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意思

伏字筆順動畫

注音

拼音

總筆畫數

部首外筆畫

部首

耶魯拼音

威妥瑪拼音

「伏」意思(國語小字典)

(1)趴著。如:「伏案」、「伏地挺身」。
(2)屈服。如:「伏罪」、「伏法」。
(3)隱藏。如:「伏兵」、「潛伏」、「伏筆」、「埋伏」、「晝伏夜出」。
(4)低下去。如:「起伏不定」、「此起彼伏」。
(5)伏天:盛夏之日。自夏至後第三庚日起,三十日內,稱為「伏天」。前十日為「初伏」,中十日為「中伏」,末十日為「末伏」,總稱為「三伏」,為夏季最熱的時期。或稱為「伏日」。

「伏」意思(國語辭典修訂本)


[動]

1.趴,身體向前傾靠在物體上。如:「倒伏」、「伏案」。《禮記.曲禮上》:「坐毋箕,寢毋伏。」
2.隱藏、隱匿。如:「蟄伏」、「危機四伏」、「晝伏夜出」。《老子》第五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降服、使屈服。如:「降龍伏虎」、「制伏」。
4.低落下去。如:「伏地挺身」、「此起彼伏」。
5.承認、承受。如:「伏罪」、「伏法」。《文選.班彪.王命論》:「遇折足之凶,伏斧鉞之誅。」
6.佩服、信服。同「服」。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罷曾教善才伏,妝成每被秋娘妒。」

[形]
隱藏不露的。《文選.左思.蜀都賦》:「漏江伏流潰其阿。」

[名]
參見「伏日」條。

[副]
對尊長自謙的敬辭。《文選.枚乘.七發》:「伏聞太子玉體不安,亦少閒乎?」《漢書.卷四.文帝紀》:「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宜稱。」

伏造詞/伏的詞語

更多 伏的造詞 伏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