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恰同學少年》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1080字

不知何時,窗外已是紛紛揚揚的雪,時急時緩,張揚又不失風度。飄飄灑灑,大氣,瀟灑,痛快!

花了好些日子看完了電視劇《恰同學少年》,很是激動,很是興奮。就像窗外的雪一樣,舒暢極了!

快步走到窗前,伸出手去,涼涼的……

屋外人們打得不可開交,白菜梆子震得窗戶紙譁拉拉的響,屋裡卻有一個人倒立於牆壁,雙手觸地,一頁一頁的翻著書本,濺在上面的一滴滴汗珠見證了其的用功與專注。輕輕地一躍,輕輕地一站。穩穩地扔掉水面上的菜葉子,一飲而盡,像一個大俠。拎起滿是補丁的外套,推門而出,一句“東鄉打西鄉,西鄉打東鄉。老鄉打老鄉,划不來呦”給滿腹怨言的人們留下了一個不解而又難解的深思後,慢慢的下了樓,像一個哲學家。他,就是毛澤東。

心懷天下,心有千難萬疑,路漫漫其修遠,他將上下而求索。他敢批判被世人都認為是學堂的學堂,敢退掉任何一個自己不願意上的學校,只為做個有用的人,他對自己負責。

入學考試,坦然的交卷,坦然的等待放榜,即使只剩下前三名的榜未放,他也能夠與朋友靜坐,大嚼特嚼臭豆腐,笑道:是你的終究是你的,不是你的你強求也莫用。仲老說他的文章嘰哩哇啦,好不含蓄,鋒芒畢露。板倉先生說他有膽識,心有丘壑,數年之後必成非凡之大器。

他心胸開闊,不恥下問,敢於旁徵博引。他向老師推薦蕭子升的一筆好字,且真心的為他高興。他能夠坦蕩的說出“蔡和森,誰不知道你,鐵路學堂的第一名,蔡大才子啊,太棒了!”坦誠的眼神,真摯的目光見賢思齊。他寧願花錢訂報紙,卻甘願穿一雙露腳趾的爛布鞋。但他從不會因為貧困而低人一等他馳騁於籃球場,善談與任何人。他能夠穿著一身補丁與滿身華服的陶斯詠談天說地,他能夠對著鄙視他的人,依舊用堅定地眼神相談。這就是毛澤東,從來不會自卑,從來不會妒忌他人,因為他的心中總是家國,總是大抱負,總是天下。心中沒有自己的人,不會煩心,不會無病呻吟。因此,他總能精力充沛,總能專心致志進而過目不忘。他膽識過人,一手提著長袍,一手扶著禮帽,走下山來談判。鎮靜的神情,堅定有力的眼神,不費一兵一卒,救長沙於危難中。他更有血有肉,自己食不果腹,依然送燒餅給小女孩,用一腔淚水於深情悼詞易永畦,他孝順父母,謹記母訓,努力求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他為了事業,可以不談男女私情,真心求學,實意做事。他在蔡和森與向警予的質問勸導下,在陶斯詠的淚眼背影下,亦能夠理性的明白:他和陶斯詠間只是純粹的友誼。陶斯詠夢想她的浪漫,而他執著於他的責任,所以他兩兩不相欠。有相同的事業,相同的抱負,相同的理想,相同的信念,才有共同的感情。即“嚶其鳴也也,求其友也”。

恰同學少年,當如此瀟灑,明朗,豪邁!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20字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這句出自李白《少年行》的詩句,很好的詮釋了少年的意氣風發,壯志凌雲。少年像春天一樣朝氣勃勃,充滿生機。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描述的是毛澤東等少年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學習和生活。它給我感觸很深,書中的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少年時代的毛澤東,他與很多那個時代的少年一樣,擁有遠大的夢想,他有一顆渴望實現夢想的心,他有壯志凌雲的氣魄。他樂於助人樂善好施。他知道革命需要強健的體魄,所以鍛鍊身體。他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知道怎麼樣去實現它,即使遇到千難萬險,也一往無前。

本書中還有一個人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就是劉俊卿,他的父親是一個貧農,為了能讓兒子上學,把自己女兒賣了去做丫鬟。當劉俊卿考上第一師範,他父親到處借錢,為了給他買一身好的衣服,挑著行李送他去上學,路上不厭其煩地交代一件一件的事情,到了學校門口,劉俊卿竟然和別人說這是他僱用的挑夫。短短的一句話,讓他父親心都碎了。更過分的是,他又去將他妹妹辛苦賺的一點錢拿來供自己揮霍。劉俊卿不僅沒有感恩之心,也沒有羞愧之心,一次次做錯也不去反思,外表華麗內心空虛,這樣的人難成大事。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的少年,我們積極向上,那國家就有希望,如果我們是垮掉的一代,那祖國就沒有未來。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珍惜現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繼續祖國的富強文明之路。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84字

