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感恩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小學生感恩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91字

這個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小學生感恩故事》,這本書讓我深受啟發:父母是一位為全世界的孩子奉獻的天使,我們生活在富裕的時代,我們還在為嫉妒別人一屋子的玩具時,自己卻只有一個玩具而苦惱嗎?如果是,那就請你聽我慢慢道來:

這本書中有一篇故事講的是:一位母親生下一個沒有耳朵的兒子,父母倆很失望,醫生說只要有志願者捐獻耳朵就可以了。兒子長大後,正在上大學那年,母親打電話說有志願者,兒子高興地立即趕回了老家。這位兒子如願以償,擁有了一對美麗的耳朵。他沉浸在了幸福之中,可是突然有一天,父親打電話給他說母親得了心臟病。兒子回到家,不幸的是,母親已經走上了天堂的道路。父親讓兒子來到母親的屍體前,掀開母親的頭髮,兒子驚呆了:母親的耳朵不見了!直到現在,他才知道母親為了自己奉獻了自己的耳朵。他眼淚“譁”的一聲流了出來,真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看到這裡的時候,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哭了,親情是如此的偉大!

感恩,是父母愛支撐我們平凡的生活,感恩,是母愛,伴隨著我們快樂的童年;感恩,老師為了我們付出著心血,感恩,社會上那些無私付出的人,是他們給我們勇氣,鼓勵,讓我們成為一個祖國的棟樑之才……

生命的故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05字

暑假裡,我讀了幾本書,其中有一本是《生命的故事》。

這本書是維吉尼亞李伯頓創作的,她是美國作家、兒童書籍繪圖畫家,她在這本書上花費了八年心血。這本書的出版產生了很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華彩麗章的生命詩篇”。

這本書以五幕劇的形式,講述了地球上生命進化發展的故事。開啟書頁,一幅幅生動畫面的呈現,一段段優美文字的解說,幫我們穿越時空,走過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全新世,走進了延續到今天的全新世,幫我們去感知在那些時代裡的各種鮮活的生命。從一個個大時代的演變,到人類出現的幾代人的經歷,再到人們經歷的季節的轉換、月日的更替、時日的變化,使我們有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感受到“我”、“我們”的存在。“春天的……草在變綠,溫柔的小雨催開早春的花朵。……羊兒們歡快地啃著新鮮的嫩草。……小溪邊,青蛙們在唱歌,唱著春天的歌。”生命的鮮活,美好的生命舞臺,無處不在、無時不存。

一路走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生命不管是堅強,還是脆弱,世界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只要是生命,都應該視為可貴,得到尊重!同時,我也理解了什麼叫“適者生存”的道理。三葉蟲、恐龍等物種的滅絕,雖然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應該是環境的改變、生物鏈的斷絕。

這使我聯想到我們人類。我們人類在現在看來好像是無比的強勢,對動物能大開殺戒,對植被能濫採濫伐,而這不就是在破壞生物鏈嗎?這不就是在蔑視生命嗎?這樣下去,到頭來也將毀滅我們人類自己!

“生命的故事像一出永不謝幕的戲劇,常變,常新,永遠令人欣悅和驚奇。”我想,我們應該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注意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生態,讓我們人類扮演主角,在常變中能夠常新,永不謝幕!

小蘿蔔頭的故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24字

我讀了《小蘿蔔頭的故事》這本書。讀完後,我的心裡難過極了,久久不能平靜。

小蘿蔔頭那可憐的樣子一直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他剛滿一歲就跟著爸爸媽媽關進了不見天日的牢房裡。他每天吃的是發黴的饅頭,穿的是媽媽改小的囚衣。正是無憂無慮的年紀的他。卻被關在牢房裡就像籠子裡的鳥兒,只能看天空,卻不能飛。由於從小在獄中飽受折磨又因為營養不良的原因造成小蘿蔔頭長得面黃肌瘦頭大身小的樣子,所以獄中的叔叔阿姨都親切的稱呼他小蘿蔔頭。雖然在獄中的日子很難過,可是小蘿蔔頭還能堅持學習。沒有筆和紙,就用樹枝在地上寫,這讓我很感動,同時也感到慚愧。

