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中國》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傳承中國》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934字

“國粹之美,美在其形,灑脫飄逸或典雅莊重;國粹之美,美在其神,氣韻生動,意境幽遠。”京劇作為中華民族的國粹,一直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存在,只要一提到它,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到驕傲,感到自豪,感到神祕,感到崇敬。

不過隨著《傳承中國》這一檔綜藝節目的開播,我們正在慢慢揭開戲曲的神祕面紗,通過來自全國各地的傳承人的不懈努力,通過各個名聲赫赫的專業戲曲評論人的講解,我們不僅看到了戲曲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更是瞭解到了戲曲人的偉大與艱辛,這無疑對我們繼承傳統,弘揚戲曲,創新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機和平臺。因此,秉承著這樣的歷史使命和社會重擔,《傳承中國》橫空出世了,這個節目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情懷緊緊扣住了人們的心絃,牢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和好評,一下子得到了流量和口碑的雙豐收,不得不讓人拍手叫絕。

我們都知道,京劇作為中國的象徵,它不僅是中國民族傳承已久的文化符號,更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深刻體現,因此繼承和弘揚京劇,已然成為了當代人的一項歷史使命和民族重擔。可是不可避的是,由於受到現代音樂的衝擊,咿咿呀呀的戲曲在年輕一輩心中似乎變得很是晦澀難懂,很是枯燥乏味,自然而然,人們對國粹就會敬而遠之,不願意花費時間去學習,不甘願靜下心來去琢磨。而正是因為這種心理,國粹的傳承和保護似乎變得越來越難越來越不容易了,相對應的,對戲曲文化的創新和改變也似乎成為一個迫在眉睫的大事了。

而《傳承中國》就是這樣一個良好的平臺,它通過傳遞國粹的形式美和神韻美,深深觸動了人們柔軟的心靈,也深深鼓舞了人們的決心,帶動人們想辦法去留住這份美,去傳承這份美,好讓京劇藝術代代相傳下去,輩輩流傳下去。

北京電視臺總編輯王珏說過:“京劇之美不僅美在舞臺上,京劇無處不美。它的文學、服飾、音樂等等無處不美,只要用心去學,用心去看,你會發現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跟自己的審美有共鳴的東西。”

聽了王先生這些話,我實在是受益匪淺,我認為京劇真的是一種傳奇的存在,它的美在於它獨特的唱腔,在於它鮮明的妝容,在於它靚麗的服飾,在於它優美的身段,在於它飄逸的形式,更在於它偉大的精神,因此我們都應該用心去感受它,去保護它,去創新它,去弘揚它,去傳承它,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枉為一箇中國人。

父親的身體有多重——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1415字

父親,多麼簡單的兩個字。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個詞往往與堅毅,高大,沉默,奉獻相聯絡。出生時見到的第一張笑臉,兒時託載著歡樂的寬闊脊背,成長時低沉嚴肅的諄諄教誨,以及走向成年時那漸行漸遠的背影。他不如母親般親密,不如爺爺奶奶般慈祥,甚至他身上那股似有似無的威嚴,都使他變成承載家庭的一艘船,令人尊敬,卻又難以親近。

那麼,船上的你,是否知道這艘船的重量?

當我看過了朱曉暉的故事後,我,沉默了;當那張她抱著赤裸的父親站在熒幕上,難以抑制的酸楚襲上全身時,我,沉默了;當我自己父親的相貌出現在心頭,腦海中,這個問題揮之不去時,我,沉默了。