“什麼是貧困,什麼是富有?穿草鞋、打補丁,吃粗茶淡飯就是貧困,穿皮鞋、坐轎子,吃山珍海味就是富有嗎?不,孩子們,貧困與富有,不在於這些表面的東西。”讀完了這本書《恰同學少年》,孔紹綬校長的話,還在我眼前閃現。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以毛澤東等青年在南湖第一師範五年半的求學生活為主線,展現了毛澤東等諸多優秀青年,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鬥志,敢於改造中國當時封建社會的雄心壯志。其中,孔紹綬校長對學生們節儉生活的教育,對我頗有感觸。

記得我小時候,胃口不好,不愛吃飯,經常會剩飯。有一次,上午吃了太多零食,加上胃口差,吃飯時,飯剩了不少。媽媽勸我多吃點,並對我說:“孩子,這些飯,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你要珍惜呀!”那時的我並沒有聽進耳,只是告訴媽媽自己真的吃不下了,然後,就歡天喜地自顧自玩去了。

有一次,到姨婆家去作客。姨婆以前當過老師,到她家裡後,姨婆教我讀起唐詩《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讀完了,姨婆又給我解釋起它的意思來。直到那時,我才知道,米是很珍貴的,它是用農民的汗水變成的,也明白了媽媽為什麼不讓我浪費食物。

“節儉傳下去,中國萬年福。”只有節約,才能讓大家生活的更好。“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是的,就算一天只能攢一天,一千天就是一千元呢!天長日久,有一天,你就會發現,自己竟然積攢下了許多。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99字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這是我國革命領導人毛澤東爺爺對自己上學時經歷的往事的回憶。《恰同學少年》這本書講述了毛澤東年輕時在湖南第一師範大學讀書、生活的經歷。

在《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中作者用生動的筆法刻畫了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勤奮刻苦的優秀學生,以及孔昭綬、袁吉六等誨人不倦的好老師、優秀校領導等形象。我最喜愛的人無疑是本書的主角:毛澤東。他機智勇敢,樂於助人,少年時期了他和我們一樣,雖然經歷過風雨、見過世面,但仍然懵懵懂懂,還不懂得一些道理和規矩,因此經常會碰壁摔跤,或者辦出糗事。

毛澤東的領導力和膽量是無人能及的。雖然是少年,但他已經萌發了極強的領袖意識。在他的校園中,曾來過一個名叫張乾的新校長。他雖然誨人不倦,但過度地補課同學們疲憊不堪,甚至累死了一個負了傷的同學。毛澤東對校長的教育方法不滿,於是他聯合數百號同學,齊心協力,竟把校長趕了出去。毛澤東雖然勇敢,但因年少往往控制不住情緒,經常與老師因為意見不同而爭論。

而毛澤東的機智勇敢也曾立過大功。他在第一師範大學讀書的最後幾年,長沙城外曾來過一支潰兵,有幾千人之多。但因為怕遭遇埋伏而不敢進城。毛澤東帶領學生軍,以油桶鞭炮來代替重武器。他還扮成軍官,進入敵軍營中勸降。他面無懼色,舉止鎮定,通過自己的智慧與勇氣,不費一兵一卒就讓敵軍繳械投降,保衛了長沙城。

在書中也有兩個無惡不作的混世魔王,馬疤子和劉俊卿。馬疤子是當地的匪首,殘忍、狡詐,又卑鄙。而劉俊卿和毛澤東原來是同學,但後來當上了土匪。他們“磨牙吮血,殺人如麻”,一心想對師範大學復仇。但邪惡之心總會遭到報應。兩人最終在猴子石戰役中被消滅。

讀完這本書,我收穫頗豐。我對毛澤東機智勇敢,無所畏懼的品格十分欽佩崇拜。更加明白了,要抵制邪惡,發揚正義。這本書還原了領袖的朝氣與美好品質。我認為我們應該以毛澤東及他的同學們為榜樣,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奮鬥!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709字

在看《恰同學少年》的時候,我不禁感嘆:"毛澤東,是怎樣從一個普通少年,成長為一代偉人的呢?"

首先,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是,毛澤東有個性。他是個有自己獨特想法和觀點的人,而且,他似乎與生俱來就有不同於常人的特質——勇敢、無畏,還有超強的領導力。最重要的是,他有顆經受過血肉刀光,經歷過刻骨銘心教訓,而不放棄的初心,擁有遠大抱負和理想!當大家還迷茫、彷徨,為個人命運擔憂,對新社會充滿懷疑時,唯有這些少年,已經奮勇上前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角色,非毛澤東的恩師楊昌濟先生莫屬。他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句言詞,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為什麼呢?我認為,楊老師有一雙"伯樂"的眼睛。只有他才看到了稀世人才。"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要是沒有楊先生,哪來出類拔萃的毛澤東呢?楊昌濟先生還很低調,他從不炫耀金錢,賣弄才能,也不貪官。他一直在旁邊默默地幫助著青年毛澤東。我們不也一樣?一個人的成長和成功的背後,有多少老師與父母的心血與付出。毛澤東當然是幸運的,但是世上"伯樂"不多,主要還是要靠我們自己。假如你是一顆金子,就需要發出金子的光芒,而不是隻等著被別人發現。

