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水滸傳》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652字

暑假裡所有作業完成以後,我迫不及待捧起老媽送給我的《水滸傳》,津津有味的讀了起來。這是一本描寫北宋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裡面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牢牢地吸引住了我的眼球,使我感嘆不已。

小說描寫的是北宋末年,宋江和他的兄弟們奮起反抗黑暗的封建統治,並取得一系列勝利的故事。小說塑造了宋江、吳用、林沖、魯智深、武松等一大批性格鮮明的梁山英雄。這本書很多故事情節我們都耳熟能詳,如:拳打鎮吳西、倒拔垂楊柳、智取生成綱、武松打虎、大鬧清風寨等。

看了《水滸傳》這本書之後,在它的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找到一個“義”字。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個個深情重義。生活中,當朋友有難時,他們一定會伸出援助之手,為朋友赴湯蹈火,兩面插刀。這是一梁山好漢們的“兄弟之義”。黑暗的封建統治下,民不聊生,梁山伯的英雄好漢們就扯起造反的大旗,為民眾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這是梁山好漢的為民的“國家大義”。正是因為秉持著這一腔大義熱血,梁山的英雄好漢們才剷除地痞惡霸,貪官汙史,反抗封建的黑暗統治,誓將“打抱不平、出生入死、向天請命、替天行道”進行到底。當然,後來梁山的招安也多多少少受了這種“大義”的影響。

梁山英雄好漢們的“義”教會我在生活中不僅要對自己的朋友講義氣,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一定要主動相助,而且對於社會上的那些不良惡習和和風氣,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才是真正的“義”。

所以,我非常喜歡讀《水滸傳》,那些緊張曲折而又富有生活氣息的故事,那些帶有傳奇色彩而又栩栩如生的人物,會永遠停駐在我的心中,永不磨滅!

水泊幾許英雄志,梁山曾憶好漢歌——《水滸傳》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545字

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梁山泊好漢劫法場、朱仝義釋宋江……此番種種,皆為義也。更有宋江於國之義,親遞毒酒與李逵;李逵亦有義,毫不眨眼服下。只一《水滸》,全繫於義。

第三眼著眼於社會風氣與民主。

琵琶鐵板,高唱大江東去;尋常巷陌,追效金戈鐵馬。本以華夏族人總溫婉和順、文質彬彬、老實如黃牛,忽聞《水滸》方知,咱華夏男兒也有眾多英雄好漢,提槍舞棍樣樣在行,更有綠林好漢如雲,英雄如雨,實是志與日月齊明,意共天塹長流。風氣不再是忍氣吞聲,而是敢作敢為、敢作敢當。

皇權社會,常是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百姓常是被百般壓榨奴役,大氣也不敢喘一聲。水滸中更是宋朝,重文抑武,百姓也多是文弱秀才,只知百般求得君主賞識。水泊漢子,多蔑視官府,從不買賬。這一百單八好漢一出,即有民主先聲之意,梁啟超曾這樣評價本書:“《水滸》一書,為中國小說中錚錚者,道武俠之模範,使社會受其餘賜,實施耐庵之功也。”

誠然殺人放火、擾亂法度的行為是略有矯枉過正之意,但是仍有其進步意義。它使悶聲勞作的清朝百姓得以知道還可有這一種活法。

對水滸也只是粗讀,細節也未曾細細體會。但也有好處,便是全域性觀強。文尾,略寫幾字以記心得

舉薄酒而寄狂,吟短句而感慨。鵬飛樑山泊,冰心鐵骨伴取山間磐石;雲凌蓼兒窪,青山綠水留的風中豪氣!

水滸傳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58字

“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電視又傳出這首令人熟悉的主題曲,聽著聽著,思緒也不覺跟著動了起來。

《水滸傳》裡的人物個性鮮明:李逵率直魯莽,魯智深粗中有細,晃蓋仗義疏財,宋江忠義兩全……我最欽佩和最厭惡的都是同一個人—宋江。

宋江原只是鄆城縣的一個押司,因私放晃蓋,晃蓋感其恩,便修書贈金,但因閻婆惜的不曉理,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然後就開始了逃亡……在最後,他成為梁山泊之主後,他令我討厭的一面便展現了出來。

宋江是作者全力塑造的一個忠義兩全的人物。宋江的忠義有些殘忍,於兄弟,他曾使人殺了他們中好些人的家人、親人,逼他們入夥;於皇帝,他曾怕死後李逵會造反,便毒死了這個於他為親兄弟的人,他的忠義令我有些厭惡。

宋江的忠義也著實讓我欽佩不已。他曾幾度為了他的兄弟差點死去,也為了宋徽宗掃平了對宋朝不利的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為宋朝換回了領土的完整和人民的和平。

宋江是有諸多非議的人物,但他對老父的孝義是絕對真的。他雖遠在他方,但收到親弟來信說老父病亡之時,他慟聲大哭,不遠千里回家探望。由此可見他對老父的感情,街坊鄰里也都稱他為“孝義黑三郎”。

在我看來,宋江是多面性格的人。他膽小,諱忌太多,顧慮太多,總擔心這擔心那的。他膽大,敢潯陽樓題下反詩“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這一句是多麼的傲。他重情重義是我最為欣賞的,他能為一個小卒哭泣,兄弟逝世,他也不避諱地在人前放聲大哭……

