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思想》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日本的思想》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50字

丸九真男是日本重要的政治思想學者,他的經典著作《日本的思想》剖析了近代日本思想史上的重大問題,閱讀這本書,有助於我們在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下了解日本人的思考方式與價值觀。

西方歐美國家在工業革命後,由封建專制主義轉為資本帝國主義,亞洲封建帝制受到極大衝擊,生產與資源分配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以中日為首的國家也開始維新變法,但中國卻變法失敗,而日本成功搭上資本主義制度的列車。二戰日本戰敗後,在短短的時間內國民思想由崇尚和支援日本法西斯政權,到迅速擯棄戰時思想接受自由與民主,並進行一億人的戰爭懺悔儀式。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亞洲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並率先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為什麼二戰後日本可以進行所謂的“一億人懺悔”並重新迅速崛起?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這個島國獨特的思考結構特徵與現實的生存方式。

日本是泛神論宗教國家,怎麼說呢,日本人眼中的神不止天皇,日本人看到浪花,覺得是神也需要拜一拜。相對而言,那些外來的一神論思想,往往能讓日本人接受並應用,日本人覺得哪些思想是最新潮最合適並利於當下的生存狀況的,他們都要拿來試一試,無論是日本人學習中國唐朝的儒家文化,還是日本接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這些文化思想都被日本人拿來使用。就像魯迅說的“拿來主義”,日本思想史顯得零碎和混雜,日本人拿來這些外來思想,並沒有辦法將它們變形加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因為日本沒有像中國以儒家思想為主線軸貫穿聯絡起來的思想體系。

正是因為日本沒有核心思想的主線軸,他們找了儒家思想,可這不是自己的東西,他們借鑑西方的宗教思想,不管用,最後他們找了天皇,不同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天皇是他們獨特的政治與思想支撐點。這些種種導致了日本容易有一種綜合東西方的輕率性,造成夾在“東洋”與“西洋”的雙重自卑之中的尷尬處境。

《雜草的夢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472字

今天我閱讀了一篇《雜草的夢想》小短文,讀後讓我深受感動。

故事講述的是,在路兩旁的林蔭下有兩片草地,右邊是一大片茂盛的草叢,還有噴水器不停的灑著水。而左邊是一片瀕臨死亡的雜草,雜草中間有幾株即將枯萎的蒲公英。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這幾株蒲公英當中的一員,我給它取名叫小英。由於沒有水,它無助的看著自己的同伴一個一個的因乾涸而死。小英非常傷心,它想,如果再這樣下去自己也會被渴死,那樣就不能開出大絨球,不能乘著風去散播種子了!

小英決定改變自己的命運,於是它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它將自己的身體從土裡拔了出來,在烈日下,冒著被燙傷的危險一步一步向對面肥沃的土地爬去,最終小英在距離不遠的地方倒下了,但它感受到了水滴的滋潤,並在最後一刻拼儘自己所有的力氣開出了一個巨大的絨球!恰好一陣風吹來,把小英的大絨球吹上了天空!

不久,在那片茂盛的草地上,生長出許多株蒲公英,它們沐浴著陽光努力的生長著。

故事結束了,小英成功了。它努力實現自己夢想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夢想每個人都有,但是在追逐夢想的這條路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不僅要努力還要勇敢,夢想才會實現!

笑貓日記之想變成人的猴子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884字

這個寒假中媽媽給我買了一套《笑貓日記》,這是百看不厭、非常吸引人的一套書。它的作者是楊紅櫻奶奶,成都人,生於1962年,18歲開始就當小學老師,是很有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我最喜歡她寫的故事中那個主人公“我”,就是笑貓,他所有的心情都用笑來表示,微笑、狂笑、獰笑、嘲笑、苦笑,還會皮笑肉不笑,他是一隻有思想、有智慧的貓。她書中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還有愛吃糖蒜的地包天、幽默的老老鼠、調皮的馬小跳、聰明的杜真子和天真的猴子。

這套書裡我最喜歡看《想變成人的猴子》,也是讓我感受最深的。書的主要情節是這樣的:笑貓被杜真子的媽媽趕出了家門。有一天,笑貓看到對對眼虐待猴子,便和馬小跳一起拯救了它,並且讓猴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時間久了,猴子也想變成人,於是總學習人的行為和動作,好幾次都弄巧成拙,製造出不少麻煩,馬小跳爸爸想盡千方百計,才把猴子放回了大自然。