一個人的成功,最重要的便是堅強的毅力,謙虛的態度,和心中堅定的意志與信念。雖然,這本書中的主角毛澤東,已給予了我們一個比較安寧的社會,但這不也正好在敲響警鐘嗎:不要再那樣的迷茫!現在,已沒有多少人,再會想起湯薌銘,更沒有人在遊戲打得正起勁時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沉浸娛樂,其實這正是迷茫的一代。

假如連我們新一代少年都沉淪了,還有誰去撐起祖國的未來?還有誰去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振興祖國,改變世界!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94字

剛讀這本書時,我認為年少時的毛澤東只是一個性質頑劣、桀驁不馴的學生,儘管他文章寫得很好,很有文采,但是,他在課堂上與老師頂嘴,一怒之下還摔門跑了出去,根本就沒有把老師放在眼裡。但當我看到最後時,我發現,他他已經把智慧和與老師頂嘴的勇氣用到了該用的地方,救下了整個長沙城。

毛澤東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比如他的樂觀開朗,比如他的智慧超群,比如他明明知道家裡的錢不夠,但仍然要堅持去北京讀書,要努力學習。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到了困難不要沮喪,要以樂觀開朗的心態面對困難。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講的:中國著名的國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很高興地掛在客廳裡。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豈不是“富貴不全”嗎?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邊總是不妥,拿回去準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仲林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邊,不就是“富貴無邊”嗎?那人聽了俞仲林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其實在生活中也應該這樣,比如做作業時,遇到了不會做的題,應該詢問老師或同學,不能一個人坐在座位上咬半天筆頭,寫不出一個字來,要每天都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這樣才能取得好成績。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21字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的題目出自毛澤東寫《沁園春·長沙》一詩中,毛澤東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眺望著湘江碧水,回想起和同學一起在長沙度過的時光。而這本書的內容,主要寫的正是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年半的學習生活。

在這本書的眾多人物之中,我最欣賞的是毛澤東。毛澤東非常愛讀書,有一次毛澤東的草鞋破了,楊昌濟老師給了他一個銅板,叫他買雙新鞋,毛澤東路過書店,看到了《西洋倫理學史論》的廣告,就買了一本。毛澤東知錯就改,有一次他在作文課上,頂撞了袁老師,雖然犯下了嚴重錯誤,但是在他知錯後,就立馬趕到了袁老師家裡,袁門立雨,向袁老師認錯。毛澤東雖然有一些科目不好啊,但是他很努力。毛澤東,渾身是膽,在潰兵湘軍準備進長沙城搶東西的時候,帶領200來名學生,把敵人嚇住,面對敵人的要求,勇敢的前往敵營,在計劃被敵人揭露的時候,雖然出了一身冷汗,但是面無懼色,最後敵人還是繳槍了。

毛澤東如此愛看書,雖然我也很愛看書,但是如何給我一塊錢,我路過書店,未必會選擇買一本書。毛澤東雖然頂撞老師,一開始還不肯認錯,但是,在他知道錯後,以袁門立雨,向袁老師認錯,我們一般人恐怕都做不到。毛澤東雖然英語不好,但是他很努力,沒有灰心,而我有些地方做不好就煩躁,我應該向他學習。毛澤東的這些優點,是他成為著名軍事革命家到著名領袖的關鍵。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讓我瞭解到了著名人物少年時代經歷,也讓我認識了民國初期的混亂的局面,令我受益匪淺!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904字

我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遇到像《恰同學少年》這樣讓我著迷,乃至心潮澎湃的書了。而帶給我更多的,是深刻的思考。

整本書講了以毛主席在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求學五年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了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陶斯詠、楊開慧等優秀青年為自己“改造中國,改造社會”的遠大志向而奮鬥的故事。他們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組織進步青年團體,開展交流活動,面對波濤洶湧的湘江,大聲呼喊誓言;組織“第一師範學生軍”,刻苦地訓練,面對幾千人的反動潰軍,他們機智應對成功繳槍。書中的老師們也同樣讓人敬佩不已。孔昭綬、楊昌濟、黎錦熙,是他們,塑造了一批敢以天下為己任的優秀青年。

這本書雖然沒有華麗的包裝,精美的印刷,卻處處萌發著一種壓不住的勃勃生氣,使人振奮不已。在這本書中的眾多人物中,我最欣賞毛澤東,他英姿颯爽,雖不怎麼帥氣,但僅明亮的眼神,就會讓人為之一振。每每想到他,我都會想到那個豪氣沖天,在讀書會上暢所欲言的毛澤東;那個在北洋軍閥包圍下英勇無畏的毛澤東;那個在易永畦生病時無微不至的毛澤東。雖然他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太沖動、太倔強、太自以為是等等,但他仍然讓我敬佩。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我最敬佩的就是毛澤東那種“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凌雲壯志。一個人必須有一個遠大的志向,有了遠大的志向,就應該朝著它奮鬥、努力,才會有學習的動力。這個志向並不一定是具體的,像毛澤東,他也沒有想過自己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但他有一種視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這就足夠了,正是因為這種責任感,他才會刻苦讀書,堅持鍛鍊,才會帶領手無寸鐵的同學們保衛長沙。《恰同學少年》給我的一個啟示就是:“立志在先。”

