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勵志哲理短文

  高三的我們,以學習為主,但是也要不時的看一些哲理勵志短文,即可以讓我們得到適當的放鬆,又能夠讓我們補充內心的正能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奮鬥的理由很簡單

  一直很喜歡《論語》裡的這段對答:“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說有一天,孔子和他兩個得意的弟子顏淵與子路座談,孔子問他們的志向是什麼,敢愛敢恨的子路比較喜歡搶答:“我希望發財,天天能開賓士坐寶馬,月月能穿世界名牌班尼路,年年能用大寶護膚……總之物質生活很富足。”如果子路只說到這裡,他就不會是《論語》裡我最喜歡的的人物了,因為他接著說:“這些東西並不是我一個人享用,我要和我愛的和愛我的人分享,即使用壞了用舊了用光了我也不心疼不後悔不上火。”相比英雄子路的粗獷回答,顏淵就屬於深刻理解了八榮八恥的賢人了:“我希望有最好的道德行為、最好的道德成就,對於社會雖有善行貢獻,卻不驕傲,我還希望不把自己的勞苦放在別人身上。”孔子的回答則更上了一個臺階,表現出聖人的境界、老大的風範,直接提出了和諧社會的美好構想:“老有所依,少有所養,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信任與關愛。”

  初中的時候在課外讀物上讀到這段對話,深受感染,一直記到今天還可以隨口背出。尤其是子路的志向,雖然看似樸實簡單,卻很了不起——為了自己愛的人和愛自己的人去奮鬥,這個想法一直在激勵我每天盡力去做好自己,雖然離成功的定義還相差的太遠,但我知道自己在為什麼而生活,為什麼而奮鬥。

  記得初中那個時候家裡條件很一般,一家三口人住在不到30平米的房子裡,我住的房間沒有窗戶,進屋必須要開燈,除了一張床、一個摺疊書桌、一個鐵皮書櫃、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就再放不下其他更大點的東西了。生活對於自己除了看電視傻笑和為了娛樂打架之外也似乎沒有特別的意義,學習不是最壞但距離最好卻是遙不可及,不是最叛逆卻也經常脾氣暴躁罵天罵地,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卻樂得其所,甚至還曾做了一首詩自我調侃:日日杯中酒滿,朝朝學習偷懶,自歌自舞自開懷,且喜無拘無礙。從未想過畢業真的會到來,更不知道人生奮鬥的目標在那裡。當然也有過職業規劃,似乎還很有挑戰——希望在我媽媽工作的醫院裡做一名能穿制服的保安。

  我的保安職業生涯還沒有開始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些讓我觸動的事情,其中記憶猶新的都發生在那個寒假:初二的上學期期末考試後,因為馬上就要放假了,我興高采烈的拿著自己的成績單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塞到我媽媽手裡交差,告訴了她還有多少同學比我差,像以往一樣,她並沒有說什麼,自己默默地走進了廚房。當我在旁邊房間玩了一會去廚房喝水時,發現她一個人拿著我的成績單邊看邊掉眼淚。那時那刻,我麻木的心被狠狠地攪動了一下。還有一件事情是那個寒假父母帶我參加了一個聚餐,有個在美國讀書的孩子回來探親,很多親朋好友給他接風,席間他繪聲繪色地給我們講了很多他在國外的經歷。雖然今天已記不清楚他都說了些什麼,但那時候我第一次知道了外邊的世界並不只是如家鄉常年冰天雪地的這般平淡,筵席快結束的時候他已經成為所有家長心目中完美的孩子形象,也成了我們在場其他所有孩子學習的榜樣。家長都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去比較,我聽到很多的家長都在鼓勵自己的孩子要學他一樣有出息,我的父母也這樣對我說,但我在心裡知道自己和他似乎並沒有太多的可比性,他的志向在華爾街而我的理想是站在醫院的門口。那時那刻,我特別的沮喪。

