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生活”拼不起來相關作文20篇

“碎片化生活”拼不起來 篇1

國二作文 ,801字

移動網際網路大為發展的今天,一個詞漸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碎片化。時間、閱讀、購物、社交都被碎片化了,我們已經進入碎片化生活。

如果你不分日夜地重新整理社交網站,看到新訊息就會下意識點開,然後把手頭其它事情先擱一旁,那麼你的生活就是被碎片化。

網路將生活這塊脆弱的玻璃打得支離破碎,無法再拼湊完整。所以讓我們拒絕“碎片化生活”,做一個完整的人。

習慣了網路帶來的生活後,個人的時間安排會變的非常瑣碎。大多數人會進入認知誤區,以為自己充分利用了碎片化時間,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更多資訊,知識。然而,碎片化生活正在無形中浪費你的時間!原本讀書寫字學習的時間被一點點浪費在了手機螢幕上。手機裡傳來的提示音會打斷你的思路,將你吸引到螢幕前,然後因為一個話題而開始長時間的討論,時間就在你來我往之中悄悄溜走。再想回到之前的思路又要費不少時間才能重新回到狀態。“碎片化生活”就像慢性毒藥,神不知鬼不覺地分割你的生活,吞噬你的時間。

“碎片化生活”令人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喪失思考的能力。有人認為自己可以一心多用,辦事效率高,這也是一個認知誤區。處於碎片化生活的你,是否用過完整的一段時間來讀完一本書?當然沒有,因為你的生活是零散的。脫節的。總是被那提示音打斷,被網際網路的世界吸引,那麼整個人都會變得浮躁。沒有靜下心專心思考一件事的機會。久而久之,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就很難集中注意,深入思考了。

如今,“碎片化生活”已成了一個社會現象,它幾乎在影響著身邊每一個人。倘若放縱這樣的生活支配著人們的話,那會是多麼可怕!時間會越走越快,人們會越來越浮躁,並且在沉迷網路的同時患上拖延症,思想被弱化,行動被禁錮,這將是全人類的災難!

如果生活是一場電影,那麼“碎片化生活”就是一幀幀單獨的畫面,拼湊不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們要擺脫“碎片化生活”,讓一切都完整起來,專注地去做一件事,如此人生方能充實美滿。

論碎片化生活的不良影響 篇2

論碎片化生活的不良影 ,920字

“父親每天下班後便總要躺在搖椅上,戴著老花鏡看報……”這是上個世紀許多文章中都會出現的一幕。然而在當今社會,這一現象變得極為罕見,即使是和我們有著所謂“代溝”的祖輩中大都也總是眯著個眼睛,瀏覽著手機上的諸多內容。

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們進入了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有人說現在網際網路每天產生的資訊量比2000年前所有的資訊量加起來還大。傳統的報紙難以概括所有的事件,人們更偏向於網上新聞更為繁多的資訊以及更詳實多面的報道使得網上新聞遠遠超出了傳統報紙。

如今,在公交、地鐵等公共場所,大多數人手裡都有一個智慧手機,利用等車、途中等碎片化的時間來瀏覽訊息,閱讀以及社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們習慣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將大量原本屬於仔細研讀的時間拿來閱讀網路文學作品。網路文學由於其不需要大段時間研讀而適應碎片化的時代,是一種快餐文化的體現,也可以說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當人們大量碎片化閱讀這些沒有足夠思想深度的快餐文學時,人們自身的思考能力將會大幅下降,對於社會的發展必將帶來嚴重影響。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代人的閱讀量早已超過了萬卷,可為何下筆還沒有神呢?想必原因就在於其在閱讀中缺乏思考。

另外,現在各種社交軟體層出不窮,國外的Facebook、Twitter,國內的微信、QQ、微博等產品使得人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為方便。但在方便的同時,一方面消耗了我們大量的碎片化的間,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人們缺乏深度閱讀、思考的能力,你會發現人們在溝通的時候頻頻出現“詞窮”的狀況,只能用表情或是其他無意義的詞彙來表達內心的感受,絲毫沒有深度也沒有留給人們想象的空間。這樣的交流目前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完全能夠勝任。