我們要學習毛主席的好肯吃苦,愛讀書,不畏邪惡勢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我希望我中華少年能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國家的一腔熱血,來證明:“今日之中華,全在我少年!”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25字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第一任偉大的主席——毛澤東,小時候的有趣故事。

毛澤東小時候,家境非常清貧。但因為毛澤東小時候熱愛學習,父母掙錢供他去了許多的學校,最後,他去了一個長沙較好的學校,一師學校,因為一師,學校不需要交費用。

毛澤東在一師學校裡結交了許多好夥伴。毛澤東在學校裡很有主張性,在晚上,等上課上完他又辦了一個讀書會,參加讀書會的人,非常不統一,有中南學院的女同學、有打工的工人、還有毛澤東的幾個好朋友;在下雨天,他不顧雨的猛烈,在室外鍛鍊身體。在炎熱的夏季,在操場上,指揮其他同學們軍訓……最讓人驚訝的,就是與同學們一起,把新來的張一校長,趕出了一師。

但毛澤東的成績,一向令同學們佩服,當然也讓讀者敬佩不已,在一次一師的全校同學投票毛澤東,他贏得了全校第一的榮譽。

我非常佩服這本書中的主人公毛澤東。因為他非常自信,很有主張感,而且不會為一點小事而斤斤計較,他非常勇敢,孝敬父母,他的體育成績也很好……當然,每個人不會十全十美,毛澤東也一樣,他的音樂、美術不是很好,但是每個人只要是在進步,每個人的缺點都會慢慢的消失,直至變成優點。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741字

早晨的陽光透過窗戶,把我的房間照得亮堂堂的,我捧著《恰同學少年》,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故事情節,我發現整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著濃濃的愛國情懷,洋溢著青春的活力,令人愛不釋手。

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像一顆顆閃亮的星星,一下子把我帶回了那個外強內弱、民不聊生、外憂內患、硝煙四起的那個時代,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的氣息迎面而來。故事中最令我心潮澎湃的就是第二十九章“男兒蔚為萬夫雄”。主要內容是在1917年11月18日,北洋軍閥湖南督軍傅良佐,在護法戰爭中被護法軍程潛部(湘軍)擊潰後大鬧猴子石,正當全城老百姓都落荒而逃的時候,第一師範的學生在困境中,受到毛澤東同志的鼓舞,穿上了學生軍裝奮勇崛起,而他們在毛澤東的帶領下,面對如狼似虎的敵軍,臨危不懼。用出眾的智慧和過人的勇敢,戰勝了真槍實彈的敵人。

在毛澤東的身上,我看到了知識的力量,因為毛澤東從小發奮讀書,所以他才能學以致用,面對那黑洞洞的槍管,不用一刀一槍,用自己的智慧把敵人嚇得四肢發軟,繳槍投降。不止如此,在未來的歷史裡,他更是用自己的智慧,帶領全中國人民,走出黑暗,走上了一條屬於中國人民的大道,解放中國,從此讓全國人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在我們民族的歷史裡,像毛澤東一樣用知識擊退敵人的人有很多,比如春秋戰國時代的墨子,魯班為楚王做攻城器準備攻打宋,墨子聽了來到楚國勸諫。墨子用腰帶等物品和魯班進行了一場模擬戰,魯班製造的攻城器,都被墨子巧妙打敗。然後魯班勸楚王殺了墨子,可以破宋,而墨子說自己事先將守城的方法告訴弟子,並去守衛宋國,所以楚王不得不放棄攻打宋國的念頭。

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你要成為一個聰明的人,那就要好好的讀書,讓知識把你變得更強大!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533字

這個寒假,我看了《恰同學少年》這本書。我最喜歡第29章“男兒蔚為萬夫雄”這一章。

1917年11月18日,北洋軍閥、湖南督軍傅良佐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潰軍敗往長沙,此時已到了猴子石。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全體學生撤往東面的阿彌嶺時。毛澤東用自己的智慧,分析了當前的局面。成功的令潰軍離開了長沙城,並且還得來了千把槍。

比起毛澤東,我們可差多了。毛澤東的能力和定力都是我們做不到的。我們頂多也就是遇到危險不會“慌亂”而已,不僅不像毛澤東遇到危險沉著、冷靜、鎮定自若、面臨危險時渾然不懼,而且還左跑右跑,給人不是一種“班級”的感覺,更不用說面對有一隻武器的軍隊了。

特別是在第10章裡面,毛澤東教書的方法給我很深的印象。把一個字拆分成一些令人熟悉的部件,從記住這個字。比如香噴噴的香這個字,他把香拆成日跟禾這兩個為人們熟知的字,從而讓那些不識字人記住這個字。在第27章裡面,毛澤東又因為工人們根本不識字,又搞了一番特別新鮮的舉動:“把長沙裡面最受歡迎的花鼓劇目改編了下。”讓那些不識字的人們知道,晚上可以去找他學習文字。

我希望我能像毛澤東那樣勇敢,對社會性學科學習特別好!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890字