我無法回答。

詩人,這是朱曉暉十幾年前的頭銜。飄逸,脫塵,這些本應是打在她身上的烙印。從朱曉暉以前的照片看,她丹眼墨眉,長髮飄逸,雖不算多麼驚豔,但也算一位清麗佳人。在那如花的笑靨背後想必有一個與大多數人一樣的幸福童年。清淡如水的日子涓涓淌過,直到2002年,噩夢降臨。琴棋書畫統統收起,轉而代之的是服侍父親的毛巾和手帕。日復一日對一個老人身體的擦拭,擦去了她寫詩的閒情逸致,也將那顆詩人的玻璃心擦成了獨自扛起家庭重擔的鋼心鐵膽。離異,負債,接連不斷的打擊使這個堅強的女性華髮早生,往日精緻的笑容不見了,替代它的是皺紋裡的疲憊與目光中掩不住的苦澀。

我不知道這個女人曾多少次躲在陰暗的角落裡滴淚,我知道,在她每次面對自己的父親是,永遠是笑著的。屋子又小又溼,透進來的光線都被深灰的牆壁映得很慘淡,她卻說:“爸,我們跟太陽拔河,把太陽留住好不好?”看似幼稚的話語中,能感受到親情的濃度。我不禁想起父母在我小時候,時常逗弄我的話語,“太陽公公晒屁股啦!”,”讓爸爸去幫你摘顆星星掛在屋頂好不好?”,“咱們去找月亮公公玩,好不好?”幾近相同的對話場景,長者與幼者卻交錯了位置,這幕女兒哄著父親開心的場景,令人唏噓,叫人心碎。

自然地,我也會想到我的父親,想到他在面對我的時候那張淡笑面容後,是不是也隱藏著不願令我知曉的壓力和酸楚。我的父親個子不高,帶副方框眼鏡,由於肩周炎,他的步伐並不穩健,甚至有的時候在上拿東西上樓梯時,他都要上幾層就歇一歇。但在我面前,他永遠充滿了自信,每次我回到家,他都要拍拍我的肩膀,說一句:“小夥子,回來了!”在我小時候,他曾獨自一人去深圳打拼了五年。於是,在我印象中,父親永遠是那個在電話裡充滿活力,不是發出爽朗笑聲的男人。在這份爽朗笑聲背後,究竟隱藏了多少祕密?現在,我開始懷疑了。我彷彿看到了在那個遙遠的城市,在街頭繁華的霓虹燈下,那個在車站等車的孤獨身影;我彷彿看到了在異國他鄉的車水馬龍中,拖著行李箱搶著最後一秒紅燈奔過馬路的狹長影子;我彷彿看到了那個回到住所一身疲憊可手機鈴聲響起時又振奮精神,發出爽朗笑聲的堅毅男人。他的苦,誰能懂?父親這兩個字的含義,比我想象中更復雜,更厚重。

漸漸地,我長大了,再用不了幾年,我也將離開這艘船的貔虎,去開掘出屬於自己的世界,十多年後,我也會變成一艘船,承載著我的孩子,在風浪中前行。在那之前,我想看看我的父親,看看他精疲力竭的雙手,看看他傷痕累累的肩膀,看看他日益佝僂的脊背,看看他磨出水泡的雙腳。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抱抱他,感受彼此同步的脈搏,掂一掂他轉移給我的力量。因為,不懂得父親的傷痕和隱痛,就無法理解去做一個父親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如果可以的話,多去抱抱你的父親吧,感受一下,一個父親的身體究竟承載著多大的力量。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734字

有一座山,上面住著一隻雪豹叫達娃。她是這座山的統冶者,也是這裡唯一的女王。有一隻雪豹也想要佔領這座山,但最後還是被趕走了。因為達娃她還有兩個孩子要保護,母親為了保護孩子總會暴發巨大的力量。

在另一個地方,有一群川金猴,裡面有一隻小猴子,名叫淘淘。淘淘是猴群中出了名的搗蛋鬼。可是家裡剛出生的小妹妹,搶走了淘淘的地位和父母的寵愛,淘淘就生氣地離家出走了。他在外面的世界吃了很多的苦頭,懂得了家人對他的關愛,在冬天的時候主動地回家了。

