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時代”之我見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時代”之我見 篇1

“碎片化時代”之我見 ,829字

起初,吾難解主題之意,即欲將此文草草成是也。在搜尋資訊時,網友對其之看法見解層出不窮,難以整合。未果,乃停敲擊鍵盤之手,忽有所思:“方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資訊傳播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奈何資訊之凌亂,無從下手。少時,便會有三四個版本流傳出來,難辨真偽。為何也?”

吾思而不得其解,乃攜手機,欲外出散心也。途中人多玩手機,同行之友亦如此,更不復語。吾哭笑不得,乃自語道:“噫!此間人皆不離手機耶?此則‘碎片化時代’所易者乎?”確實如此,“碎片化時代”變其人之社交方式也:人之交易簡也,人與人相而疏矣。吾忽憶兒時,與坊鄰之童子共玩樂:滾圈子、造房子、打彈子……不亦樂乎?而今三歲小子亦玩手機遊戲。及其年長,恐未必知交通也。手機,加快人之生活節奏,亦減少人之交流。“碎片化時代”,汝何故害人至深?

俄頃,吾行至圖書館,信手翻閱,卻不細嚼慢嚥,而是匆匆掠過,看其大概罷了。吾沉浸其中,只看簡介,便知故事梗慨。此舉並非吾粗心草率,而有所思也:吾愛史書甚矣,時而於家中讀焉,遂略懂一二,便於書館內,補吾未知之事,不再精讀其文字也。當今資訊傳播飛快,閱讀亦誠如是才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依吾之見,當如宋太宗“開卷有益”之言,誠宜“多讀書,讀好書”哉!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則歸家之時也。一進門,吾父便喚吾,蓋吾之快遞至,而父已簽收矣。吾速啟其盒,視之,乃吾最愛之小食也,不曾想其至之如此快矣。吾大喜,遂大口而食之,甚為安逸。正食之,若有所想:“快遞為何來此速耶?豈非‘碎片化時代’之功耶?”當今,人可以於“網上”市其所欲之物而代之肆裡,省時省力。“碎片化時代”,真可謂便捷之代名也!

吾徇徇而起,總覽一天之所見、所聞、所想,乃至“碎片化時代”給人之利弊也。其減少人之交流,而加快人之生活;其減少閱讀之時,而增加閱讀之量;其使人日益懶散,而又帶來便捷……

此又如何?吾生活於此時代,必隨時之變而變矣。至於“碎片化時代”,吾無法多評說,只待後人評斷而已。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 篇2

碎片化時代的我們作文 ,651字

我們所生活的21世紀,是一個快節奏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機器人時代即將來臨。人們都不知不覺的與昔日的悠閒慵懶揮手告別,迎來的便是每日神經都高度緊張的工作與學習。是啊,現在的生活節奏是越來越快,只要稍不留神,時間便會像捧在手中的細沙一般,飛快的從指縫間溜走。生活在不經意間,正在被我們一點點的碎片化……

爆炸式的資訊,無時無刻地在打擾我們的大腦。手機是我們朋友,也是死敵。各種推送,好像是第一時間讓我們知曉世界,但更多的,則是打著知曉世界的幌子干擾著我們寶貴的注意力。我們也變得越來越容易被打擾、中斷。我們或被動、或主動地把自己時間切割成碎片,越來越難靜下心讀一本書,完成一項完整的事。好像身邊總有做不完的工作,想不完的事情。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隨身帶著一個“讀書人”。地鐵上,除去低頭族們,剩下的不再是那些提高了嗓門大聲聊天的人群,更多的則是拿著手提電腦在全神貫注辦公的白領或是津津有味讀書的人們;在路上,偶爾也會看到幾個一邊走路,一邊手裡捧著教科書,正在背書的學生;在學校裡,每節課下課後的課間休息中,也不乏看到許多仍然在教室裡奮筆疾書做作業的同學們。如此努力的工作、學習,還不都是為了要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嗎?沒有人會甘心做拖油瓶。

因此,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學習中,認清最重要的事。我們是人,不是機器。是人就有情緒,就有疲倦。這些我們無法控制。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間,做最重要的事。

