樹冠碧陰張蓋,它不僅能蔽炎鑠熱,而且喜逢佳雨,又會呈現出“疏雨滴梧桐”的樂奏。這是色與聲交融的精神美餐,它讓我既目飲清樾,又耳飲清韻。拙政園有聽雨軒,大清池畔,石叢間,植若干芭蕉,就怡情。而在潺潺的雨天,淅淅瀝瀝,雨點打在葉上,一滴滴,一聲聲,如聞《雨打芭蕉》的輕音樂,別饒雅趣,更滌塵襟。拙政園還有留聽閣,題名擷自李商隱的名句“留得枯荷聽雨聲”。這裡附近有荷池,荷葉面大而薄,入深秋而枯。大小高低不同的枯荷,受雨後其音不但清脆悅耳,而且洪纖疏密錯雜各異,織成音響的自由世界,這是又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聽雨空間。

  風之聲,有竹韻、鬆簌……滄浪亭的“翠玲瓏”,室內有聯曰:“風篁類長笛,流水當鳴琴。”這也是把作為自然美的聲境,當做藝術美的樂境來品賞了。試看室外,修篁蒼翠叢密,風來戛擊有聲,鏘然而亮,鏗然而文,有似於絲竹管絃之盛。拙政園的松風水閣,又名“聽松風處”,室內有“一庭秋月嘯松風”之額。華閣凌架於水上,其旁長鬆挺立,虯枝凌空,勁風謖謖而過,我也隨之而神思飛越,離塵而脫俗。

  ***選自《顛倒情思攝夢魂》 有刪節***

  1.蘇州園林有什麼魅力讓作者“顛倒情思攝夢魂”?這種效果怎樣才能產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從哪幾方面描繪了蘇州園林的聲境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漫步於蘇州園林,為什麼愛帶一卷明人陳眉公的《小窗幽記》或清人張潮的《幽夢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有時佇立在附近亭廊裡凝神諦聽,確乎能欣賞到什麼樣的美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從哪三方面揭示了蘇州園林的瀑布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怎樣描寫蘇州園林雨打荷葉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怎麼會把音樂與蘇州園林聯絡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遊覽者主張蘇州古典園林裡可播放中國古典樂曲,如古琴曲《流水》、二胡曲《空山鳥語》、琵琶曲《飛花點翠》、古箏曲《漁舟唱晚》……結合上文,談談你對此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一是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摯愛,二是為母親奪冠設下了伏筆。

  2.學校已多次催收欠繳的學費。

  3.說明母親平時常常考慮如何多掙些錢以支付兒子的學費,所以當母親“望著後山滿坡的青綠髮愁時”,才“突然有主意了”。

  4.粗暴、野蠻。

  5.例如,“程亮望著媽瘦小的背影和一擔沉重的菜發了半天愣”,“瘦小的背影”與“一擔沉重的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如“觀眾看到一個頭發斑白的瘦削女人也參賽……那女人跑得極快……”,“頭髮斑白”卻“跑得極快”,這形成對比,完全不相稱的兩者統一在母親身上,讓人覺得傷感、酸楚。

  二、1.***1***穿校服的男孩不耐煩地打斷他父親的話;***2***朱自清在心裡嘲笑父親的迂腐;***3***“我”輕描淡寫地打斷母親的話。

  2.***1***內容人盡皆知,風格樸實無華,表現父母對子女嘮叨幼稚的語言和行為。***2***比喻的說法,指父母對兒女各個方面的無私的關愛。

  3.表達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愛意、牽掛、惦念。

  4.不一樣。老人的兒子是不耐煩和對車上乘客的歉意,因為他還年輕,體會不到父親嘮叨的無限愛意;“我”對老人的態度是感動並感激,因為他讓“我”明白了父母的愛心深厚深沉;“車上其他人”的態度是嘲笑,嘲笑老人的行為幼稚,廢話連篇,因為他們不懂得這是父愛的表達。這樣寫的好處是:前後呼應,形成鮮明對比,強化中心。

  5.略。

  三、1.蘇州園林有獨特的聲境美。蘇州園林優雅的環境,幽靜的氛圍,欣賞者良好的審美感覺,三者同時存在,這種效果就會產生。

  2.水聲、雨聲、風聲。

  3.因為這類小品集裡散發著幽蘭芳馨的妙言雋語,有助於讀解園林的聲境,又有助於孕育審美感受,其中包括細微的聽覺感受。

  4.或清清泠泠,或淙淙潺潺,或斷斷續續的水聲。

  5.從形、勢、聲三方面揭示了瀑布之美。

  6.荷葉面大而薄,入深秋而枯。大小高低不同的枯荷,受雨後其音不但清脆悅耳,而且洪纖疏密錯雜各異,織成音響的自由世界。

  7.作者愛好音樂,對蘇州園林中的水聲、雨聲、風聲、瀑布聲等等一切自然之聲,也很鍾情,因為他認為這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8.略。***示例:贊同。可以讓層出不窮的美景呈現在音樂美的伴奏和流動之中。也可不贊同,但理由要相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