  第二天因緣際會,恰好讀到《論語》裡的這段對白,不知道怎麼形容當時的感觸,可以稱作電閃雷鳴,就像受了核輻射,也可以叫做頓悟,從那一刻開始,我突然明白為什麼要去奮鬥,為什麼要去爭取——為了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讓他們也為我驕傲,讓我能幫助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於是一切努力終於都有了動力。我立刻跑去書店買了市面上所有關於中考的參考書和練習冊好在92年教輔書並不像今天那麼氾濫,回到家裡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做題,沒日沒夜,痴迷了一樣,見到單詞就想讀出來,見到有空格的地方就想填上去,見到有文字的材料就想做閱讀理解,直到睡覺都是夢見在做代數題,上廁所都在背單詞,最後終於順利地發展到神經衰弱。整個剩餘的寒假就是這麼度過,沒有玩過一天,也沒有人督促我學習一次。開始不會的題目很多,就去問同學、問父母省吃儉用給我請的家教,可能是基礎並不太差,也可能是悟性比較高,更可能是基因突變,慢慢題目越做越順,一些難題還可以幫同學解答,後來竟然幾天就能做完一本書,寒假最後的幾天竟然因為參考書越做越少有了捨不得做下去的感覺,看書做練習題取代了看電視成為我第一娛樂專案。

  開學頭一次英語測驗,滿分100我考了98.5分,全班第一。英語老師很是高興,但是從她的眼神中我看出了她的困惑。第二次考試她就站在我的桌子前,只慈祥的盯著我一個人。考試成績出來了,我還是第一,從那以後,英語考試我基本都是第一。其他科目在班裡雖然不是最好,但相比以前已經是天壤之別。我發現學習好也會有慣性,想差回去也不容易了。從那個寒假的那一天開始,直到中考我一直都是那麼的努力那麼的拼命,記得為了節省時間我買的鞋和衣服都是同一種款式同一種顏色的,每天用不著挑選,套上就走,同學們以為我從來不換衣服,因此還給我起了個外號叫作“永不磨損”,現在回憶起來特別有意思。中考的結果在意料之中,我考上了全省最好的高中哈爾濱三中。後來我去班主任家裡看她,她誇我聰明超出了她的預期,其實我知道自己在班裡絕對不是最聰明的,但應該是最勤奮的。

  很多年過去了,經常懷念起那個時候的自己,為了理想而努力的感覺是那麼的充實和幸福,果真是有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沒有了目標沒有了責任,生活就會像一潭死水。後來經過高中三年,我以比較高的分數升入了理想的大學。從那時起,我的父母就開始以我為驕傲,比較搞笑的是,我的媽媽還經常被別的家長找過去做關於子女教育的心得交流或者指導,雖然她講了很多並沒有用過在我身上的理論,但沒有人會懷疑她的權威性,因為她是我的媽媽。

  現在的我偶爾也會思考周而復始的日子什麼時候是個盡頭,人生的終極目標又在何處。周圍很多的朋友經常也會感嘆不知道活著為了什麼,不知道奮鬥有什麼意義,每天無可奈何地奔忙在名利場,潮來潮去卻不知自己將要漂向何方,浮歡盡散的時候,內心無比的空虛,能夠激發雄心壯志的靈藥似乎並沒有人能夠買得到。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二千多年前,那個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子路告訴我們的話: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於是,這些就都有了答案。

  奮鬥的理由其實很簡單:不名一文者,能給心愛的人買一個她喜歡的禮物就是奮鬥的最好動力;身居陋室者,能讓全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就是自強不息的目的;冠蓋京華者,能胸懷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志向就是願車馬衣輕裘的力量!

  篇2:其實你已經很優秀

  別再把沮喪掛在臉上,別再把憂傷寫在心裡,被再把自責天天重複,別再把一些小小的缺點盲目的放大……換一個角度,換一種心態,你有沒有發現,其實你已經很優秀!

  三年高中,身邊的同學有的選擇了放棄,有的隨波逐流,而你堅持到今天,這說明你首先是一個很有毅力的同學。人生中難得的不是一時的衝動,而是長久的堅持,和因為堅持所體現的毅力!相信這三年裡面,有很多東西會對你產生誘惑,是你用一顆睿智的心,辨別良莠,決定取捨。是你對自己的目標深信不疑,努力拼搏。

  相信這種因為自己切身經歷的拼搏所塑就的毅力,會成為一生的寶貴財富!

  三年的高中生活,成就了你堅強的性格。堅強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一次次的成功失敗對心智的磨礪,它是我們痛定思痛的大徹大悟。如今回首,想一想那些過程中經歷的尤其是一些不太順利或經受挫折的事情,不都在我們的反思中賜予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嗎?你養成的堅強,已經構成一架堅實的階梯,將通往夢想,抵達成功!