對待不珍惜它的人是吝嗇的,讓我們一同珍惜時間,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吧!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3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787字

碎片化生活是一個新生名詞,它的意思是我們無法將思想集中在專一事物上,而是在一段的時間裡,一會兒做做這個,一會兒又做做那個。

現在我們的生活碎片化十分明顯。在吃飯時,我們刷刷手機,看看朋友圈,調侃調侃他人;工作時,看看微博,刷幾個粉絲;上班途中,點開b站,邊走邊看;回到家,約幾個好友,一起組團開黑。這些事是一天中必不可少的,沒有了微信,你看不見好友的動向;沒有遊戲,你釋放不了壓力;沒有二次元,你的生活不完整。

碎片化代表著快節奏,快節奏代表著效率高。所以碎片化是有優點的,他讓我們能最高效地利用時間,將每一分每一秒利用起來,不會浪費時間。當碎片化生活到來,高科技也給予我們一些幫助。手機app就隨之而產生,比如你可在幾分鐘時間背一會兒英語單詞,可以在幾分鐘時間看一本書,也可以在幾分鐘時間開一次視訊短會。

但是當我們再一次回看到碎片化生活,會覺得這樣有些浪費時間。我們無法專心做一樣事情,停下來時,你的思路會打斷,當你再回想起來,會浪費時間。從這個角度看碎片化生活,它或許並不是幾件好事。

究竟我們應該怎麼來面對它呢?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的:1、在外出遊玩或放鬆時,放下我們的手機,去欣賞大自然的美。2、在家或工作時,專心工作,不要將心思放在手機上,這時的手機是工作的工具,不是放鬆用的。3、在吃飯時,你可以刷手機,這是的手機是用來放鬆的。作為一個學生,我認為我們的碎片化生活和大人的應該有所不同。我們在學校的生活是忙碌的,在如此忙碌的生活面前,我們要見縫插針,將碎片的時間利用起來,這樣你的學習會輕鬆。在放學回家的路上,我們不要拿出手機,我們應該和小夥伴聊聊天,談談今天的學習,分享有趣的故事。

碎片化的時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利用碎片化時間,“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肯擠,總還是有的。”今天利用1分鐘,一年就利用了365分鐘,積少成多,你會發現你似乎比別人多了很多時間。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4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862字

人類,是一種勇於創新的生物,自從網際網路進入人們的生活,科學家們廢寢忘食地研究它,科技飛速進步,最終迎來了網際網路的年代,大家生活地越來越便捷,但人們沒有注意到,自己的生活,逐漸地被碎片化了……

我認為,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使得我們效率降低,做事不專心,瞭解不深入,等等。總而言之,碎片化的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麵,一煮就熟,十分方便,美味又能填飽肚子,但時間一長,你會發現,不計其數的病都是由於這“絕世美味”導致的。人麼的生活被碎片化後,他們看書再也不像以前那樣認真思考,而是在吃飯時,下班後,睡覺前,當想人們想起看書時,拿起手機隨意瞟幾眼,有時要一個月才看完一本書,而其中的道理可能早已淡忘。這難道不是碎片化生活帶給我們的危害嗎?

在以前,人們的生活就像一頓香噴噴的飯,雖然你為了燒飯而付出了許多時間,精力,但最後回報你的是健康,美味的混著你的汗水的飯,吃起來倍兒香,如果你沒有做好,也沒有關係,你從中學到了做飯的要領,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反過來思考,碎片化的生活,只是零零碎碎的告訴你如何做飯,你每天只做一點點,最後做完才發現,這道菜我依然不會做。

然而,碎片化的生活也有好處,例如離我們學生生活最貼切的東西学習,也採用了碎片化方式,碎片化學習分割了學習的時間、內容,使學生們學習的更加快速。他們可以選擇率先學習哪一部分內容,最擅長的或是最薄弱的。並且由於碎片化學習每一塊內容稍短,保障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容易讓他們理解內容,到最後把學習的重點做統一整理時,學生們都會記得很牢固。好似一塊蘇打餅乾,把它摔碎後再拼合在一起,餅乾的香甜不變且因為拼合過而變得更加堅硬,類似的還有許多例子,我就不一一說明了。

直到現在,網際網路上還在爭論這種碎片化的生活到底是好還是壞,我偏向弊大於利,但無法否認的是,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已經在人們的腦子裡紮根生長,短時間內我們也離不開這種生活方式。我認為隨波逐流就好,做一個了不起眼的沙彌,這種事情還是交給科學家去討論,我只要過好我自己的碎片化生活就好了,不是嗎?

