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穿越報之朱元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歷史穿越報之朱元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02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套《歷史穿越報》,一共八本,講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八個皇帝。我最喜歡的是《乞丐天子朱元璋》這一本。這本書講了朱元璋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講了他怎麼從一個小混混和尚一步步當上明朝開國皇帝的故事。

朱元璋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元朝末年,國家發生了兩個毀滅性的災難:一是黃河決堤,二是淮河兩岸發生了旱災和瘟疫。朝廷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老百姓只好自尋生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紅巾軍起義爆發了,朱元璋就是在這個時候參加了起義軍,之後,他一步步發展,最後當上了皇帝。

朱元璋到底是好皇帝還是壞皇帝呢?這本書介紹了他很多故事,我想朱元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皇帝呢。看了這本書,我又查找了一些資料,我認為朱元璋還算是一個好皇帝。

首先,他完全統一了中國。通過20多年的作戰,朱元璋最終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其次,他大力發展經濟。特別是增加了土地面積,提高了糧食產量,同時還大興水利,發展商業。

第三,他長期進行反腐。由於朱元璋出身貧寒,對貪官恨之入骨,採取了很多反對貪官的政策,所以在明朝歷史上沒有出現大的貪官。

第四,他大力興辦教育。朱元璋雖然自己沒什麼知識,但他當了皇帝以後卻採取措施,興建學校、選撥學官,為治理國家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我特別喜歡《歷史穿越報》這套書,我要利用業餘時間多看一些歷史書,既可以增長知識,還可以讓我從這些歷史人物上學到許多做人的道理,成為一個勤奮、刻苦、踏實、誠信的人。

奇奇怪歷史大冒險之夏商周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495字

“中國當代少年科幻名人佳作叢書”、“中國少兒科幻三劍客之一,新銳少兒科幻作家傾情之作”還沒看裡面的內容,這個以“科幻”為主題的書就已經把我吸引住了。

我迫不及待的翻開書,內容更是精彩。主人公奇奇怪是一個奇怪的的小孩,他養了一隻蚊子,結果把歷大解開了封印,還把壞人時空惡魔王彈放了出來,奇奇怪、歷大和李幻嫣就開始挽救世界……

奇奇怪帶領我知道了人類祖先、認識了神農、瞭解了大禹治水、大戰了夏桀、還領我們目睹了烽火戲諸侯的全過程,等等等等,太精彩了。

我喜歡《商湯還是酸湯》,這篇文章不僅很好笑,還讓學知道了“商湯”的建立與滅亡,既有趣,又能增長知識。

我還喜歡《烏龜文的毒計》,“烏龜文”用花言巧語騙了奇奇怪,導致歷太遇害,我的心也跟著懸了起來。又來到下一章《姜太公釣魚,竟釣起奇奇怪》,才知道歷大得救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接下來就更有趣了,姜太公釣起了奇奇怪,看到奇奇怪說“周文王叫姬發”時我心裡想:“完了,完了,周文王叫姬昌,周武王才叫姬發。”看,奇奇怪由於不懂歷史知識,差點受了炮烙之刑。

我在笑聲中讀完了這本書,我期待著能和奇奇怪、歷大還有李幻嫣一起去拯救世界呢!

《穿越時空的心靈》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67字

最近,陽光姐姐出了新書《穿越時空的心靈》,這本書剛出,我馬上就看完了,因為書中的內容太耐人回味了。

主人公盛欣怡因為失去了媽媽,走不出悲傷的陰影,在一個課外英語補習班,偶然與寧佳心結識,成為朋友,寧佳心介紹了漫畫,讓盛欣怡投入了漫畫的世界,還讓她結識了幾個新朋友,盛欣怡在虛擬世界中走出了陰影的故事。由此,我深切地體會到友情是一劑良藥,能醫治心靈的創傷。

