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1024字

俗話說的好“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有多少的孝子的感人故事震撼著我們,激勵著我們,鞭策著我們。從而讓我們懂得了應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常懷一顆感恩的心。

《二十四孝》中有許許多多感動人心的故事。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蘆衣順母》。這篇故事中的孝子周閔損生母早死,父親為他娶了一位繼母,繼母平時待他非常不好,經常虐待他。繼母后來又生了兩個弟弟,冬天的時候,繼母為兩個弟弟用棉花做棉襖,給他做的卻是用蘆花,後來父親知道繼母虐待周閔損,便要休了她,周閔損連忙位繼母求情。繼母非常感動,之後,待他如同親生兒子,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

周閔損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兩個弟弟,如果繼母走了,弟弟們就沒人照顧。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周閔損是一個懂事的孩子,懂得體諒他人,懂得顧全大局。

和周閔損相比之下,我自愧不如。記得三年級的時候,媽媽帶我去買衣服,走著走著,我突然看中了一件連衣裙,很好看。我便硬纏著媽媽給我買,媽媽帶著我走上前去,拿起這件裙子問:“這件裙子要多少錢?”“200!”老闆伸出兩根手指說。這時媽媽立即把裙子放回衣架,跟我小聲說:“我們先去看看別的衣服,好嗎?”“不要!”我堅決地說。手一直攥著裙子的角不放。“我們先去到別家看看,等一下再來買呀!”媽媽和我商量著說。“不要!不要!我不要!我就要這件,我就要!”我倔強地把臉扭到一邊,把耳朵堵上,不再聽媽媽講話。媽媽見狀,輕輕嘆了口氣,走上前去說:“那就要這件吧!”我一聽到這句話,開心地笑了!現在回想這件事,十分慚愧。家裡只有爸爸一人賺錢,維持生活,養活我們姐妹三人。那時的我真的太不懂得體諒父母了,太不懂事了。只知道為自己,不懂得為大人們著想。

也許,“孝”這個字在現在人心裡,已經漸漸淡漠了。有些人認為父母賺錢養家為我們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他們都錯了,以前的我不懂事,但隨著年紀的增長,我也漸漸懂得了父母的不易。父母給予我們一切一切,不求回報,給予我們無限的愛,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一切一切的人—父母!同時我們也要懂得體諒他們,體諒他們的不易。所以我們在家要多多為父母分擔家務,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們不是冷血動物,我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們要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孝”自古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我們要繼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讓它一代一代地流傳下去,成為更多人的座右銘,讓更多的人知道孝是一種多麼高尚的品德!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684字

這幾天我觀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看完之後我的思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印象最深,叫做鹿乳奉親。

故事大概講的是郯子的父母都年邁了,還經常犯眼病,郯子很是心疼,想給父母把病給治好,可母親說他們時日已經不多了不用再治病了唯一的願望就是想喝鹿乳。取鹿乳是多麼困難啊,一不小心連命都會丟掉,但郯子想著年邁的父母還是想盡了辦法取到鹿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也了卻父母的願望。有一天郯子聽到在北山森林常常有鹿出入,就決定去北山。他跑到集市上買了一張鹿皮,披在身上,假裝成鹿的樣子進山去了。他在森林裡繞來繞去眼看天就黑了,她心裡很是著急。忽然,郯子聽到一聲叫聲,以為是野獸,就連忙跳到旁邊的草叢裡,過了一會,也沒有見到野獸的蹤影,便抬起頭來看了看,竟然是一群幼鹿,那叫聲一定是讓母鹿趕緊帶食物回來,郯子靈機一動慢慢的爬進了鹿群中,果不其然,沒趴一會母鹿就回來了,郯子激動不已,也學著母鹿的樣子在擠鹿乳,擠完後連忙回家給父母喝。從此他每天都用這個辦法獲取鹿乳。有一次郯子正在取鹿乳時,有一個獵人拿著弓箭走過來,母鹿也發現了,一聲吼叫,小鹿都連忙跑開,就剩下郯子呆呆地蹲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眼看獵人已經拉開了弓,郯子連忙脫下鹿皮,叫道,慢,箭下留人,獵人驚恐萬分,不解這鹿怎麼突然就變成了大活人呢?郯子見此就和獵人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獵人聽完給郯子豎了一個大大的大拇指,並送給了他一袋鹿乳,郯子向獵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就帶著鹿乳回家了。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孝心,郯子不顧生命危險取得鹿乳就是為了孝敬父母,我們不用做這麼大的事,但我們可以幹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來盡孝。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682字