碎片化閱讀之我見 篇5

碎片化閱讀之我見作文 ,729字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人都擁有了一部智慧手機,這使得我們工作、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其中也對我們的閱讀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衝擊。當我們想要了解國內外的重大新聞時,我們不是拿起了報紙,而是拿出了手機,當我們想在閒暇之時閱讀小說時,我們不是捧起了書本,而是拿出了手機,當我們想要查詢相關資訊時,我們不是去了圖書館,而是我們又拿出了手機。這種快餐式的閱讀方式,是快捷的,方便的,但正因為這種快捷的方式使得我們的閱讀是快速掃描的,是跳躍的,是非完整的,這種閱讀方式被稱為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閱讀的好處自然是無容置疑的。我們的智慧手機方便攜帶同時又有著海量的資訊,使我們隨時隨地,在想要閱讀的任何時刻,都能夠立即實現。它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人與人之間可以就閱讀的內容,進行快速的分享並就所閱讀的內容進行遠端討論,這些都是笨重的書本無法實現的。可是碎片化的閱讀真的完美嗎?當收手機那小小的螢幕代替了書本的油墨書香,當一篇篇短小的文章代替了書本的長篇大論時,我們有沒有想過碎片化閱讀的弊端呢?碎片化閱讀的材料大都短小並配上各種吸引眼球的圖片,我們往往掃兩眼文章便被圖片吸引了注意力,為了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閱讀湧到我們眼前的大量資訊。我們經常快速而簡略地瀏覽資訊,甚至有的時候我們僅僅看一下大標題就一掃而過。我們不會對所閱讀的材料進行認真地思考,更不會對文章的精華進行仔細研讀,並且網路上的文章優劣不一,有的文章低俗無趣。

因此針對碎片化閱讀,我們要發揚它的優點,規避它的缺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經常性地拿出一本本書來,認真仔細地閱讀,多思考,多積累,多進行有效閱讀,此外一些網路編輯應當將一些有價值的,對青少年有幫助的資訊放在網上,給我們營造一片純潔的閱讀環境。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6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961字

生活中的負擔越來越大,以至於我們失去了耐心,長篇大論我們已沒有時間與心情去看完,這意味著,我們步入了碎片化的生活。

有人說碎片化的生活是好的,是人類進步的表現。步入了碎片化生活後,我們涉及的知識面更廣了,想了解什麼東西,只需百度一下,詞條清晰明確:時間的利用也更加充分,在工作和學習之餘,看看新聞,甚至在上廁所時,也可以利用這些時間來扒一些明星的八卦呀,日常的生活呀。碎片化的資訊與社交,使得我們知道的更多,認識的也更廣了。

但我不這麼認為,我看來,碎片話的生活缺乏了人類的深度,甚至可以說是退化了。

就以碎片化的閱讀為例。

首先,碎片化,即不完整,收取的資訊斷斷續續,零零散散,人們自然會斷章取義,不僅無法全面瞭解資訊,還缺失了“思考”這一過程。由於資訊的不全,我們沒有辦法更深層次地去探究資訊背後到底還隱藏了多少更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一本小說,如果由於時間的限制,只快速地讀個大概,閱個前言,根本無法瞭解到作者內心真正想表達的內涵。

其次,現今生活步伐很快,科技發展也很迅速,很簡單就會接觸到許許多多碎片化的資訊,老師文章,新聞。想要知道什麼,動動手指,資訊便琳琅滿目。在短時間內,我們好像瞭解了許多,懂得了許多知識,實則不然:沒有多久,這些印象不深刻的點滴,會被時間消磨得一乾二淨!這不僅沒有節約我們的時間,還不如說是浪費了那些時間!小時候,我們不認識字或成語,老師父母總是鼓勵我們自己去查字典,這樣做就是為了加深印象,觀察到這個字背後更多樣的含義,也是我們更瞭解這個字,也就記住了這個字。但如果只是單純的告訴我們,或者在字的一旁就標有註釋,“眼下匆匆,心中了了,方寸無多,就如同看場中美色,於我何與也?”

