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諄諄教導,拳拳教子心——《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1137字

《傅雷家書》是一篇嘔心瀝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書,就像那促膝的談心,在默默無言中不知不覺地拉近了我和父母距離,我聆聽著,感受著,銘記著。

誰人沒有父母,每個人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傅雷家書》讓我發現了另一種父母之愛、父子情深。它不是父母對兒女的諄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最平凡的關心、理解和溝通。傅雷敢於在家書中剖析自己,敢於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把自身經歷中的經驗和教訓像涓涓細流灌注在兒子成長的心田中。傅雷先生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做人要直面困難。

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的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峰,超脫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淚是培養心靈的瓊漿。不經歷尖銳痛苦的人,不會有博大的同情心。”人生路上,困難、汗水和辛酸是在所難免的。面對這些挫折,我們只有“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抱著永不放棄的心理,最終才能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這樣的人生感悟,既是傅雷對兒子的告誡,也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們的忠告!

做人要懂得善良。

傅雷告訴兒子“人應該為了善,為了榮譽,為了公理而善,而不是為了懼怕永恆的懲罰,也不是為了求取永恆的福祉。”善,應該是發自我們內心,奉獻給社會的。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關愛別人,使別人因為自己的“善”而變得無比幸福,這才叫真善。

讀《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對子女的關愛。大到事業、人生和藝術,小到吃飯、穿衣和花錢,事無鉅細,關懷備至。從家信的言談語氣中,我們看出傅雷是一位要求極其嚴格的人,甚至有些刻薄。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這樣的愛子教子的精神怎麼能不令人感動至深,欽佩至極。

傅雷可以說是千千萬萬個父親中的一個傑出的代表。對子女滿懷關愛,使兒女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好,從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實我們的父親也像傅雷一樣的平凡而偉大:為了我們的學習,為了我們能上一個好的學校,為了我們能擁有好的成績,他們的鬢角已經斑白;為子女的成長費盡心血,這就是偉大的父愛,這就是真正的父親。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刻骨銘心:“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多麼深刻的一句話啊!當我們面對成功時,要謙虛待人;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相信自己;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樂曲,只有這些高潮和低潮,我們才會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們只有坦然面對它們,選擇合適的方法應對,這樣才能真正感受生活的樂趣,才能真正幸福。

讀過這本書後,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導,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給了我巨大的感染啟發。我覺得傅雷不僅在為他自己的兒子指路,他也成為了我心目中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和父母溝通的道路。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12字

平凡的溫馨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用書信交流的人越來越少,而曾經“家書抵萬金”的時代也早已經逝去,家書這個曾經溫馨的親情媒介也漸漸遠離了人們的視野,但當你翻開《傅雷家書》,你就會從那一句句樸實無華,沒有華麗辭藻的書信中體會到那平凡,卻溫暖無比的親情。

《傅雷家書》是著名翻譯家傅雷與自己的兒子—音樂家傅聰的家書集,共含145通家書,從事業聊到家室,真實又溫馨。仍難忘,當傅聰在一首曲子上耗盡心血卻屢屢失敗以致他在信上寫下沮喪的話語後,傅雷對他的安慰與鼓勵,還舉自己年輕時的例子告誡兒子,讓他堅持不懈,當傅聰遇見了自己未來的妻子,並欣喜地告訴傅雷時,傅雷言語中難抑的興奮與開心,並告訴傅聰自己與妻子年輕時候的故事,當父親患病,傅聰語氣裡的焦急和關切……這一刻,傅雷完全沒了一個著名翻譯家的嚴肅,傅聰那音樂家的孤傲氣質也蕩然無存,平常的語言,樸素的問候,只有父子之間濃濃的愛與關懷。

最令我難忘的是當傅聰告訴傅雷自己新舉辦了一場演奏會時兩人的家書,兩篇都很長,雖然其中一個人在大洋彼岸,另一個人在中國大陸,但兩顆心卻無比貼近。傅聰洋洋灑灑的用一個似乎還未長大的孩童口吻告訴父親演奏會開幕式自己的緊張以及自己彈奏的世界名曲,就如一個五六歲的小男孩正在興奮地對爸爸嘰嘰喳喳,而傅雷也表示出自己對兒子進步的欣喜,還“叨叨絮絮”地說了自己故鄉的近況,活像一個老頑童,完全沒有親子之間所謂的“代溝”,我相信著一定是他們努力的結果,盡力去了解對方,這也更在無形中顯現出他們之間濃濃的愛。

合上《傅雷家書》,你還會久久難忘傅雷父子之間那種平凡的溫馨與感動,時間涓涓流逝,帶走了許多東西,唯親情最為難得,唯親情最為珍貴,唯親情最為永恆。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19字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

