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意識”隨想相關作文20篇

“創新意識”隨想 篇1

高二作文 ,799字

從“詩言志”到”文載道”,從“古玩瓷器”到“四大發明”,國人依偎在旁,“自豪無比”,“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荑以通有無”足見國民思維的“持久力”。忽然記起魯迅先生的名句:“不為最先,不為禍始,甚至不為福先。”

歷史長河汩汩流淌,滔滔巨浪拍擊著長期“巍巍然站立,紋絲不動”的國度。終於,再走近21世紀時,閘門開啟,一股無法抗拒的“創新意識”之流蜂擁而入。

“創新意識”,對於封閉多年的中國人而言,起初猶如潘多拉魔盒中逃出的“怪物”,又如何能與“少有敢單身鏖戰,少有韌性反抗,少有敢撫哭叛徒”的民族相融合呢?

抵制,旁觀,躍躍欲試;參與接受,歡呼雀躍……過程複雜而艱難,終於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讓我們再回望一下“創新意識”帶給我們什麼。梵高,正因為他狂放不羈的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結合著他古典繪畫的功底,才作出了撼世流芳的《向日葵》;畢加索,正是憑著自己敏銳的感知,才步出傳統油畫的道路,而成為不朽的立體派大師;當音樂學府的老教授們面對電聲樂器,大嘆“世風日下”的時候,理查德克萊德曼卻大膽的把所學的巴赫和肖邦重新配器組合,才有瞭如此深邃宜人的《星空》。

工業大革命時,人們不侷限於僅僅用手工勞作,才去發明了機器;人們不侷限於僅僅在路上行走,才去研製了飛機;人們不侷限於僅僅用煤炭作能源,才去探索電力的奧妙……如今,人類已可以遨遊太空,而無數科學家卻仍在努力地探索者,在研究、發展新的、更科學更普遍的規律,使人類不斷前進。

“創新意識”最需要的是一種“恆力”。想起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老人竭盡一切努力,將一條大魚拖回來,但只剩一副魚骨。想到這一故事,沒有人會嘲笑老人的行為,只會為他的偉大的人格力量所震撼,因此“創新意識”不要淹沒在旁觀者的蜚短流長中,不要夭折在無聊看客的談資中。

魯迅先生有言:“前面是墳,也要走過去。”江山代需有創新,才能“江山代有才人出”。

創新成就夢想 篇2

高二作文 ,624字

創新推動科學的進步,成就個人的夢想。

—題記

大李是一名科學家,帶領著他的團隊走向輝煌,然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他們的勤奮,離不開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

莫言小時候家裡窮,村子裡還沒有大學生,他也只能放牛,早早輟學,然而,再貧困也阻擋不了他學習的熱情,經過一番努力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實現他的夢想,實現了我們中國人的夢想,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

再如諾貝爾醫學獎的獲得者屠呦呦,因為文革,被迫停止她的研究,她的成就被埋沒,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團隊的努力,她終於發現了治療瘧疾的辦法—青蒿素。面對重重阻礙,她依舊不放棄,踏著前進的腳步,在困難中尋找解決的辦法,推動社會的發展。

但創新的同時也離不開勤奮。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就是這個例子,小時候,除了他的母親,他的鄰居和老師都嘲笑他是個傻子,知道一加二等於三,卻不知道二加一等於幾,但他的母親依舊不放棄他,並且鼓勵他支援他,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歷多次失敗,甚至炸飛實驗室之後,他終於獲得了成功,成為了一名偉大的科學家。

再如“詩仙”李白,小時候整天好玩,不懂得珍惜時光,一次回家的路上,看見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鐵杵,李白好奇地走上前問老婆婆,老婆婆回答說給女兒磨繡花針,李白又說這鐵杵這麼粗這麼長,什麼時候才能磨成針,老婆婆微笑著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瞬間明白了,於是勤奮努力,發奮學習,終於成為了一名偉大的詩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勤奮沒有做不成的事。

