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堂雙進”文化課堂相關作文20篇

“雙堂雙進”文化課堂 篇1

國小四年級作文 ,645字

我不曾見過家鄉的歷史。我從未看見過那破爛不堪的泥巴房,也未曾見過那泥濘不堪的小路,更沒有看見過那些皺的發黃的糧票。而今天,我很榮幸能有機會,來了解家鄉歷史悠久的文化。

晴空高照,給人一種激動的心情,大家排著整齊的隊等候在文化館門口,享受著文化館外圍所帶來的氣勢,建築算不得高大,卻隱約地透著點威嚴。

文化了解從聽、看兩方面進行。首先,由張伯伯為我們講述家鄉的歷史文化。長湖環繞著風景綺麗的家鄉,有清澈的河水,我的家鄉,便以賣魚苗為主。以前哪,捕捉魚,用的是魚套,它長長的,上小下大,兩頭鏤空,呈梯形。捕捉好的魚,放在魚簍裡,魚簍有個蓋子,實心,防漏水。捕好了魚,又將它放在籮筐中,用扁擔挑著去賣。不過,以前燒飯的調料哦基本是鹽,不像現在超市裡的調料琳琅滿目。但是,以前的鹽比較少,一整戶人家一整年的鹽都將儲存在鹽罐裡。鹽罐鹽罐顧名思義,也就是裝鹽的罐子,它分為兩層,中間隔著一層打著密密小孔的網紗,這樣有助於防潮。鹽裡的水分自然而然就流出來,便不容易腐爛了

接著,我們去參觀了文化室。中國畫古色古香,那朵朵牡丹花,花心緊湊,花瓣舒展,亭亭玉立,栩栩如生。毛筆字剛勁有力,筆墨運用流暢,十分雄健灑脫。書房有種書香的氛圍,十分簡潔、乾淨,顯得十分安靜,給人一種濃濃的書香之情。

即使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卻讓我們受益匪淺,就是這四層的建築,融合了多彩的文化,雖然有些已鏽跡斑斑,但它使我們對那些歷史文化無法忘懷。每間展廳都留下我們的身影,心中很是激動,一個半小時悄然流逝,我去還沉浸在著文化之美中。

走進文化禮堂,領略婺州文化 篇2

國小六年級作文 ,817字

藍天之中,幾朵愜意的白雲在遊蕩著,使人感到無限的舒暢。幾隻鳥兒在枝頭歌唱著,彷彿在歌頌早晨無限美好的時光。在如此美好的一天,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跟著趙老師一起前往雅畈鎮的漢灶村,領略婺州的文化,尋找婺州的美麗。

我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幢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走近房子的石柱,那精美的雕刻讓我不禁讚歎前人的智慧。我們在這瀰漫著淡淡香氣的老房子中,不由得安靜了下來,這裡到處都散發著古樸的氣息。

穿過錯落有致的古建築群,我彷彿從古代一下子回到了現代,在這現代與古代,現在與曾經交界之處,我感受到了婺州的美。

順著一條散發著青草芳香的小道,我和小夥伴們來到了文化禮堂。

我和同學們走在小道上,它散發的不僅僅是泥土的芳香,還有撲鼻而來的花朵的芬芳香氣,這使我們倍感舒暢,忘記了天氣的炎熱。我們滿懷著美好的心情,大步走向漢灶村的文化禮堂。