《恰同學少年》是著名作家黃暉寫的一本鉅作。這學期,張老師讓我們班裡同學共讀此書。

黃暉用了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講述了青年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蕭子升等人在湖南第一師範度過的五年半讀書經歷。其中讓我深受啟發的是"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以不移"這個故事。

故事主要寫了叛國賊劉俊卿為了獲得官位出賣校長和同學們,把《明月上篇》交給了湯薌銘,大批軍隊把學校包圍了,要處罰孔校長,可是在同學們和劉三爹的幫助下,成功脫險。

這個故事中,讓我極為讚歎的是孔校長和劉三爹。孔校長雖然是一個文人,可是卻有著堅強不屈的氣概,雖然國民黨的實力如此強大,雖然士兵的槍口如此可怕,可是這些完全壓不倒孔校長捨身取義的信念,他願意與國民黨永戰到底,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也不肯投降與國民黨,他臨危不懼,捨身取義的精神,值得我們世人讚歎和學習。

劉三爹雖然只是一個賣臭豆腐的小販,也沒有上過學,更不懂得什麼大道理,可是我認為他是一個英雄。他和孔校長沒有什麼關係,他卻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救孔校長,他捨身為人,不怕犧牲的精神,讓我十分讚歎。

在我們中國歷史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好漢,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安全,為了正義,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比如說:狼牙山上的五位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主力安全撤退,他們和日本鬼子抗戰,他們在彈盡糧絕的時候,也不肯向敵人屈服,不投降於敵人,最後他們跳下了懸崖,壯烈犧牲了。

"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一不移。"這12個字,象徵著什麼?象徵著中華民族無數英雄,為了讓人民安居樂業,幸福生活,為了讓祖國變得越來越富強,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堅定不移,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才換來了我們今日的太平生活。

"感國家之多難,誓九死一不移。"我們21世紀的中國還算太平,可是還有許多國家朝我們中國虎視眈眈,美國、韓國、印度等國家。我們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樑,好好上學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長大為祖國做貢獻,讓我們中國科技、軍事、經濟等方面排在世界的第一,不能讓歷史重蹈覆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牢記血的教訓。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747字

讀了《恰同學少年》這本書後,我非常敬佩毛澤東讀書的專注。毛澤東有個毛病:性子太浮,做什麼事情,旁邊稍微一吵,就容易分心。英語成績也不太好。所以他專門選了最吵、最鬧、人最多的南門口的街道上,坐在大樹下,捧著英語課本,一動不動地大聲朗讀著。讀得非常專注,旁若無人。

毛澤東知識已經那麼淵博了,作文在第一師範都是第一名的,可他還要改正自己的缺點,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毛澤東做事情專心致志、努力做到更好的精神讓我敬佩。正是因為毛澤東這幾點做得非常好,再加上他刻苦讀書,才成為了主席,換作我的話,旁邊稍微一吵,我立刻就被吸引過去了。

有一次放學後我在家裡做作業,突然,窗外傳來了激烈的打罵聲,我以為這種聲音一會兒就沒了,但是它不僅沒有停止反而更激烈了,還伴隨著哭鬧聲。我懷著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放下手中的筆,跑到窗前向樓下望去,看著看著,我想起還有很多作業沒做就走開了,可是心裡總想著:他們為什麼要打架?那個環衛老爺爺為什麼這麼狠心要打一個老太婆呢?想著想著,又忍不住去看。他們散了,我才趕快回去做作業,竟然不知不覺半個多時過去了。

不止毛澤東如此,很多名人都是這樣的。只有專心致志,不受外界影響,才能有所成就。

居里夫人小的時候,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樣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有一次,她在學習,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她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居里夫人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她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居里夫人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居里夫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居里夫人長大以後,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

我以後一定要像毛澤東那樣,做事專心致志,不受外界的影響,才能有所成就。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4

讀後感 ,595字

讀了《恰同學少年》這本書,我感到無限震撼與內心的無比激動。

《恰同學》這本書講述的是老澤東、蔡和森、楊開慧等一代革命先驅的刻苦學習生活。同時也講述了楊昌濟等教師的優秀教學理念。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反襯出了毛澤東身上的良好品質及刻苦學習,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和永無畏懼的英雄氣概,值得我們去學習。

有一次,楊昌濟老師去毛澤東的寢室找毛澤東,碰巧毛澤東去圖書館看書了,楊老師瞥見他的床,發現床上只有一小半容身之地,其餘面積全是用來放書。他還發現了一張《大公報》,上面貼著密密麻麻的小紙片。這全是毛澤東對不懂的詞句的註釋與理解。接著,他來到圖書室,只見毛澤東在昏暗的燈光下讀著書,一手拿著書本,一手拿著詞典。

讀了這段話,我的心裡頓時如同一把小石子落入了平靜的湖面裡,激起了層層漣漪,一面是對毛澤東感到敬佩,他那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他多刻苦鑽研啊!能把一張報紙都貼得密密麻麻。二是對作者的高超寫作技巧感到敬佩,在他的筆下,一個個人物生動,有趣,興趣性格各不相同。比如不動聲色的蔡和森,他遇事十分沉著冷靜,有一次他們去打仗,他為毛澤東出謀劃策。可毛澤東就不一樣了,他跟蔡的性格完全相反,他遇事總是熱血沸騰,十分衝動,而在衝動中又帶著幾分理性。

讀了這本書,我感慨萬分。以後的世界是年輕人的天下,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學習毛澤東身上的良好品質,以便長大忠心報國,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600字 篇15

讀後感 ,2052字

【篇一:恰同學少年讀後感600字】

安羽揚

在我的心目中,毛澤東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他可是新中國第一代主席。當我拿到《恰同學少年》這本書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看了一小段後,發現原來是寫毛澤東的。心想:“毛澤東是怎樣從一個小孩變成一個偉大的人物的呢?”

