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地心引力》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706字

期末檢測結束以後,為了緩解我們緊張的情緒,學校組織我們初一和初二級部集體觀看了影片《地心引力》。

男生,也許會因為這部電影的特效和神祕莫測的太空,以及主人公驚險刺激的經歷。但是,作為一名女生,我更側重於這部電影所表現出的一種精神,一種感情。

關於犧牲,關於信念,關於母愛,關於友誼……這部電影所帶給我的震撼絕不只有熒幕上的神奇太空,更是這些感情,讓一部科幻電影充滿了人性色彩。正是這些感情,讓我人不看下去。

其實我沒有男生那樣對科幻電影十分痴迷,更談不上喜歡,但是,是什麼讓我看下去了呢?

當電影裡面的斯通博士講述著自己女兒死去的事時,我的眼淚並未掉落;但是當她即將入睡,訴說著即將去見女兒時,我的眼眶卻溼潤了。這是怎樣的絕望啊,當人們面對死亡時,首先想到的是否是自己的至親。斯通博士的壓抑,她面對著女兒的離去卻並不能挽回什麼,這是否是一種無奈?面對死亡的無奈?

我覺得電影中的克沃斯基令人痛恨,他雖是為了同伴的生存而選擇犧牲,但是對於一位失去女兒的母親,讓她再次放手時多麼的殘忍?她未能有機會救自己的女兒,卻在擁有救同伴的機會是被迫放手,這種痛苦誰能想到?我承認,克沃斯基是理智的,在死亡面前,能活下去就是最主要的。但是,我寧可選擇毫無可能的救他,也絕不會放棄他!親手放任同伴死去,這對誰都是一種殘忍,儘管最後女主人公成功活了下來,她對生命的渴望令人動容,但是我始終相信,同伴的死去,對她來說永遠是一個隱痛。

影片的最後,女主人公爬上沙灘,面對的是生和希望,令我再次動容,這是人們對生命的渴望,是新的希望!

總之,這是一部男生女生都十分適合的電影,要想了解更多,不妨去搜尋這部電影看看,相信你會陶醉於它的神奇!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712字

“人間處處有真情”這句話一直在我腦海裡迴盪。那是因為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段視訊。

這段視訊向我們展示了十位有孝心、堅強、懂事的少年在面對家庭的負擔時所做的一切—堅強的撐起了這個家,成為家裡的頂樑柱。他們雖然只是尚未成年的少年,卻擁有著一顆比大人還頑強的心。

最讓我敬佩,感動的是十六歲的黃鳳。她的爸爸因為外出打工時不小心從樓上摔了下來,這給原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增加了沉重的免擔,在這個家庭脆弱的時候,黃鳳的媽媽離家出走了。這無疑是在給這個家庭雪雪上加霜。

黃鳳的媽媽走後,這個家庭的負擔就落在了年僅6歲的小黃鳳身上。但是小黃鳳並沒有給困難壓倒,而是用幹、堅強的撐起了這個家成為家裡的頂樑柱。她站在小矮凳上給爸爸做飯,每晚隔兩個小時起來給爸爸翻身,一直重複這樣的動作十年。

長大後,她用鐵板車推著爸爸從農村走到上海,到處尋醫。爸爸對她說:“放棄吧!不要去了,我們回家吧!”可是黃鳳不肯,她不甘心就這樣放棄,她一定要治好爸爸的腿。人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還是爸爸的天和地。

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不禁掉了下來。我想起生活中我對爸爸、媽媽的態度和愛的程度。簡直是小河見大海。

孝,使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好像漸漸淡了許多。城市裡的兒女,過慣了好的生活。常常不肯做一些家務活來幫勞累的爸爸、媽媽減輕負擔。不僅要媽媽做好飯菜去“請”他來吃,吃完後,就把碗筷一?G跑出去玩了。自己生活中的小時不獨立完成。扎頭髮、洗衣服都要媽媽來幫忙,甚至,連穿衣服、獨自上學都不會。

現在的我們和黃鳳姐姐相比,一個脆弱,一個頑強;一個天,一個地。

為了可貴的親情,請不要讓傳統你給的文化—孝,失傳在我們這一代。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685字

今天,我飽含深情,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節目催人淚下,發人深省!