第三,不完整的資訊也許還會令人產生誤解。字的含義,文章的轉折,都需要全面的瞭解再能體會,而如果只是單純的草草了事,根本不可能意識到,也許就與原本的含義相差甚遠。

碎片化的購物,社交亦是如此。對商品或生人的認知不夠全,深,亦或者接觸的時間的短暫,都會使得最終得到的商品或友人與最初所展望的大相徑庭。

步入碎片化的生活已成定局,我們要做的是儘量避免簡單了事。還是要下功夫,花時間,深刻印象,在接觸形形色色的“碎片”後,能仔仔細細地弄明白,看完整。現在你好像比別人多費了時間,不久之後,你就會在迷惘的人群中獨醒。

在碎片化時代自我更新 篇7

在碎片化時代自我更新 ,938字

在科技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大為發展的今天,生活節奏的加快也導致人們的心理變得浮躁,而我們的生活也在無形中被碎片化。可到底何為碎片化呢?

顧名思義,碎片化的淺層含義即是指完整的東西支離破碎,但當它被人們嵌入了生活中,我想就不是這麼簡單了。而其本身在我看來也可謂是有利有弊。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資訊因碎片化而變得數量巨大,內容也極其分散,長時間閱讀這種碎片化的資訊,會導致在今後的閱讀中,人們看事物浮光掠影,對長篇的資訊缺乏耐心以至接受不到完整的知識體系,而這也催化了“標題黨”的形成。在許多社交軟體和搜尋引擎上就不乏有許多的標題黨,他們用一些虛假的未經過證實的言論來提高標題的醒目程度,達到吸引閱讀者的目的,來增加他們文章的瀏覽量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他們所發表的言論都未曾經過深思熟慮,且內容空洞乏味,不夠深入,完全起不到讓讀者開拓眼界的效果,只不過是利用讀者感性的一面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我認為,這種情況的產生與我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誠然,碎片化的時代會帶來許多麻煩與困擾,但萬物皆有兩面性,不得不承認的是,它也會帶來許多便捷。完整的內容經過分解,變成了有序詳細的義項,可以讓擁有有限時間的人迅速地在海量資訊中獲取他所需要的資訊,避免了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同時,碎片化的時代可以讓資訊在剎那間通過多種社交媒體傳播,讓有需要的人及時瞭解每件事態的發展情況。而我們也可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裝置終端隨時隨地關注各類新聞以及各種時事政治。即使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我們也能瞭解整個世界。此外,碎片化的生活方式為我們節省了許多時間,可供我們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

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認同或一味的否定,我們更不需要排斥碎片化,我們該考慮的、該做的是把自己修煉得更加完美,在這個碎片化時代,自我更新,改變我們一貫的心態與認知。

面對碎片化,我們要學會接受,並對它的弊端加之完善。我們可以用一種資訊整合工具來將相同性質的資訊進行歸類、管理和整合,利用碎片化來整理出全新且完整的資訊。我們要適應碎片化時代,從碎片化的事物中提取有效資訊,不要被無用的內容轉移注意力。

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碎片化時代,我們需要變得更加強大,而不是成為這個時代的奴隸。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 篇8

碎片化生活之我見作文 ,839字

“碎片化”這個詞已經在生活中十分普遍,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碎片化。很少會有一大段的時間供我們做同一件事,可見,合理運用碎片化的生活是多麼重要。

就拿我暑假裡的一天為例。上午,我正在看書,突然手機震動了一下,我開啟手機,發現有同學來問我作業。我翻書包找備忘錄,卻怎麼也沒找到。翻箱倒櫃,最後在兩張卷子間找到夾在其中的備忘錄。之後,我便拍照給同學傳過去。這時我才吁了一口氣,繼續專心地看書。沒過多久,我正看故事的高潮部分時,一陣刺耳的電話鈴把我拉回現實,我趕緊去接電話,原來是朋友約我下午出去玩。我正好有空,便欣然答應,提前把出去玩要帶東西收拾好,又坐到書桌前去看書。又看了沒一會兒,外婆進來問我中飯要吃什麼,選擇困難的我思考半天才給出答案。這麼一來,我才能夠把書看完。但是短短一篇小說,卻耗費我將近一上午的時間,可見碎片化時間佔據我大部分的“整段時間”。