在文化禮堂門口,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莊重感,彷彿裡頭有對我很重要的東西。走進文化禮堂,我立刻感到了一種文化的氣息。從文化禮堂四周的介紹,我瞭解到漢灶村每個月都會有一個給村民們舉辦活動。有時是表演,有時是展覽,有時是比賽。文化禮堂還賦予了新的時代的氣息,它有一個會議室,會議室裡開展各種各樣的培訓,比如電商培訓、西點培訓等,這都是能使村民們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提升生活質量的活動。他們的牆上寫著他們參加過的活動,有籃球賽、婺劇表演、還有歌唱比賽等,照片裡的村民們一個個興高采烈,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牆上還貼著新二十四孝圖,其中包括教父母上網、帶父母故地重遊、幫家裡做家務、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等。我和同學們爭相談論這些新二十四孝,既新鮮又驚奇。這裡還有豐富的文化牆展示,比如婺劇文化,美食文化,建築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它們都體現出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參觀完以後,回顧今天,我領略到了婺州的美,體會到了婺州豐富文化帶給我、帶給民眾的快樂與震撼,今天真是無比充實!正因為如此,我把這美好的一天記錄了下來。

老爸的“茶文化”課堂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419字

懷著興奮的心情和期待,今天我們迎來了我的爸爸為我們304班講課的機會。為此,爸爸的“茶文化”課堂已經暗暗準備了一段時日。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爸爸信心十足地走上了講臺。課堂上,爸爸通過五大部分給同學們講解:一是茶的起源;二是茶文化的發展;三是茶葉分類;四是中國名茶介紹;五是茶葉小知識。

我一邊觀察爸爸上課的神情,一邊認真地聽著爸爸娓娓道來的講授,既開心又自豪。當然,我也從這次老爸課堂中學到了很多:知道了喝茶能減肥;茶的祖先是神農氏;喝茶可以防止高血壓……

末了,爸爸用家裡帶來的茶具,認真準備起來,讓班裡每個小朋友都喝了西湖龍井茶和雲南普洱茶,大家忍不住都紛紛點頭稱讚。為了考考小朋友的學習效果,爸爸又和我們進行了茶葉小知識問答互動,就依依不捨地和大家道別了。

這次老爸課堂,我覺得爸爸表現的不錯。我自認為通過這次家長講壇,我已經掌握了大部分茶葉的知識,但爸爸卻和我說:“你只懂了一點皮毛而已!”由此可見,茶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呀!

走讀雙溪文化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786字

“京都狀元富陽紙,十件元書考進士”,富陽素有“造紙之鄉”的美譽,造紙業在富陽有悠久的歷史,已達1900多年,而富陽造紙最早起步的地方就在大源雙溪村,據說最全盛的七八十年代,雙溪村家家戶戶造紙,人人都有一套高超造紙手藝。今天,我們郁達夫文學院的小朋友們很榮幸有機會在文學院老師的帶領下走讀富陽雙溪的造紙文化,去了解古老而悠久的造紙工藝全流程。

陽春四月,細雨朦朧,空氣中帶著一絲涼意,我興高采烈地來到了秦望廣場,經過簡單的點名確認後,我們坐上了去大源雙溪村的大巴車。經過大約半小時的車程,富陽大源雙溪村很快就到了。

首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雙溪武術文化傳承殿堂,一走進武術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大的“武”字,兩邊則是雙溪武術近幾代傳承人的介紹。在這裡我們學習了愛國人士戚繼光保家衛國的感人事蹟,感受了烈士們的愛國情懷,同時還有幸欣賞了程仕潮老師的弟子們為我們表演的四門拳和六合拳,看著他們精湛的武術技藝,我們不禁連聲稱讚。

當我們還意猶未盡時,老師把我們帶往了走讀的下一站-參觀瞭解富陽傳統的造紙文化。走進富陽宣紙陸廠,講解老師邊走邊給我們講述了古今文明的雙溪造紙歷史。富陽竹紙製作技藝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造紙至少可以追溯到魏晉時期。竹紙製作技藝是從一根毛竹作成一張紙的整個工藝,其中製漿技藝的“人尿發酵法”,造紙技藝中的“蕩簾打浪法”均是富陽竹紙生產的絕技。最令人興奮的是,在現場參觀造紙工藝的同時,我也親自體驗了一把做宣紙,在師傅的指導下,我們還親身感受了造紙、抄紙、收水、放紙,之後我又跟著大家繼續認識了其他造紙工序:打漿、晾晒……

這次雙溪文化村之行真是讓我受益良多,除了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洗禮外,還和同學們一起探尋了千年以前的造紙奧祕,重溫祖輩們傳承下來的最溫暖的的工匠記憶。我們應傳承好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讓富陽的造紙文化走得更好,走得更遠!