雖然許多人認為碎片化時科技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在碎片化的時代,如何保持自身有一顆沉靜的心,不受外界的紛喧、浮誇而受到影響,才是最重要的。同時,我們還要保持一顆創新的心,在摩拜單車出現後的不久,各路共享單車跟風模仿;即使是在網路文學中,情節雷同抄襲的現象也是數不勝數。這種的現象正是國人缺乏創新的體現。這些都將嚴重阻礙一個國家、社會的發展。因此,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不隨波逐流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期而遇的拼圖——碎片化生活 篇3

不期而遇的拼圖——碎 ,1104字

秋日的微風在耳畔輕輕拂過,思緒沉凝於眼前這一片繽紛錯雜,掌心中緊握著一塊小小的凹凸不平,遲遲不願下手。不知不覺中,開始端視起手裡這尚未塵埃落定的碎片……

隱隱約約地,空氣恍若在目光焦聚之處停滯不前。在這快節奏的喧囂都市中,竟油然生出一絲淡淡的靜謐。忽然靜下來,看著這碎片,若有所思……

如今極致發達的世界節奏之快足以令每一個人咋舌,但這快節奏裡,很少有人能如從前一般淡泊,眾人皆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覺得,一切都變好像記憶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模糊,如今的忙碌或許在將來的某一天,變成了“匆匆那年。”生活被漸漸分成碎片,而人們也漸漸麻木地適應著這碎片化的生活,不再追求”可以彈素琴、閱金經“的閒適,卻堅信“寧靜未必致遠”。

然而果真全無益處嗎?又非也。

我又看了看眼前這塊小小的拼圖碎片和未完成的大拼圖,好像似曾相識。忽然意識到—人生不就是一塊漫漫無盡的卻永不完整的繽紛拼圖嗎?每一刻都是其中的一塊不起眼的碎片。可當這無數個“微不足道”相互銜接,在時光的盡頭,呈現的定然是令人讚歎的妙不可言。

碎片化在我看來,其實只是在成為“完美”之前一個必經的過程。歷經大大小小的碎片的繁瑣洗禮,才可方得“完整”和“優美”。或許—碎片是無數個不經意流走的時刻,亦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肯定的是,努力把握住這些“碎片”,才能摸索拼湊成最後的傑作。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智者,總是享受著自己的生命,享受著自己的閒暇時間,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總是害怕空閒,害怕空閒帶給自己的無聊,所以總是給自己找些低階趣味的遊戲,給自己一點暫時的快感。

就說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魯迅先生,一生皆惜時如金,珍惜著這些零零散散的碎片化時間—連喝一盞清茶的時間也不願意放過!一邊品味茶香,一邊手捧古今中外的書籍,只為拓展自己的知識;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爺爺,在功成名就之後,仍然像從前刻苦鑽研的那個學生一般,利用閒暇去讀書、學習—等車時、圖書館閉館後的昏沉時光…。他們都不肯停下匆匆腳步,但卻在舉手投足間都讓生命煥發著光彩。所謂碎片化的時間,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每一次靜下心來思考生命的時機,有的只是一次次對生命的追問。然後結局就是,他們成了一位位時代的巨人,站到了時代的巔峰,攀登上與世人不一樣的生命高度。毫無疑問,當年的他們就與如今的我們別無兩樣—不過是,他們選擇為碎片化時間著色。

然而人生就是一幅巨大的漫漫拼圖,你我則皆是其中一塊小小的碎片。

或許毫不起眼,或許微不足道,卻仍然有為時間著色的權利,為生命醞釀著每一次生命花開的時刻,並在每個綻放的季節與它不期而遇。

抬眼,目光凝於這塊小小的碎片。

碎片化生活能否拼湊完整 篇4

碎片化生活能否拼湊完 ,910字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伴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我們體驗著新穎鮮活的事物,將從前的“不可能”成為現如今的“不,可能”,將新奇創意的想法轉而搖身一變成為實實在在的可應用。的確,我們享受著前人不敢相信的生活,感受更快的速度,接收著海量的資訊資料。

於是,我們的生活不經意間早已改變。從前,我們通過報紙、雜誌、電視新聞等渠道中獲取即時資訊,這些方式以一段具體明確的時間使我們定時定期接收資訊;每天的晨報,每日定時播放的新聞……如此,規律性接受著資訊。如今,我們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海量即時資訊就像潮水般湧來,不論何時何地,都可以獲取即時資訊。什麼時候有空了,想看看新聞,刷刷周邊新鮮事,瞭解更多資訊,通過移動網際網路,一切顯得簡單便捷。在這種效用下,獲取資訊時間的不規則性,片段性,使我們生活日益碎片化。

