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935字

最近朋友圈和娛樂新聞都被《我不是藥神》刷屏了,在看了不少的影評之後我也拿著爆米花坐進了電影院。雖然對電影的大概內容已經知曉,但在看到最後的時候還是哭得稀里嘩啦。戳爆我淚點的是小黃毛彭浩死的時候,程勇對著曹斌吼的那句:“他才20歲,他只是想活著,他有什麼錯?”還有老太太拉著曹斌說的:“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我們每個人都有活著的權利,卻又對生命無可奈何。張長林說他買了那麼多年的假藥,見到的最多的病是窮病。因為窮他們買不起藥,又因為對生命的渴望他們想要買到藥,所以無論是張長林的假藥還是程勇的走私藥最後都成了他們的救命藥。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所有的重點都放在了程勇的藥上面,朋友圈裡大部分人的評論也是圍繞著生命、生病、藥和錢進行的。然而在看完之後在回想記憶中的片段,真正打動我的卻是那些最容易被忽略的內容。

呂受益帶程勇去他家看他的兒子,他說剛查出自己有病的時候兒子還在媽媽的肚子裡5個月,當時他只想死,可是兒子出生之後他就不想死了,他想等著兒子叫他爸爸。現在他和程勇一起賣藥,有錢了也有藥了,他說如果以後兒子結婚早的話,他還有可能當爺爺。看到這裡的時候,心裡覺得暖暖的,雖然知道程勇走私藥是不對的,但卻讓那麼多人看到了希望,這世間的對與錯究竟該以什麼來衡量呢?

另一個片段是小黃毛彭浩死了之後,程勇去到他住的地方拿著的那張已經不會被使用的車票。彭浩之前說他不會再回去了,因為家裡的人都認為他已經死了。本來他就是因為不想拖累家人才跑出來的。但是後來他有藥了,有救了,所以他剪掉了小黃毛,買了車票。或許他壓在桌子上的照片中一家三口笑容燦爛的在一起的場景很快又可以再現了。可最後因為警察的追查,為了保程勇,他還是沒能回去,永遠的回不去了。

看完電影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是對和錯?程勇走私藥是錯的,卻讓那麼多人看到了希望,病情得到了控制甚至生命得到了挽救。彭浩幫著程勇賣走私藥是錯的,卻幫助了那麼多病友。最後程勇被判刑的時候,道路兩旁都是前來送行的病友,車子經過的地方他們全都取下口罩。就連押送程勇的警察也為之動容,將車速降低。

我想是非對錯其實就在我們心中,只要秉持善念終究會得到善果。就如同電影最後,程勇得到了減刑,且藥的事情也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化進了醫保。這便是最好的結果。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618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慢性粒子白血病的病魔,威脅著無數人的生命,每天都有無數人倒在了死神的屠刀下。

而當時治療這種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服用格列寧,且需終生服用。但是瑞士產的進口格列寧,標價為四萬元人民幣一瓶。這對當時還算富裕的人來說,也承受不起,更別說那些窮苦的老百姓了。無數的病人因此把家底吃空,家人吃垮,最後也只能在病床上等死。

《我不是藥神》裡,藥販子程勇開了一家印度神油店,因為需要錢給父親治病,開始祕密從印度走私便宜而藥效一樣的印度格列寧,低價賣出,他賺到了很多錢,也給窮苦病人帶來了生機。被患者稱為“藥神”……但他終究架不住坐牢的恐懼,將銷售權讓給了另一個假藥販子。但那個藥販子喪盡天理,昧著良心,竟將藥升到兩萬一瓶!噩夢再次襲擊著窮苦的病人……

身邊熟悉的病人,吃不起藥,痛苦地放棄了生命,離開了家人,程勇大為震驚,也覺得有義務再次拯救他們。於是,善良的他毅然勇敢地再次走上了販藥之路。進價2000元的藥,卻只收500元,貼錢救助著廣大病友,讓更多的病人吃得起藥,延續生命。

最後,他進了監獄。但是他的善舉,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昂貴的格列寧進了醫保,病人們吃得起了,生命得到了延續。