創新超越夢想科技改變生活作文 篇3

國二作文 ,4873字

【篇一:創新超越夢想科技改變生活作文】

幾千年來,從馬車到轎車、火車、飛機;從煤油燈到白熾燈、霓虹燈、節能燈;從海角天涯到近在咫尺、視訊聊天、滑鼠一點盡知天下事。……歷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人類從茹毛飲血原始生活到學會燒熟食物,從依靠自然到繁殖飼養,從手無寸鐵到冶金煉石,都是科技創新的結果!只有創新科學,才能使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愛因斯坦挑戰權威,大膽創新,終於推翻了物理學界權威的牛頓第二定律;我國著名農學家袁隆平苦心研究30多年,終於培育出被譽為‘東方魔稻’的高產水稻品種;還有細菌學家弗萊明,鍥而不捨,艱苦學習,不斷探索,終於發現了青黴素,造福人類;縱觀千古,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佔鰲頭;觀天文曆法,為之驚歎;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世界。

我國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再到封建專制社會,最後到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還有我們的目標共和社會,一步步的邁進,一步步的跨越,是我們中華兒女的傑作,因為這是我們的任務。

想想每一位成功的科學家,他們那一個沒有遠大的理想?那一個沒有執著的追求?正因為胸懷遠大的理想,有著執著追求的精神,他們才終於夢想成真。

科技雖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動物卻難逃厄運。空氣的渾濁使動物無法生存,環境的惡劣使大部分動物瀕臨滅亡。

創新與夢想息息相關,科技與生活密不可分,大膽創新實現夢想,創新科技改變生活!

【篇二:創新超越夢想科技改變生活作文】

翻開科學發展史的漫長書卷,我們會發現正是有了這些科壇巨匠樹立的座座里程碑,我們才擁有了今天這樣發達的科技,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創新精神才為不斷髮展的科技輸入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今中外,人們都是在不斷創新中逐步探索科學的。試想:如果中國古代的科學家不敢大膽創新,怎麼會有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偉大的四大發明?如果法拉第看到電能生磁後而不敢大膽逆思維創新,怎麼會發現磁也能生電?如果當年牛頓被一個成熟的蘋果砸到而不把它當一回事,又怎麼會有今日的萬有引力這一學說呢?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是偉大的,他讓全世界的人們告別了飢餓,走向了溫飽。他說:“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永遠也創不了新,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

“科技創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懷、智者的頭腦,更需要勇者的膽識、志者的堅韌。我們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堅持,相信自己能夠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創新,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這樣才會取得成功。”袁隆平深有感觸地說:“科學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創新,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向新的領域、新的高峰攀登,這才是科學研究的本色。只有敢於探索敢於創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常新。”

幾千年來,從馬車到轎車、火車、飛機;從煤油燈到白熾燈、霓虹燈、節能燈;從海角天涯到近在咫尺、視訊聊天、滑鼠一點盡知天下事。……歷史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科技每時每刻都在發展。人類從茹毛飲血原始生活到學會燒熟食物,從依靠自然到繁殖飼養,從手無寸鐵到冶金煉石,都是科技創新的結果!只有創新科學,才能使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鄧小平爺爺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麼,我們就應該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篇三:創新超越夢想科技改變生活作文】

我們有很多美好的夢想—長大了當科學家,藝術家,還想拿到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諾貝爾獎……我以為這些夢想會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而實現,但後來,我知道了必須學好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敢於創新,不怕挫折,執著追求,才能實現夢想。

我國著名農學家袁隆平苦心研究30多年,終於培育出被譽為‘東方魔稻’的高產水稻品種;愛因斯坦挑戰權威,大膽創新,終於推翻了物理學界權威的牛頓第二定律;還有細菌學家弗萊明,艱苦學習,不斷探索,終於發現了青黴素,造福人類……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的事蹟都證明了:只有不懈努力,不斷創新,朝自己的目標奮勇前進,才能獲得成功。