很多人認為我們的生活就是八個小時上班上學,回家後吃飯睡覺,其實不然,碎片化的時間無處不在。就學生而言,每天早晨上學等車的十幾分鍾和坐車的二十分鐘,與其打盹玩遊戲,不如複習昨天學的新知識或者預習今天的功課。到達學校,發現離早自修開始還有十幾分鍾,這也是背英語單詞和語文古詩的好時機。每節下課十分鐘和午休的半小時,可以做今天的回家作業,這麼算來,每天都能多出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如果這些時間都用來和同學玩鬧,晚上回到家裡,發現作業又多又難,因此做完作業會很晚,每天都處於一種疲憊狀態。

生活中還有很多“碎片化”比如碎片化學習,碎片化閱讀,碎片化社交,碎片化購物。就碎片化閱讀而言,我不是很提倡。碎片化閱讀是指用碎片化媒體進行的閱讀,也就是在網路上閱讀一些無關緊要的新聞等。這種方式很難仔細地去讀,並且文章也不深刻,因而不能學到很多知識,提高自己的閱讀學習能力。所以讀書還是要抽出時間認真地去讀,碎片化閱讀只能起到放鬆身心,舒緩休息的作用。

總而言之,人們進入了一個“碎片化”的生活。只要合理運用時間,碎片化的生活能給人更多的收穫!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 篇9

碎片化時代下的我們作 ,1369字

開啟手機想要看一下時間,卻被實時推送的新聞吸引了注意。瀏覽了一遍之後卻發現只是一個有著“噱頭”標題、內容平常的新聞。退出網頁,看到知乎的推送,正是自己感興趣的,於是點進去一探究竟。刷了一會兒知乎,想起自己一直追的小說今天更新,再開啟看看。哎,這情節真是意料之外啊!然後一邊感慨作者的思路清奇,一邊摁了鎖屏鍵,把手機揣回兜裡。咦?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勁?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興盛,智慧手機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上班途中看一看,午間休息看一看,吃飯期間看一看。手機360度全方位地滲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網際網路科技發展的初心是為了方便生活,主要體現在節省時間和金錢方面。可是事實上它真的節約時間和金錢了嗎?原來想看下時間,1秒鐘就能完成,但是現在絕大部分人花費的時間是原來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只因為碎片化的資訊和觸手可得的來源,反而使時間被浪費了。

除了時間,金錢也因“碎片化”而被浪費。以前購物還是要去商場,每次購物因為一定的出行成本而變得慎。但是因為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買東西變得異常容易。只要你有一個智慧手機並且下載了一個購物APP,不用出家門就能下好訂單,坐等快遞送上門。可能只是下班等車的途中無聊刷一下手機,打開了購物APP。然後發現了某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就立即下單了。沒有了時間緩衝,這樣的購物形式使衝動購物在整個購物的佔比中提高了許多。也許還沒有到家,就已經開始對於剛才的衝動購物而後悔不已。“當初使用淘寶是為了省錢。”這句話現在已成為了一個笑料。仔細想想,確實是這樣的。我看了看我們家最近的訂單,數額加起來比我原想的多太多,還有著一些其實並不需要但是為了湊單而買的東西。因衝動和湊單而買的東西而浪費的錢以遠遠超過因網購而節省的錢了。

閱讀,這一急需要專注力的行為也因碎片化而變了味兒。走上地鐵,隨處可見可以看到正在看手機的人,卻極難看到在讀書的人。紙質書不易攜帶,但手機隨時隨地都在身邊,用手機看書越來越普遍。閱讀正從紙質慢慢走向電子化。隨時隨地都能讀。這似乎聽上去很棒。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也嘗試過用碎片的時間用手機看書,但發現時間的零碎使自己難以靜下心來看文章,閱讀失去了它原有的“儀式感”。可能書時讀完了,但也僅是讀完了。書背後的思想是什麼?不清楚。碎片化閱讀帶來的思考和整塊的閱讀時間的效果是無法比擬的。