程勇是善良的,我們的國家是明智的,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昂貴的救命藥品都被降低了關稅,列入了醫保,讓廣大窮苦病人都能看得起病,吃得起藥。

影片看完了,觀眾久久不願離去,許多人眼含熱淚,感概不已。讓我們為偉大祖國而自豪。祝福祖國,遠航吧!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817字

徐崢不愧為一代名導,他的喜劇總是這樣娛樂,這樣獨特,這樣高深,這樣奇妙,這樣誅心。尤其是今年的大作《我不是藥神》,除了票房高賺之外,更是口碑上佳,直擊人心。

《我不是藥神》中徐導演繹了一個名為程勇的藥販,他從一個貧困潦倒的油店老闆,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一下子成為了一個名聲赫赫的“藥神”,賺取了豐厚的利潤,實現了人生的逆轉。程勇之所以成為大名鼎鼎的“藥神”,正是因為他一躍成為了一種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而這種藥不但價格昂貴,更是有價無求,十分難得。可是,令人欣慰的是,叫人欽佩的是,程勇並沒有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丟失自己的本心,自己的善良,自己的良知,自己的人性。當他設身處地的進入白血病這一個群體之後,他真正成為了一個“藥神”,他開始為病人著想,為病人爭取機會,即便自己深陷牢獄之災,也在所不惜,在所不辭。

當然,程勇的蛻變叫人拍手叫絕,但是除了程勇之外,無論是正義的警察曹斌,還是重病患者劉思慧,都讓我們充分體會到了現實的殘酷,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辛酸,也讓我們從一個客觀的角度瞭解了什麼是現實,什麼是現狀。試問,這樣大膽反映社會的影片,這樣直接觸碰人性靈魂的佳作,怎不叫人產生共鳴呢?

徐導的作品就是這樣,讓我們在歡樂中感受辛酸,在不幸中體會痛苦,在絕望中感受希望,在跌宕中領會人生,在坎坷中得到昇華,在心酸中得到啟迪。

但是,我知道,徐導想要傳遞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感慨,一陣的討論,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長久的反思,永遠的思考。為何印度的仿製藥這樣昂貴?為何走私的藥販這樣肆無忌憚?為何窮苦的人們這樣可悲可泣?為何悲哀的患者這樣可憐無措?再者,為了解決白血病人用藥的現狀,國家該制定什麼樣的法律?政府該執行什麼樣的方針?醫院和藥販該保持什麼樣的仁心?病患和家屬該秉持什麼樣的態度?

總之,《我不是藥神》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歡樂,更多的是關於人性的思考和反思,但願每一個人都能從這部影片中得到關於自己感悟。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1312字

一天晚上去看了電影《我不是藥神》。本來知道這部電影是因為一直都有再關注愛情公寓的電影,也一直非常關心王傳君究竟會不會回來。結果最後得到訊息:王傳君參加了另一部電影,並且與大電影撞檔。

這部電影就是《我不是藥神》。

這部電影的內容其實很簡單:程勇是一名賣印度神油的商人,因為家裡缺錢,幫助呂受益去印度走私一種叫格列衛的白血病藥品,還認識了單親媽媽思慧,黃毛彭浩,劉牧師幾個人,剛開始的程勇完全是因為錢才會做這行,在有了錢,還差點被警察發現之後,他宣佈自己不再走私賣藥。而在呂受益因為失去藥物而差點自殺最後死亡後,他終於再次開始走私,這次他全部以成本價賣出,甚至倒貼錢,最後被警察抓住,判了三年的刑。

我想從每個人來說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

先是主角程勇。程勇很典型的一個底層社會的一個普通人,上有老下有小,開著毫無盈利的印度神油店,欠著一大筆房租和父親治病的錢。剛開始的程勇是一個商人,他為了得到錢到印度去進盜版格列衛藥,整部劇開始轉折的地方,就是程勇宣佈自己不做了。

這很正常。不是什麼自私啊之類的,我覺得這是一個特別正常的選擇。有父親有兒子,自己被抓了全家都得遭殃,程勇自己又不是病人,他要不是為了錢根本不會去走私,但是在他擁有了更多錢的時候,他已經不缺了,命和錢誰更重要?肯定是命啊。