最令我感動的是吳林香小朋友的事蹟了。在小林香媽媽肺癌晚期,面對癱瘓在床的爺爺、雙目失明的奶奶和年幼無知的弟弟,她用弱小的身軀支撐了整個家。忙農活、幹家務、做飯、煎藥、照顧弟弟……裡裡外外,無微不至,只有在夜深人靜時,疲憊不堪的她才能攤開書本……小林香苦不苦?苦!累不累?累!但小林香堅定地說:“媽媽將我養大,我要回報!”苦難並沒有壓彎小林香的脊樑,她始終堅定、樂觀、微笑!

啊!真佩服你啊,林香!我們同樣大小,12歲的年齡,誰不是父母的心頭肉?現在的我們,父母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丟了,與家務勞動更是絕緣,還偶爾發發小姐脾氣,和你相比,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金公主”,我是沐浴著陽光雨露的溫室花朵,而你,卻是為家庭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

深秋的早晨六點鐘,天矇矇亮,爸爸媽媽小心翼翼的起床,今天的我,卻早早醒了,我知道,他們起床,是為了一家的生計奔波,他們小心翼翼,是怕驚醒沉睡的我,但是今天的我,卻怎麼也睡不著了,彷彿一夜之間,我成長了許多,也成熟了許多,林香的身影始終在我眼前浮動。從小到大,父母為我付出太多,我卻沒為父母做過什麼。以後,父母累時,我會奉上一杯熱茶;家裡凌亂時,我會拿起掃帚;上學時,認真聽老師的話,好好完成作業,一句“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都是對他們的報答,也是對孝道的詮釋!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我要把女兒的愛,化作一股清泉,滋潤父母的心田;我要把女兒的愛,變成一縷清風,拂去父母額頭的皺紋;我想做一把大傘,為父母遮風擋雨;我更要把這份愛,化為陽光雨露,灑向大地,灑向人間!

地心遊記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97字

在困難中堅強在磨練中成長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我是個愛讀書的小男孩,暑假裡,我盡情暢遊在書海中,其中“科幻之父”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地心遊記》給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地心遊記》講的是三個人到地心探險的故事。黎登布洛克教授和他的侄子阿克塞爾發現了一張關於進入地心的羊皮紙,他們帶上嚮導漢斯,三人從冰島的一個火山口進入地心探險。他們經過三個月的艱險旅行,最後終於從西西里島的火山口安全返回地面。

讀著這本書,我彷彿也和教授他們一起進入了那個未知的地心世界。地心有種種令人驚異的景象,有波濤洶湧的大海、巨大的蘑菇林、遠古時期的海獸……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我。雖然如此,但地心探險卻充滿了艱險,他們不認識路,面臨缺水的威脅,還要經歷暴風雨等種種在地面上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他們都沒有退縮,而是非常勇敢地面對了這些問題,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一向膽子比較小,做事缺乏恆心、耐心,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記得去年暑假,媽媽讓我去學騎自行車,我一直不敢騎,非要爸爸扶著車才肯騎,有一次爸爸悄悄鬆開手,我摔了一跤,從那以後無論爸爸媽媽怎麼鼓勵,我都再也不敢騎了。在暑期小提琴練習時,為了參加考級,每天都要練習,對此我沒少抱怨,甚至還因為怕練琴而掉過眼淚。現在想想真是不應該啊,或許早點看這本書我就有戰勝困難的勇氣了。

讀了這本書,我不僅獲得了許多科學知識,也明白了:人應該不斷磨練自己、勇敢地接受挑戰,培養堅強的意志。遇到困難時,要沉著冷靜地去面對,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這樣才能渡過難關,獲得成功。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667字

當看完《最美孝心少年》時,我的心有所觸動,不是因為看到他們是怎樣去盡孝,怎樣去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支撐這些不太完整的家,而是這些舉動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在家的長輩們,我是否也應該去盡到一片孝心呢?