這本書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尤其是鬥雞眼老頭虐待猴子的情景讓我十分氣憤,地球上不光有人類的存在,還有空氣、水、土地、動物……應該好好的保護好身邊的一切,尤其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人類與動物應該和諧相處,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的家園。這些朋友裡笑貓最喜歡的就是杜真子,杜真子是笑貓的主人,一見到笑貓就像見到寶貝似的,又是抱又是親,所以笑貓特別向著她,總是對杜真子微笑。而且馬小跳不聽杜真子話時,笑貓就會朝著馬小跳獰笑,馬小跳就會嚇得渾身直哆嗦,趕快乖乖地聽杜真子的指揮。所以說小動物也是有靈性的,只要你對它好,它一定也會對你好,只要我們去愛護小動物,我們一定能和它們成為好朋友。我要向馬小跳、杜真子他們學習,學習他們愛護動物、敢於和壞人作鬥爭的精神。

從這個故事中還可以看出來,動物們也希望像人類一樣開心的生活,那我們又怎麼能不珍惜呢!我平時上課時總會溜號、不注意聽講,而且回到家裡東西擺放的亂七八糟,總想著玩,埋怨媽媽管的多,一點也不珍惜幸福的生活,看到這隻想變成人的猴子都那麼努力的做人,我真的挺慚愧的,今後我一定要改正自己的缺點,好好地努力,珍惜作為人類的一切資源,要不然都被猴子頂替了。

《想變成人的猴子》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645字

《想變成人的猴子》,一本令人開懷大笑、無可奈何的書,給予我無限的想象空間,使我展開想象的翅膀,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猴子,一個多麼熟悉的名字,有著珍稀動物的王冠和幸福的生活,而這隻猴子卻有著不平凡的生活和離奇的想法……

這隻猴子被壞蛋抓走,被逼著去賣藝,笑貓的幾個好朋友張達、唐飛、毛超、馬小跳將它救出以後,和笑貓一起住在翠湖公園,後來,因為擔心被“對對眼”那個賣藝人抓走,不得不去馬小跳的家……一場場好玩的故事就這樣接連上演。

猴子睡不著,就去找笑貓陪它玩一會兒。笑貓打著哈欠,開始給它介紹房間:“這是馬小跳的房間,這是他爸爸媽媽的房間,都是用來睡覺的。”“還要分開睡?我們猴子都一塊兒睡。”看過所有房間之後,猴子又指著冰箱問笑貓:“這是什麼?”“是冰箱。我要睡了!它可是很冷的!”沒想到,笑貓早上居然發現猴子在冰箱裡已凍成了冰塊,不知生死。讀到這裡,我的心揪緊了,希望馬天笑先生能幫一下,好在馬天笑先生肯幫忙。一見爸爸肯幫忙,馬小跳立馬去把煤氣灶開啟,想給猴子暖和暖和,爸爸卻說:“那樣它會死得更快。”我不得不佩服馬天笑連這都懂,好厲害!馬天笑給猴子進行了按摩,過了好一會兒,猴子終於醒了。後來大家將猴子送回了大山。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僅自愧不如,如果我看見有人耍猴子,我不會去,也沒膽去救它,只會看完就走。而馬小跳和他的朋友們為救猴子卻義無反顧。他們為了保衛猴子的自由,冒險救出猴子,當“對對眼”尋找猴子時,他們毅然與他鬥智鬥勇,多麼勇敢的孩子啊!

所以說,好人無處不在,壞人無處行惡!

