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的發病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肝病,而且肝硬化的患病人群也逐漸在趨向年輕化。那麼?接下來小編為你分享一下肝硬化的相關發病原因,一起來看看吧!

  肝硬化的發病原因

  1、病毒性肝炎

  主要為乙肝、丙肝以及丁肝病毒重疊感染,通常經過慢性肝炎階段演變為肝硬化。

  2、慢性酒精中毒

  在歐美國家,因酒精中毒引起的肝硬化者約為60%~70%,我國近些年酗酒引起的肝硬化也在逐年增加。

  3、肝臟淤血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縮窄性心包炎、肝靜脈阻塞綜合徵等導致肝臟長期淤血缺氧,肝細胞壞死和結締組織增生,形成淤血性肝硬化。

  4、化學毒物或藥物

  長期反覆接觸磷、砷、苯等工業毒物,或長期服用甲基多巴、甲氨蝶呤、雙醋酚酊等藥物,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後可發展為肝硬化。

  5、代謝障礙

  於先天性遺傳缺陷引起物質代謝障礙,某些代謝物質在肝內異常沉積損傷肝細胞而致肝硬化。

  6、血吸蟲病

  主要由日本血吸蟲病引起,血吸蟲卵沉積於匯管區,蟲卵及其毒性產物可引起大量結締組織增生,導致肝硬化。

  7、膽汁淤積

  慢性持續性肝內膽汁瘀滯或肝外膽管阻塞,高濃度、高壓力的膽酸和膽紅素刺激,可導致肝硬化。

  治療肝硬化有幫助的食物

  一、高維生素食物

  高維生素食物為保護肝臟功能,應注意供給富含各種維生素的食物,必要時可服用維生素類片劑。攝入適量的礦物質。近來有報道,肝硬化患者體內鋅和鎂離子的缺乏已受到人們的注意,因此我們在日常飲食中應適量攝取含鋅和鎂豐富的飲食,如瘦豬肉、牛肉、羊肉、魚類以及綠葉蔬菜。豌豆和乳製品等

  二、高蛋白食物

  高蛋白飲食對於已損害的肝細胞具有促進修復作用,對有腹水、低蛋白血癥而無肝性昏迷的患者尤為適宜。通常情況下每天蛋白質的攝入量宜為100~120克,同時應注意有一定數量的優質蛋白。但是,有肝昏迷趨勢者,則應限制高蛋白飲食,否則會發生肝昏迷。

  三、低鹽食物

  肝硬化的患者如有水腫和腹水時,則在增加蛋白質的同時,還應採用低鹽飲食。一般每日鈉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1.5克以內,在烹調過程中,為了調味,可用無鹽醬油等調味品。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禁忌

  1、絕對禁酒,禁食肥膩多脂和高膽固醇的食物;有時應忌鹽或低鹽;肝時,應禁蛋白質;食道靜脈曲張時應忌硬食,給流質或半流質;時應暫時禁食,以靜脈補充。晚期並有肝昏迷者,應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浮腫或伴腹水者,應少鹽或無鹽。

  2、忌吃廿碳五烯酸含量高的魚。消化道出血,是肝硬變病人常見的併發症和死亡原因。食魚又往往是誘發出血的因素之一。過去多認為,出血是由於魚刺刺破食道曲張的靜脈和胃底靜脈。目前看來,食用某些魚後,導致機體內凝血功能發生改變,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3、忌吃粗糙食物。肝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器官,腹腔中的靜脈血,幾乎全部匯入一條粗大的門靜脈,經過肝臟流回心臟。當肝臟發生硬變時,肝內大量的纖維組織增生,從而阻礙腹腔中的靜脈迴流,結果引起門靜脈內淤滯,壓力升高。被阻的腹腔靜脈血液不得不繞道,經過食管下段靜脈而回心臟。這樣,大量的血液流經食管下段靜脈,就會引起該處靜脈擴張,變粗而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