在呂受益死之後,以前的勇哥就回來了。但這個時候的程勇已經從一個商人變成了一個勞力。可以說他跑一趟不僅賺不到飛機票的錢和船錢,並且還要豁出自己的命去幫病人,站在商人的角度來看,完全得不償失。

但是程勇不在是當年的那個程勇了。

程勇這個角色的塑造,完全使整部電影更加的接地氣,因為程勇的剛開始就在我們的身邊。

上有老下有小;

家裡窮的沒有辦法只能豁出命了掙錢;

不管有多窮,第一想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

有了錢,見好就收,決不把命和錢交換。

可以說,程勇的初期就是我們

程勇的後期,就是我們所有人都想成為的“英雄”。

再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角色:黃毛。

黃毛那一場戲真的驚到了我。

上廁所看見了警察正查到了這邊,我以為他會趕緊跑過去告訴程勇快跑,沒想到,他自己帶著滿足的笑容,開著車向欄杆駛去。

最後,程勇拿出了他的火車票和他的照片。

他想回家啊。

他早就想回家了啊。

他才20歲。

他只是想活下去。

他有什麼罪。

然後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曹斌。

雖然我喜歡這個角色可能是因為我太喜歡週一圍的顏和演技,最後一幕接程勇出獄的時候,心中一緊,糟了,是心動的感覺。

但曹斌這個角色真的太適合週一圍了。

曹斌這個角色我也太喜歡了。

他是整部劇改變最大的一個人,敲黑板!曹斌的心裡變化,從剛開始的喊著“你再敢動我姐一下”到後面“咱倆找地去喝一杯”,曹斌的位置其實特別尷尬,他是一名警察,不怕接受處分,放棄這個案子,不斷讓領導放棄印度案,曹斌其實早就知道是他姐夫在走私了。

我真的喜歡曹斌。

喜歡他在最後毅然決然地告訴同事“放”;

喜歡他不怕領導的勇氣;

喜歡他的變化。

還有一個淚目的群演。

老奶奶演技炸裂啊。

“我吃藥吃了三年,家裡人讓我吃垮了,房子被我吃沒了。”

“我想活著。”

活著有什麼錯啊。

活著,真的這麼艱難嗎。

活著,意義究竟是什麼啊。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430字

今天,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電影,我們看的電影是:《我不是藥神》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帶我來看這部影片。媽媽回答:“這部影片評分是9。7,這是一部很震動人心的電影。”這部影片的主角叫程勇,程勇是個保健品店的老闆,為了父親的醫療費和供養兒子生活費。他絞盡腦汁地想著掙錢的方法。隔壁店的老闆給他介紹了一個人,那個人說要陳勇去印度走私治療白血病的假藥回來賣,剛開始程勇不同意這樣做,因為會觸犯法律。後來因為父親的病情加重,不得不馬上手術,於是程勇就走上了販賣印度假藥的道路……

看完這部影片,我想說,藥的價格太高了,很多生病的窮人都吃不上藥,所以應該把藥的價格降低一些,藥生產多一點,這樣所有人都可以買上藥啦。剛看到那個老太太,哭著求警官的時候,我也哭了起來。我說不清楚這是一種怎麼樣的心情,總之很難過:是對老太太生病的同情,也是對藥價提高的無奈,更是對法律規定的不理解,為什麼能夠治病救人的藥要被稱為假藥?為什麼程勇幫助病人還要坐牢?

我和媽媽說“我太不喜歡大人的電影了。”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6

讀後感 ,410字

今天,我和我表哥看了場電影,叫《我不是藥神》,這一場電影的主要內容是:

影片的主人公程勇,一個賣走私印度神油店老闆,面臨著爭奪孩子的撫養權與支付不起父親醫藥費的雙重壓力,在隔壁老闆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慢粒白血病病人,呂受益。在巨大利益下,他選擇了走私藥品,並認識了群主等人,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因害怕坐牢,把代理權賣給了假藥販子。幾年後,假藥販子了

被人舉報。呂受益沒有藥品而進入急變期,最終不想拖累妻兒,而自殺身亡,程勇幡然悔悟,毅然決定虧本賣藥救助其他病人,雖然最後被抓入獄,但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政府針對此情況做出了許多有效措施。