碎片化生活悄然滲透入我們生活的細枝末節。遇到疑難困惑時,不必花長時間查閱各種資料、請教他人,只需簡單在搜尋框內打入疑問或是關鍵詞,問題統統就解決了,這是獲取資訊的碎片化。現今的地鐵車廂、公交車內、都市街頭、各色餐廳飯店,不乏低頭族的身影,他們在生活圈間隙選擇進入由移動網際網路所構築的世界裡,進行閱讀、社交、購物,用著零碎的時間去完成瑣碎的事。這樣碎片化生活會是人們想要的嗎?

每個人都有他的看法。當然,會有人享受這樣的生活,便捷輕鬆,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大大改善對外界聲音的封閉,零碎非集中地通過移動網際網路獲取資訊,填補生活中的,增添了平淡生活更過樂趣更過色彩,開闊了視野,提升了思想,反思他人的言論等等。不過,任何事物全非盡善盡美,一味地沉溺於碎片化的生活,人自然消磨了不少進取心,雄心壯志與滿腔熱情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碎片化生活後,難免失去了鮮活生動。人們總說生活的節奏太快。是,這日新月異的社會,我們稍不留神就會被時代拋之身後,我們的心態也隨之變化。競爭力強的今天,用“硝煙四起”,“步步為營”來形容也是不為過的,那些實力強者如何脫穎而出,多半是他們擺脫了常人所被囚禁的牢獄,沒有為科技、移動網際網路所控,不依賴,不盲目,尋找生活與學習的平衡。便成就了他們的成功,塑造出一個個飽滿活力的靈魂。

碎片化生活真的不好嗎? 篇5

碎片化生活真的不好嗎 ,778字

隨著本世紀初網際網路的發明以及近幾年來我國多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我們來到了一個資訊爆炸的。大量的碎片化資訊從各種渠道湧來,我們的生活也如同一張紙被撕成了條條碎片。由此,人們形象地把這種生活方式稱為碎片化生活。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每天的生活按部就班,接受資訊大多都是來自報紙,廣播,或者是鄰里間的口口相傳,資訊幾乎都是完整的,連續的,這也似乎是現在人們認為較為有益的生活方式。

反觀如今,我們得到的資訊大多來自網路,自媒體,社交網站上的動態資訊,瀏覽這些資訊所需要的時間微乎其微,隨之而來的是時間被碎片化了,這是似乎就是我們很多人所詬病的碎片化生活。

碎片化生活真的對我們百害而無一益嗎?這種觀點可以說是片面的。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往往是沒有適應新興的生活方式。批判者可能會認為碎片化生活會使我們注意力分散,事實上,這種顧慮並不必要。碎片化的資訊中包含著你想要的瞭解的和你不關心的問題,對於你不關心的問題,注意力集中是不必要的,這些資訊不需要被記住,時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人終有一天會猶如緊繃的橡皮筋一般斷裂。對於你想要了解的內容,你的注意力自然會集中起來,看得津津有味。

除此之外,碎片化的時間甚至還增加了我們的時間,提高了我們的效率。看一篇微信公眾號上的短文可能僅需要10分鐘,完全可以在等公交車時完成,這10分鐘的時間在以前很有可能就被我們浪費了,這不正是變相延長了我們可利用的有效時間,提升了效率嗎?

當新興的生活方式出現時,我們不應該盲目的加以批判,而是應該儘可能地去適應。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好每天的碎片時間,乘地鐵的半小時,我們可以看小說,背單詞。這樣積年累月下來便會多出幾小時,甚至幾天,幾周時間。1的365次方等於1,但1、01的365次訪便大於37、儘管這0、01的碎片不足以與1相提並論,但它卻能改變許多,這也是碎片化生活所教會我們的!