科技對於我們是多麼重要!假如有一天,沒有了電,人們將繼續生活在黑暗中;沒有了手機和電腦,人們是不是還用飛鴿傳書;沒有了煤氣、石油,那人們豈不是還要吃生的東西或鑽木取火,繼續用生畜拉車……

由此看來,我們的衣食住行一刻都離不開科技的貢獻,相信我們身邊的每個人也在時時刻刻的對科技的發展以自己的方式探索著,貢獻著……

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就需要正處於青少年時代的我們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參加科技比賽、閱讀科技書籍,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

高科技資訊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越來越激起了我探索科學的願望。我們每個人都要學習科學,傳播文明,在享受新生活的同時,更要創造新生活。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網路電視、光纖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第一顆人造衛星、載人飛船,科技在不同領域裡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奈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番茄、人造牛肉等生物工程食品。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斷手再植、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大大縮短了我國和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的差距,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鄧小平爺爺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確如此,科學為我們祖國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毛澤東主席曾對青年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的。這句話,飽含了長輩們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如果說長輩們用辛勤的勞動建設了20世紀的祖國,那麼,我們就應該以知識、以科學擔起新世紀的重擔。

讓我們創新超越夢想,用科技改變生活!

【篇四:創新超越夢想科技改變生活作文】

“媽,你們小時候有電視嗎?”晚飯後,我對媽媽發起了提問。“我們小時候哪來的電視啊?”接話的卻是爸爸,“我們小時候全村也就只有一臺電視,每天晚上大家就自己搬椅子去看,黑白的,還只有一個頻道,經常訊號不好,連影象都不清楚,我們照樣‘聽’得津津有味,那像你們現在這麼幸福,都42寸的液晶大電視還嫌小!”爸爸的一席話,讓我陷入了沉思:是什麼,讓農村在短短三十年中的變化如此之大?

1977年,鄧小平爺爺提出了“從科學和教育著手”的國家戰略方針。從那時起,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高精技術工人和人民教師開始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到科研教育第一線中,讓新中國科技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飛速提高。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家—龍苴,一個曾經貧窮的小山村。記得我小的時候,通往老家的山路盡是土路,一下雨便變得泥濘不堪,難以通行;僅有的幾臺電視都是黑白的,頻道少,而且還經常出現雪花;在山區冬冷夏熱,夏天不但沒有空調,有的連風扇都沒有,熱得令人難以忍受,蚊子又乘機出來搗亂,一直是我既愛又恨的地方。

不知不覺的,我慢慢長大了。每一次回到老家時,都感覺有了新的變化。昔日泥濘荒山,今日茶樹滿山;昔日製茶農活靠手幹,今日鐵皮機器轉的歡。看,那一袋袋制好的茶葉,宣告著人工製茶的傳統做法一去不復返;看,那茶葉車間中的恆溫空調,彷彿在用那強勁的風兒告訴大家那“靠天吃飯”的時代已經結束;看,昔日的黑白電視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指哪播哪”的衛星電視和“連線網路”的數字電視,其中衛星電視可以接收來自於大洋彼岸的美國電視訊道,而數字電視則徹底實現了“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的“高難度動作”……

誰也沒想到,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曾經貧窮的小山村發生瞭如此鉅變。再過幾十年,當我們年華老去時,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啊!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篇五:創新超越夢想科技改變生活作文】

翻開科學發展史的漫長書卷,我們會發現正是有了這些科壇巨匠樹立的座座里程碑,我們才擁有了今天這樣發達的科技,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創新精神才為不斷髮展的科技輸入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古今中外,人們都是在不斷創新中逐步探索科學的。試想:如果中國古代的科學家不敢大膽創新,怎麼會有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偉大的四大發明?如果法拉第看到電能生磁後而不敢大膽逆思維創新,怎麼會發現磁也能生電?如果當年牛頓被一個成熟的蘋果砸到而不把它當一回事,又怎麼會有今日的萬有引力這一學說呢?

