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種植白芨有什麼技術

  白芨可盆栽室內觀賞,亦可點綴於較為廕庇的花臺、花境或庭院一角。那白芨如何種植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白芨的技術,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白芨的技術

  繁殖方法

  地栽前翻耕土壤,施足基肥。頭年的冬季到次年的3月初種植,栽植深度3-5㎝。生長期需保持土壤溼潤,注意除草鬆土,每2周施肥1次。一般栽後2個月開花。花後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可使塊根生長充實。

  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葉萌發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後,掘起老株,分割假鱗莖進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須帶頂芽,傳統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 但分株繁殖週期長,繁殖效率低, 而且耗種量大, 很難滿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亦可採用播種繁殖,但白芨的種子非常細小且無胚乳, 因此在自然狀況下很難萌發和生長, 實生苗的栽培較為困難,但隨著部分科研單位對瀕危保護植物投入研究力度,蘭科植物育種工作得到很大發展,通過無菌播種和試管成苗能獲得大量種苗用於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商品的生產。組織培養技術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種苗,在不同培養基上進行無菌播種, 種子萌發後用組織培養方法進行無性系繁殖,實現白芨種苗的規模化生產而探索有效的快速擴繁技術。

  病害防治

  常發生黑斑病,用70%甲基託布津溼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

  種植白芨的要點

  1、選地整地:選擇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和腐殖質壤土,溫暖、稍陰溼環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種時,宜選陰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釐米以上,施廄肥和堆肥,每畝施農家肥1000千克,沒有農家肥可撒施三元複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勻。栽植前淺耕一次,把土整細、耙平、作寬130~150釐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種子播種較難,分塊莖繁殖較易。9~11月初將白芨挖出,選大小中等,芽眼多,無病的塊莖,每塊帶1~2個芽,沾草木灰後栽種。開溝溝距20~25釐米,深5~6釐米,按株距10~12釐米放塊莖一個,芽向上,填上,壓實,澆水,覆草,經常保持潮溼,3~4月出苗。畝用種苗100公斤。

  3、田間管理

  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間管理除草要求很嚴格,種植好噴灑乙草胺封閉,白芨苗出齊後。5~6月份白芨生長的很旺盛,雜草也長的很快,進行除草。除草結合摟鬆畦面,除草時要淺鋤,免得傷根。

  ②適時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個月噴施一次磷酸二氫鉀或稀薄的人畜糞尿,7~8月停止生長進入休眠,但是要防止雜草叢生。

  ③灌溉排水:白芨喜陰,經常保持溼潤,乾旱時要澆水,7~9月份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大雨及時排水避免傷根。

  病蟲害防治

  1、爛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節發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澇防水,深挖排水溝。

  2、地老虎、金針蟲:可人工捕殺和誘殺或拌毒土,用地蟲絕施入床上。用50%鋅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澆灌床上。

  白芨的特徵

  白芨的初生假鱗莖是圓球形,生長到一定程度才形成V字形塊狀假鱗莖。

  葉4-6枚,狹長圓形或披針形,長8-29釐米,寬1.5-4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鞘並抱莖。

  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極罕分枝;花序軸或多或少呈“之”字狀曲折;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2.5釐米,開花時常凋落;花大,紫紅色或粉紅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長,狹長圓形,長25-30毫米,寬6-8毫米,先端急尖;花瓣較萼片稍寬;脣瓣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狀橢圓形,長23-28毫米,白色帶紫紅色,具紫色脈;脣盤上面具5條縱褶片,從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頂部,僅在中裂片上面為波狀;蕊柱長18-20毫米,柱狀,具狹翅,稍弓曲。花期4-5月。 果期7-9月。有變種白花白芨,花白色,園藝品種尚有藍、黃、粉紅等色。白芨的花粉呈塊狀不易散開,所以在授粉上也不是很有利。

  白芨的種子極細小,似粉末,狀沒有胚乳,只有幾個細胞構成的發育不完全的胚。白芨在溼潤的苔蘚上發芽,且長時間不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