在這一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主人公如何從一個利慾薰心的老闆變成了一個一心一意救助他人的“天使”,也瞭解到了慢粒白血病的危害。

這場電影主要講了人性的覺醒和良心的發現。當我們面臨金錢和人性的選擇,我們應該恪守內心的底線。即使我不是藥神,但我們依舊用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944字

這是一部很現實的電影,揭露了最諷刺最荒誕最心酸的現實。

故事剛開始時,慢粒白血病病人呂受益找到程勇想請他幫忙去印度代購廉價的抗癌藥,但在中國販賣這種“印度格列寧”是違法的,只賣三萬七一瓶的正版藥。程勇一開始怕被抓,拒絕了呂受益,呂受益不肯放棄,走之前很平淡的說了一句:我等這藥救命呢。簡單的一句話,平淡的一個眼神,卻道出了所有白血病人的無奈與心酸:吃不起藥,就只能等死。

而程勇呢,神油賣不出去交不起房租,父親得了絕症要做手術,兒子將被前妻收回撫養權,他需要錢,卻沒有錢,他只能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冒著風險去代購藥物。後來他才發現,這裡面有著巨大的商機,因為有著無數買不起正版藥的白血病人,等著這些便宜的藥救命。便宜的藥,是病人的命。

一開始,印度藥廠老闆對程勇說他是救世主時,他不屑的笑笑:“我不要做什麼救世主,我要賺錢。”多麼現實啊,故事前期的程勇代表的是從沒有經歷過病痛的人,我們作為觀眾進入到他的視角里—病人很可憐,但那是種遠離我們的生活,我們體會不到那種痛苦。

隨著劇情的逐漸發展,警察開始追查印度仿製藥,“救命”的行為開始逐漸陷入“違法”的兩難境地,程勇這個人物身上的多面性,開始漸漸被挖掘出來。程勇要開始做選擇題,但對病人而言是死或生的選擇題;對程勇來說,則是違法還是救命的選擇題。但很殘酷的是,程勇可以選擇,但病人選不了。

面對張長林的威脅,程勇選擇了保全自己,將代理權讓給張長林。但是他提了一個要求,不能把藥漲價,這個時候他人性的光輝開始閃爍。

直到程勇變成了一位工廠的老闆,他看見好友呂受益因病痛折磨而選擇自殺時,才讓程勇的心理髮生了變化。程勇的這件事無法從道德上去評判,因為對病人來說,他做的是好事,但對於政策來說,他的確是觸碰到了法律。尤其是影片中,一個蒼老的女人拽住警察的袖子喊道:“我只是想活下來。”戳中了很多人包括我的淚點。

影片中的所有人都在為活下來做努力,程勇賺錢是為了活下來,他賣格列寧也是為了讓其他人活下來。但這層活下來中,卻又包含了太多的無奈。

一面是法,一面是情,這是一種擁有著衝突和矛盾的心理,也讓人的心懸而未決。在《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中,並沒有非黑即白的道德觀,有的,只是不同立場的針鋒相對,但也更加的貼近了這個充滿矛盾的複雜世界。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1325字

都說這部《我不是藥神》主要闡述的是法與情的關係。說實在,看下來我個人並不覺得這部片子沒有給我這方面很深的引導思考,我覺得有些牽強(個人感覺)。

讓我深深感動的是影片的主人公,程勇。我喜歡程勇的真實。影片開局就展示了程勇生活的各種落魄。冷清的印度神油藥鋪,一輛破車滿街走,老婆離婚跟了有錢人,滿足不了兒子日常消費的困窘,臥病在床的老爹沒錢做手術。活生生的loser。然後呂受益找上了他,求他去印度代購慢粒白血病的仿製藥。這對為生計所困的程勇來說,無疑是個賺錢的出路。這時,賣仿製藥對程勇來說只是也僅僅是金錢利益驅使下的結果。有一段黃毛為救同夥偷了程勇三瓶藥,被抓後(忘了是哪段)說他不是為了救人,而是為了錢,程勇不置可否。似乎黃毛站在高處,在質問程勇。看到這,心裡有點不舒服,不是因為為黃毛,而是為情節的設定。即使目的是正義的,但你的行為不一定是高尚的。試想一下,如果你不幸得病,這時有兩個人站在你面前。一個人像商人一樣,以十分之一的價格向你賣藥,另一個表示免費送。試問哪個可信度更高?這時,金錢是藥品質量的保障。

