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自題小影原文賞析

朝代近現代 詩人譚嗣同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裡外關河。骨相空談,腸輪自轉,回頭十八年過。春夢醒來麼?對春帆細雨,獨自吟哦。惟有瓶花,數枝相伴不須多。
寒江才脫漁蓑。剩風塵面貌,自看如何?鑑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醉後顏酡?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忽說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

豪放 感慨 壯志難酬

譯文

譯文
曾經走南闖北,如今又一次來到西北,路途中經歷了眾多山河關隘,人的形體相貌決定不了命運,內心的悲痛和憂思不能用言語來描述,回頭一想十八年已經過去。從春夢中還能醒來麼?細雨滋潤萬物,春風鼓盪船帆,小影中的我,在這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季節,獨自吟哦。只剩下瓶花,數枝已經足夠了。
剛由湖湘之地來到這裡,飽經風霜,攬鏡自照,但見滿面風塵,鏡子不會隨人的意願,感到自己形貌變化之大,難道是我醉酒後發紅的臉色只是形貌發生變化嗎?拔出鋒利的寶劍想要高聲歌唱,有多少俠義之骨,經得起揉搓?說的這個人是我,睜眼細看難以相信。

註釋
望海潮:詞牌名,一百零七字,雙調,前片五平韻,後片六平韻,一韻到底。
骨相:指人的骨骼、相貌。古人以骨相推論人的命運和性格。如《東觀漢記》載,相者談班超為萬里侯相即是。
腸輪:指憂鬱傷感,心緒不寧。
春夢:春日之夢,常喻世事無常,繁華易逝。
吟哦:有節奏地背誦、朗讀。
鑑:鏡子。
“形還”句:陶淵明有《形贈影》、《影答形》、《神釋》三章,總稱《形影神詩三首》。
顏酡(tuó):醉後臉色發紅。
科:傳統戲劇中角色的動作叫科。此指影相的動作姿態。

參考資料:

1、褚斌傑.中國曆代詩詞精品鑑賞 (下冊):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96-197頁

創作背景

  譚嗣同十一歲時即隨父居湖北巡撫任上,十三歲又隨父遷官甘肅。十五歲曾回湖南讀書,兩年以後又從家鄉瀏陽動身再返西北。該詞創作於光緒八年(1882),當時作者已滿十八歲,居於甘肅蘭州他父親譚繼洵的任所,是譚嗣同為題寫自家小像而填。   

參考資料:
1、蕭滌非,劉乃昌.中國文學名篇鑑賞·詞賦卷: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13頁

賞析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裡外關河",開頭便寫出了廣博的氣勢,茫茫宇宙,“滄海”“沙漠”“關河”,幾個詞彙表示他努力探索並思想日漸成熟。唐代詩人元稹曾有詩句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陸游也曾有“關河夢斷何處?”之句,被作者借用過來,意境深遠廣邃。“骨相空談”句,進一步加深了開頭幾句的意思,說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的變化。接下來一句問句,“春夢醒來麼?”承前啟後,勸世人不要徒做無益的春秋大夢了,應該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惟有瓶花”,沒有生命力的幾枝花。當然就沒有希望,詞人這裡委婉地評價了當時的時局,晚清實際上已經朝不保夕了,但以慈禧為首的封建保守派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仍然窮奢極欲,其結果必然是亡國。

  詞的下片描寫相片中人物的神態,“寒江才脫漁蓑。剩風塵面貌,自看如何“幾句,是說明自己參政的事實,甲午戰爭後,譚嗣同是江蘇知府,後來又加四品卿銜,充軍機章京,這時他不是在野的隱士了,“脫漁蓑”,穿紅袍,但當時是固守派當權的時候,所以有到“寒江”的感覺。“鑑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酒後顏酡“幾句是說:小像臉上有異,是不是因為喝醉了酒而臉紅,《楚辭》中有句“美人既醉,朱顏酡些”,被作者借用到自己的詞裡,實際上臉紅是因為憤怒,憤怒當時的惡劣政治環境。”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面對這種社會現實,詞人激流勇進,拔維新之創,直刺清廷中的頑固守舊勢力。“忽說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詞的結尾以一種調侃的口吻自嘲,流露出作者無限的感想,同時又生趣味,顯得生動活潑。

  這首詞感情強烈真摯,直抒胸臆,是譚嗣同詞作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晚清詞作中的很有特色的一篇。

參考資料:

1、陳長喜.中國曆代詞曲賞讀 (下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689-690頁

創作背景

  譚嗣同十一歲時即隨父居湖北巡撫任上,十三歲又隨父遷官甘肅。十五歲曾回湖南讀書,兩年以後又從家鄉瀏陽動身再返西北。該詞創作於光緒八年(1882),當時作者已滿十八歲,居於甘肅蘭州他父親譚繼洵的任所,是譚嗣同為題寫自家小像而填。   

參考資料:
1、蕭滌非,劉乃昌.中國文學名篇鑑賞·詞賦卷: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13頁

賞析

  “曾經滄海,又來沙漠,四千裡外關河",開頭便寫出了廣博的氣勢,茫茫宇宙,“滄海”“沙漠”“關河”,幾個詞彙表示他努力探索並思想日漸成熟。唐代詩人元稹曾有詩句為“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陸游也曾有“關河夢斷何處?”之句,被作者借用過來,意境深遠廣邃。“骨相空談”句,進一步加深了開頭幾句的意思,說明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思想的變化。接下來一句問句,“春夢醒來麼?”承前啟後,勸世人不要徒做無益的春秋大夢了,應該清醒地認識這個世界,“惟有瓶花”,沒有生命力的幾枝花。當然就沒有希望,詞人這裡委婉地評價了當時的時局,晚清實際上已經朝不保夕了,但以慈禧為首的封建保守派依然以“天朝大國“自居,仍然窮奢極欲,其結果必然是亡國。

  詞的下片描寫相片中人物的神態,“寒江才脫漁蓑。剩風塵面貌,自看如何“幾句,是說明自己參政的事實,甲午戰爭後,譚嗣同是江蘇知府,後來又加四品卿銜,充軍機章京,這時他不是在野的隱士了,“脫漁蓑”,穿紅袍,但當時是固守派當權的時候,所以有到“寒江”的感覺。“鑑不因人,形還問影,豈緣酒後顏酡“幾句是說:小像臉上有異,是不是因為喝醉了酒而臉紅,《楚辭》中有句“美人既醉,朱顏酡些”,被作者借用到自己的詞裡,實際上臉紅是因為憤怒,憤怒當時的惡劣政治環境。”拔劍欲高歌,有幾根俠骨。禁得揉搓”,面對這種社會現實,詞人激流勇進,拔維新之創,直刺清廷中的頑固守舊勢力。“忽說此人是我,睜眼細瞧科”,詞的結尾以一種調侃的口吻自嘲,流露出作者無限的感想,同時又生趣味,顯得生動活潑。

  這首詞感情強烈真摯,直抒胸臆,是譚嗣同詞作中的佼佼者。同時也是晚清詞作中的很有特色的一篇。

參考資料:

1、陳長喜.中國曆代詞曲賞讀 (下冊):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09月:第689-690頁

詩人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漢族,湖南瀏陽人,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維新志士。他主張中國要強盛,只有發展民族工商業,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公開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礦藏、修鐵路、辦工廠、改官制等變法維新的主張。寫文章抨擊清政府的賣國投降政策。1898年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年僅三十三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學》、《寥天一閣文》、《莽蒼蒼齋詩》、《遠遺堂集外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