和小蘿蔔頭比起來,我是多麼的幸福呀!我生活自由自在,住著嶄新的樓房,想吃什麼就有什麼,每天穿著漂亮的衣服,高高興興地和同學們一起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教室有整齊的桌椅,書包裡有數不清的學習用品,我們的老師每天用多媒體教學機給我們講課,老師生動的講解,配上先進的教學設施,每堂課都是那麼有趣。然而我還不喜歡學習,作業不及時寫,能拖就拖。還經常挑吃挑穿的,看這個不好那個不行,在這麼優越的學習環境裡我為什麼就不能像小蘿蔔頭那樣刻苦學習呢?我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呀?讀了小蘿蔔頭的故事我覺得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多想把我的學習用品分給小蘿蔔頭用,把我漂亮的衣服送給他穿,和他一起坐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呀。我決心要從現在開始做一個認真學習積極上進的好學生。長大後建設我們的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愛迪生堅持故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82字

失敗之後不氣餒

“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一句句名言,教唆著我們“堅持”!而愛迪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故事中這一處,令我十分感動:那個風和日麗的晴天,愛迪生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專門給乘客吸菸的車廂,車長只同意他佔用一個小角落。賣完報,愛迪生將他的實驗器材——是他在一些垃圾堆撿到的一些瓶瓶罐罐,和那些化學材料都放在那裡做實驗。

火車開動時猛地一震,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立馬燃燒起來,乘客們幫助愛迪生撲滅了火,車長給了他一個大大的“獎勵”——車長把他的實驗器材全部扔了出去,碎了,還狠狠地賞了他一個耳光,把愛迪生的一隻耳朵打聾了。但這,仍然動搖不了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他省吃儉用,重新做起艱難的化學實驗來。

讀到這裡,我不禁溼潤了眼眶,兩行清淚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滑下,這,是堅定的淚,是向愛迪生學習、致敬的淚!

記得二年級時的那場考試,我失誤考了85分,我傷心極了,經過這次,我不但不上進,反而一路破罐子破摔,成績一路下滑。經父母安慰,我有了堅持的決心,讀了這則故事,我堅持不懈的心,更加堅定了!

生活中,這樣的人有很多,缺少的是那一雙雙發現的眼睛。而愛迪生的故事,恰恰給了我一雙發現的眼睛,希望有更多堅持的人!

我將永遠記住:失敗之後不氣餒!

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127字

寒假裡,我有機會讀到了《學生勵志國學小故事仁愛謀略廉政篇》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書一共分為三部分,分別是:仁愛篇、謀略篇、廉政篇。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三個故事分別是:《良匠之子》、《烏獲牽牛》和《柳莊諫賞》。

《良匠之子》主要講了他們的父親想讓他們成為真正優秀事業繼承人所做的努力,可謂是用心良苦。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說的是無論是哪一個,只要你用心做,做得好,做的精,都會在這一行裡取得好成績,也會受人尊敬。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比如,在學習中,我們會遇到許多問題和困難,我們要想辦法解決問題,只有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烏獲牽牛》講得是烏獲非要牽著牛尾巴走,最後,自己耗盡全身力氣,牛也沒有跟他走。說明人啊,要遵循大自然規律不能逆天而行,背道而馳。比如在生活中,有的同學喜歡和別人不一樣,覺得很有個性。於是老師說上體育課要穿運動服,他非要穿牛仔褲,結果運動起來不方便,鬧出不少笑話;又比如家長說吃飯要細嚼慢嚥,他偏要狼吞虎嚥,結果卡到了魚刺,最後去了醫院。所以說,前人和長輩的意見和經驗值得我們聽取,不要吃虧了,才後悔,悔之晚矣。

《柳莊諫賞》講得是衛獻公被逼逃到國外,有一些大臣跟隨他,這一逃整整十二年。這十二年裡,他們顛沛流離,寄人籬下,吃盡了苦頭。直到後來,甯惠子的兒子寧喜殺了新君,衛國的大夫們才把衛獻公接回來。衛獻公決定在進城前,先把一些城池封分給跟他一起逃亡的人,然後再進城,以此來顯示自己的賢明。在逃亡的人裡,有一個叫柳莊的人覺得衛獻公的想法不妥,就勸衛獻公說:“當年,如果所有的人都留下來保衛國家,那還有誰跟隨您逃亡呢?如果大家都跟著您逃亡去了,那還有誰留下來守為國家呢?您一回來,就想封賞那些跟隨您出逃的人,這分明就是有了私心,這樣恐怕不可以吧?”衛獻公思考了很久,最終打消封賞的念頭。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人們要擺正位置。每一個人都是有作用的,每一個位置上的人都發揮著自己的職能。比如說:當兵的職責是守家衛國,醫生的職責是救死扶傷,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著人,學生的職責是好好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每一個人一定要做到各司其職,要把自己份內的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不好,卻整天惦記著管別人的事,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們生活在資訊時代,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而且還有一顆仁愛之心,以仁愛之心、平和之心對待一切,用行動感染別人,這樣你才能贏得信任和尊重。所以,請大家珍惜當下每時每刻,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拼搏!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條路卻難走,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讓我們唱起這首歌,做一個有一顆感恩的心的人吧!