一本好書不僅能給人慰藉,而且更能給人啟迪。這本書引人深思的事情是公司酒會上,配角張小偉的媽媽決定砍去森林建別墅,張小偉出手抗議的事情。

我想:張小偉做得好,因為森林是大地的綠毯,破壞綠毯的話,大自然也不會放過我們,如果我們再破壞環境的話,環境也會懲罰我們。為了一個所謂的別墅,而毀掉整個原始森林,這樣的事情可太令人憤怒了

記得有一次,我看見幾個壞孩子在破壞一棵小樹,小樹搖搖晃晃,搖曳的樹葉也不時飄落下來,樹枝也發出“吱吱”的聲響,像是小樹的喊叫聲。看見這種情形,我很生氣,想跑過去制止他們,可是又想:他們會聽我的嗎?正猶豫著,一位大哥哥見了,制止了他們,我既高興也後悔,高興終於有人勇敢地上前阻止,後悔自己為什麼就不敢去制止他們呢?我難道沒有這個能力嗎?!

人們破壞環境的事情常常發生:鋸去樹木,排放汙水,噴發廢氣,隨便扔垃圾……如果我們人類再不醒悟,屢教不改地破壞環境的話,我相信:不久後,大自然就會狠狠地懲罰我們!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因為再也無法去補償這個錯誤了!

為了讓藍天更藍,綠樹更美,河水更清,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保護子孫後代賴於生存的環境!

穿越童年的影子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755字

《穿越童年的影子》這本書,分為三部分,第1部分寫的是我把一些有趣的事,跟園子裡和藹可親的老爺爺聊天,但不幸的是,善良的老爺爺後來被可惡的壞人殺害了;第2部分寫的是寧湄的媽媽走了,身邊的人都護著、順著她,這卻害了她,不但成績不好,而且不懂事;第3部分寫的是我叫了一個綽號“蟈蟈”的好朋友,代理老師的可惡,讓我有了逆轉的心理。

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書中的老爺爺很善良,料理著院子,自得其樂。他說,“善良的人應該快樂,快笑一笑。”這句話一點兒也不錯,現在上班的人越來越多,笑的人卻少之又少,都繃著臉,難道是鋼筋水泥化的城市淡漠了人們的感情?有一次,我和爸爸去車站搭車去南京。只見車站裡的人皺著眉頭,無精打采,不是掏出手機玩qq、發簡訊,就是神情呆滯,看著外面。偌大的車站竟沒有一個人面帶微笑。“笑一笑十年少”,微笑一下,對身體也有益。一個小女孩,救了一位化裝成老奶奶的仙子,並得到了快樂的祕訣,因此她每天都很快樂,別人問她,她說仙子告訴她的祕訣是每天都要笑一笑,心情就會好。遇到快樂的事就應該笑一笑,不必隱藏。

為什麼要微笑?是因為快樂。那為什麼要讀書呢?

現在,上學的我們只因老師佈置的作業多而繁而大發牢騷。做得正好,忽然把筆一扔,心生悶氣,鼻子出的氣像待開發的火車頭,氣呼呼的。心裡想;為什麼要做作業?為什麼要讀書、上學?玩不是很好嗎?真討厭!《穿越童年的影子》上說:“有時候,就覺得讀書煩,但想想只有讀,才能考大學,才能做學者或者作家,才能像《中國院士》書中寫的人,才能像女作家陳丹燕去歐洲各國旅遊……讀吧,想想還是讀吧,因為自己希望成為那樣的人,希望像他們那樣去生活。”所以這樣想一想,氣就消了,就得讀書、上學、做好作業。

快樂就應該笑一笑,生氣就應該想一想為什麼生氣,為什麼上學呢?是為了自己有出息。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881字

一個偶然,我讀到了這樣一本書,是由一個普通曆史老師編寫的。書名就是《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光聽書名我就被它所吸引了,迫不及待地去把這本書借來閱讀。讀過之後發覺它還真不賴,我也知道了書的作者袁騰飛為何會迅速竄紅。對於他自己的成名,他這樣說:“我才知道自己已經成名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光聽這個說的話,我也覺得這人很幽默,寫出來的東西那也一定不錯。

