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筆記7篇

  《培根隨筆》中,培根用客觀冷靜的筆調寫這些短小精悍的說教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600字1

  對於我們來說,弗蘭西斯·培根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至少,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聽說過他的那句至理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這位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的英國思想家出生於1561年,是莎士比亞的同時代人。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他在思想和哲學領域內的建樹。他在一系列著作中批判了歐洲中古經濟院哲學和唯心主義,認為經院哲學與生活實踐隔絕,被教條和權威束縛,他還倡導通過實驗揭示自然界的奧祕並身體力行從事科學實驗。培根的散文隨筆共有五十八篇,他心目中的讀者是世家貴族子弟。他的文章涉及哲學、倫理、處世之道等。其中多數與個人生活密切相關,比較集中的表達了作者的“人生哲學”。這些散文關注現實,其中議論官場生涯的篇章和探討修身持家的文章都得力於他深入的觀察和親身體驗,他力圖不帶入先入之見的客觀態度來審視和考察各種現象和行為***包括“背叛”***,很少從傳統的宗教道德觀念出發簡單化的批判是非。英國文學專家王佐良先生說培根對每一個題目都有獨到之見,平心而論,且文筆緊湊、老練、銳利、說理透徹、警句迭出,這是中肯的評論。

  從培根的散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者——培根是其中之一,如何在舊的社會結構和思想體系日趨瓦解之際,致力於探討並樹立新的信念、規範和道理。讀經典作家的作品,最正確的態度也許還得用那句老話概括——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600字2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600字3

  人們常說: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有名的文學家培根也說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書更是我們的精神糧食,是我們親密的朋友,它讓我們在書中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我們排憂解難。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本文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

  因此,我們應當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只有這樣,美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我想,就算是作為一種職業的需要吧,我們也得很好地修煉與提高我們對於美的認識與美的塑造。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600字4

  弗蘭西斯 ·培根***1561~1626***,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裡,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 《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學著作之一,首次發表於1620年。培根本計劃寫一部大書,名為《偉大的復興》,分為六個部分,《新工具》是其中的第二部,但未能完成。

  《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1.知識就是力量。

  2.只知哲學一些皮毛的人,思想會導向無神論。但是,深入瞭解哲學,會把人帶回宗教。 類別:人生

  3.一個機敏謹慎的人,一定會交一個好運。 類別:人生

  4.一切真正偉大的人物***無論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銘於人類記憶中的***,沒有一個因愛情而發狂的人:因為偉大的事業抑制了這種軟弱的感情。 類別:事業

  5.禮節要舉動自然才顯得高貴。假如表面上過於做作,那就丟失了應有的價值。 類別:修養

  6.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類別:科學

  7.內容豐富的言辭就像閃閃發光的珠子。真正聰明睿智的卻是言辭簡短的。 類別:道德

  8.美的至高無上的部分,無法以彩筆描出來。 類別:人生

  9.一般來說,青年人富於直覺,而老年人則長於深思。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800字1

  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本書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意義深刻,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這本書中的文章從各種角度論述了他對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人與自然的關係的許多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使許許多多人從這本書中獲得薰陶指導,如:“一個自身無德的人見別人有德必懷嫉妒”。“沒有友誼,則世上不過是一片荒野”。“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預防藥,就是朋友的忠言規諫”。“狡猾就是一種陰險邪惡的聰明。一個狡猾人與一個聰明人之間,卻有一種很大的差異,這差異不但是在誠實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順境的美德是節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這後一種是較為偉大的一種德性。”

  從《培根隨筆集》的“論真理”、“論死亡”、“論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從“論高官”、“論王權”、“論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熱衷於政治,深諳官場運作的培根。從“論愛情”、“論友情”、“論婚姻與獨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從“論逆境”、“論幸運”、“論殘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從“論作偽與掩飾”、“論言談”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個工於心計、老於世故的培根。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我最喜歡的就是《論美》,美是一個很廣泛的問題,它包含著外在美和自然美。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們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視內在美。就如培根所說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遠都有,但是內在美卻可以。所以我們要把外在美與內在美結合起來,體現出一個人舉止談吐的高雅,心靈的純潔。