賣了一陣子藥,程勇聽聞警方正嚴查假藥。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不是病人,他不想冒險。他也是個有血有肉的人,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雖說自己從中獲利,但是他賣的仿製藥延續了不知多少個病人的生命。從這個角度,我能理解程勇的做法。吃散夥飯(火鍋)的時候,即使有那一句句“謝謝勇哥”,我也不相信那是真的心存感恩。他們要治病的理由,並不比程勇要養家餬口的理由高尚啊。他們指責程勇自私,自己又何嘗不是呢?還真是“升米養恩,鬥米養仇”。“我不是藥神”,確實,經過這樣的刻畫,程勇很真實。

程勇第二次賣藥之前,有兩個細節。他把兒子送到了機場,他父親實施了手術。他有自己的紡織公司,每月純利幾十萬,生活無憂。他沒有後顧之憂了,了無牽掛。我想這也是他復出賣藥的原因之一。毫無意外的,他遭到了那些人的冷言冷語。從始至終,他對這些人毫無虧欠,這些人就是這樣報答他的。突他於是乎毅然決然地倒貼錢賣藥。然想到一句話“不要把他人的幫助當成理所當然。”這時,他徹底脫離凡塵,成為“藥神”。知乎上影評有段話“如果你沒想好當一個神,那就好好做一個世俗的人。如果你曾於危難時接受別人幫助,哪怕只有一次,記得他永遠是你的恩人。”

影片中有個我覺得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是一群病人在製藥公司門口鬧事的片段。代表站在臺上有一句話“我們的藥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隨後他被扔了一身的番茄雞蛋。藥廠研製的成本高到用億來計算,本身還要盈利,售價高的負擔不起不出奇。我不認為用這樣引導性的畫面來把藥廠的形象完全歸於負面是可取的。現實主義的片子,“現實”過了頭。天價藥的原因究竟在何處?

最後談一點“法與情”帶給我一點點的感受。曹斌被上司罵“法大於情的案子你也見過不少”的時候。既然在這個問題上,影片選擇“法大於情”,那麼為什麼製藥公司代表可以旁聽警方討論案情的會議?有權力的原因。法跟情要怎麼融合,這是政府要考慮的問題了。

總之《我不是藥神》最成功的地方是對幾位主演形象的刻畫,是很多國內電影無法比擬的。至於仿製藥和天價藥,是急需緩解社會現實現象。怎樣平衡每個階層的利益得失,也是政府要考慮的問題。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1718字

一部徐崢的電影,雖說是喜劇,但在各個方面觸動著人們的心,向最深處延伸…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莫過於它真實,不虛偽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在法律和人情面前,我們到底會怎樣選擇?假如你就是主角,看著眼前買不起天價藥的白血病人,你又是否會心動?“這世上就有一種病,你永遠也治不了,那就是窮病…”

電影中的道德觀足夠反映真實,以至於能揭露人生蒼涼的底色,人性的自私與利他,並教人感同身受淚流滿面。看完電影以後,我真的被主人公勇敢且真實不虛偽的精神所感動。哪怕一開始只是為賺錢給父親治病,最後同情心戰勝了恐懼。程勇重情義,也很有自己的價值觀,他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反應了社會複雜的人性,更揭露了當時的形勢。天價藥成為了百姓的負擔,也是因為這個,程勇的決定改變了社會,醫保改革讓更多人有生存下去的希望。