在一個慵懶的下午,帶著求知的慾望捧起一本書專心的閱讀—《傅雷家書》。他是我國近世享有盛譽的翻譯大師和藝術批判家傅雷給兒子傅聰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字裡行間都流露出對兒子的愛和期望。

家書是真情的流露,再加上傅雷深厚的文字功底和藝術修養,這些文字生動優美,讀來感人至深。使我從中學到不少做人的道理。作者教導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如何對待生活。告訴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些都使我受益匪淺。

讓我感觸最深得是傅雷在1954年1月30日晚寫給傅聰的信。因為作者在兒子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又怕兒子嫌煩。充分地表現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和理解。講述了兩代人相處中青年人應持有尊重長輩意見,理解長輩的情感的態度。長輩應克服不太講究說話技巧,不夠耐心的弱點。讓我懂得了如何與長輩交流、相處。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親又何嘗不是如此待我們呢?當我們驕傲時,父親是我們的“警鐘”;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時,父親是我們的“打氣筒”;當我們在外面受傷時,父親是我們的“避風港”……父愛如山,父愛偉大!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來回報父親對我們的諄諄教誨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287字

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在兒子長大成人,留學海外之後,仍通過書信的方式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這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足以說明一個嚴厲盡責的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這也許就是父愛的偉大。父親的嚴厲並不代表他不慈愛,在出國留學的過程中,傅聰遇到很多挫折,但他正是因為有一個偉大的父親,從而使他變的堅強,勇敢的戰勝困難,因而獲得理想的成績。

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只是父親不會表達自己對孩子的愛罷了,父親對孩子的愛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怪只怪我們缺少一雙發現愛的眼睛。

在上小學時,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打了一架,因為她看我穿了一件新裙子,就故意在我的板凳上放了一些黑色的東西,結果把我的裙子弄髒了,我們倆吵了吵就打了起來,我把她的臉抓破了,結果叔叔向爸爸告了狀,我恐懼極了,爸爸把我叫到他面前,問了我原因後,說:“蕊蕊,你應該去跟曉曉道歉,你們倆整天形影不離,這麼要好的朋友,怎麼能為這一件小事而發生矛盾呢?小孩子應該學會承認錯誤,再說,你怎麼能和她打架呢?這樣的孩子可不是好孩子呀。”“都是她不對,誰讓她故意弄髒我的裙子,還向爸爸告狀,她怎麼不向我道歉呢?再說我又沒錯。”這時爸爸的神情很嚴肅,我不敢抬頭看他,突然他拿起一根細細的枝條朝我的屁股打來,打的我直叫媽媽,可媽媽被爸爸擋回去了,此時,我便對爸爸產生了恨意,慈祥的爸爸竟變的這麼凶殘,他怎麼胳臂肘向外拐呢?最後,我在爸爸的逼迫下極不情願的跟曉曉道了謙,脾氣倔強的我還是向爸爸屈服了。

漸漸的,我長大了,懂事了,對那件事也有些淡忘了,不再埋怨爸爸,也體會到爸爸的用意了,學會理解爸爸了。是爸爸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不然我現在可能還是一個自私、心胸狹窄,小肚雞腸,沒有朋友的人,那該多孤獨、多寂寞呀!爸爸讓我懂得了許多,同時,我也從爸爸身上學到了許多,爸爸在生活中付出的那麼多,我們應該學會理解父母,學會換位思考,如果當初我不跟曉曉道歉,執迷不悟,現在的我肯定會很寂寞,沒有朋友。

進入初中,我接觸到《傅雷家書》後,我對爸爸的愛又有深一層的理解,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教給他許多做人處世的方法,確立正確人生,引導他走向成功,我更加珍惜父愛,後悔當初埋怨爸爸。其實,並不是爸爸不愛我,而是我沒有發現,因為爸爸不會表達他的愛,但他在生活中對我所做的事都體現出他對我的愛,有哪個父親會害了自己的孩子呢?他打了我就是讓我記住:要用一顆寬容之心寬容他人,容納他人,“多在自己身上找缺點”。世界上最寬廣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心靈,不要因生活的小事而斤斤計較,這樣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

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我們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風度翩翩的少年,父母在我們身上花了無數心血,傾注了多少情與愛,交給我們多少為人處事的方法,幫助我們確立人生目標。

可憐天下父母心,檫亮你那顆明亮的眼睛去發現愛,不要失去後才後悔,既然擁有就應該好好珍惜。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父母鼓勵、關心、愛的結果,所以,我們更要孝敬父母,有這美好的一切就好好珍惜,努力來回報父母對我們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1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