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原文賞析

朝代宋代 詩人李清照

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歷史 抒懷 諷刺

譯文

譯文
西漢和東漢本來就是承接關係,中間卻多出來個新朝,就像是人身上長了個無用的肉瘤一樣。
所以才有嵇康這樣唱著廣陵散慷慨赴死的英雄,他在臨死前寫文章批責那些不遵守法紀綱常的人。

註釋
繼紹:承傳。
新室:西漢末年,王莽建立的新朝。
贅(zhuì)疣(yóu):贅:多餘。疣:肉瘤。形容累贅無用之物。
嵇(jī)中散:三國時魏人嵇康在臨死前所彈奏的曲子。稽康,宇叔夜,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銍縣(今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人,拜中散大夫不就,人稱稽中散。嵇康丰姿俊逸,放達不羈,與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威、王戎合稱“竹林七賢”。有《嵇康集》傳世。
至死薄殷周:嵇康的朋友山濤任吏部郎遷散騎常侍後,向司馬氏推舉嵇康擔任他的舊職。嵇康身為曹魏宗室,不齒山濤依附於司馬氏的行為,於是遂與之絕交,並作《與山巨源絕交書》。其中有言:每非湯武而薄周孔。薄:鄙薄,瞧不起。殷周,指殷湯王和周武王,二人分別建立了商朝和周朝。

參考資料:

1、楊合林.李清照集[M]湖南:嶽麓書社出版社,1999:138. 2、王傳臚.李清照的愛國情節[J].四川大學學報,2001:社會版

創作背景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與南宋的交替時期,當時的南宋朝庭充斥著投降主義思想,很多達官貴人不思收復失地,為國出力。他們貪圖安逸、偏安一隅。國家的更替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換了一個為官的地方,他們毫無廉恥的接著當他們的官,享受榮華富貴,對國家的興亡混不在意。   

參考資料:
1、王傳臚.李清照的愛國情節[J].四川大學學報,2001:社會版.

賞析

  這首詩用“借古諷今”的寫法,把南宋繼承北宋,比作東漢繼承西漢,把在金人統治者扶持下出現的偽楚、偽齊傀儡政權比作王莽的新室。並且表示,只有東漢繼繼承的西漢,南宋繼承北宋才是正統政權,而對於一切傀儡政權堅決不予承認。對於反對司馬氏篡魏的嵇康,給予熱情的讚頌。這些都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感情。

  善於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點,在這首詩裡,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當時的偽齊、偽楚政權。用嵇康與山濤絕交之事來貶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輩。讀起來有丈夫之氣,當真巾幗不讓鬚眉。

  

參考資料:
1、王延梯.漱玉集註[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72.

創作背景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與南宋的交替時期,當時的南宋朝庭充斥著投降主義思想,很多達官貴人不思收復失地,為國出力。他們貪圖安逸、偏安一隅。國家的更替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換了一個為官的地方,他們毫無廉恥的接著當他們的官,享受榮華富貴,對國家的興亡混不在意。   

參考資料:
1、王傳臚.李清照的愛國情節[J].四川大學學報,2001:社會版.

賞析

  這首詩用“借古諷今”的寫法,把南宋繼承北宋,比作東漢繼承西漢,把在金人統治者扶持下出現的偽楚、偽齊傀儡政權比作王莽的新室。並且表示,只有東漢繼繼承的西漢,南宋繼承北宋才是正統政權,而對於一切傀儡政權堅決不予承認。對於反對司馬氏篡魏的嵇康,給予熱情的讚頌。這些都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主義感情。

  善於用典一向是李清照的特點,在這首詩裡,李清照用王莽的新朝比喻當時的偽齊、偽楚政權。用嵇康與山濤絕交之事來貶低那些苟且偷生之輩。讀起來有丈夫之氣,當真巾幗不讓鬚眉。

  

參考資料:
1、王延梯.漱玉集註[M].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72.

詩人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