走進文化的天地 篇5

高一作文 ,713字

“吱呀”一聲,推開沉寂千百年的大門,蒼茫茫的時光載我泅渡文化的長河。

一硯墨香,一杆狼毫,文化塗滿了我單薄的青春,惶惑的素臉。文化於我,彷彿宗教一般,深深地紮根在心裡,一如那些燦若信仰般的陽光和陽光下虔誠的子民,有了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對知識的渴求與鍾愛,能讓人內心篤定,心生平和。

煙花生滅,時光荏苒,文化卻如一幀幀光感飽滿的膠片,永不褪色。我們可以穿越時間與空間,與文化的巨人自由暢談。

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如果你嚮往更近的足音,則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來絮念一番。如果你有悲天憫人的情懷,則可與杜甫,辛嫁軒放聲吟詠。

如果你手握一本《生活的藝術》,林語堂便是你談笑風生的韻友,而執一卷《白玉苦瓜》,余光中的情感世界便於你相攜。甚至你可以找莎士比亞聊一聊你心中的戲劇觀。

文化是一種交流,文化是一種繼承與發展。唐詩、宋詞、元曲、話本……它們如一位位歷史的見證人,記錄了一朝一代的興衰與變遷,記錄了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民族靈魂。

我喜愛歷代的詩詞歌賦,我愛易安居士“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悲涼;我愛南唐後主“恰似一江春水向工流”的無奈;我愛蘇東坡“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淒涼;我愛柳七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落寞。也許是悲春傷秋的小女子,對宋詞婉約派亦是情有獨鍾吧。

我對小說的鐘愛也溢於言表。我愛魯迅的冷峻,蕭紅的細膩;我愛顧城的純真,張愛玲的華麗;我愛海子的憂鬱、三毛的孤寂;我愛韓寒的犀利、安妮寶貝的不羈。

文化是廣博的海洋,它承載著中國人的希冀與夢想,它開採我們的精神空間,它帶領我們走向神祕的伊甸園。讓我們扯纜繩作琴絃,掬勁風當號角,以濤聲為伴奏,共同奏響一曲文化的協奏曲!

參觀葉店文化禮堂“雙堂雙進”有感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305字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們三(4)班同學有幸能夠參觀葉店文化禮堂,並且聆聽“小學生自我保護”講座。

警察叔叔給我們講了防溺水、煤氣洩漏自我保護方法、火災地震自我保護方法、走丟了自我保護方法等。

這次講座使我受益頗深。比如遇到有人溺水:千萬不要慌張,冷靜地告訴溺水者先扔掉一切重物使自己浮在水面上,然後去找大人來救助,再幫忙尋找周圍有沒有救生設施。再比如你一個人在家發生煤氣洩漏:首先關掉總閥門(平時向大人瞭解家裡水電煤氣等的總閥在哪),再開啟窗戶並站在通風口用毛巾捂住口鼻,等氣味變淡後再沿著低處往外面走。

生命是寶貴的,同時也是脆弱的,有時你稍不留意就會遇到危險,甚至受到威脅。所以我們要珍惜生命,遠離危險。

我的“雙堂雙進”課堂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910字

今天,我和同學們到葉店文化中心參加“雙堂雙進”德育實踐活動。

一路上我們帶著喜悅的心情邁著輕盈的步子走向文化中心,麻雀們在電線杆上嘰嘰喳喳,好像在說:“瞧,這一對人要去哪兒呀?”“當然要去文化中心學習去了!”“哦?咱們也飛去看看新鮮事兒吧!”說完,麻雀們就拍拍翅膀飛走了。