首先,在我閱讀完這本書之後,第一感覺就是語言經典,用詞幽默,他似乎不是在向我們講述古代史,像是在嘮家常。

比如,他講述劉邦,劉邦的代名詞就是流氓,由流氓發展成為漢高祖,他直言不諱,將劉邦建立的漢朝如何發展講述的生動有趣。記得他把劉邦的一句話說成:“劉邦說,姓劉的才能有邦,不姓的敢封王建邦,大夥兒群毆他。”劉邦的原話是怎麼說的,我沒記住,但我敢肯定劉邦說的肯定沒他講的經典。

此書的另一亮點就是它很趕時髦,適合當今社會發展潮流。書中的評議全用當下最新用語或是用些家常話,給人感覺就是作者在與你面對面的交談。

他將劉邦與朱元璋作比較。他說朱元璋出身貧寒時,長相時,他是這樣說的:你看那廝長得那模樣,哪有一點帝王福相啊。那臉跟那個草鞋拔似的,又像瓦刀,跟瓦刀似的滿臉麻子。他的比喻恰到好處,朱元璋長得夠醜,被他這麼一說就更醜了。朱元璋是史上出身最貧寒的皇帝,所以他就說:“人家劉邦在前朝好歹還是街道居委會治保主任,還是奧運會志願者,但朱元璋他是個什麼東西,一個臭要飯的,一個化緣的和尚。”他這樣貶低明太祖那也不無道理,那是因為朱元璋一上臺就不幹好事,典型暴君。所以他把那一節標題擬為——臭要飯登基。

多幽默,多經典的語言啊,全出自此書,使得歷史不再是乾巴巴的一本書。袁老師也說過他教學生歷史,就是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而我自己本身一開始就對歷史感興趣,讀過這本書後,我發現自己讀這一學科的興趣更濃厚了。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我說不太清楚,但我知道它好玩,那其中的奧祕就讓我們一起探究吧!

楊靖宇山林之王傳奇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80字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我有幸拜讀了《抗戰從這裡開始—歷史遺蹟見證抗戰》本書分前言六章。每一章節都是一部血淚史,記錄者日本軍國主義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其中最讓我蕩氣迴腸,熱血澎湃的是《楊靖宇:山林之王傳奇》這一章節。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生於平漢大鐵路邊上。據說楊靖宇身高1。90米開外,槍法如神,還能在山林雪地中奔跑如飛。但楊靖宇並非一介武夫,他懂兵法《孫子兵法》是他不離身之書。他帶兵的特點是閃電突擊,快速奔襲。

1940年2月25日,敵人用圍困山林方法,把楊靖宇的部隊圍在如今的吉林省通化市某一山區,對山林進行封鎖六七個月,在突圍的路上,敵人包圍了山上,彈盡糧絕,那時候楊將軍已經六天沒吃東西了,雙腳嚴重凍傷。敵人派人去勸降楊將軍,楊靖宇將軍說:“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雖面臨很困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日本帝國主義必將滅亡,我將抗戰到底。”雙方交戰二十多分鐘,楊將軍中彈壯烈殉國,年僅三十五歲。

楊靖宇五六天沒進一粒糧食,靠什麼力量支撐這麼久?日本人對此不可理解,下令對楊靖宇進行剖腹檢查。結果讓人吃驚:楊靖宇的胃裡竟只有草根和棉絮。

這就是我們的抗日英雄民族之魂的縮影。楊將軍不僅是白山黑水的熱血男兒,也是當時東北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先驅,由於他的倒下又有多少千多少萬東北兒女也踏上這條不歸路,他們用他們的血肉鑄就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現如今青山依舊,英烈浩氣永長存,我們要繼承楊將軍的精神,好好學習,努力拼搏,為建設富庶文明的幸福新遼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穿透雲霞的小號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77字

成功的路上有許多條歧路,只有勇敢無畏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的確,成功路上都是坑坑窪窪,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具備著堅強無畏的精神。