我每天沉浸在其中,彷彿和毛澤東成為了朋友,跟他一起生活。這是一部紅色經典青春勵志小說,寫的是毛澤東和他的朋友蔡和森、向警予等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求學和生活經歷。

在眾多人物中,毛澤東的所為,讓我讚歎不已。他的勤奮認真讓我欣賞。他讀書十分認真仔細,遇到不會的就查字典,並標註出有意義、重要句子,他的標註經常比書上的字還要多。臨近期末時,他每天覆習到三更半夜,早上很早起床看書。連老師都評價“他是全校睡得最晚,起得最早的學生”。有一次,他為了做更多筆記,把整本書都抄了一遍。對於他來說,不做筆記,就等於他沒看過這本書。就跟我們張老師叫我們做的摘品是一個道理,不動筆墨不讀書嘛,我也要向毛澤東學習。

他的勤儉節約也讓我敬佩,他的鞋破了也不換,除非是實在沒法穿了的時候,才去買新的。他連四毛一雙的鞋都嫌貴,但他卻把幾塊大洋花在買書上。有一次,老師給他錢讓他去買鞋,他沒去買鞋,而是買了幾本書。省吃儉用,天天訂報紙、買書,關心國家大事。哪像我們現在,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我們要好好珍惜現在有書讀的日子。

他的勇敢無畏讓我震驚。在第二十章君子不為亦必有所為中,反動派的槍口指向毛澤東的頭時,他還若無其事地在杯子裡倒茶。要是我,早就嚇死了,毛澤東的膽子還挺大的。我還在第二十四章書生練兵中,看到毛澤東與他的朋友,和反動派作鬥爭,感受到他們敢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與情懷,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讀到這裡,我才發現新中國的成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書中的一系列故事不停地在我腦海中迴旋,讓我感嘆、感慨,我敬佩毛澤東的豪情壯志,他的勤奮認真,勤儉節約,勇敢無畏,深深地打動著我。讀完此書,我的心中充滿了對青年毛澤東的敬佩之情。

【篇二:恰同學少年讀後感600字】

黃文妍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讀了《恰同學少年》,我才真正瞭解了這句話。

《恰同學少年》是黃暉編著的一本小說,它以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範的求學生活為主線,充分展現了毛澤東、陶斯詠等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為尋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鬥志、敢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與情懷,和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

在這本書裡,毛澤東他們努力地追求理想,最終成就了大業,成為了民國的偉大革命家。有時,我似乎也迫不及待地想融入到他們這些學生中,不怕艱難險阻,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實現它!

習近平習爺爺曾經說過,紅船精神,是指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是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也是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其中,堅定理想的奮鬥精神,是不可或缺的,因為,沒有理想,我的人生就沒有目標,學習又有什麼用呢?有了理想,就有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做事,也會十分有激情,有幹勁兒。自己的人生,由此也不會感到空虛、漫無目的了。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作家,但在我確定它為我的理想之前,我還想當畫家、當歌手,當然,這不是不行,只是我必須確定好一條路,紮紮實實地往前走,把這條路走得順暢、走得出彩!

《恰同學少年》告訴了我一個令人終生受益的道理:不要怕艱難險阻,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努力地實現它!

【篇三:恰同學少年讀後感600字】

徐楨

當我將《恰同學少年》這本書合上時,腦海中還是浮現出一幕幕場景……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毛澤東主席在青年時代就讀於湖南第一師範的學習生活為主線,展現出了毛澤東、陶斯詠、蔡和森、向警予、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為追求理想而奮發圖強的故事。而我最被《世間大才少通才》這章吸引住了。

這章故事主要講述了毛澤東的社會學科(國文等)一直名列前茅,美術、英語也還說得過去,但數、理、化可是第一,倒數的。這樣讓老師們一直哭笑不得,但在他的努力下取得了進步。

我一看完這篇文章,十分得驚訝和意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偉大的主席毛澤東青年時代的理科、藝術科的成績竟然是倒數的!他不應該門門優秀嗎?但到後來,我又因他堅持不懈,勤學好問的精神而打動了。同時,孔昭綬校長的教育方法也十分值得學習,他重新制定了評分標準,與毛澤東談心,使他更加奮發學習。