  三年,你已經變的很有氣質,很有涵養。氣質就是內在涵養的體現,內在的涵養來自於知識和素質的提高。這三年,你積累了包括文化、做人處事等豐富的知識已經從內在和外形進行了最好的塑造,一個肚子裡裝滿墨水的人,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書生氣,更是一種自內向外自然透露出來的氣宇軒昂的品質。

  你的能力獲得了巨大的提高,相信高一的時候你為自己面對的眾多的知識感到束手無策,懷疑自己能不能把它們學好,而今事實已經證明,所有的知識裝進了腦袋,那麼多的書籍被你踩到了腳下。同時學習十幾門的課程,竟然也是如此的遊刃有餘。能自由的遨遊在知識的天空,不就是因為你有了能夠飛翔的能力嗎!我們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繼續增強自己的能力,在高考的戰場上,勢如破竹,摧枯拉朽!

  其實你還有很多的優秀,自己去把他們找出來吧!相信每一個優秀就是自己的一個閃光點,每一個閃光點都會讓你增強自己面對學習、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也必將會打造一個更優秀的你和你的未來!

  備戰高考的路上,相信自己的優秀,創造自己充滿陽光的未來!

  篇3:重憶高三

  高三那一年的生活猶如黑夜中最亮的一顆流星,時常劃破黑暗點亮我心頭的燈,給我溫暖。也許是太累,也許是太忙。那一年,我們都沒有好好的把握。只是不停的讀書,不停的做作業。即便是這樣,那一群活潑的少男少女之間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還是令人難忘。那些生活的片段已經被時間剪成黑白的影片,在每個孤獨而又難熬的夜晚,它們會滋潤我那早已乾涸的心臟。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註定要忘記很多東西,比如曾經在一起的人,曾經發生過的事。我相信這世上沒有所謂的永恆。記憶在時間面前更是脆弱的可憐。為了不忘記,我選擇了每天都回憶。

  回憶是美好的。在回憶中,高三會變得特別清晰。彷彿我又回到了當初那段純真的校園生活。每個人的臉上都有一朵笑容,教室裡的牆壁會得雪亮雪亮的,桌椅上還能聞得剛塗的油漆味。我以為我回到了過去。於是我伸出手來,像以前那樣,想撫摸我好久都沒有觸控過的課桌,想找回一絲熟悉的感覺。當我的手就要撫摸到課桌時,那墨綠色的突然桌椅不見了,那雪白雪白的牆壁不見了,那一朵朵掛同學們臉上的笑容也不見了。看見的,只有黑夜。原來我又做夢了,又夢到了他們,我可愛的同學。

  我們浪費掉了太多的青春,那是一段如此自以為是、又如此狼狽不堪的青春歲月,有歡笑,也有淚水;有朝氣,也有頹廢;有甜蜜,也有荒唐;有自信,也有迷茫。我們敏感,我們偏執,我們頑固到底地故作堅強;我們輕易的傷害別人,也輕易的被別人所傷,我們追逐於頹廢的快樂,陶醉於寂寞的美麗;我們堅信自己與眾不同,堅信世界會因我而改變;我們覺醒其實我們已經不再年輕,我們前途或許也不再是無限的,其實它又何曾是無限的?曾經在某一瞬間,我們都以為自己長大了。但是有一天,我們終於發現,長大的含義除了慾望,還有勇氣、責任、堅強以及某種必須的犧牲。在生活面前我們還都是孩子,其實我們從未長大,還不懂愛和被愛。

  我們那時儘管年少無知.太容易把慾望當成愛,其實最愛你的那個人,只有在懂得責任的時候才會出現.我們有的時候真該感謝生活,它賜給了我們這麼多的磨難,人總是在痛苦之後才懂得生活的意義。

  今天之所以區別於昨天,恰恰是因為昨天的感受依然在我們心中。在我們生命的每個角落,都會有一個被加工好了的故事。不管結局是福是禍,也不管它是美麗還是悲傷,歲月的洗禮總能給我們留下淡淡的回憶。這或許就是生命值得延續的魅力。

  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於是,看見的,看不見了。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於是,看不見的,看見了,被遺忘的,記住了。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於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逝?

  究竟有多少人是有緣分亦有份,又有多少人到最後只剩下永遠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