學會拼接碎片化生活 篇6

學會拼接碎片化生活作 ,885字

隨著智慧、資訊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節奏不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空間、時間被碎片化的現象也越來越顯著,所以如何利用好智慧與資訊來拼接好碎片化生活,以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是我們需要深入探究的。

智慧、資訊化發展使我們原本相對固定化生活變得更加碎片化,利用好了就是如虎添翼,利用不好那就是雪上加霜。遊戲商就是利用這樣的商機,用遊戲填充著我們的碎片生活。“上去開團!”“五連絕世!”……這些專用術語對於那些經常接觸目前非常火爆的一款遊戲的人應該並不陌生—對,那就是王者榮耀,這款遊戲到現在為止已經吸引了無數人,其中就包括還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如果痴迷於這種網路遊戲,那給人們生活規律帶來的擾亂還是不小的。為了遊戲,許多人們把該做的事給耽誤了,比如有一次我和同學放學後約好只打一局十幾分鐘的遊戲,結果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了,作業絲毫未動,為了在老師那兒交差,草草應付,最終被發現,不僅被老師批評還被家長教訓了一頓。遊戲商可是賺的盆滿缽滿。

除了遊戲,智慧通訊也成了我們形影不離的“伴侶”,它給了我們便捷的同時,也讓那麼多人深陷其中,人們乘坐地鐵或公交車上,當環顧四周,你會發現低頭族不在少數,或聊天,或瀏覽……耳朵裡還帶著耳機,下車走路的時候都還在“埋頭苦幹”……像這樣被智慧產品打亂心神,甚至傷及頸椎健康的例子數不勝數,因此我們必須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被“行拂亂其所為”。

拼接好、利用好碎片化生活,才能有更高更快地發展,才能成就我們充實的生活,成功的人生。我國的大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他的這種善於規劃、合理利用時間的意識,正體現在他的統籌方法裡。大作家魯迅也是一個善於拼接碎片生活的人。當他十二歲在紹興城讀私塾的時候,父親正患著重病,兩個弟弟年紀尚幼,魯迅不僅經常上當鋪,跑藥店,還得幫助母親做家務,正因為他精確的時間安排,那麼多的碎片生活也沒有影響到他的學業。

由此可見,我們要善於利用那些零碎的時間,學會正確整理、拼接那些碎片化的生活,給自己一個充實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碎片化生活好還是不好? 篇7

碎片化生活好還是不好 ,800字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一個人的時間開始變得破碎起來,然而碎片化的生活就真的不好嗎?

舉一個例子,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方式只有靠閱讀報紙或是看電視,而報紙只有每天在固定時間才會發放,但當智慧手機普遍以後,人們可以在任意時段查閱任意資料,雖然時間被打碎了,但生活更加方便了。

再舉一個例子,假如說有一名學生,他有需要做8個小時的作業,而只有全部做完後他才能休息,如果這樣的話,當他完成後就已經十分累了,而且質量可能也不能保證,這樣是極度不合理的。那麼如果把這段時間給碎片化一下,比如做掉一點休息一下,再做掉一點休息一下,這樣不僅作業全部完成了,也能使那名學生不感到疲憊。這正說明了碎片化生活的好處—使時間更加靈活。

現在我們不妨看一下我們的現實生活,碎片化生活方式正無處不在的湧入我們的生活中。隨著智慧手機和網路的普及,人們可以幾乎在任何時候做任何事情。

碎片化的方式不但可以使人們的時間更靈活,也可以使做事的效率更高。假如說小明要寫一篇作文,然而當他寫了一半時寫不下去了,這時他該怎麼辦呢?如果他一直去想的話,很顯然他並不會想出好主意,但是如果他在想不出時去做會兒別的作業,然後再寫作文,那麼他就可能會更流暢地完成作文。

但碎片化生活也並不是有這麼多的優點,當你在等車、排隊、甚至上廁所時,這些碎片化的時間就幾乎無法被利用了。

而且這些事情和華羅庚的燒水泡茶需要幾步是不一樣的,當你在泡水時,你可以去洗杯子,然而當你在排隊時,你卻幾乎無法去做除了排隊以外的事,因為你要一邊注意著隊伍的動向,一邊還要注意去做你的事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些時間碎片化即使是高效、便利的,但也是浪費的,十分麻煩。

碎片化生活並不能算是一件壞事,但也不能算的上是一件好事,這主要取決於自己如何善於利用時間。真正成為時間的主人,才能真正的100%利用碎片化生活給我們帶來的便捷並抵消碎片化生活的缺點。