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是偉大的,他讓全世界的人們告別了飢餓,走向了溫飽。他說:“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要尊重權威但不迷信權威,要多讀書但不能迷信書本,也不能害怕冷嘲熱諷,害怕標新立異。如果老是迷信這個迷信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那永遠也創不了新,永遠只能跟在別人後面。”

“科技創新既需要仁者的胸懷、智者的頭腦,更需要勇者的膽識、志者的堅韌。我們就是要敢想敢做敢堅持,相信自己能夠依靠科技的力量和自己的本事自主創新,做科技創新的領跑人,這樣才會取得成功。”袁隆平深有感觸地說:“科學研究最基本的特色,就是要創新,要不斷地創新,不斷向新的領域、新的高峰攀登,這才是科學研究的本色。只有敢於探索敢於創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常新。”

是啊!科技的力量是偉大的,而創新的科學更讓中國走上了光明的道路。縱觀千古,回首過去,看四大發明,獨佔鰲頭;觀天文曆法,為之驚歎;覽趙州拱橋,設計精妙;窺《本草綱目》,東方巨典;瞻圓周率值,七位小數;眺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端青花瓷器,揚名世界。

幾千年來,從馬車到轎車、火車、飛機;從煤油燈到白熾燈、霓虹燈、節能燈;從海角天涯到近在咫尺、視訊聊天、滑鼠一點盡知天下事。&he?港的黃海之邊,在那裡除了看見了一望無際的大海,還目睹了用於風力發電的一排排裝置。剛開始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就看見田野上到處是一根根矗立的鐵柱,在鐵柱的頂端,還有三個葉片,在不停的轉動著,有的轉得快,有的轉得慢,有的幾乎不轉,鐵柱的下端,顯得粗些,還有些不知名的東西安裝在那裡。老師笑著說這可是好東西,它能給我們帶來光明。我不信,就這個鐵傢伙,還能給我們帶來光明?帶著疑惑的眼神,我不依不饒地追問著。老師耐心地告訴我,這就是風力發電的裝置。它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

原來這就是風力發電,以前只是耳聞,今日算是目睹。因為它的存在,改變了我們傳統煤炭發電的方式,既節省了煤炭能源,又起到了環境保護的作用,使我們傳統的生活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後來我想,既然風能夠用來發電,那些與電有關的用電裝置,比如電動汽車、電熱水器、電磁爐等等是不是也可以用風力發的電來替代傳統的煤炭發的電呢?真那樣的話,我們的生活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的生存環境那將是一個怎麼樣的改觀呢?我相信,隨著時間的變遷、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

科技正飛速地發展,改變著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正改變著整個世界,我為科技的進步帶給世界的變化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開創新時代夢想在路上 篇4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58字

活力四射地看那一抹陽光,勇敢努力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將陰影留在身後,青春的我們在這個嶄新的時代不允許自己的生活有一點遺憾!我們,新時代的我們,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著,為證明自己的力量而存在著。我們,新時代的我們,是堅強的,是勇敢的,是不畏艱險的。夢想,在路上!

回望古今,旖旎的山山水水,寶塔青銅上斑駁的紋理,見證著我們祖國曾經的豐功偉績,可是,一切的輝煌只是過眼雲煙。又是一個嶄新的時代,又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青春舞臺,新時代的我們在這個新時代裡奮勇向前,追求自己的夢想。夢想,在路上!

乘風去旅行,我們走遍千山萬水,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成長,也許汗水浸溼了頭髮,也許淚水朦朧了雙眼,也許受到成長的痛苦,也許嘗過成功的喜悅,漸漸的,我們明白了什麼是青春,青春就是希望,即使可能會落空,也依然相信自己的夢。青春就是一條不悔的路,走過了就無法回頭。青春就是一本厚重的書,在這裡面,有歡樂,有痛苦,卻不能因為扉頁空白而停下前進的腳步。新時代的我們有自己的夢想,我們不會被挫折打敗,也不會向風雨認輸,年少的青春,讓自信化作黎明的翅膀,掃除黑夜的陰霾,追逐夢想的腳步。夢想,在路上!