  以上是我的《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800字2

  前兩天讀了《培根隨筆》後,我發現了一個培根。他有著對哲學的執著,對政治的熱衷,對生活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與對困難決不輕言放棄、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態度。

  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

  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

  在《論猜疑》中,培根說道:“當你產生了猜疑時,你最好還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於外。 這樣,當這種猜疑有道理時,你已經預先作了準備而不愛其害。當這種猜測疑無道理時,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誤會了好人。可見在人生中猜疑,是人的思想在做亂。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它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展開評述。“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 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 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不得不肯定,從某一方面來說,這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1000字以上

  培根的《論求知》則是單刀直入地以“求知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開頭,進而談及讀書求知的種種用途、由於目的不同而讀書求知的結果不同以及讀的方法種種和種種書籍帶給人們種種效果等等。

  培根的《論求知》通篇找不到半點為狹隘的切近的政治功利服務的痕跡。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代散文大師培根處在個性解放、個性發展的黃金時代,整個社會洋溢著崇尚自由思想、追求高度個性化文風的氣氛。衝破乃至掃除封建傳統觀念束縛、粉碎無形的思想“框子”,是當時散文創作的主要內容,因此散文的形式也是毫無顧忌、毫無粉飾的,它的自由奔放、活潑新鮮正是人們自由思想的標誌。培根在《論求知》中,一開始便把思維的焦點調節到“求知可以作為……”這樣極其樸實的客體上,並且始終暢達輕鬆地議論著“赤裸裸”的“求知”***它的性質、目的、過程、方式等等***

  培根《論求知》的這種強烈的非政治功利性非影射隱喻性和非引絡據典性,就更顯出一種天然、清純和質實,因而就更容易逾越歷史時代和民族的障礙而同更多的讀者馬上產生共鳴。

  培根《論求知》的另一個特點正在於完全擺脫“自我”的高度的客觀實在性。儘管就培根個人品質而言,頗有些為世人不稱道的趨炎附勢,為追求個人仕宦之途通達而走過旁門左道的劣跡,但未必“文如其人”。《論求知》以一種超然的態度,平正翔實地闡述著“求知”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沒有個人恩怨摻雜其間,沒有個人行跡出沒其間,沒有偏執的門戶之見操縱其間。培根的其它論著也都有這種“無我”的境界和“忘我”的精神,因而容易引起廣泛的共鳴,具有特別豐富的思維覆蓋層次和很大的思維覆蓋面。具體以《論求知》為例來看,作者從各種方位、各種層面論及求知的作用、方式、過程、結果等等,猶如一位來自上界的全智全能的獨具慧眼的神,不帶任何人間難免存在的個人偏見,向人類詳盡而透徹地闡述“求知”,毫無個人情緒的衝動,毫無“利己”的動機,因而令人信服。

  培根《論求知》所展示的高度的通俗流暢性、可讀性和強烈的感性色彩和具象傾向。

  “當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當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當處世行事時,知識能增進才幹。”這段話看似簡潔明快的說理,但同時又勾勒出幾種人逼真的形態。

  “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咀嚼,慢慢品味。”這幾句,看似頗為淺顯的形象比喻,實為高度概標的深刻哲理。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總之,‘知識能塑造人的性格’。”這段傳頌了幾百年的格言式的論斷,讀來既無劍拔弩張、提耳面命之感,又無閃爍其詞、牽強附會之嫌。而使人覺得這是一種平易誠摯的忠告,是信手拈來的人生經驗之談,正如黑格爾所說,“培根是根據一種有教養的閱歷,”根據“他對人的研究”在談論“人們所關注的種種物件”。因而“他的著作雖然充滿著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來當作格言。”***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四卷,“關於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