《笑貓日記——幸福的鴨子》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44字

暑假裡,媽媽買回了一本楊紅櫻阿姨寫的書《幸福的鴨子》。我讀了後,就很喜歡這本書中的女主角麻花兒,她是一個又肥又胖的雌鴨子,可是她無比的幸福與快樂!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

在暑假裡,笑貓和馬小跳等人來到張達的外婆家。那是一個滿是桃林的美麗地方,是一個飄散著茉莉花香的小村莊。在那裡他們結識了巨人阿空、臘腸狗拖拖、和一隻名叫麻花的女鴨子。女鴨子麻花兒是一隻極其容易產生幸福感的鴨子,而這種幸福感來自給予,在給予的同時也獲得了幸福。

故事中講到,一次馬小跳他們睡在一個祕密小島上,那裡全是蚊子,就像一架架排著整齊佇列的戰鬥機,向孩子們進攻,沒想到麻花兒衝到四個孩子的中間,用力地扇著她的翅膀。就這樣,孩子們睡了多久她就扇了多久。結果,孩子們身上一塊紅疙瘩也沒有,麻花兒滿頭大汗可她卻說:“太幸福!”,那是因為別人幸福。

故事中還講到,每天她都按時出現在村子裡陪張達那位患老年痴呆症的外公玩套花環的遊戲,整個村子因為她的出現都會歡騰起來。她有一顆感恩的心,心中充滿了生活的大智慧,她能從每天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一切意義,她還能把一件糟糕的事,看待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而心平氣和地去面對,也因此她感到她的生活處處充滿幸福。也正是因為她所給予別人的幸福,最後在大家的幫助下,她也終於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一份感情。雖然麻花兒的歌聲像打飽嗝,外貌也不出色,但她卻生活得相當開心充實,她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我非常喜歡這隻女鴨子。

幸福是什麼?書中的那隻女鴨子知道,幸福是每天可以看一眼自己最愛的鴨子,能不被別人討厭,有吃有穿有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心情。那隻尋找孩子氣的神龜也應該明白,那群單純的孩子們也會漸漸明白……

我們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難道不幸福嗎?但總是有那麼一些時候,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足,希望得到更多的呵護,而我自己呢,常為和同學意見上的分歧而生氣,也因為學習上的壓力感到不舒心。我們有時在生活中會常常忽略已經擁有的東西和不切實際的目標,也因此時常不快樂。所以我要勸身邊的人趕緊學學麻花兒的心態,學會知足常樂,並在給予別人快樂的同時,獲得自己的幸福,如:幫助外來人指路;雨天給媽媽、爸爸送傘;把生活、學習中的小竅門分享給同學;替別人保守祕密……這一切也許是一個不經意間的舉動,但幸福其實就很簡單,就在你我的身邊!

笑貓的這段經歷使我深深的感悟到:在這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中,要懷著一顆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績,享受生活,感受快樂,同時積累點滴生活快樂中的每一點幸福。

最純潔的夢想——《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62字

“暮色悄悄地降臨了墓地,婆娑樹影漸漸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滿目雄渾的黛色,滿園溫馨的清香”琴聲縹緲,尋尋覓覓,一心只想著自己的親人。天地之久間,久久地迴盪著這一琴聲……

外面天色已經大亮,金黃色的晨曦透過窗戶灑進來,在木質地板上灑了一層朦朧的光暈,難得清閒的雙休,我手捧《穆斯林的葬禮》,去追尋那一方淨土。

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年代,卻有著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又何嘗不牽動著你我的心?一個玉器世家,他們幾代人對玉的痴迷、對玉的執著。這是玉的長河,亦是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悲劇的長河。

懷著對回回民族的自豪感,樑亦清決定要用三年的時間來雕刻這一象徵著回回民族最高榮譽的寶船。三年,一次多麼艱苦卓絕的航行,這期間,他不允許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眼看就要完工,突然,這一切都在霎那間停住了,滾熱的鮮血把琢玉人與碎玉連成了一體。他,僵臥在耗盡了生命的水凳兒前,無聲無息地告別了他為之奮鬥的事業。三年,廢寢忘食的三年,到頭來還搭上了自己的生命!真主啊!一股錐心的疼痛從內心深處傳來。

從小,她缺少了夢寐以求的母愛,每次只能看著那張親生母親的照片在獨自落淚。她幼小的心,載著這些超重的負荷,卻無法找到傾訴的物件。知道遇到了他,她的生命為之改變。她幻想著畢業以後所有美好的事情,她沉醉在與楚雁潮的愛戀之中。卻不知,這一切的幻想,都像陽光下的泡沫,一觸就破。“心臟病”,這個簡單又不簡單的詞,正在一步步吞噬著這妙齡少女的生命。直到,最親的姑媽在她身邊倒下,這一切也到了尾聲。她一直等到天明,盼望著太陽快點出來,只為了和楚雁潮的約定,可終究沒等到他。帶著遺憾、帶著痛苦,永遠地離開了這繁華的人世間。一滴液體滑落到書上,很輕,很輕……