翌平的作品《穿透雲霞的小號》這本小說極力張揚了一種久違了的、崇高向上的英雄主義精神,書寫了一種男子漢的自立自信、堅韌不拔的陽剛氣質,以及敢於擔當、孤筏重洋的英雄夢想。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飛》這篇小說,以一場突然降臨的大地震災難為背景,刻畫了被壓在廢墟之下,身處絕境的“我”,如何戰勝無邊的黑暗,戰勝對死亡的恐懼,而在對父母、妹妹的生死惦念和求生的渴望中,勇敢地鼓起信心,絕境求生、重見天日的故事。讚揚了少年的勇敢無畏精神,使我明白了成長是艱辛的,我們不光要長大還要變得強大,當未知的明天和意外的事情來臨了,我們要像書中的“我”用一顆積極、無畏和堅強的心,去勇敢地接受和麵對。

而我學會滑板就是靠這勇敢無畏的精神。記得在一個暑假裡,滑板特別流行,每天我都能看見幾個小夥子駕馭著只只滑板在廣場上來回穿梭,玩出各種的花樣。在旁觀看我的心裡羨慕極了,對此產生了十足的興趣。當滑板買回來時,我就不停地練。剛開始我還不會滑,只是抱著滑板在廣場的角落裡,練習站上去,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跌下來,渾身上下髒得像條小泥鰍,膝蓋受傷了,手也蹭破了,還沒少讓人看笑話,我不由得想放棄,但一股勇敢無畏的力量促使著我不灰心、不放棄,敢於克服困難,我握緊拳頭,自信地決定必須要學會滑板,經過幾天的刻苦練習,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我已經從菜鳥變成一個十足的高手……學會之後,我對此深有感觸:人生需要目標,有目標才有奮鬥,但奮鬥的過程中並非一帆風順,需要勇敢無畏的精神去克服困難,從而達到目標。

勇敢無畏是我前行的燈塔,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克服困難需要積極樂觀的心態,需要勇敢無畏的精神,才能取得自己滿意的成功。從此,我要做一個勇敢無畏的人,實現心中的理想!

世界未解之謎探索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804字

我讀了劉興詩老師的《世界未解之謎探索》這本書後,知道了本書圍繞文明、生命、自然的一個個未解之謎,列舉出不同的觀點。既有科學的詮釋,也有大膽的猜想,從中可瞭解和探索這些神奇的未知世界。

我們生活在謎一樣的世界裡,身邊到處都有未知的謎,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們的認識是有限的。這裡那裡總有許多未知的角落,等待人們去研究它,揭示它。當我們認識了一個未知的新世界,隨著自身認識的發展,身邊又會冒出一個個新的謎,變化、發展,沒有止境。

這本書的封面令人賞心悅目,內容更不可思議!一個個未解之謎構成了一個個奇妙的故事:有的故事令人夏天打哆嗦,冬天冒熱汗;有的故事娓娓動人;有的故事稀奇古怪;有的故事又讓人目瞪口呆……這些故事讓人無法相信,但我又不得不相信,這就是無奇不有的大千世界。

《探索世界未解之謎》這本書裡,笑裡藏刀的人面獅身像、令人心驚肉跳的金字塔、讓人腿腳發麻的木乃伊、神祕莫測的外星人、生性野蠻的恐龍人、奇特的克隆技術……無不叫人咋舌。這本書裡,一個個未解之謎讓我追根問底,一位位科學家令我佩服不已,一個個千奇百怪的故事讀完讓我恍然大悟!《探索世界未解之謎》,你讓我奔跑,你讓我飛翔,你讓我手不釋卷,你讓我大飽眼福!

這部書中有作者自己的觀點,書中的條目,筆者大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附列其中,觀點傾向讀者,當可明眼查出。

其中,我對一篇名叫《外星人到過地球嗎》饒有興趣。如果有人問你外星人是否曾經光臨過地球?許多人會做出肯定的回答。有人聲稱曾經親自見過外星人,還形容有的外星人是巨人,有的是小矮人,有人聲稱外星人十分友好,有人還回憶起恐怖的遭遇。人們把這一類事件統統歸納在一起,稱為第三類接觸。這些傳說到底是真是假,人們議論紛紛。加上許多科幻小說和小報新聞的渲染,更加真假難辨了,所以這個問題到現在仍然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我感覺到劉興詩老師的作品通俗易懂,所以請大家都來讀劉興詩老師的作品吧!