我們是新一代的驕傲,奧運會,世博會等活動,哪裡沒有我們志願者的身影?地震,泥石流等天災,哪裡沒有我們幫忙的汗滴?我們拼搏著,只為了證明新時代的我們,不是頹廢的一代,而是充滿希望朝陽的一代!再回首,林浩承擔起班長的責任,地震來臨時,他義無反顧,冒著生命危險救同伴;再回首,同一中學的學生被深深埋在地下,卻放聲歌唱,唱出他們對生活的渴望,唱出他們對生命的熱愛,唱出他們臨危不懼,對災難沉著冷靜的態度;再回首,再回首,一幕幕場景在我的眼前揮之不去,我為新一代的人們而感到自豪與驕傲!夢想,在路上!

新一代的我們是執著的,我們堅持不懈,鍥而不捨,只是為了一個蛻變的夢。毛毛蟲經過在繭裡奮力的掙扎,最終才變成蝴蝶飛向自己曾嚮往的藍天;一顆平凡的沙粒在蚌中忍受磨難,最終才變成珍珠受到人世間所珍愛;而我們也一樣,只有經歷過風的捶打,雨的滴答,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遙望中外,王羲之為練書法染墨了一池水,匡衡鑿壁借光,蘇秦孫敬懸樑刺股,愛迪生為發明電燈,失敗一千多次,仍然毫不氣餒。這都是我們的榜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一定會比他們更加刻苦努力,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夢想,在路上!

時針旋轉,紅塵輪迴,在歷史中行走,鳥瞰古今中外,先輩們的足跡深刻腦海,我們的未來自己把握,拼搏!用青春的熱血譜寫時代新的篇章!夢想即將到來,我已做好準備,用新的時代迎接夢想的到來!

播撒科技種子,實現創新夢想 篇5

國小六年級作文 ,558字

今天,我們生活在祖國的藍天下,共享著藍天。可以看到,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網路四通八達,那麼,未來將怎樣呢?

未來,我想發明一種神奇的牆紙,這牆紙能隨著季節不斷變化。春天,牆紙變成淡藍色的,上面印有小鳥的圖案。藍色代表天空,讓人類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在藍天下有一群快活的小鳥,小鳥們唱著美妙的歌。這春意盎然的景色,讓人們的心頓時愉快起來,輕輕鬆鬆地投入到工作、學習上去。

夏天的時候,牆紙變成一片深藍色。藍天下是一片荷花池。荷花池中一朵朵粉紅的荷花好像一位位年輕的姑娘,一片片荷葉像一艘艘小船。小姑娘坐在船中好像在採蓮蓬。池中映著荷花,讓人分不清哪個是花,哪個是影,頃刻間,人好像也融入到了畫中,真可謂“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秋天的時候,牆紙變成了黃色。黃色的天空下有高梁地、有稻田、有果園……一眼望去,到處是金燦燦、黃澄澄的。瞧,稻田裡的稻穗姑娘笑彎了腰。一陣風吹來,它們在翩翩起舞,好像在為豐收的季節而歡呼、喝彩。

冬天的時候,牆紙會變成一片白色,上面印著小朋友們在雪地上滑雪,堆雪人,打雪仗,在冰上滑冰,他們在追逐,打鬧,完全忘了冬天的寒冷。讓人看著看著,不禁感覺好像和他們一起在做遊戲,頓時有了暖意。

要想把這牆紙發明出來,我還需要努力。所以從現在起,我一定要好好讀書,學習知識,為實現這個夢想而奮鬥!