穆斯林的葬禮是聖潔的、隆重、莊嚴而簡樸,沒有絲毫的浮華。楚雁潮站在新月的墓前。他的瞳孔是渙散的。眸子是沒有焦距的。他毅然地跳下墓穴,為新月試坑,這個被痛苦粉碎了的少年,仔細地撫摩地面,把所有的土塊和石子都撿走,不留一絲的坎坷給新月。所有的思戀都融入了這黃土之中,所有的回憶都埋在了這墓穴之中……

午後沒有一絲風,唯有鳴蟬不遺餘力地鳴叫著,合上這本厚重的書,心中的堅冰一寸一寸地融化成淚水。彷彿在一個清冷的冬夜,仰望天空飄下的雪花,站在新月的墓碑前,眼淚蓄滿了眼眶。

《笑貓日記——保姆狗的陰謀》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12字

這個暑假我讀了好幾本課外書,收穫很多,《笑貓日記—保姆狗的陰謀》就是其中的一本。

這本書主要是講保姆狗和帥仔的故事。保姆狗名老頭兒,是一隻純種的德國獵腸狗,也是帥仔的保姆狗,具有智慧、冷靜、堅韌的優良品質。帥仔是一隻牧羊犬,他非常的漂亮,不過也因此而遭到自己保姆狗的嫉妒,強烈的嫉妒心讓保姆狗喪失理智,最終走向了罪惡的深淵,它每次都絞盡腦汁地設計出一個個陰謀陷害帥仔,可是每次都被笑貓救了。在一次保姆狗精心策劃的車禍裡,車的輪子拐了過去,把保姆狗撞死了,不過它在臨死前終於懺悔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在心裡久久感嘆,就是因為嫉妒,保姆狗才會有這種下場。其實我們做人做事也一樣,不要因為嫉妒別人,就不擇手段地想置人於死地,因為有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保姆狗老頭兒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如果每個人都是相信這句話的話,那大家就會和平共處。而且我覺得上天是有眼睛的,誰做了壞事,上天都會知道,會有懲罰的。因此不要讓因為嫉妒而讓自己喪失理智,不要讓自己走上罪惡的深淵。

其實,每個人、每隻狗、每隻貓的頭上,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誰都可以在這片美麗的天空下,好好地活著。保姆狗老頭兒也一樣。但他為什麼一定要去爭奪帥仔頭上的那片天空呢?我反覆琢磨著這段話的含義。是啊!人和動物也有著相同的惡習,有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能幹,就心裡不高興,怨恨別人或感嘆命運的不公,不會好好的檢討自己的問題。如果我們把心態調好,把嫉妒轉為對別人的欣賞,學書中的人物“笑貓”那樣,眼睛看到的只是別人的優點,並努力使自己也有對方一樣的成就,或者超越對方,那樣才是正確的心態。

我很喜歡看《笑貓日記》,因為它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也是我的良師益友。

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3154字

書是從一個遙遠的故事開始的。我真為書中的主人公而高興,他一路上通過不斷努力,尋找心想事成的祕訣,並靠著小王子等人的提示與幫助,克服種種困難,成功到達心想事成的彼岸。從中我知道了真正心想事成的境地,是在處理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知道自己真心向往的是什麼,而且對阻撓的信念,連線上你的源頭之後,自然而然發生的狀態。

看完這本書,我為自己選了一個遠大的夢想,然後照著心想事成的步驟,一步一步地向著目標邁進。當然,我還是會記住:生命是如此巨大的一條河流,我們要做的是在生命之河中愉快徜徉,順流而行,而不是辛苦地用各種手段要求河流以我們想要的方式流動。

夢想是人的翅膀,有了它,人才能飛翔;夢想是最溫暖的光芒,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他也能把前方的路照亮。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夢想,我們的夢想是否符合實際,是否是我們真心想要的,這一點很關鍵。當然,在生活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是不能沒有快樂的,就像大地上不能沒有陽光。快樂在哪裡?快樂在讀書明理的過程中,快樂在追求事業的旅途中,快樂在拋卻物慾後的淡泊恬靜中,快樂在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從容境界中,快樂在奉公守法本分做人的平凡人格中……總的說,快樂就在生命的成長中。