程勇和他偶然認識的四個夥伴一起走私,卻沒有一個因害怕走私犯罪入獄而中途退出的。

老呂,一位別人介紹的朋友,患有白血病,他告訴程勇走私藥的事,正是因為他,程勇決定了他人生中一個如此重要的抉擇。神父,為了和印度人溝通而加入行列的基督徒,但是,在法律和人情面前,程勇的一句話說動了他;“如果基督徒,連百姓的生命都保不住,那你這個神父,還有什麼意義?”而思慧,則是群主,她的號召讓病人都相信,沒有她,程勇根本無法賣出一瓶藥!最後就來說說黃毛吧,因搶藥被程勇抓去運貨,他相貌平平,總是在角落裡沉默不語,但他的心也是火辣的。五個人,都是一條船上的,不會先逃跑,也不會自私,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理想。

在這團結一心的過程中,程勇有一天突然決定不賣藥了,可當大家勸阻他繼續做下去的時候,他開始發脾氣,他說:“我又沒有得白血病!你們都得感謝我!”接著是離別的辛酸,不知為什麼,看到黃毛摔碎杯子滿手鮮血、思慧平靜地道謝、以及神父走時仍是那句教徒的口頭禪的時候,我覺得特別傷感,或許這種方式太突然,而當老呂強笑著給程勇留面子的時候,程勇竟毫不留情地打發他。一句不留餘地的“滾”字,讓老呂的強顏歡笑變成了淚水,四個人走進了雨中,唯獨剩下桌面熱騰騰的菜…

後來,由於老呂的變故,程勇意識到了他的錯誤,可惜老呂由於沒藥想不開,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實人都很脆弱,經不起什麼大風大浪,我們唯有從中發現自己的價值,這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程勇決定繼續走私,但由於“假藥”開始氾濫,警方派出了曹斌去抓假藥販子,曹斌順藤摸瓜,找到了張長林,原來這位自稱張教授的人也是假藥販子!最後,被程勇救活的病人被抓去審問,所有人都一言不發,沒有人會將程勇捅出來受罪,因為他們都清楚:是程勇,救了大家!最讓人感動的,是一位老奶奶對天價藥最真實最傷感的表露“藥4萬塊錢一瓶,我病了三年,吃了三年,為了買藥,房子吃沒了,家人吃垮了,誰家還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我不想死,我想活著…”最後一句讓無數人哽咽,誰不想活著?這也許就是曹斌和警官說他完成不了任務,他能力有限的原因吧?

在一次走私中,黃毛為了救程勇,自己開車衝出去引開了警察的注意,可當他剛逃避追趕,回頭咧嘴笑的時候,被橫過的一輛大貨車撞飛,車上的藥撒了一地,而人…程勇趕到醫院,聽到的卻是黃毛沒了的訊息,激動又悲憐,他不知道怎麼做,“他才20歲!他想活著又有什麼罪?”這句話又一次戳中了淚點。但願吧,在夢中,從上海到凱里的那班車永遠停留,等待黃毛回家…

入獄時,程勇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犯的錯我承認,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只是看到病人心裡難受,但我知道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希望這一天早點到來吧!”

在法律面前,我們低頭,但是程勇的所作所為,到底還是幫了太多人,電影的結尾讓太多人忍不住落淚,哽咽著收不住淚水:白血病人在刑車兩旁,向程勇道別,致敬,感謝,更讓人吃驚的是所有人都摘下了口罩,或許是為了呼應程勇第一次開會時對身前的病人戴口罩的不滿,那一幕終究還是讓人潸然淚下。程勇不敢再看,不知道他出獄後這些病人還好嗎?醫保改革了嗎?太多問題困擾著程勇的心,但他還是要走進監獄。

是啊,這個世界上,除了生命,再無大事…慶幸醫保改革,也慶幸有程勇這樣的榜樣,慶幸在人情面前,法律只讓程勇坐了三年的牢…願你生而平凡,卻不忘創造更好的世界!

