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白馬寺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張繼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
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

寫景 抒情 愁緒

譯文

譯文
漢代白馬馱經的事早已過去,只剩下斷碑和殘破的古廟留下遺蹟。
這茅草房上吹起了蕭瑟的秋風,一夜的浙瀝秋雨給人帶來了多少別思離情。

註釋
白馬寺:位於今洛陽城東十二公里處。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是我國最早的一座官辦佛寺。
白馬馱經:傳說漢明帝遺使去天竺(今印度)求佛法,有天竺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至洛陽,同時有白馬馱經而來,故所建佛寺名白馬寺,白馬馱經即指此事。典出南北朝《漢法本內傳》與北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四:“白馬寺,漢明帝所立也,佛入中國之始。寺在西陽門外三裡御道南。帝夢金神,長丈六,項背日月光明。金神號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經像焉。時白馬負經而來,因以為名。”
剎(chà):佛寺。
蕭蕭:風聲。
羈思:即羈旅之思。在外做客思念故鄉的心情。

參考資料:

1、肅靜,阿華編,中國名勝風光詩詞選,中國書店,1992.01,第84頁 2、王曙著,新編唐詩故事集 黃河長江親情篇,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1,第193頁

詩人張繼
      張繼(約715~約779)字懿孫,漢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陽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曆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後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