孝為立世之本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始終源遠流長。這幾天,我看了關於“二十四孝”的動畫,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

二十四孝主要講有關古人的孝。每個故事雖然簡短,卻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其中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最深,它就是百里負米。這主要講了仲由因小時候就家境貧寒,總是吃野菜,但有一次父母想吃米,仲由不希望父母的身體不好,於是便到百里之外去負米。他不顧嚴寒酷暑,一年四季如此,不辭辛苦,為了讓父母更快地吃到米,他連歇都不歇,持之以恆。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去世,仲由當了官,每天都吃著山珍海味。但他卻沒感到歡喜,而是思念父母,想讓父母與他一起過好生活。

現在像仲由一樣的人已經寥寥無幾,父母對我們的寵愛多過我們對父母的孝順。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也體會不到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上次看到一個男生,不做作業被家長說了一句,他不但沒有感到愧疚,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就不做!”然後一直罵他的家長。這樣的人真是不孝。一個連孝都做不到的人,那麼他還會有什麼素質、什麼品德、什麼教養呢?

其實,孝很簡單。在父母忙碌時為他們分擔一下;在父母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沏杯溫暖的茶;在學習與工作上有所成就……這就是作為父母親最想看見的,他們會很欣慰。

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從來不要求我們回報,他們永遠是無私的,你說我們該不該孝順呢?

看看《二十四孝》吧,讓我們弘揚中華民族的孝道,做一個有孝心,懂孝順的人,讓中華民族之孝道精神世代傳承、源遠流長!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507字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裡面的視訊,深受感動。

《二十四孝》顧名思義就是24個孝子的故事,而這24個孝子有一共同點就是孝順父母,互相關心。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二十四孝》裡有一個叫“恣蚊飽血”的故事,它講的是晉朝人吳猛的故事。吳猛晚上幫父親洗碗、洗盤子,洗完以後他便去父親的臥室看父親熟睡了沒有,他走到臥室一看發現父親身邊很多的蚊子,由於家貧買不起蚊帳,他怕打擾父親睡覺,於是便把衣服脫下來,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

早上他父親起床後發現了全是蚊子叮咬痕跡的兒子十分心疼,立馬帶他去看大夫,可見他們父子情深,互相關愛。當大夫批評做為父親不關心孩子,孩子全身都是蚊子叮的包,你還睡覺時,吳猛又為父親辯解,不讓別人誤解父親。整個故事,不論哪一處都可以看見他們互相關愛的場景,吳猛這樣關心孝順父親,列為《二十四孝》其中之一孝。

其它的故事也很感人,對於現在的我們不需要做到像“沒肉吃,就把自己身上的肉割孝敬父母”,但是我們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幫父母洗衣服、做飯,這些都可以的,我們要用我們實際行動,孝順父母,做一個讓父母驕傲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426字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深有感觸,決定寫下一些感悟。

我看完了在古代的人們如何孝敬贍養父母之後,才發現跟他們比起來我是多麼的不孝。就像第一則故事裡面的舜,如果我是他,一定做不到如此大度。可是舜卻一點也不介意,儘管父親,後母和弟弟天天排擠他,可是他並不在意。仍然一如既往的孝敬父母,對弟弟慈愛,最終他的孝行感動上天,最後帝堯還把帝位讓給了他。

看完這些故事後我羞愧難當,從前的我總是頂撞父母,不聽他們的教導,現在想來真的是後悔無比,我想我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了,以後我要多聽他們的話,不淘氣,幹什麼事情要馬上做不推脫,還有以後我要學會做飯,洗衣等力所能及的活,在父母不方便時自己可以自食其力。其次就是以後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別人的事情要幫助做,自己的事情儘量不麻煩別人。做一個也能幫得上別人的人。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我們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我以後一定會以他們為榜樣,孝敬父母!