創新與夢想 篇6

國一作文 ,658字

人類是在社會中成長,人類的思維是在發展中不斷嘗試,事物是有機的結合體,生物或者非生物都能改變人類對其的看法。利用這些創造人們需要的,這就叫科技。在科技的基礎上加以利用這就叫創新,創新是多元化的,好好利用必定造福人類。

人也是有兩面性的,觀察事物和判斷事物的能力也在一瞬間,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普通人看來任何事物在天上掉下來都是顯然易見的,沒有人思考,沒有人分析,有沒有牛頓這個人出現之前,人們還以為是“神論”在“造福”人類,這種愚昧的想法都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而在牛頓無意中發現蘋果從天而降並認為其中有某種力量,而這種力量來自地球之外,而在當時這些所謂的地球之外的東西沒有人敢想象,正是牛頓發現了這種落體才有了之後所謂的科技。

科技的魅力不僅僅是在某種具有生物的物體才能發現的,事物都是有雙重性的,沒有生命的東西人們是可以進行科技選擇的,把簡單的東西進行創新,就能創造許多新的東西。比如,鐳射,電燈的發明。沒有比爾蓋茨的發明,打字,計算機,上網,玩遊戲。這些可能至今都沒有人會知道。

但是由於人類對事物的創新出現了有害於地球本身的東西,二氧化碳的增加對環境出現了弊端,所以在人類發明了很多新東西時也要注意保護環境,不然,就像書上說的“世界末日”一樣,結果不是每個人都想看到的。

在21世紀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懂得科技之美,科技的魅力,科技的前沿帶來美好的東西,但是僅僅靠科技還不夠,這些所謂的科技都是人類本身創造的,在新事物不斷代替舊事物的同時,也會帶來好的和積極的。所以,科技造福人類,創新引領未來。

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創新的夢想 篇7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6字

今天下午是第一屆科技嘉年華活動。清晨,我早早地來到學校,為這次活動做準備。我們五年級要比三個專案:紙飛機留空、手撕報紙、巧轉魔方,只要有兩項通過就可以獲得一顆星,我一定要得來!終於到了下午,我們來到操場,參加開幕式。開幕式的科學表演可真精彩呀!只見飛機像一匹匹脫韁的野馬飛上藍天,然後在空中盤旋了好久;火箭像一支支離弦的箭直衝雲霄,高得連我們都看不見了。開幕式結束後,我們各班回教室,等待比賽。

到了下午一點半左右,我們五年級就要舉行活動了。我們先來到操場參加紙飛機留空場地,比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來到一張桌子前,拿出桌子裡的兩張紙,只聽李老師說:“預備,開始!”我便開始飛快地折起飛機來,我先折了一架“老鷹”飛機,又折了一架“飛魚”飛機,在折飛機時,周凱樂居然唱起了“小蘋果”惹得我們哈哈大笑。折完飛機後,我去了楊老師那兒飛。我使勁往空中一扔,飛機飛上藍天,但又很快垂直掉了下來,結果只飛了3、68秒,我沒達標。不過沒關係,“重在參與,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下次努力,時間一定能越飛越長。

比完紙飛機,我們來到撕報紙比賽場地,一個個按編號在椅子旁。開始撕了,我跪在地上,把報紙放在椅子上撕,撕得很快再看看別人,有的站著撕,有的坐在椅子上撕,還有的和我一樣,把報紙放在椅子上撕。我撕著撕著,竟然在中間撕斷了!我心急如焚,一下子不知該怎麼辦,過了幾秒,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把頭再撕成兩半,這樣就增加了長度。時間到了,我去量了量,5、6米,真是有驚無險啊!

最後一項是巧轉魔方,我走進教室,選了一個魔方,等大家都準備好了時,徐老師說:“開始!”我聽了,便飛快地轉起魔方來,毛奕涵居然5秒就好了,我也在10秒內拼完了,到了時間,我們這組只有6個人通關了,看來魔方還是有難度的。

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增長了科學知識,懂得了想和做是不一樣的,要既動手又動腦,才能感受到科學的快樂!我希望下一次還會有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展開想象,放飛夢想吧!