免不了的碎片化生活 篇8

免不了的碎片化生活作 ,1030字

生活,有的時候就像是一場有千千萬萬張碎片拼湊而成的電影,一個事件你似乎還沒有看過癮,製片組就已經剪掉了接下來的場景,開始放下一個場景了。

有人會不滿,有人會抱怨,但是事實證明,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還沒來得及結束,就已經開始。

飯桌上,吃飯吃到一半,叮的一聲,第一件事情便是放下碗筷,開啟手機,翻開朋友圈,看看自己的好友又發了些什麼有意思的事情。

書桌臺上,正奮筆疾書趕著作業,突然就被自己親愛的母上大人的一句叫喚打斷了思路,堵住了去路,可能她只是剛剛切好水果,叫你出來吃,或許是因為一些什麼不大不小的事情。有的時候,可能會發脾氣,但是自家老媽好像有著魚一般的記憶,訕訕地說了一句“我這不找你有事嘛,行了我下次注意行了吧”之後依然在你做作業的時候大聲地喊你有事。而等你真正再次回到書桌上的時候,拿起筆,腦海裡卻又是一片空白了,不知道該如何下筆了。

平時出去和老媽一起逛街,在老媽換衣服的時候,大多時間會把手機拿出來刷一會,等到老媽出來了,再放回去,誠懇地點評這件衣服。

碎片化生活,好像早早地就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這樣的方式,我沒有權利說不好,也沒有能力說好,恰恰關鍵,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還無法改變這樣的生活,那麼我想,處事的方法和心態做一些改變好了。

吃飯的時候,若你實在忍不住要看手機翻動態,不看就渾身難受,那麼,你是否可以嘗試一下,將自己看到有意思的動態說出來,在飯桌上,分享給你的家人。

做作業做到一半被老媽喊名字了,這時候,你還是認命地把筆放下吧,就當是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機會,讓剛剛在前線上英勇奮戰的大腦會軍營休息一下吧,再強大的英雄也是需要休息的不是嗎。再者,到外面去看看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媽媽吧,想想自己已經有多久沒有好好看過媽媽了?媽媽臉上又多了幾條皺紋?媽媽頭上又多了多少銀絲?好好看看吧,不要等以後奔波在外了,寂靜深夜了才會猛然發現,記憶中,媽媽的身影竟開始有些模糊了。

當然,不只有你的生活處於碎片化階段,幾乎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是這樣的。媽媽,原本在沙發上刷著手機,廚房裡的水開了,菜熟了,急急放下手機,小跑進廚房。爸爸,原本躺在床上好好地睡著覺,一道急促的電話鈴打破了一場好夢,在爸爸耳裡異常刺耳,卻也還是得不得不接起,收到的是一個加急通知,讓他趕緊到公司去,急匆匆換好衣服,急匆匆拿好東西,急匆匆地就這樣出了門。

生活開始碎片化,在這樣高科技又快速發展的世界裡,是免不了的,與其痛苦地抗拒這樣的生活,倒也不如愉快地享受這樣的生活。

悠悠歲月敵不過碎片化生活 篇9

悠悠歲月敵不過碎片化 ,722字

21世紀的世界車水馬龍,燈火闌珊。人們步履匆忙,不願意為不相關的風景停下腳步。就是這麼不知不覺間,突然有一天,一個名叫“碎片化”的東西誕生了。它像瘟疫一般充斥了我們的生活、工作,甚至靈魂。

如果十幾年前讓一個普通人描述自己的生活,幾句話就可以描述清楚:白天看報紙,晚上看電視。而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變成一個個零碎的片段,這就是網路科技帶來的碎片化。

每每我乘地鐵時,我已經習慣:一節人不算很多的車廂裡,幾乎每個人都在低著頭看手機。甚至有時候車廂被擠得滿滿當當,卻依舊阻擋不了他們對手機的熱情。有的人在玩遊戲,有的人在聊微信,還有人在看網路小說,空氣中瀰漫著一股當代社會的浮躁氣味。這背後的原因,我想不僅僅是因為智慧手機的出現,更是因為我們的心態變了。

以前我們會因為一道不懂的題目,問同學,問老師,直到搞懂為止。我們有時間,更有耐心去解決問題。而如今,隨著“小猿搜題”“作業幫“”學霸君“各類搜題軟體的噴湧而出,我們往往直接用手機一拍,答案一抄,不深究其背後蘊含的規律和方法。只是認為作業做完了便是做完了,其他的,與我何與也呢?這樣急功近利的心態,讓我們越來越依賴手機。沒有了”水滴石穿“的耐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浮躁。