這次實踐活動共有六個專案:寫書法、捏陶泥、畫漆畫、印版畫、縫布、剪紙。

首先我第一次被派到了寫書法的地方。老師詳細地為我們講解如何寫好毛筆字。我看著老師寫得洋洋灑灑的字,心生羨慕,再想想自己從來沒學過的毛筆字,心中暗暗對自己說,以後要好好學習毛筆字,一定要堅持不懈下去才能有進步。

接著,我被分到了學剪紙的地方。那一張張紅色的紙吸引了我,那位老奶奶真是活靈活現,咔嚓咔嚓幾下,不一會兒一張剪紙畫便剪好了。接著,老奶奶便一步一步把怎麼兼職的方法教給了我們:先對摺,再對摺,再再對摺……對我而言,剪紙是種享受,咔嚓幾下,一片雪花緩慢地落了下來。我將它展開來,呀!雪花的“花”真的開了!一朵美麗的“紅雪花”綻開了,多麼神奇啊!剪紙可是個細緻活兒,往往一不小心,就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所以學好剪紙也可以修身養性,不可急躁且增強心性的細緻。剪紙成功的作品更可以點綴、美化人們的生活。

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印版畫。我排隊好久才領到了一張紙。看著老師帶來的畫版,感到十分神奇。小小木板上刻著各式各樣的圖案,其中人物的頭髮絲都刻得栩栩如生。輪到我了動手實踐印版畫了。首先老師把調好的油墨塗上畫版上,讓我用油滾來回滾動使油墨均勻地粘於畫版上。然後我小心地將紙對正畫版並放好,接著在紙表面用手用力摩擦拓印。最後仔細檢查,沒有發現不印實的地方,我便把紙取下了。我看了一下自己的作品一想,這印版畫是中華文化印刷術的一種,這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得好好學習它。

今天,我總算明白了什麼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們的手藝看似簡單,卻是經過了數十年或甚至更長時間的沉澱才練就而成。每位老師的背後都體現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思維可以融入我們生活,每一項體驗都需要日積月累下才能精益求精。看著自己今天的作品,我也要好好學習,將這種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有趣的“雙堂雙進”實踐活動 篇8

國小三年級作文 ,546字

星期五的早上,陽光燦爛,天上飄著朵朵白雲。我和我們班的王義凡同學一起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個“校村結對,雙堂雙進”德育實踐的活動。

活動馬上開始了,我們按班級的順序在校園裡排成兩列縱隊,領隊老師給我們每人發了一頂小紅帽,我們帶上帽子,個個興奮不已,同學們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恨不得張開翅膀,飛向不遠處的大禮堂。

同學們歡呼雀躍的向大禮堂出發,不知不覺,我們就來到了目的地。首先,我們在院子裡來個師生集體合影,最後,我們就分組去了各個地方。

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縫各種生活小用品的,當我來到高老師身邊,看見她手巧靈活,飛針走線時,我不禁發出一聲:“啊,好厲害呀!”不一會兒,高老師就縫了許多各種各樣美麗的花朵。

接下來高老師說:“我們每人都來縫一個小東西吧。”同學們聽了,個個都興高采烈。終於輪到我了,我拿起針,一個一個慢慢地鑽過去,啊,縫好了。我縫的是一個漂亮的小口袋,小口袋的樣子是可愛的小貓型的。我把小口袋交給老師,老師說“做得很好。”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要甜。我還去了剪紙那裡,剪了一朵美麗的大紅花。最後我又去了練字那裡,寫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字。

經過這次“雙堂雙進”的活動,同學們真是大開眼界,學到了不少課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我瞭解了許多婺文化,我相信,婺文化之花一定會開遍白小美麗的校園。

北小雙堂雙進走進澤口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2字

抹去冬的寒冷,迎來了春天的氣息。你瞧!小草綠綠的,小花美美的,今天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蔣堂鎮澤口村,領略婺劇文化,接受藝術薰陶。