在一片優美的竹林裡,住著一隻無憂無慮的大熊貓,她叫丫丫。她生了一隻小熊貓,叫美美。丫丫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吃竹子或者發呆,但是她也沒忘記要回洞穴照顧美美,這大概就是當母親的天性。

有一個地方住著一群藏羚羊。它們被人們當作是一種神聖的生靈。母藏羚羊會離開家鄉去卓乃湖生下小藏羚羊,等小藏羚羊成長得稍微強壯了,就會帶著孩子回到家鄉。家裡有雄性藏羚羊在守護著,等待著它們的回來。

這就是電影《我們誕生在中國》裡的一個個美麗的地方,以及生活在這些美麗的地方的可愛精靈們。看完這個電影后,我知道我們在平時的生活當中,都會面對很多的困難,但我們要堅強,不能害怕!就像淘淘保護自己的妹妹,不讓妹妹被蒼鷹抓走:就像丫丫細心呵護美美;各自的媽媽都用心地保護孩子,不讓它們餓著,真令人感動!愛可以我們擁有意想不到的力量,讓我們可以保護自己在意的東西。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本領,以後也可以保護爸爸媽媽和弟弟妹妹。

這些動物們都是我們中國特有的物種,它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和生活習性,中國是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食物資源相當地豐富。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非常地幸福,不會有飢餓和戰亂,我為我們的國家驕傲和自豪。真心希望別的國家的小朋友和小動物也能擁有這種幸福。

輝煌中國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408字

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一直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主要決定性力量。正如習主席所說:一個國家是否強大,不能但就經濟總量大小而定;一個民族是否強盛,也不能但憑人口規模、領土幅員多寡而定。

科技落後就要捱打,我們國家的近代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已經悄然興起,所以國家要想發展就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而我國家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是值得讚賞和肯定的。

效果是明顯的,科技創新讓我們人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讓國家的實力迅速騰飛。

中國的發展發展迅速,移動支付已經全民皆用,我國成為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引領全球支付方式進入新時代,這也給全國人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就如我們在大學幾乎全部移動支付,生活也變得很便捷。

更讓我們生活便捷的是共享單車的出現,共享單車的出現更加方便了人民的生活,而這更推動了一個個行業的發展,這更是科技創新的體現,是科技創新帶給人類最實際的好處。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1347字

《我們誕生在中國》是一部以國家自然地域為題材拍攝的電影;講述了中國境內珍稀動物中的三種動物家庭所發生的鮮為人知的愛恨情仇故事:熊貓丫丫、美美母女共同生活,不斷成長的笑和淚;金絲猴淘淘因家中新添小妹奪走原本屬於自己的愛而憤然出走,浪跡天涯;雪域高原的雪豹達娃,帶頭上兩個孩子艱難生存……

電影記錄了這些動物們在大自然的的種種遭遇,以及他們靠著經驗、使盡渾身解數,求得生存的頑強。從廣角鏡頭中,我們領略了大自然的壯美,從近景,從動物在惡劣環境掙扎中,我們更看到了大自然的殘酷。讓我們明白動物們生活的不易。一直以來,總認為在這個星球,有智慧,有愛恨的人類才是獨一無二,野生動物只是遠離我們,沒有思想和感情的一種存在;電影中,看到動物們做著和人類相似的事情,有著和人類相似的情感,特別是發生在電影中那些動物家庭的故事,與人類現實生活是如此相似,它們處理問題的方法,對我們似乎也有所啟迪。

如金絲猴淘淘遇到了“二胎”問題,目前我們的許多家庭正在面對或即將面對。作為獨生子女,小時候,集父母的萬千寵愛於一身。當突然家裡來了個“不速之客”,侵佔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愛,想不通這是常情。也因此,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不讓父母生二胎的奇葩故事。如以自殺為要挾,不讓父母生二胎,要求父母寫保證書,永遠只愛自己,還有象淘淘一樣因為父母生二胎而揚言出走的情況……