在體驗中創新 篇8

國二作文 ,1388字

我是個熱愛科學的好奇寶寶,啥事都得親自動手做一做。這不,剛看到一本漫畫裡的主角在做水果電池,我的手又癢了……

“嗯,沒有檸檬,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蘋果代替。額,我家裡貌似沒有銅幣哦,五毛錢可以嗎?”就在一長串的不確定中,我勉強湊齊了所有的物品:三個蘋果,三枚五毛錢,3顆鍍鋅的螺絲釘,4根導線,一把小刀以及小的紙質貼上標籤,低電壓驅動的發光二極體,一個黑色不透明的膠捲殼再加上一個釘子。好!一切準備就緒!本大神要開始發功了!

只見我伸出了一隻充滿力量的手,把所有的蘋果都揉了一遍,使它們變成一個個“軟妹子”使它的果汁更加豐富,然後我又小心翼翼的將一顆鍍鋅螺絲釘擰進一個蘋果的大約1/3處。接著使用小刀,小心的在蘋果另一邊1/3處切開一個1釐米的切口。嗯,差不多了,我滿意的點點頭,拿起一片亮閃閃的五毛錢慢慢的插入蘋果。直到硬幣的一半都在蘋果中。反覆如此,一共做了三個這樣的蘋果。接著,使用導線和夾子,將第一個檸檬上的螺絲釘與第二個檸檬上的硬幣連線在一起,以此類推,這樣就將三個蘋果電池連線在一起了。同時也給第一個硬幣和最後一顆螺絲釘連上帶夾子的導線。最後,給連線到第一個硬幣上的夾子標上“+”並給連線到最後一個螺絲釘上的夾子標上“-”。像真正的電池組一樣,蘋果電池組也有正極(+)和負極(-)。

嗯,話說,怎麼才能知道它真的通電了呢?先使用釘子,小心的在膠捲殼外邊大約在一半高的地方鑽出兩個小孔。接著,給一個小孔標上“+”另一個標上“-”。

將LED的管腳彎曲成向外的平滑曲線。然後近距離仔細觀察LED。它基本上是圓的。但是,如果將它傾斜到特定的角度,我就看到在一個管腳的附近有一個扁平的表面。離這個扁平表面最近的管腳就是負極。在照片中,左邊的管腳是LED的負極。

再將LED的負極管腳與標有“-”的膠捲殼上的小孔對齊。將LED塞入膠捲殼。使LED的負極管腳穿過標有“-”的小孔,然後使另一個(正極)管腳穿過標有“+”的小孔。

接著將管腳從小孔中拉出來並檢查以確保它們與標籤所標示的一致。也給膠捲殼的頂部加上標籤。確定LED朝向我們。

準備好一切等待最後一刻的來臨。使含有LED的膠捲殼標有“+”的一邊對準檸檬電池組標有“+”的夾子。將檸檬電池組標有“-”的夾子靠近膠捲殼標有“-”的一邊。

現在一切準備就緒!將LED的正極連線到蘋果電池組的正極。將LED的負極連線到蘋果電池組的負極。LED發光了!

但LED發的光很暗,這是因為來自電池組的電流太小。黑色的膠捲殼可以幫助我觀察到暗淡的燈光。LED的末端起到放大鏡的作用。當您直接觀察LED的末端時,可以容易的看到發光現象。哇,好棒。

但是,水果為毛會有電呢?我查了一下資料,原來兩種金屬片的電化學活動性是不一樣的,其中更活潑的那邊的金屬片能置換出水果中的酸性物質的氫離子,由於產生了正電荷,整個系統需要保持穩定(或者說是產生了電荷,電荷造成下列結果),所以在組成原電池的情況下,由電子從迴路中保持系統的穩定,這樣的話理論上來說電流大小直接和果酸濃度相關,(如果是要表達為一個函式關係的話,那麼這個函式其實是和離子強度有關的而且還是定量關係,和離子濃度有定性的關係),在此情況下,如果迴路的長度改變,勢必造成迴路的改變,所以也會造成電壓的改變。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只要你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勤于思考。就一定能夠有所發現,有所獲得。

盜版隨想 篇9

高二作文 ,857字

在去年“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小張學友”黃子龍雖用他神似的模仿和激情的表演博得了陣陣喝彩,卻沒能為自己博得一個實現音樂夢想的機會,只因“太像別人而沒有自己了”。

