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治學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一位來中國演講的學者就讀書與治學這個話題打了兩個非常有趣的比方。想知道讀書與治學的關係嗎?來文中找答案吧。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關於讀書與治學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書與治學閱讀材料

  ①關於讀書與治學,章太炎先生在日本東京對中國留學生做的一次演講中,打了兩個非常有趣的比方。

  ②第一,是本錢和利息的比喻。他說:“大概看前人已成的書,彷彿是借錢一樣,借了來,會做買賣,贏得許多利息,本錢雖則要還債主,贏利是自己所有。若不會做買賣,把借來的錢,死屯在窖子裡頭,後來錢還是要還債主,自己卻沒有一個贏餘,那麼就求了一千年的學,施了一千年的教,一千年後的見解,還是和一千年前一樣,終究是向別人借來的,何曾有一分自己的呢!”

  ③第二,是寫信人和送信人的比喻。章太

  ④章先生打的這個比方,大意無非是說,學習別人的知識,要經過思考,要消化吸收,使之變成自己的思想養分,並從中滋生出新的見解,以有益於世道人心。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學問,最為關鍵的事情,就是獨立思考,融會貫通,有所創見。否則,書讀得再多,也只不過是【甲】,方法刻板,不知變通;【乙】,讀了一些無實際用處的 書;【丙】,不懂得將書中的道理運用於實際生活。學問再淵博,也只不過是販賣二手貨。

  ⑤德國哲學家阿圖爾·叔本華說:“如果一個人幾乎整天大量閱讀,空閒的時候則只稍作不動腦筋的消遣,長此以往就會逐漸失去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像一個總是騎在馬背上的人最終就會失去走路的能力一樣。許多學究就遭遇到這種情形:他們其實是把自己讀蠢了。 ”叔本華的本意,當然並非反對讀書,而是反對讀書不動腦筋的迂腐之舉。讀書不動腦筋,難免就會越讀越傻。

  ⑥那些人云亦云炒冷飯,或是炮製一些偽問題,乃至趨炎附勢的所謂“學問”,只會把世界弄得烏煙瘴氣,惟有鮮活的、有創見的、有獨特價值的學問,才是照亮世界的明燈——退一步來說,即使他們只是星星之火,也會給人帶來光明與溫暖的希望。

  讀書與治學閱讀題目

  20.①—③段舉出章太炎演講的事例,有何作用?***2分***

  21.根據上下文,將下面三個詞語分別填入文中【甲】【乙】【丙】處。***只填序號******3分***

  ①死讀書 ②讀書死 ③讀死書

  【甲】處填: 【乙】處填: 【丙】處填:

  22.閱讀第⑤段,具體闡述叔本華的言論為什麼可以證明中心論點?***3分***

  讀書與治學閱讀答案

  20.答案要點:

  ①—③段舉出章太炎先生關於讀書與治學的一段演講,用本錢與利息、寫信人與送信人兩個有趣的比方,引出下文對學習知識要經過思考的論述,從而得出“無論是讀書還是做學問,最為關鍵的事情,就是獨立思考,融會貫通,有所創見”的中心論點。

  ***共2分。共2個要點,簡要分析1分,中心論點具體內容1分***

  21.答案:【甲】① 【乙】③ 【丙】②

  ***共3分。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示例:叔本華的言論首先提出假設只閱讀不思考,就會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接著用總騎馬的人最終不會走路的比喻,指出不獨立思考的危害,然後用現實中學究將自己讀蠢的現象,從反面證明了中心論點。

  ***3分,有層次地分析叔本華言論內容2分,總結出從反面印證中心論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