正如題目所說的,時間上人無完人,但有些同學卻嚴格過頭地要求自己,明明可以在下課十分鐘放鬆一下,喝口水,聊會兒天,但卻把自己嘣得緊緊的,我認為這樣只會事半功倍,所以我非常讚賞班主任張老師的做法,她不但不讓我們一下課就交作業,反而讓大家停下手中的筆,去休息一下。

雖然每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做到處處優秀,但並不代表你能放鬆自己,我們要像孔昭綬校長說得那樣:"盡力——對你所欠缺的功課,你的確盡了功力,這就夠了。"

恰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443字

男兒蔚為萬夫雄

合上書本,毛主席那令人驚歎、令人敬佩的事蹟還時刻浮現在我的眼前,盪漾在我的腦海中。

假期裡,薛老師佈置我們讀了《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主要講了毛澤東和蔡和森,以及他的同學們在長沙第一師範的求學經歷。我深深地為當年那意志堅定、酷愛讀書、胸懷天下的青年學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充滿朝氣的青春活力所震撼!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青年時期的毛澤東雖然有時做事莽撞,不喜歡理科,甚至常常感情用事,但他卻有著遠大的理想,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領導才能。他心繫國家命運,不計個人得失的高尚品格更值得我們學習。

毛澤東在求學期間,開辦工人夜學,利用假期遊學,創辦學生軍,領導反袁運動 、在一次次活動中,逐漸確立了他在學生中的領袖地位,為他後來成為一代偉人奠定了基礎。當然,毛澤東最終能成為萬夫之雄,和他的恩師楊昌濟老師的引領和幫助是分不開的。

讀了這本書,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成為了我的偶像。我要學習毛澤東的膽識和拼勁、蔡和森的沉穩、蕭子升的謹慎 、我要努力向更高的人生目標奮鬥,走向那萬夫之雄!

同學少年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953字

這個寒假,我讀了不少課外書,但令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同學少年》。這本書主要寫了少年成長中經歷的無數個大大小小的事情,有挫折、有成功、有付出……每一個主人公感人的歷程,像我們成長路上的一盞盞明燈,指引我們走向美好的未來。

《同學少年》中每一個人物的經歷都告訴我們一個人生的道理。從徐豆豆和蘇蘇的故事中,我明白了真正的堅強應該是包含著愛與善的強大感化力;從劉中明和李一凡的故事中,我知道了人格尊嚴與良心的喪失比貧窮更可怕、更可悲,只有自尊自信而又充滿善心,才能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開心;從悠池和邱佳的故事中,我懂得了我們應該在拋棄任何優越感的情況下建立最純最真的友情,並好好珍惜;從肖路的故事中,我領悟到書籍能讓我們汲取人生的哲理,讓我們尋找到成長的動力,也能為自己贏得了尊嚴與自信。

兒童文學作家培晶說過:“勇敢執著地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堅忍不拔地捍衛屬於自己的個性,相信自己是夜空中哪一顆星,那一顆星肯定就是你。”大櫓就是這樣的男孩,小小年紀就出海遠航,抵抗住了暴風驟雨,創造出生命的奇蹟,那是因為他有紮實而又堅固的生存力量—勇敢、堅毅、頑強……

這本書中還講到,在生活道路上,每個人難免都會遇到失敗,但如果擁有親情和有友情的支援,就不會輕言放棄。不放棄,快樂和希望也就在前方。這讓我想起三年級暑假在少年宮學國畫時候的一件小事。那時我跟老師學畫蝦,在回家習作的時候,天氣很炎熱,我心浮氣燥,無論怎麼畫都不滿意,不是比例不對,就是濃淡控制不好。一連幾張下來,急得我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一氣之下丟下筆,大喊大叫。媽媽走過來心平氣和地安慰我:“畫不好沒關係,你慢慢來。先想想老師們講的要點,再動筆試試,熟能生巧,一定能把蝦畫好的。千萬不能半途而費呀!”過了一會兒,我的心漸漸平靜下來,想想媽媽說的話,覺得十分有道理,齊白石大師能畫出栩栩如生的蝦,不也是經歷多次失敗後,才慢慢成熟起來的嗎?我要堅持到底!於是我先想了想蝦的結構與技巧要點,然後認認真真地畫起來,不一會兒,一隻只神氣活現的蝦就出現在我的紙上。媽媽在一旁看了也禁不住嘖嘖稱讚。

《同學少年》真的是一本非常好的課外讀本,書中那些美好的故事感動人心、百讀不厭。它們能盪滌心靈的塵埃,消融心中的冰點,激勵前行的腳步,感受幸福的溫度!

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18

觀後感 ,1056字

為了讓我們更好地瞭解開國領袖毛澤東,放假前,語文老師給我們各播放了兩部關於毛澤東的電視劇中的一集,其中讓我最深刻的是《恰同學少年》。

在劇中,有好幾處都講述了毛澤東讀書的情景。一處是毛澤東本是去買鞋的,可是當他一見到書店,便不由自主地走了進去,雖然當時他穿的鞋子已經爛得不能補了,最後卻毫不猶豫地把那本關於倫理學的書買了下來,而買鞋的事卻早已拋到腦後。

看到這一幕,我不由暗暗地想,是什麼讓毛澤東不惜花掉身上僅有的錢去買書呢?也許正是他那種對書的熱愛和渴望吧!書自有一種引人的魅力,這是多麼美妙啊!毛澤東讀書是非常勤奮的,後來有一次,他的老師楊昌濟先生借給他一部倫理學手稿,他為了及早把手稿還給老師,竟然一個星期晚上不睡覺,把幾十萬字的手稿抄了下來。在那漆黑的夜裡,有一個年輕人,在閃爍著一點光亮的房間中聚精會神地讀書抄書,那畫面多令人感動啊!