還記得那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花季少女—李佳。第一眼看見時,我覺得她應該在學校裡無憂無慮,在歡聲笑語中成長。在這個年齡段她應該擁有屬於她的一切,都因為媽媽身體中那個無情又殘忍的病魔給奪走了。為了能成功配對骨髓,她拼命增肥,為的是能讓媽媽的病情有所好轉。看到這裡,我的眼裡閃著淚光,心裡想著在這個年紀的女生都愛漂亮,愛追潮流。沒有人會像李佳一樣捨棄花樣一般的年華。

於是我換位思考,如果是我遇到這種情況,也許我會嚎啕大哭,會措手不及。可李佳卻堅強地挺過來了,用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去挽救了媽媽。然而她的父母卻離婚了,媽媽為了不連累家庭,選擇了這樣的結局,而爸爸也不願意放棄媽媽,要陪她到天荒地老。這使我想起了我的父母,雖然我們一家都很幸福,但比起他們來說,我缺少一個“孝”字。即使家庭和睦圓滿,卻總是少了一種獨特的對於長輩孝敬的情感。也許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只是給爺爺婆婆端端水,給他們按摩放鬆一下也是可以的,父母回家後給他們講講笑話逗他們開心,來減輕一天下來的工作疲憊。其實不只是李佳的孝心影響了我,還有很多的少年在他們的年齡段承受了太多不該有的責任,我們也是青少年了,也應該有所謂的責任和孝心。

通過這個節目,我明白了“孝”,也懂得怎樣去盡“孝”,不一定要轟轟烈烈,但一定要有所意義,也許這才是這個節目所要講的故事。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564字

昨天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的節目“最美孝心少年”,這讓我感觸很深!

中國古往今來,“孝”這個字以象形文字來解釋就是一個孩子揹著老人,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最重要的!

每個人都有生你養你的父母,最該孝順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為我們操心,然而當家庭出現狀況的時候,你是否還愛著父母呢?是否還孝順他們呢?

節目裡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一個年齡最小孩子,曹胤鵬,他年僅八歲,是我們當時還未長大的年齡,而他已經為自己的父親捐獻了骨髓!他的父親得了白血病,一家人非常傷心,父親又必須動手術,可卻就是沒找到匹配的骨髓!鵬鵬知道只有自己的骨髓才可以救爸爸,他對他媽媽說了一句讓我很感動的一句話:“媽,我們什麼時候上醫院?”這個只有八歲的孩子,面對著釘子一樣粗的針管,一滴眼淚都沒流下來,在幾個小時的手術後,他的父親獲救了!他還怕父親沒胃口吃飯,自己親手做了菜,這讓我很感動!這麼小的孩子就這麼懂事了!

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很深,同時也讓我得以反省,當我這麼大的時候,還為了玩具和父母吵過架,一直耍脾氣,不能理解父母!這讓現在的我感到很慚愧!

我覺得“孝”應該永遠地流淌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血裡,留在我們每一個做子女的心裡!讓我們把這些故事傳遞給更多的人!

百善孝為先,孝順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家人,從自己做起!讓“孝”傳播得更廣!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649字

自從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內心不禁感慨“自愧不如”啊!視訊講述了十個少年是如何對待自己患病的家人,他們不怕苦、不怕累,樂觀、堅強,無不用行動證明著他們有一顆熾熱的孝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位男孩—趙文龍。他的媽媽因有和爸爸離了婚。雖然爸媽已離婚,但趙文龍卻依然去照顧有病的母親。每天為生病的母親做飯、捶背,這看似簡單的活兒,他竟堅持了兩年。本應該享受被呵護、被照顧的年紀,卻用小小的肩膀撐起了媽媽的世界。

一次,他帶著媽媽去醫院檢查時,醫生說營養不夠,得多吃肉。可是家裡的錢都給媽媽治病了,哪來的錢給媽媽補營養呢?於是,在垃圾旁總會看到他的身影。他把撿來的瓶子賣到廢品收購站,可惜只換來4元錢。他買來4元錢的肉,做成肉丸,藏在媽媽的白米飯下。這一舉動,令我感動之餘,便是驚訝。如果是我,肯定想不到把它做成肉丸,並且放到母親的飯下。他的懂事、他的細心、他的機智無不讓我肅然起敬。

想想我自己,有一個幸福的家—爸爸、媽媽、和姐姐。作為女孩子沒有他那麼心細,也沒有他那麼的懂事、愛媽媽。甚至有時遭到媽媽嚴厲的批評,我都會大聲回擊幾句。此時,我多麼想對媽媽說:“媽媽,我錯了。我知道您批評我也是為我好,也是愛我。我不該頂嘴令你傷心。”頓時淚水奪眶而出,滴在本子上。清冷的秋夜,望著幾顆星星的天空,我好想念在外打工的媽媽,想念她的懷抱,想念她的吻。這時,一陣秋風緩緩吹進我的窗前,輕吻著我流過淚痕的臉頰,此時覺得這股風吹得好暖,如同媽媽的吻一般。我閉上眼睛,享受著這美好的一刻。

《最美孝心少年》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603字

是誰把我們帶入這個世界,是誰把我們養大,是誰供我們讀書,供我們吃飯?是爸爸媽媽,是他們含辛茹苦養育我們!