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心想事成的過程中,我們總要有許多支撐,少年的理想,青春期的戀情,事業和友情,許許多多。然而這一切都有隨時失去的可能。人生中總有幾段黑暗的隧洞要我們獨自穿行,這些路上沒有樂隊和鮮花,這時,我們需要學會為自己伴奏,高歌向前。

我成長,我快樂!我們要真心悅納生命,呵護生命的成長。

【篇二:讓自己能“心想事成”—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前幾天,我閱讀了張德芬的《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故事講述了遙遠大陸的神祕傳說:神祕國擁有一個祕密,所以人民的生活都很美好。公主招親宣佈:只要有人可以找到那個祕密,公主就跟他結婚。阿南一心想娶公主,他懂得遇到事情要沉著冷靜,所以能夠在旅途中克服重重困難,也從中學會了心想事成的祕密,並收穫了真愛。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我覺得,很多人都沒有想清楚,那是否是自己真的想要的,所以當他們達成了自己的目標時,發現失去了很多,而變得不快樂。其實追求自己想要的沒有錯,但追求任何一個目標時,要明白自己為什麼想要,要想到任何事情都會有一些得失,要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失去的。只有這樣,才不會在一開始出發的時候,就錯了方向。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一盞阿拉丁的神燈,心裡想著什麼,吹一下神燈,結果就會如願以償。這是多麼美妙的好事情啊!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盞神燈,那就是我們的信念,是內心真正迫切渴望實現的願望。我們有了堅定不移的信念,內心才會生出源源不斷的力量,指引著我們的方向,我們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這樣我們才有勇氣克服各種困難,最終能夠心想事成,得到內心真正想要的。

誠如書中所言“心想事成”確實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能力。但為什麼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能事事都“心想事成”呢?最主要是我們沒有聽到來自心靈深處的吶喊,心靈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但他們又是如此脆弱,外界的太多想法遏制了他們的吶喊。我們從一生下來,耳邊充斥的就是父母教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再大一點,是老師的諄諄教導。我們到底有沒有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沒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老師的話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潛意識裡,成了那所謂的信念。影響了我們的一生。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國古代的陋習—纏足。纏足始於隋,也源自民間傳說。相傳隋煬帝東遊江都時,徵選百名美女為其拉縴。一個名叫吳月娘的女子被選中。她痛恨煬帝暴虐,便讓做鐵匠的父親打製了一把長三寸、寬一寸的蓮瓣小刀,並用長布把刀裹在腳底下,同時也儘量把腳裹小。然後又在鞋底上刻了一朵蓮花,走路時一步印出一朵漂亮的蓮花。隋煬帝見後龍心大悅,召她近身,想玩賞她的小腳。吳月娘慢慢地解開裹腳布,突然抽出蓮瓣刀向隋煬帝刺去。隋煬帝連忙閃過,但手臂已被刺傷。吳月娘見行刺不成,便投河自盡了。事後,隋煬帝下旨:日後選美,無論女子如何美麗,“裹足女子一律不選”。但民間女子為紀念月娘,便紛紛裹起腳來。至此,女子裹腳之風日盛。

白天一雙腳痛得寸步難行,到了晚上一雙腳放在被子裡不但痛,而且蒸熱燠悶,有時簡直像炭火燒著一樣痛苦,睡覺時只能把腳放在被子外,半夜起來捱著腳痛哭是常有的事。如此陋習,在當時竟如此風行,這恰恰就是我們忽視了心靈的吶喊,我們聽不到那悲涼的哭聲,聽不到女子在被裹時的痛呼。

我們要正視自己的心靈,傾聽心靈深處的呼喊,讓自己時刻都能“心想事成”。

【篇三: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開—讀《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有感】

看到那個封面就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一個妙齡少女,穿著一襲白裙,就那麼自然的站在澄黃的田野中,任由那調皮的秋風吹拂著那一頭飄逸、烏黑的長髮,那麼自由的享受自然的撫弄。