看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今天,想到了自己。今天,有很多人只讀到初中畢業就去打工了,有的人從不從不珍惜時間,珍惜身邊的學習機會,把大好的讀書時光白白地浪費掉了,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個。雖然我也是學生,是讀書人,但讀書的熱情卻遠不及毛澤東。為什麼毛澤東在那樣差的條件下仍如此努力學習?為什麼在現今這麼好的學習環境中,我們卻不能像毛澤東那樣努力學習?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毛澤東心懷國家,每時每刻都在想著怎樣通過讀書,來改變國家落後的面貌,讓百姓過上美好的生活!正是這種偉大的理想,一直激發著他努力學習!看來,為什麼而讀書的問題必須要解決好,然後才能產生讀書的動力和信心。

電視劇中,還有一個片段,說的是毛澤東因為窮,買不起紙張,為了省下買紙的錢,平時閱讀報紙時,他不怕麻煩,勤奮地剪報,凡是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將它剪下來,放好,事後再通過各種途徑去探求答案。看到這裡,我深感慚愧。在平時的學習中,我沒有像毛澤東那樣節儉。在我眼裡,一個作業本只不過是三毛錢,值什麼錢呢。所以,我經常換用新的作業本,每一本只寫一半就扔了。想到自己的行為,我真想痛揍自己一頓。我是那樣的可惡,三毛錢難道就不是錢嗎?要砍掉多少樹木才能做成一個作業本啊?過去,我從不思考這些問題。但現在我會考慮了,從毛主席的言行中,我深刻地明白到,無論在多富裕的條件中,我們都應節約資源,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要獨立思考,自己去尋找答案,最終解決問題。

無論條件多苦多差,我們都不應該放棄學習,因為學習是通往成功、實現夢想的最好途徑。在此,我呼籲那些學習差的同學或不想學習的同學:振作起來,努力學習,去創造美好的未來!

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19

讀後感 ,671字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懷著對革命領袖的無比崇敬,懷著對歷史精神的深深敬意,我看完了《恰同學少年》這部書。

在書中,我深深地為當年那氣宇軒昂、胸懷天下的少年學子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充滿朝氣的青春活力和豪邁的革命氣慨所震憾,深刻地感受了時代偉人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非凡的風采。

在我腦海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段話:“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人有理想,有信念,懂得崇高與純潔的意義。假如眼中只有利益與私慾,那人和只會滿足於物慾的動物,又有何分別呢?林文忠公有言: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若相信崇高,崇高自與我同在!而區區人言冷暖,物慾得失,與之相比,又渺小得何值一提。”

青年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在青春年少時期,正是風采、才華旺盛之時,他們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是何等的蕭灑;他們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又是何等的執著和豪邁。為我們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

古人云:“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說的都是關於少年志向與成就事業、實現理想抱負的辯證關係。志向,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理想,二是實現理想所必備的意志和毅力,兩個方面缺一不可。因此,胸懷遠大理想,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應當是中國青少年報效祖國,有所建樹的首要任務,也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走向世界的最重要的力量之源。

讀著他們的故事,我彷彿體驗了這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見證了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

讀恰同學少年有感 篇20

讀後感 ,635字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恰同學少年一題就是摘自《沁園春长沙》的一句,講的是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人發生在位於長沙的湖南第一師範大學歷時五年半的真實故事。“少年”一詞體現他們滿懷熱情與理想,充滿了正能量。

故事中的主角就是上面提到的人物,他們當中也只是個別家境好一點,能拿出學費,其他的人都是需要借錢讀書。毛澤東,大家都很熟悉,我們偉大的領袖。他以前的家境並不寬裕,但他有遠大的志向,最終成為偉大的人物。他主張: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志,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的他也一直這麼做,使自己變強大,增長知識與智慧,不斷讓自己進步。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29章中最後一章節,街上所有的人都逃了,就剩下一師的學生和老師,毛澤東帶領大家,奮力反擊,讓敵人投了降,也證明了一師學生愛國之心。

對比一下當今社會,如果換做是我,我想我不會那麼大膽,提出建議並實施行動,恐怕連走都不敢走上去。現在城市和諧發展,家庭富裕,也只有警察、消防隊員才可能去做這種危險的事情。如今每家每戶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不用為了每日三餐而發愁,更不用為沒有學費而擔憂,我覺得讀書方面也應該比以前好,不要連我們的祖輩、父輩都不如。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他們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一切為了和平、溫飽、家人的安全、社會的穩定。以前的少年志氣高,我們是新時代的少年,也應該有志氣,不要比不上艱苦時代的讀書人,我們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