《二十四孝》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615字

最近這幾天,我觀看了老師推薦的《二十四孝》故事的視訊,講的都是古人孝順父母的事情。看完之後,我很有感觸,特別是其中的《戲綵娛親》和《恣蚊飽血》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戲綵娛親》講的是在古代有一個七十歲的老人叫老萊子,為了讓自己的父母開心,經常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裝作幼兒的模樣,來逗父母開心。

《恣蚊飽血》講的是一個叫吳猛的八歲小孩,為了讓父親在睡覺的時候不會被蚊子咬,在父親屋裡脫下衣服,趴在桌子上,讓蚊子咬自己,他認為這樣的話父親就不會被叮咬了。

這兩個故事為什麼令我印象最深刻呢?因為老萊子已經很老了,還想方設法,裝扮成兒童一樣讓父母開心。而吳猛為了讓父親安心睡覺,竟然想出讓自己被蚊子叮而讓父親安心睡覺的辦法。他們兩個一個七十歲、一個才八歲,但他們都有一顆孝心。

比起他們來,我平時的表現就差遠了。有時候碰到我喜歡的菜,我就會不管別人,自己先把好吃的全都吃完;有時候因為寫作業又慢又不認真,總是惹得爸爸媽媽很生氣;有時候家裡的家務活,我因為貪玩也不願意去幹。想想自己平時的表現,再想想老萊子和吳猛孝順父母的表現,我的內心是多麼的慚愧呀!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看完《二十四孝》的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了我與這些故事的主人公之間的差距,今後碰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要與長輩分享;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不再惹爸爸媽媽生氣;還要多替父母分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時時刻刻做到尊重長輩,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

二十四孝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71字

最近,我們學習了《二十四孝故事》,對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了很大的啟發。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著我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我們從中得到學習和思考。

“百事孝為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值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力氣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於我們每一個人。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學習瞭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為了撫養子女而嘔心瀝血,日夜操勞,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時時記得為我們擔擾,唯恐自己做的不周,父母是最關心我們的人。因此在我們沒有能力的時候,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而在我們有能力給予的時候,我們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我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在一起是他們很快樂的時光。因此,工作在外我們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著我們行善。對待每一個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讓我們的周圍充滿溫馨。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充滿了爾虞我詐,事事都得提防,讓很多人感覺很累,當你給出一個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為你是假慈善,或認為你不懷好意,有什麼不軌的目的。現在真是應該重新溫習我們古代文化的時候了。

“踐行價值觀,文明我先行”,結合公司實際,做文明人,辦文明事,估一個孝順的好員工,學習如何孝奉父母,學習在我們的生活中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好好做人,努力工作,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懂得和繼續發揚的。

二十四孝讀後感600字 篇8

讀後感 ,1025字

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題記

孝,是什麼?怎麼才算一個孝子?以前的我對此一直都很懵懂。直到閱讀了魯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圖》,我才漸漸懂了一些。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朝花夕時》,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講的正是《二十四孝圖》—24個古代的孝道故事:扇枕溫衾、賣身葬父、埋兒奉母……在文中,作者卻以毫不留情的口氣批判這些故事,這不禁令我有些疑惑:《二十四孝圖》不該是弘揚孝道孝心的麼,為什麼還要批判呢?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將《二十四孝圖》讀了一遍。

還真是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二十四孝圖》內的故事所宣揚的孝道令人心驚膽顫,其中尤以埋兒奉母為最甚:漢朝時有一個人名郭巨,家貧,郭巨的母親總將自己的飯食分給他的兒子,導致她自己吃不飽,出於“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只有一個”的心理,郭巨與他妻子便決定將兒子埋了供養母親。這個故事使我感到恐懼與不解:難道孝總是要以一個人的犧牲來成全另一個人嗎?難道他兒子的性命便不算命麼?這殘害人命,無視法紀的行為又怎能算作真正的孝?怎麼會流傳如此之久之廣呢?……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幾個星期,終於被老師的一句話點醒:“我們要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不應被表象所迷惑,因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是啊,透過表象看本質,孝的本身是沒有錯的,孝順尊敬父母長輩,只不過古代的孝道難免帶了些時代的侷限性:古代是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便產生了愚孝,即愚蠢、盲目的孝,有的甚至與人性相悖,如“臥冰求鯉”、“恣蚊飽血”、“埋兒奉母”等。且古人記載這本《二十四孝圖》也未必就是真的為了讓我們模仿其做法去埋了兒子供養母親,而是希望我們能領會其中孝順父母長輩的精神並將其發揚。