卓越其實很簡單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4183字

【篇一:卓越其實很簡單讀後感】

看到書名《卓越其實很簡單》,從心底裡覺得“卓越”哪裡那麼簡單,讀過這本書後,才真正理解,“卓越”其實不一定非要學生都成為高超出眾的偉人。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卓越的方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卓越的表現;只要在某個階段上,在某種程度上,是傑出的、超出一般的,那麼孩子就是卓越的,我們的教育就是卓越的。優等生就是卓越的學生,良好的引導式教育就是卓越的教育。

在這本書裡,讓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第二部分,“教育是愛的藝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師德之魂。我們經常說,教師,要熱愛教育,那麼真正對教育的執著,首先就應該表現在我們熱愛我們的學生,愛的有度,嚴中有愛。真的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當他們優秀的時候,真心為他們高興,給他們鼓勵;在他們暫時失誤的時候,能正確面對並用寬容的心來對待他們。王如老師在這部分裡舉了很多教學中的經典案例,都很感人:給孩子一個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機會,給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以尊重和自信,給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一份激勵和認可。雖然都是我們聽起來非常簡單的事情,但如果我們能一直堅持,一如既往的對待自己所教過的所有學生,那麼我們就是在用滿滿的愛意來和學生相處。“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愛生如子,學生自然會和我們親近,“親其師信其道”,哪有教不好的學生?在我們的工作中,我一直也信奉這一點,只要有足夠的愛心,願意從內心裡理解學生,尊重每一個孩子,像原諒自己一樣寬容對待學生,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守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和心靈,我們的教育一定會事半功倍。

另外,在第三部分裡,王如老師提到了言傳身教的力量,我也感同身受。在教學中,學生除了學習知識,還有就是一種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如果我們老師能夠有一種熱愛學習的態度,經常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試題,那麼學生看到了,也會慢慢養成鑽研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夠彎腰順手撿起地上的廢紙,扔到垃圾箱中;在光線好的時候,順手將電燈關掉;在學生有困難的時候,送去一句關懷的話。那麼,不用我們費太多口舌,我們的學生一定是一群喜歡鑽研知識、好學上進,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有愛心的孩子。“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學生。我們應該努力修煉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博學好問,勇於擔當,一諾千金,胸懷寬廣,為學生做出表率。

學生,從引導開始,用愛心引導,用我們自己的品行引導,他們變得卓越起來,成為優等生,不是神話,而是在我們身邊隨時可以發生的事。

【篇二:卓越其實很簡單讀後感】

最近讀單位發的“名師創新思維繫列叢書”之《卓越其實很簡單》,感受頗深,特別是第二部分“教育是愛的藝術”讓我深深地打動了。我對教育以及教師的理解就是一個字:愛。

正如書中所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個人的理解是愛才是教育的全部。羅曼?羅蘭說過:要散佈陽光到他人心裡。同樣,作為老師要讓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學生,灑進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讓每一個學生都對未來充滿希望。

教師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就是愛傳達的過程。孔子是我國古代第一位老師,被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將畢生精力貢獻於後一代的教育工作,敏而好學,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重視道德修養,是一位盡職的好教師,是播撒愛的陽光的最好的詮釋者。孔子提到的學而不厭、溫故知新、誨人不倦、以身作則、教學相長就是老師對學生愛的感化的過程。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省也”強調的就是教師榜樣的作用。孔子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有言教,更注重身教。通過嚴以責己,以身作則來感化學生。“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苟正其身矣,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老師言傳和身教的過程就是愛傳達的過程。