網際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副作用。而“碎片化”正是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帶來的副產物。如何對待它、改善它,是需要我們去思考的。

對於碎片資訊,我們要集合整理,同時我們還要控制使用手機的時間。由於聯想功能的強大,手機上的資訊是永無止境的。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規定一個時間,到點關手機。雖然這對於自控力提出了很高的一個要求,但有意識地去控制至少比任由其氾濫好得多。對於碎片化購物,要三思而後行。不把逛淘寶作為一種消磨時間的工具就能減少很多的開銷。買東西前做一個購物清單也是一個有效減少衝動購物的方式。對於碎片閱讀,至少對於我而言,我已經放棄用碎片的時間看書了。新聞可以隨時看,但是閱讀這件事我覺得還是需要有整塊的時間。沒有意義的時間利用還不如打個盹休息一下來的有益。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身處這樣一個被大資料包圍的碎片化時代到底該如何生存?恐怕誰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碎片化時代,我們應如何自處? 篇10

碎片化時代,我們應如 ,1012字

沐浴著冬日的晨光,倒上一杯茶,捧起一本書,靜靜地研讀一個下午;或是在難擋的酷暑中酣暢淋漓地打起一場球賽,揮灑青春的汗水……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似乎漸漸成了一種奢望。不知從何時起,我們原本完整的生活被一件又一件零碎的瑣事切割成了碎片。

“碎片化”時代的一個主要特徵是我們消耗在交通上的時間大大增加。各色交通工具和私家車是現代人出行的主要方式,而正是這些無止境地換乘、交通堵塞大大減緩了我們的效率,更侵佔了原本屬於工作和學習的時間。

當你在早高峰搭上一輛公交車,放眼望去盡是捧著書嘴裡念念有聲的學生和閉目小憩地上班族。窗外時不時駛過一輛私家車,駕駛座上是爭分奪秒啃幾口早飯還不忘打電話的年輕父母,旁邊還坐著正起勁地划著平板電腦的孩子。地鐵上清一色都是低著頭捧著手機的人群,連路邊的行人都是人手一副耳機。隨著“碎片化”一起誕生的,是城市裡與日俱增的“低頭族”。

發達的網路和智慧手機的推陳出新導致的“低頭族”社會是“碎片化”時代的另一大特徵。現在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能處理的事情多得超乎人們的想象,由於每天花在交通上的時間太長,很多人選擇在出行的同時用手機處理事物,或是選擇手機遊戲、網路視訊來打發時間。而“低頭族”造成的對於人們生理、精神上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

碎片化生活,帶來的是資訊的瑣碎與缺失和工作效率的底下。正是這樣的碎片化,導致我們接收資訊的不完整,因而給社會的正能量和積極發展造成了障礙;正是這樣的碎片化,導致我們很難專心致志地處理一個問題,而是不斷會被周圍的嘈雜所困擾。

那麼,在現代碎片化的洪流中,我們應如何自處?在我看來,我們首先應做到的是關注自己。大資料時代,成千上萬的資訊紛至沓來,我們被淹沒在網路碎片的潮水中,唯一的救命稻草正是自己腳下的孤島。不論是學生、上班族或是退休老人,修養自己是人生永恆的主題。如果能把關注娛樂新聞的時間用來關心時事,把與周圍人進行無意義的聊天談笑的時間用來看書寫字,我們不僅能避免諸多切割時間的“利刃”,更能把自己從周圍的喧囂中摘除出來,實現更好的自我。

其次,學會停下來享受生活。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地欣賞過頭頂的天空,沒有看到遠方一片的蔥鬱?身邊的美好何其多,我們更不應在網路的流言蜚語中迷失自我。和家人在晚飯後乘著夜風散散步,和孩子趁著雨後的清新看看大自然的麼美,碎片化的時代似乎也和我們無關了。

生活是瑣碎的,我們更應保持心靈的澄澈與完整,在喧囂中尋找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