我不是藥神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1734字

《我不是藥神》是一部近期上映的影片,我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影愛好者,凡是有好的電影都會去看一看,當然也有失望的時候,但是這部影片是少有的能讓我思考這麼多的,看完後,回家的路上還沉浸在影片當中。不愧是年度最佳,《我不是藥神》破天荒在極為苛刻的電影交流平臺“豆瓣”能達到9。0的高分實屬不易。

影片故事大致講述的是賣保健品的老闆靠賣印度白血病特效藥而發家致富後又落入法網的故事。電影故事很簡單,看了開頭就能猜到結尾的電影,但是這部影片卻遠不止這麼簡單。本片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影片中的主角程勇,在現實中是一個叫陸勇的人,他也是一名白血病患者,因為買不起國內正版藥而私自從印度購買廉價藥,也因為這樣身邊的很多白血病患者也得到了治療,這也就是影片真正聚焦的是中國人十幾年來甚至幾十年都不曾解決的問題“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起初一開始我是不相信影片中對“格列寧”這款藥物的定價,後來查了一下,還是讓我頗為震驚,“格列寧”國內售價一瓶四萬元,沒有看錯,真的是四萬元一瓶,這也是目前為止治療癌症唯一的特效藥,而且藥不能停,敢問有誰能吃得起?

當然也有人會理性分析這個問題,藥這麼貴,當然也有它貴的理由,但是對於這樣的“天價藥”其原因遠比“無良藥企大奸商”要來的複雜。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人,我仔細查閱了一些資料,差不多可以這樣解釋,對於藥企來說,每開發一種新藥,成本是昂貴的,不僅涉及到了十幾億的投資,重要的是時間成本,藥物從研發,還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驗證,即使是成功了,這還僅僅是第一步,還有動輒十幾年的臨床研究過程,不斷改進,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導致前功盡棄,好不容易熬到臨床研究結束了,還要對新藥進行註冊,註冊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註冊材料能夠多達十萬多頁,雖然在美國FDA的稽核期只有六個月,而在中國最短也要4個月,但實際上,新藥註冊長達數年的例子屢見不鮮。所以一款藥物真正上市最起碼也要幾十年的時間,更何況這是對抗癌症的特效藥。

但是為什麼印度卻能如此的便宜,這也和印度國情有關係,印度老百姓實在是沒辦法消費正版藥,印度政府也就索性頒佈“藥物強制許可證”也就是說印度藥廠可以不經過專利人同意,由政府授權制造仿製藥,是不是聽起來很不合理,但是印度確實這麼做了,在中國四萬元的售價,但是在印度只要兩千元就能買到,而且藥廠生產的成本也只要五百元。

相信每一位看這部影片的人都會感同身受“這些藥憑什麼就這麼貴?!誰TM吃得起啊!”我對中國的藥價之高,感觸頗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也在為這一問題進行了很多的探索,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醫療改革,從政府主導,到市場主導,到現在所謂的多舉並措,雖然花樣一直在變,但是我們發現治病越來越貴了。正如影片中江湖騙子張長林的一句話,道盡了治病人的辛酸和無奈:“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我國一直在追尋GDP的增長,國家發展迅速,經濟成倍上漲,但是落實到每一位老百姓手中的時候還有多少,一個病能摧毀一個人,更能摧毀一個家庭,也能摧毀一個人對於國家的失望,而片中一位白血病患者在哀求警察不要繼續在追捕走私印度仿製藥的人時所說的話更是讓所有人為之動容:“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警察領導,誰家沒個病人,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簡簡單單幾句話,恰恰是對中國現實社會追問的最強音,為了不拖累家庭自殺,丈夫拋棄家庭,這樣的慘劇比比皆是。

這裡就出現了一個讓人十分難以讓人抉擇的問題,我們到底是理解藥的定價,還是同情那些飽受病魔折磨的病人,一邊是理性的思考,一邊是情感的考驗,如何在這裡面找到平衡,這是一個國家必須思考的問題,正如影片結尾所講的“以後別賣假藥了,現在這個藥上了醫保了”這或許是一個完美的解答了這個問題吧

影片的表達還是比較含蓄的,沒有過分引起觀眾的憤怒,在快要點燃觀眾的憤怒的時候,影片也是戛然而止,更多的還是展現了患者面對白血病的無奈,有藥治療卻買不起的無奈。這方面韓國電影表現就十分赤裸裸,《熔爐》一個改變國家的電影,以及近幾年湧現的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廁神》等等,無一不是在挑戰著國家所暴露的問題,這部《我不是藥神》是當下中國電影稀缺的極富現實意義的電影,希望《我不是藥神》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