作為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愛灑遍到每個學生身上。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班主任和學生靠得最緊密。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因為別人的孩子跟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要做到從心底裡去愛他們,那真得是很不容易。而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這類愛。我認為要做一名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教師,最基本的就是熱愛學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使我體驗到: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閃光點,只要教師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們,多看長處,多鼓勵、關愛學生,那麼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閃閃發光的金子”。2006年我送走了一屆高三畢業生,又接了一屆新高三畢業班。這個畢業班換了幾次班主任,學生紀律比較差、基礎也比較薄弱。對此,我沒有應付差事,更沒有放棄。記得第一天上課,我就對學生們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認真對待每一次班會,認真分析每次成績,認真和每一個學生談話……對於學生們的“點滴”的進步,我都及時給予表揚……高尚純潔的愛是師生心靈之間的一條通道,是開啟學生智慧的鑰匙,是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焰。愛的力量是巨大的,短短一年,這個連考二類本科都無望的班級在高考時考取了六個本科生,其中還有兩個一本生,其他學生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對於教育,我自己提出了“不丟棄,不放棄,多鼓勵”的觀點。電視劇《士兵突擊》中鋼七連的傳統和精神就是“永不丟棄,永不放棄”。對於班級的學生,無論怎麼樣都是我們的學生。對於班主任就應該對每個學生都要負責任。我們學校的口號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對未來充滿希望”。這就要求我們班主任關心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教育,讓他們無論在做人還是學習上有一個更大的進步。我們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轉化。一句關懷的話,一個鼓勵的微笑,對我們而言也許算不了什麼,但是對於後進生來說,那也許就是他們否定過去的自我的勇氣,也許就是他們進步的開始。

正如清代顏昊所說:“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記得,我帶的2003屆學生中間,有一個學生叫張鵬。他剛開始時上課不認真,作業不及時完成,經常曠課,有時還吸菸喝酒,行蹤詭祕。對此,我馬上找他談心,最初他不願意與我溝通,經幾次家訪後,瞭解到他以前一貫很好,由於失去父愛才逐漸變壞的。針對這些情況,及時鼓勵他重新拾起生活和學習的希望,這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鼓勵他自強、自立、自尊、自愛。學習上,我還選出幾個成績優秀的班幹部輪流幫助他。使他對學習、生活充滿信心和希望。並且,他個子很高,籃球打得很好,我把他介紹給體育老師,讓他學籃球。後來,他轉變為一個刻苦學習、積極向上的好學生。並且畢業時他還考上了山東體育學院。

愛他們就要好好激勵他們。比如為學生髮放獎品(哪怕只是一本書,一支鉛筆),發獎狀;讓學生的作文、書法作品“上牆”;還有一種激勵是把掌聲送給該讚美的學生;還有讓學生進行才藝展示,演課本劇,作文比賽等等。我就嘗試過給學生髮獎品來激勵學生的學習。比如語文考試成績進步最大,考取班級第一名,我有時會自費買筆記本獎勵給他們,並且在扉頁上寫上一段勉勵的話。03年帶的那屆學生,特別是進入高三,我基本上都這麼做的。因此學生的語文成績在平行班級中均比較突出。我07年帶初三課改實驗班語文的時候,我們兩個班一起舉行了一次朗誦比賽、一次演講比賽、一次辯論賽。我為獲獎的學生自費買了筆記本和筆等獎品,學生都深受鼓舞,學習語文的熱情很高並且成績非常出色。在課前也嘗試讓學生演課本劇,語文課非常活躍,學生也很樂於去學。

教育家於永正老師把老師比作一本“書”,一本內容豐富卻是無字的書。但是我想雖然書中無字,但是無時無處不充溢著愛的溫馨與甜蜜、愛的崇高與偉大、愛的無私與永恆……在“教育”的字裡行間裡,我看到了一個大寫特寫的“愛”字。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漫漫長路上,我們要給學生播灑愛的陽光,照亮每個學生的心靈。讓我們做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讓愛的陽光照亮每一個學生!