淘淘選擇象人類的那些叛逆的少年一樣,離家出走,和流浪猴混在一起,開始覺得好玩,漸漸發現,流浪猴很不靠譜,只顧自己。歷經陌生世界的摔打,遭遇刺骨的寒風和難耐的飢餓,最終發現家才是最溫暖的港灣;現實生活中,面對突然多出弟弟妹妹,一些孩子思想上也在發生著類似的變化。就拿我來說,妹妹剛出世時,確實感覺失去了許多父母原本給予我的愛和關注。在妹妹一點點成長過程中,也確實讓我多了些許煩惱。但漸漸地,我發現,父母依然是那麼愛我,小妹妹天真無邪的笑和鬼靈精怪的表現,讓我忍俊不止,原來,我並沒有失去父母的愛,反而是多了一個真心愛我的人。

丫丫、美美母女的共同生活過程,似乎像人類青春期少年與父母的相處過程。父母總是珍惜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光,總認為孩子還小,離不開自己;而孩子們卻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不需要父母的關心,面對父母的叮囑,總覺得煩和多餘,總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但實事上,孩子沒有父母眼中那麼小,也沒有自己心目中那麼大。雖然,少年終究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獨自闖蕩江湖,但這事不能急,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雪域高原中生存的雪豹家庭,將動物界母愛的天性展現得淋漓盡致。面對大自然惡劣的生存條件,母雪豹不畏艱難,拼著性命,與同類競爭,瘋狂追逐、捕殺獵物,儘管命懸一線,也毫不猶豫,為的是養活自己的孩子。這與人類的母愛又是何等的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故事,讓我覺得,生活在地球上的每種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有它們的愛恨情仇;和人類一樣,他們都有權自由的生活,分享陽光、空氣、水和在地球上的資源。然而,人類正不斷對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進行破壞,對大量的野生動物進行非法獵殺,讓它們難以生存,大批野生動物正以極快的速度在這個星球消亡,這是地球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

保護好人與動物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尊重每一個生靈,與它們和諧共處,是我們這些有智慧的人類應當擔起的重任。

《我們誕生在中國》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931字

親情,是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的關懷;是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的不捨;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牽掛;還是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的期盼……

親情,並不是只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在動物的世界裡,它也被悄悄地演繹著。

大熊貓的默默付出,雪豹的無私母愛,川金絲猴的手足之情,在讓我感到震撼的同時,也感覺到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正輕輕擊叩著我的心靈—這股力量的名字,叫做親情。

而在溫暖的背後,也隱含著大自然的冷酷與無情。它對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不會傾向於任何一方,甚至是一片地區中食物鏈的頂端—雪豹達娃為了孩子們度過嚴酷的冬天,不得不出門為它們尋找食物。但在茫茫的雪原上,除了犛牛,一無所有。她只好鋌而走險,卻被犛牛頂成重傷,最終死在了還來不及消融的積雪裡。

生命如此珍貴,達娃卻願意為子女失去她最寶貴的東西。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它的名字,就叫母愛。

在另一端,也有一種精靈般的生命—川金絲猴。小猴淘淘在妹妹遭遇危險時,毫不猶豫地救了她,從此從一個毫不起眼的角色變成了猴群裡的英雄,也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妹妹的出生,使淘淘不再受到家庭成員的關注,曾一度使他心灰意冷,離開自己的猴群。可在妹妹有困難時,他同樣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

在救妹妹的那一剎那,淘淘心中那塊空缺的位置似乎終於被填滿。儘管淘淘對他的妹妹有過不滿,但在內心深處,還是保留著一份留給對方的親情。

翻過這座山,生活著“國寶”大熊貓。它們在屬於自己的小天地中,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生活著。熊貓丫丫的女兒美美長大了,要去自己探索廣闊的世界。丫丫微微張開嘴巴,好像在呼喚女兒,在告誡著女兒什麼。她的前爪抬起來,又慢慢地放下。她只能教給孩子這麼多,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獨自面對生活,在挫折中成長。看著女兒漸行漸遠,丫丫的眼中分明就跳動著一朵淚花……那是一份母親對孩子的愛與期望,是一份母親對孩子的依依不捨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當他們再也無法挽回你想要離開家去闖蕩一番的心意,不得不放手時,父母總會帶著一份沉甸甸的牽掛與留念,看著你遠去的背影。但無論怎樣,不變的,是父母的大愛無疆。