早晨緋紅的霞光照在葉子上,其間流露出的那綠色,彷彿繞過了我的心裡。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就來到了期盼已久的澤口村。澤口村的婺劇文化歷史悠久,婺劇,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我們聽當地負責人向我們一一介紹。不一會兒,演員們就為我們獻上了一份婺劇大餐。婺劇獨特的唱腔娓娓道來。我們被這獨特唱腔所吸引,一個個地爭先恐後地去學習。到了學習間,那種沉沉的木香撲鼻而來,它蘊含了婺劇的所有文化,聞起來那麼讓人感到意味深長。老師在講臺上唱著,我們駐足,傾聽。一束束陽關滲透進屋子裡,我們駐足,傾聽。

一束束陽光透進屋子裡,你與太陽爭豔的唱腔,永遠芬芳。我們也跟著哼唱起來。老師的背後好似散發著光芒,她的臉龐照亮了我的心房。那一個個音調,在我的心裡迴盪,永久的留在我的記憶裡。唱完後,負責人讓我們畫一畫臉譜,我們拿出五彩的畫筆在白紙上一絲不苟的畫了起來,一會兒的功夫,臉譜畫好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臉譜,負責人連連誇我們有創意、想象力豐富呢!接著,我們又進行了婺劇文化知識搶答,我答對了兩題,還拿了獎品呢!別提有多開心啦!最後,我們在澤口大禮堂留下了集體照,留下了我們北小學子的身影。

經過這一次雙堂雙進的研學活動,我對婺劇有了一定的瞭解,婺劇是我們金華的特色,它和佛手、酥餅、火腿一樣,是我們的驕傲,有機會我一定要學唱一段婺劇。

北小雙堂雙進走進澤口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76字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五,我校全體六年級同學在朱校長帶領下進行了春季研學活動。這次活動和以往的春遊不同,我們去了澤口村學習婺劇文化知識,既在玩中學,也在學中玩,頗有一番收穫。

乘車來到澤口村,首先安排我們欣賞婺劇團阿姨表演的《牡丹對課》這個經典的選段,接下來還跟老師學習了唱腔,分別飾演呂洞賓與白牡丹一角,再由老師挑選最好的一隊在中午的時候到文化大禮堂進行表演。我和小芳、小柯和小嬋非常榮幸的入選,這使得我們對即將進行的表演既緊張又激動。

接下來畫婺劇人物臉譜的體驗也讓同學們興趣高漲。一共有十二個角色臉譜分給同學們完成著色。我分到了一個長相清秀的小生臉譜:只見他有個尖尖的下巴,也就是“瓜子臉”,彎彎的柳葉眉,明澈的丹鳳眼,一幅翩翩公子的模樣。我先後為他的頭髮、帽子、眼睛和面板著色,過了一會兒就完成了塗色。看著自己的作品,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結束臉譜體驗後我們又去大禮堂挑戰了“婺劇連連看”,隨後的下一個活動就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環節—文化大禮堂的婺劇表演。劇團的阿姨們表演的是《牡丹對課》的經典選段。“寒天下雪三分白……”演員們優美的唱腔,動聽的嗓音博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我也沉浸在這精彩的表演中,原來家鄉的婺劇原來是這麼美!每個班的代表上臺表演也使活動達到了高潮,雖然沒有專業的演員表演出色,但是看到身邊熟悉的同學在臺上表演,也深深吸引了同學們的關注和喝彩。雖然我們班的上臺表演不是很優秀,但是這一次的體驗,也令我難以忘懷。

表演結束後,也是同學們最享受的午餐時間。我們都紛紛拿出自己準備的午餐和水果與同學們一起分享,很快我們就消除了遊玩的疲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次春季研學活動非常有趣,讓我們在玩的同時也學到了許多婺劇知識,開闊了眼界,傳承了家鄉的戲曲文化,認識了家鄉的戲曲之美,給我們的小學生活又增添了色彩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