本書由臺灣註明女作家張德芬編撰,生動形象的用山城國23歲的一個普通農夫阿南,在招親會上對貌美的月葉公主一見傾心。併為她去神祕國尋找寶物,在神祕國卻偶遇神祕國太后並得知了公主不同尋常的身世,於是阿南答應太后進入神祕學院學習,在學成之後回山城國帶回月葉公主。最後阿南完成了神祕學院的課程,卻也遇到了自己的真愛。從此真的心想事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全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部分第六章—《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其實不外乎一句話:有了明確的目標,人生才有前進的動力。

縱觀古今,這句話已經在無形中成了真理。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經說過:“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做一求之。”明確的目標,是叩響成功大門的敲門磚,這也是有大智慧的體現。正如法國註明的思想家、散文家蒙田所說:“沒有一定的目標,智慧就會喪失。”所以: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堅定不移的目標和追求。找到方向,才能春暖花開。

羅斯福總統夫人在本寧頓學院唸書時,要在電訊業找一份工作,他的父親為她約好了他的一個朋友—當時單人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羅斯福夫人回憶說:“將軍問我想做那個工作,我說,隨便吧。將軍卻對我說,沒有哪一類工作叫隨便。他目光逼人的提醒我說:“成才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羅斯福夫人後來就是沿著目標鋪成的道路走下去的。歷史上,她是以社會活動家,而不是以總統夫人著稱於世的,這就是目標的力量。

詩人汪國真說:“有了目標,容易產生奮鬥的力量,沒有目標的人常會感到生活的空虛茫然。”成功屬於有目標的人,一步一步不斷提升自己的目標,才能不斷進步。

唐太宗貞觀年間,長安城的一見磨坊裡,有一匹馬和一匹騾子,他們是好朋友。馬在外面拉東西,騾子在裡面拉磨。貞觀三年,這匹馬被玄奘法師選中,出發經西域前往印度取真經。17年後,這匹馬馱著佛經回到了長安。他重到磨坊會見騾子朋友,老馬大談起這次旅途的經歷:浩瀚無邊的沙漠,高入雲霄的山嶺,凌峰的冰雪,熱海的波瀾,那些神話般的世界,使騾子聽了大為震驚,騾子驚歎道:“你又多麼豐富的見聞啊!那麼遙遠的道路,我連想都不敢想。”“其實,”老馬說,“我們跨過的距離都是相等的。當我們向西域前進的時候,你一步也沒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法師有一個遙遠的目標,按照始終如一的方向前進所以我們打開了一個廣闊的世界。而你卻被矇住了眼睛,一生就圍著磨盤打轉,所以永遠也走不出這個狹隘的小天地。

正是目標,造就了馬和騾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歌德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樹立遠大的目標,並不斷的追求使其變成現實。”是的,目標是人生努力的方向,是人奮鬥的燈塔,為生活確立一個目標,朝著目標努力追求,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想贏的男孩》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501字

這本書刻畫了一個愛笑、愛上學、想贏卻總是贏不了的男孩辛可夫。整個小學階段,辛可夫似乎一直在輸:他喜歡踢球,卻連規則都弄不明白;愛笑,卻控制不住自己,經常笑的老師無法上課;他的肌肉控制有問題,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沒有人願意與他交好,大家都叫他—廢物!即使是這樣,辛可夫還是通過他無可動搖的樂觀主義找到了內心獨有的力量,那是無法用什麼東西來衡量的人生動力。

也許在我們身邊,也有類似於辛可夫這樣的人。他們可能沒有某一方面特別突出,也不像辛可夫一樣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他只是坐在某個角落,默默的聽課,不被人注意。你可能常常忽視他,直到看到了這本書,才會想起他,才會想起問自己一些至關重要卻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我們從小就知道並且想要贏,我們無論做什麼都會因為自己贏了而興奮,為自己輸了而沮喪,其實人生就是這樣,有輸也有贏,我們不必要興奮或沮喪,只需要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全力以赴,只需要在心裡默默地告訴自己,下次你一定會比現在做得更好!相信自己,只要你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就一定會贏!

誰都有顆想贏的心,但不是誰都輸得起。辛可夫輸得起,所以他愛一切事物,他就像一個裝滿陽光的瓶子,隨時散發著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