親情,是無私奉獻,是不離不棄,是永遠站在你身後鼓勵你,支撐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的一股力量。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602字

俱往笑數風流人物,還有今朝。—-毛澤東—題記

英雄,也許只是曇花一現,卻留下凌人芬芳,英雄,也件只是一道閃電,卻吼叫出震人心絃;英雄也許只是雨後彩虹,卻放射七彩光澤;在我們這個時代,並不缺少英雄,他們在我們身邊默默無聞,僅僅是一個短暫的瞬間,卻因此感動了千萬人民的心靈……

也許賣雞蛋是個再普通不過的職業吧,一個名為呂保民的英雄,或者說是個雞蛋販,卻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面對歹徒鋒利的彈簧刀,他絲毫沒有畏懼,單槍匹馬、赤手空拳與歹徒進行了肉搏戰。正如於少保所說“粉身碎骨魂不怕”,他身中五刀,依然追擊著歹徒。這是什麼?是信念,是保家衛國的信念,是含已為人的信念,也是“保民”的信念!保民說過“我永遠是個兵”!可我卻不這麼認為,你是一個將,你是一個英勇的將,一個無畏的將!

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小學時的一件事:那天午,一個名為CDX的人正在操場上欺凌本班的LLA。我見了,不禁怒髮衝冠,兩個箭步衝了上去,死死地拉住那個人,將他甩了出去。可沒等我反應過來,他已衝了上來,把我扼住……也許這並不代表什麼,可是,我們要有一顆見義勇為的心,一顆捨身取義的心。

民間的英雄也不僅僅於此,還有把自己的心血投入於基層的人們,還有把乘客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的機長……他們的言行。都是我們每個人的榜樣:“自古英雄出少年”,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習我們的前輩,努力學習,努力拼搏吧,為我們的祖國創造美好的明天!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87字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

我們知道人造衛星,可是人造衛星是誰設計的呢?是孫家棟。孫家棟是導彈設計師,後來成為總設計師。當一顆嫦娥九號發射時,大家都在互相握手擁抱,可孫家棟卻在一個角落裡偷偷抹眼淚。航天的路非常陡,而且都是上坡,所以特別難。

王峰,凌晨一點多,一樓客廳中著了火,王峰一家就住在一樓,所以他們是第一個被驚醒的。王峰帶著女兒跑了出來,隨後又把妻子和兒子救了出來。他知道二樓還有人,就跑進火海中把二樓的人救出來。因為還有很多人在樓上,他就上樓挨家挨戶敲門救人,最後,整棟樓其他的人都得救了,只有王峰,卻被燒焦了。王峰的事傳出去後,有很多人捐款,可他最後還是走了。

支月英,她是一個縣城的人,可她去山裡教課,到了山裡,她發現那個小學什麼學習的東西都沒有。她用自己的錢買學習用具,給同學們上課。因為過度勞累,她的一個眼睛看不見了,但她還是繼續教課。她每天帶她的學生,卻對她的女兒沒有一絲照顧。她的女兒對她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可她還是一直在山裡教學。

感動中國,有愛才感動。

感動中國,感動所有人。我感到很欣慰,我們國家有這樣的人,這樣讓我們感動的人,真是了不起!當每個人為國家、為他人貢獻一份力量時,總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們。那雙眼睛能看到一切感動人們的事蹟,默默付出,總會獲得回報。每個人的眼淚,每個人的付出,每個人的微笑,每個人的努力。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9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