《感動小學生的128個品德故事》讀後感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24字

今天,我就在小區的亭子裡,手裡拿著一本書《感動小學生128個品德故事》,這本書是由許多個品德故事組成的,比如:點到為止的愛心、“6”年紀念日的梨花、笨孩子、心中頑石、兔落誰家……這些故事我都很喜歡看。

不過,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掌心裡的鑽戒》一文。

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

從前有一個小偷,因為偷盜的技術高明,成為當地的大富翁。可他還想偷東西,所以他到外地去偷東西,他在外地遇見了一位女扒手,他與那位女扒手結了婚,希望生一個兒子來繼承他的衣缽。孩子出生後很漂亮,但胳膊總是彎曲著放在胸前,小手緊緊的攥成拳頭,無論用什麼方法都打不開。

兩個扒手都非常傷心,他們的願望落空了。女扒手在生孩子的時候因為子宮受到重創,再也不能懷孕了。

經人介紹,他們找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兒科醫生,希望他有辦法治好孩子的病。

兒科醫生一不小心把金錶掉到嬰兒的小手,奇蹟發生了:他的小手慢慢伸開,就在小手伸開的那一剎那,“叮噹”一聲響,從他手裡掉出來一隻鑽戒,是那個護士的結婚鑽戒,而護士的鑽戒正是在給女扒手做手術時不見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重要的影響,也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俗話說“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並不是說小老鼠從生下來就會打洞,而是它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潛移默化的學會了打洞。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學好,首先要反省一下你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名人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45字

小學六年,我們一共學了十二冊語文課本的內容,在課本中我認識了許許多多的世界名人。他們都令我難忘。所以我買了一本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名人故事》,讓我能夠更加了解他們,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

這本書中有:擠時間看書的政治家毛澤東爺爺;拍照不願突出自己,突出志願軍戰士的·軍事家彭德懷;視名利如糞土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勤儉節約,清廉正直的文學家王安石;勤奮好學的藝術家羅丹;講誠信,只對書感興趣的思想家蘇格拉底……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我要做一個好讀書,愛讀書的人。以前人們沒有書可讀,他們渴望讀書,渴望知識。現在,大型圖書館已經有很多。雖然圖書館有很多了,但是人們已經沒有像以前的人們那樣對讀書有著強烈的慾望了。人們的知識僅侷限在課本上。我們要向毛爺爺那樣擠時間讀書。

我們要做一個多為他人著想,不自私自利的人。現在的人,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地,不擇手段,自私自利。少了以前人們的簡單樸素。所以我們要向彭德懷學習。

時代在進步,每天就會有很多發明,發現。有些人會因為自己今天的一點成就,驕傲自大,而不再去努力,整天揮霍著自己的成就。被盛名寵壞。而不像居里夫人那樣視名利如糞土。

有些人天天花錢似流水,毫不注意細節,吃不了的飯,就扔掉。水龍頭不用時也開著……真應了現在一句網路流行語啊!“有錢就任性”可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浪費的是資源。是在親自毀滅我們的家園。我們應該每人都做王安石。

勤奮好學是學習的第一標準,我們學習要勤學好問。像羅丹那樣。

我們還要講誠信,一個人在社會上最需要的是朋友,如果一個人連最基本的誠信都沒有,他會有朋友嗎?

讀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啊!

《最美小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21字

書是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回來的,回家的路上我幾乎是一邊走一邊看。

我很喜歡書中有關誠信和良善的故事。其中“信義夫妻”李季林和劉平貴打工還糧的事蹟就是講誠信的典範。他們在自己的麵粉廠出現重大損失的情況下,不惜舉債和打工,硬是將自家欠鄉親們的76萬斤小麥給還上了。他們夫妻誠信還糧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他們也因此得到了村民們的信任和尊重。

不要認為誠信都是大人們的事,與我們小學生無關。它是我們做人的立身根本,對每個人來說都同樣重要。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遇到什麼情況,誠信都是萬萬不能丟掉的。和朋友相處更是這樣。如果處處欺騙,言而無信,不能誠心相待,就會失去朋友。要知道,失去朋友是非常可怕的!