有人說,黃子龍的失敗是運氣不好,在各種娛樂節目中靠模仿一舉成名的不是很多嗎?然而,是新星還是流星,觀眾心知肚明。盜版終究缺少底蘊,缺少持續發展的後勁。

由此,不能不想到中國的動漫,或驚險刺激,或柔美浪漫,或幽默詼諧,或意境深遠。熒屏上的卡通形象總能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只是……我卻從他們的身上看到了柯南的影子、口袋妖怪的痕跡、數碼寶貝的靈魂……

說中國沒有動畫,其實不無道理。充斥著日風、法風、美風卻唯獨少了中國風的動畫能說是中國的嗎?一味的模仿別人而沒有自己的特色,終有一天會被不再天真的人們厭倦,直至消亡。

動漫產業的盜版氾濫實則僅是冰山一角,“中國創造”始終沉在水底、不見天日。

曾幾何時,中國的四大發明、九章算術,趙州橋、都江堰等建築,渾天儀,地動儀等設施,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文化無一不彰顯著中國古人的創新思想,詮釋著中國古代強盛的原因。何時起,我們開始學習、亦或模仿。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新文化運動……我們模仿了別人的科技、制度、甚至文化。我們得到了發展,卻漸漸成為了盜版,失去了創新意識。

好在總有一些大膽的人站出來打破盜版,才帶領著我們走到了今天。

毛澤東打破盜版,翻新了馬列主義,走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走出了新中國的誕生。

鄧小平打破盜版,一國兩制的大膽設想,走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但是,一個民族的崛起不是靠一個兩個偉人來支撐的,全民素質的提高,創新意識的深入民心,才是一個民族持續發展的有機保證。

模仿曾一度迅速縮短了我們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但是民族振興的本質力量還在於創新。,遍地的山寨產品,死板的中國式教育,讓我們不得不感慨著錢學森的感慨。

可喜的是,越來越多地的人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國創造已經開始頻頻亮相:中國火箭,中國高鐵,中國宇航……“中國創造”正逐漸成為中國的標籤,讓我們走出盜版,走向偉大復興,實現我們的中國夢。

要勇於創新,突破自我 篇10

高二作文 ,742字

一位智者說過:“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由此可見,創新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很重要,所以,要勇於創新,在困境中突破和超越自我。

人要勇於創新,在絕境中堅守自己,突破自我。

大家都知道,“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戰”這兩個典故吧。項羽和韓信都自斷後路,故設絕境,在絕境中冷靜自持,從容面對,突破自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潛力,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突破和超越自己的瓶頸,尤其是在困境中,實現低成本自我壯大、復興。因為感覺在聚會赴宴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嚴重影響了寫作,法國作家雨果就把除了身上所穿衣物等留下,其餘全部鎖進了櫃子,並把鑰匙丟進了湖裡,以便自己能擠出足夠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寫作計劃。雨果完成《巴黎聖母院》,得益於他善於尋找符合自己特點、實現自我突破的寫作方式。

看來,突破自我,勇於創新,才能走出山窮水盡,迎來柳暗花明。

不僅個人要勇於創新,突破自我,企業和國家尤其要勇於創新,激起社會正能量。

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一次在無路可走情況下的艱難選擇與成功實踐。

以前,我國的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投入大,能耗高,汙染重,而且行業所佔比重偏高,經濟效益雖說可以,但是社會效益不好,且汙染嚴重。有突破才有活力,面對困境,我們更新觀念,創新思維謀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結合國情謀創新發展,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於是,東方風來滿眼春。所以,只有探索創新做好自己,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創新,歷過許多年的風吹雨打仍然沒有衰退;創新,歷過很多年的陽光曝晒仍然沒有減退;創新,歷過很多年的滄桑歲月仍然沒有漸退。

向前走,困難重重,險阻重重,但,什麼都無法阻止住我們前進發展的步伐,創造,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