以前我們會與朋友面對面的交流,而如今各種各樣的社交軟體使我們似乎忘記了交流最原始的意義。隔著螢幕的交流是冷漠的,沒有溫度的。我們無法看到對方欣喜的表情,也無法聽到對方溫柔的話語。可我們依然享受著手機交流的快感。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樣的交流給了他足夠的安全感。而對於外向的人來說,則打發了他的時間。

對於這樣的種種碎片化現象,我們雖做不到返璞歸真,但也可以在任何一件小事上多投入一些。沒有人能拯救我們的碎片化生活,除了我們自己。

來自“碎片化生活”發起的挑戰 篇10

來自“碎片化生活”發 ,1139字

六點半起床。菠蘿小姐把手機鬧鐘關掉,然後拉開窗簾,伸個懶腰:“又是元氣滿滿的一天!”昨天的報告沒做完,要花一個小時補上。菠蘿想著,拿著手機去衛生間刷牙。

邊刷牙,她邊習慣性地點開微博。熱門關注裡,突然發現薛之謙和高磊鑫在凌晨四點多發了微博似乎要復婚。菠蘿激動地把牙刷往杯子裡一扔,靠在牆邊仔細閱讀兩人的微博。“我的天我的天,哇這絕對要火!”好不容易洗完臉來到寫字檯,七點了。菠蘿開啟手提電腦。這會兒同事突然發來微信,跟她說自己女兒夜裡發燒不舒服,今天請假,去某工廠調查的任務讓她幫忙代一天。菠蘿一下就沒了興致,回了“好吧”兩個字。

報告寫起來真的費腦細胞,菠蘿抱怨道。這時突然想起什麼,趕緊給那同事又發了條訊息:“明天奶茶你要買單哦!我要……”她思考了幾秒,“要一點點的冰激淋紅茶加波霸加奶霜三分甜。”

最後毫無疑問,八點該出門的菠蘿,沒有把報告寫完。

同事勸菠蘿:“凡事都要求效率的呀。你看你這樣,兩三分鐘都要看一次手機,做的事情又不多,做不完的還讓我們幫你。以後要是老闆看你不順眼要炒你,你能說什麼呀!”

菠蘿看看鏡子裡自己的黑眼圈,嘆了口氣。

明明以前上中學,沒手機的時候,自己效率很高的呀。

有天菠蘿小姐上班太匆忙,竟把手機落在家裡了。無奈快遲到了,她只好硬著頭皮開始一天的工作。累了沒法刷微博,只能趴在桌上小歇幾分鐘,渴了沒法點外賣,就去公司飲水機倒杯白水。出乎意料的是,她不但把那天的工作忙完了,還剩下來不少時間。

“坐久了肩膀好酸啊,應該去運動運動。”她想起公司對面新開了家健身房,下班後打算去那兒諮詢一下。

沒過多久,大家都發現,菠蘿小姐像是變了個人似的。工作異常積極,做事有條不紊,最神奇的是,她竟然很少出現在朋友圈裡了,而且氣色也好了不少。她再也不去找什麼網紅餐廳了。一到中午休息的時間,她就約上健身教練去做無氧有氧運動。每天帶上簡單又健康的便當,吃飯時不看朋友圈,而是放下手機思考下半天的工作安排。同事問她打不打農藥,她笑著回答:“不行呀你們坑死了,而且總監叫我這幾天把簡報做了,沒空呢。”

以前淘寶購物車總是滿滿的,在地鐵上的任務就是刪除寶貝,和新增寶貝到購物車。但考慮到自己的存款不足,菠蘿小姐開始了一天100詞背誦的學習之路。

在不同人身上,或者在一個人的不同年齡階段中,同樣是碎片化的時間,抓起了就是黃金,虛度了就是流水。

據統計,每人平均每天點選手機2616次,手機螢幕亮著的時間,累計是145分鐘。使用率前10%的人,平均每人每天,點選手機5427次。

這是一個很多人,乃至幾乎全世界都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對不起,我們離不開手機和網際網路。

存在問題的不是手機,是我們的自控力。

碎片化生活已經向我們發起了挑戰,不論接受與否,我們都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