我是有這樣的親身體會的。我們的班主任老師是個年輕的教師。由於我的成績一直很好,所以老師一直很喜歡我,對我也十分的信任。於是他說要和我成為好朋友,我當然是同意的。可是有一次,我上課時沒認真聽講,回家又把老師佈置的家庭作業拋到了腦後。當第二天老師向我索要作業時,我緊張地支吾了一下後竟鬼使神差地對老師說,我將作業丟在家了。我猜老師可能從我當時惶惶然的表情當中看出了一二。他一再提醒我要做一個有誠信,不說謊話的孩子,不然就會讓別人失去對我的信任。可是我卻依然堅持著自己的理由。

第二天,媽媽卻跑到老師的面前將事情的原委告訴我的老師。後來我就發現,老師似乎不太相信我了。我很想向老師解釋的,可是一走到老師的辦公室前,我就沒有勇氣了。煎熬了好一段時間後,我終於向老師承認了錯誤。後來我發現老師盯著我的眼神又像從前一樣了,於是我開心極了。

我想說的是:人無信則不立!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我們就應該繼承和發揚誠信良善的傳統美德。有錯不要緊,亡羊補牢為時還不晚。

《中華勤學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19字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華勤學故事》這本書,我認真的看了一遍,最令我感動的一篇文章是匡衡借光讀書的故事。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叫匡?的人,非常喜歡讀書,因為窮沒有錢,所以就去給有錢人家免費幫忙,這樣就能從別人家裡借書看。因為白天都要在田地裡幹活,只有午休的時候才能抽出一點時間看書,所以一卷書要十幾天才能看完,匡衡心想:如果把晚上的時間利用起來我就可以看更多的書了。但是匡衡家裡窮,點燈的油也買不起,只能躺在床上背誦白天看過的內容,一天??上匡衡又躺在床上背誦,突然他發現東邊的牆縫裡透過一絲光亮,他仔細一看,原來是鄰居家的光透過來了,匡衡知道鄰居家挺有錢,一到晚上就會點上燈,他拿來一把小刀把洞挖大了一點兒,他藉著一束光高興地看起書來,過了幾天,鄰居發現了這個洞,以為他想偷東西,就把他告到了官府,經過詳細的絢問,官老爺相信了匡衡的話,他又到匡衡家裡看了看,他看到了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還如此好學,非常感動,就讓匡衡在書房裡和我的兒子一起看書,在官老爺的幫助下更加勤奮了,後來還當上了皇帝的老師。

匡衡因為買不起點燈的油在牆上鑿了個洞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依然沒有放棄學習,我們更要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讀書!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760字

週末我觀看了于丹老師做的一個講座,講座的題目是《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的內容分為了四個部分,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我們要做個有孝心的孩子,中間還提到了岳飛、賴東進等幾個在孝這一方面的楷模人物。

孝順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品質,“百事孝為先”,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意義。岳飛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將,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正因為他的心裡有著對母親的深切的孝順和愛,才使他具備了對國家的忠孝和大愛,“精忠報國”這四個飽含深意的字就是他最敬重的母親刺在他的背上的。賴東進是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父母都是盲人,母親還有點痴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父母,而是跪著給父母餵飯,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說,他要一直這樣去做,直到父母百年之後。

無論是岳飛還是賴東進,或者其他孝順的人,他們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贍養父母的義務,秉承了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他們永遠是人們的楷模,將永遠被人們記住,他們的品質也將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懂得孝順,身體力行把這項美德傳承下去。

人,這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就像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孩子們在年幼時,需要父母的撫養和培育,等父母老了之後又需要孩子的支撐和扶助,如果少了任何一筆,都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設想一下,如果在你年幼時父母拋棄了你,你又怎麼能夠舒適地活到現在?再想想,如果你在父母年老時拋棄了他們,他們又怎麼能夠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作為子女的我們,如果不好好贍養老人,可能配得起被稱之為“人”?但遺憾的是,雖然這只是很簡單的問題,有人卻仍然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孝義,經歷了華夏幾千年的傳承,自古至今都作為一座永不退色的豐碑在歷史長河中屹立,而其作為一種美德,更是中華兒女永遠不能缺少的品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