《最美孝心少年》這個故事裡面講了許多有孝心,感動人的事情。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名叫做趙文龍的小男生。他有一雙圓溜溜的眼睛,胖胖的身體,還有一張肥嘟嘟的臉蛋,也能算的上一個十足的“小胖墩”。

2008年,他的媽媽患上了尿毒症,小文龍不得不擔起照顧媽媽的重任。從那時起,小文龍每天要去菜市場買菜,做飯給媽媽吃。因為時間的關係,小文龍每天都要提前兩個小時把菜洗好,切好,做好飯菜。他每天早早起床,先把媽媽送去醫院,然後到學校去上課,放學了再把媽媽接回家,就這樣,每天家裡、醫院、學校來來回回的走了整整五年的時間。他還會在回家的路上撿點塑料瓶什麼的,拿去賣掉補貼家用,買點肉回來改善媽媽的伙食。每次吃飯,小文龍都會把更多好吃的飯菜往媽媽的碗裡夾,寧願自己少吃一口,也會照顧媽媽吃飽吃好。自從媽媽生病以來,小文龍就再也沒有吃過自己最喜歡吃的西瓜,小文龍擔心自己吃西瓜的時候,媽媽會嘴饞也想吃,但是又不能吃,因為媽媽的病吃了西瓜,身體就會多出許多的水分,這樣就會加重病情。所以自己也就從此不再吃西瓜。多麼懂事的孩子呀!

這一份孝心深深的感動了我,也讓我懂得了長大以後要孝敬父母,是他們付出千辛萬苦才把我養大成人,等他們年紀大了,我就要好好的照顧他們,這是我的義務,我必須做到。向小文龍學習,做個懂事、孝順的孩子。

哈佛心理課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830字

觀看了哈佛心理課後,我有很深的感觸。Tal循序漸進的給我們講述了什麼是積極心理學,它的作用以及方法論,讓我們學會如何自我認知、自我調節,讓生活變得快樂。

影響幸福的因素有很多:遺傳排列、外部環境、意向活動。有時候遺傳和外部環境是很難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從我們內部來解決這個問題。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一直想要改掉卻改不掉的性格。要如何才能做到“把嬰兒留下,把洗澡水倒掉”呢?

意向活動是我們產生變化的根源,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意向活動包括我們的所想所作所為,我們對世界的詮釋和我們關注的焦點。意向活動是我們最容易掌握的一項活動,也就是我們的所想和我們對世界的詮釋,將情感與行動聯絡起來。Tal談論了兩種感情,漸進式和突發式。也就是給我們的困惑提供了兩種方法論。

漸進式是一種專注冥想,並帶來安寧沉靜的情感。它可以使我們身心舒緩、提高自身洞察力,僅通過呼吸改變情緒,提升我們的專注力。身為學生,應該都會有過注意力不集中,上課專注度不夠的問題。我們可以把漸進式當作一種終身療法,調節自己的情緒,訓練專注度,從而使上課或者辦事的效率都大大提高。這種方法短短8周就可以有效果,而且每次持續時間不長,半個小時就足矣。研究表明,經過八週的訓練,人的大腦就會改變形狀。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對精神的幫助,還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突發式是一種突然改變大腦運作模式的方式。有許多二戰後的老兵,百分之八十有創傷後應激障礙,在經過911災難的受訪人群中,也有創傷後產生應激障礙的人。這種創傷後應激障礙會影響大腦功能,可能會伴隨人的一生,從而影響一個人的一生。研究學者通過調查和實驗發現,癌症患者、集中營或者災難的倖存者等人群,他們會更加珍惜和親人的相處時光;更加愛惜花草;更加享受生活。我們也應該樹立這樣的價值發現,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引導。當遭遇困難和傷害後,我們不能只想不說,積壓感情,我們要從積極的方面看待事情,從世事中受益,而不是一味抱怨,陷入死衚衕。我們要從經歷中發現價值!

《地球脈動》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73字
《地球脈動》觀後感800字https://wWw.ZuoWen8.com/a/430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