看完《二十四孝圖》後,我又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篇文章:一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大學預錄取的理科狀元,他學業繁忙,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患有神經分裂症的父親。掙錢補貼家用,但他依然很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是有名的孝子。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孝順長輩,勤工儉學,我們應該學習他,孝順父母長輩,努力學習,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讓他們少操勞。我們現在所做的也並不能抵得上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擁有一片真摯的孝心確是極為重要的。

《二十四孝圖》所弘揚的孝道精神是永恆的,不會被磨滅的,因此流傳至今,但它也有不足之處,我們不能盲目地全部吸收學習,而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弘揚中華民族孝順的傳統美德,真正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孝子。

二十四孝讀後感400字 篇9

讀後感 ,745字

我是最沒有資格談孝順的,在我的感覺中,對已去世的祖父母也好,對身體尚可的父母也好、都沒有做到孝順。

爺爺去世時候我還很小,只知道一味地跟著大人們哭,對爺爺印象並不深刻,只知道很高大、到老了都不駝背,說話嗓門大,把他石匠的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以至於看所有的電視、電影覺得裡邊的石匠都是我爺爺。

奶奶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很多角色,是奶奶,是最親的人,更是我小時候的保護傘。從小就跟著奶奶住,幾乎每晚奶奶都給我講很長的故事。小時候的禮儀、規矩都是奶奶教的。奶奶說:閒時莫論他人非;奶奶說:女孩子走路不要那麼快,風風火火會把福氣跑掉的,女孩子要是懶了會嫁不出去的;奶奶說:星星是有生命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對應的星星;奶奶說:吃飯之前不能敲碗,吃飯時候不能吧嗒嘴;奶奶說:家裡來客人了小孩子是不可以上飯桌的,要先給客人盛飯;奶奶說………。我會把這些都講給我的孩子,讓我的孩子再講給他們的孩子,代代相傳。離家讀書後每次回去都能看見奶奶在家門口等我,小時候不懂珍惜,現在每每想起,都淚流滿面。這個一輩子走路都不捨得踩死螞蟻的小腳老太太生命的晚期被哮喘折磨的臥床不起,而作為孫子輩的我們卻很少在床前伺候。現在耳邊還經常回想奶奶說的話:你們長大後能享上你們的福嗎,我總承諾:會的,一定會的。可是長大了,有能力了,奶奶卻遠在天堂。

前幾年媽媽住院,我也只是回去了一下,雖然在醫院衣不解帶的住了一週,但是媽媽的康復期我卻只是電話問候。

安慰說是生活的無奈,安慰說以後的日子還長呢,會有時間盡孝的。父母真正要的是什麼我真的要思考一下了:是一個電話、是時不時的給父母卡里打點錢,是生日時的問候,是強裝笑顏的報喜不報憂,還是微信裡鋪天蓋地的感嘆……時間不會等我們,別在找理由了,有時間就回家看看吧,趁時光還好,父母未老。

《二十四孝故事》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598字

中國的孝道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從古至今,我國都一直推崇孝道,正所謂古話“百善孝為先”,孝敬我們父母長輩是良好品德的核心。

今天我先觀看了《拾椹供親》的故事,講的是蔡順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只剩下娘倆相依為命,一直在一起生活,但是蔡順在一次摘完草回家的路上聽到了別人說,有一個叫王莽的人專政害民,把人們都害苦了,蔡順聽到後便回了家,為了孝順母親,蔡順上山給母親採摘桑椹,但不料遇到了赤眉賊,在一番爭鬥後,赤眉賊看到了他的孝心,感動極了!便給了蔡順三鬥米和一隻牛腿拿回去孝順母親。

接著又看了《懷橘遺親》的故事,講了陸績小的時候父親帶著他去袁將軍家做客,袁將軍用新鮮的水果接待父子倆,陸績拿起一個橘子吃,發現橘子特別美味,他便想到了母親最愛吃橘子了,為了讓母親嚐到好吃的橘子,陸績藏在了袖筒裡兩個,可是在他要與袁將軍告辭的時候,忽然橘子從袖子裡掉了出來,袁將軍和他的父親不相信陸績,在陸績澄清了事實後,袁將軍誇讚了陸績,便又給了陸績一籃子橘子讓他和母親一起去分享。

看了這兩個故事,蔡順和陸績對父母的孝順讓我的感觸特別深,再次讓我深刻的理解了“百善孝為先”這句話,我一定要好好孝順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平時爸爸媽媽都把最好的給我,我也要回過頭來盡全力去好好孝順他們。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做一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