【篇三:卓越其實很簡單讀後感】

卓越其實沒那麼簡單,不然為什麼我們沒有教出過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這樣的學生,為什麼我們的學生不能都走進北大清華甚至世界級高校的大門?那是因為我們一直認為,卓越沒那麼簡單。如此固定思維,禁錮了我們,也禁錮了學生。卓越,其實很簡單。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我們不能讓他們都成為愛因斯坦、成為居里夫人,我們可以通過啟發引導,讓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成為卓越的人。孔子弟子三千,各有所長,因為他因材施教,注重發揮每個學生的長處,克服他們的缺點,甚至是性格缺陷,引導他們成為仁人志士。

子路性情魯莽,行事衝動,好武力。有一天,子路在街上碰到人爭吵關於三八等於幾,子路與人打賭,若三八等於二十三對方就要砍自己的頭。子路問孔子,孔子說三八等於二十三。子路氣急,認為孔子說謊,便請辭回家。孔子並不挽留,只告訴他“古樹莫存身,殺人莫動刀”。子路記得孔子交代,避免了兩次悲劇的發生,經此一事,子路對孔子敬佩有加,心服口服。如果說孔子沒有仁愛之心,本著尊重知識的原則,告訴子路三八二十四是對的,那麼按子路的行事作風,與子路打賭那個人必死無疑。

為了一道題目的對錯,就搭上一條性命,多麼不值得。所以,從孔子對這道題的態度,我們就應該明白,教導學生,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品格。孔子以仁愛教導學生,即使學生們不能學有所長,但他們依然可以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僅是追求更高的成績,而是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這方面的教育,更在春風化雨,而非直言不諱。孔子沒有在子路請辭之時就解釋清楚,因為孔子瞭解學生,即使是解釋,子路也不能從心裡認可孔子的做法,甚至會走上錯誤的道路,認為可以隨自己的心意歪曲事實。孔子給子路一句忠告,讓子路回家,因為這句忠告子路沒有犯錯,深深地意識到孔子的話是對的,要聽孔子的,所以主動問孔子為什麼要說謊,孔子才解釋。因為主動求知,比你強行灌輸要有用得多。子路後來在治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證明孔子的做法是對的。

我們給予學生厚望,希望他們好好學習,進入高等學府深造,精深知識、精心鑽研,我們更希望,他們最終學有所成,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擁有健全的人格,有社會責任感。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強調多做題多背書,而是啟發他們自己思考,自己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才能成為卓越的人。

翻越遠方的大山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91字

讀完劉翔的自傳《翻越遠方的大山》一文,我被劉翔堅持不懈、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

文章主要寫了劉翔超越美國跨欄名將阿蘭约翰遜的故事。一開始,劉翔沒有資格與他同場競賽。在劉翔的努力下,可以並肩作戰,然後一步步走到阿蘭约翰遜的“山腳”下。最終,劉翔憑著堅定的信念成功翻越了“遠方的大山”,站在了最高領獎臺上。讀到這兒,我既為劉翔取得的成績喝彩,也深深地體會到:每一位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憑著信念與執著澆灌而成了。

先說說我國著名史學家談遷吧!他花了20多年的心血,歷經6次修改,終於完成了一部400多萬字的明史《國榷》。可是,在即將付印前夕,這本珍貴的書稿被可惡的小偷給竊走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談遷沒有氣餒,不顧體弱多病,實地考察歷史古蹟,廣泛蒐集奇聞逸事,撰寫了一部更為翔實精彩的史學鉅著—《國榷》。

這其中的艱辛,怎一個“苦”字了得?聯絡我學習吉他的點滴,我感慨多多。9歲那年,瞧著電視上酷酷的吉他手,我也鬧著學吉他。可是面對五線譜上一群群的小蝌蚪,我像洩了氣的皮球,軟下來了。不服輸的我鼓起勇氣,自己埋頭琢磨一個個音符。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進步喝彩,老師開始教的知識像洪水般向我湧來:和絃、節奏、指法……此時,我想過放棄,但又有一個信念悄悄佔了上風: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如今,我堅持學習吉他三年了,學會演奏很多曲目。我沒有劉翔、談遷等名人的成就,也沒有他們那麼多的苦難,但我知道:在困難面前不能氣餒,憑著堅持和努力克服困難,就能超越自我。

是啊,只要憑著堅定的信念,我就可以像劉翔一樣做一個自強不息的登山者,才能領略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