宋江一直是忠義的模範,他梁山泊能打到東京,卻不自號稱王,心心念念都是招安,為國效力。

水滸傳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637字

眾所周知,梁山泊有一位專門以開店為名打探訊息的好漢,姓朱名貴,人稱旱地忽律,他的小店建於梁山腳下,人們經常路過這裡,如果是好漢他便招攬上山。

有一次,豹子頭林沖被高俅所害,無奈要上梁山,路過朱貴酒店,被朱貴得知:“曾有東京的人到此,傳說兄長的豪傑,不期今日得會,既有柴大人書緘相薦,亦是兄長名震四海,王頭領必當重用。”朱貴深知自己的本領不如林沖,但還推薦他。林沖之後的晁蓋、吳用、公孫勝、三阮等,都是他舉薦上山的。開始時,他的職位還在第四把交椅,但推薦一下他就向後退一位。隨著越多的好漢上山,他的職位越來越靠後,最終排在了九十二位。可他絲毫沒有怨言。但凡有好漢他都竭力保舉,從不嫉賢妒能,總以山寨之事為重。

朱貴的事蹟讓我聯想到了現在,當今社會的某些官員,有才的人登門找工作,他們看到比自己有本事,便起了嫉妒心,於是堵塞賢路,拒絕錄用。他們專用沒自己有能力的人,阿諛奉承的人,這樣國家得不到人才,便不能繁榮富強,這些官員就像白衣秀士王倫一樣,缺乏朱貴識才舉才的胸襟!

但有些官員,求賢若渴,總是廣開言路,招賢納士,如有能人,定竭力舉薦,不管能力是否比自己強,會比自己職位高,他們像朱貴一樣深明大義,不為一已私利遏制人才。

朱貴雖是一個梁山小頭目,卻為梁山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可以說沒有朱貴的舉薦,便沒有一百單八將和梁山泊。所以朱貴是功不可沒的。回眸歷史,一些小人物小事總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做人的啟示,在別人比自己有本領時不應妒忌,應積極推薦他,事雖小卻體現著一個人的精神。

水滸傳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1925字

【篇一:水滸傳讀後感】

千里水泊,葦作岸,天作邊,一派好風光。北宋末年,奸臣當道,雞犬不寧,官逼民反,一百單八好漢揭竿而起,烽烽火火,鬧遍九州。把忠義當酒,用壯烈作茶,滿飲一杯,前方是萬里陽關路。

浩浩蕩蕩的百萬言鉅著,就如同滿腔的好漢氣魄,閉卷沉思,卻難逃金戈鐵馬的豪情壯志和那曲久盛不衰的悲歌。每個時代的末年都少不了賊臣抹上的汙濁,總會有多少人按捺不住心中的正義,成為時代的犧牲品。一次次的邂逅,終成英雄弟兄的聚義,三敗高俅,兩贏童貫,讓看官難書心中欣喜,招安成為正道,建功立業,精忠報國,是每個有志男兒的夙願。東征西討,北伐南戰,錄下赫赫戰功,飽飲御酒,卻忘不了離去的的弟兄,鳥盡弓藏,名成身退,又能有幾人熟諳這處世之道,往事已成灰燼,只留下空空的懷想。耳熟能詳的故事,巧嘴難描的悲壯,百二十回的精彩,靜述人生哲學。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印象還留下俠義的影子。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二郎醉打蔣門神,行俠仗義的幫助無疑是大快人心,而卻忘了自己已經深陷泥潭。用不著拳頭的力量,在追夢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而他人也亦復如此,伸出雙手,滿懷熱情,面對的必然是愁眉舒展的笑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幫助是悅己的良藥,服下一帖,暖意就會升騰在心上,也升騰在別人心上。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援助,定能匯成洪流,直通東海。

有了誠心的幫助,少不了山盟海誓的情誼。梁山泊好漢來自四方,日久天長,誰人心中沒有親同手足的友誼,徵方臘時,每折一員弟兄,宋江無不是痛哭流涕,深厚的兄弟情引來天上之水,把大業推向成功。世上並非什麼地方都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錯綜複雜的小巷是路上必須走過的地方,有一個摯友,才能尋得一條出路。想象片刻,當你迷路時,眼前是茫茫的大沙漠,獨自徘徊,且只有黃沙莽莽,與別人結伴而行。而你我卻不知道何去何從,卻多一份團隊的力量,多一份心靈的依靠,就多了一份樂觀和豁達,也許成功就在離你不遠的地方。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水滸》寫滿了好漢們的奮起抗爭。林沖雪夜上梁山,真是受盡了百般迫害,妻子離散,家破人亡;血濺鴛鴦樓,武松殺人如麻,還不是因為張都監和蔣門神的串通。不懼權威,是我們應該秉持的態度,每個人難免有脫漏,用不著妥協和逆來順受,指出方為正道。

季布一諾,勝於千金。宋江時時不忘晁天王臨終前信口而出的遺言,引出與東平,東昌府的大戰。人無信不立,逐夢其實就在踐行自己的諾言,有的人為一句話奔波了一生。我小時讀過的《小公主》就有這樣的故事:有個印度紳士為了他朋友拉夫的遺願,千方百計,跑遍歐洲。最終發現拉夫的女兒—薩拉就是住在自己隔壁閣樓裡的寒酸僕人。這是一個美好的結局,如果不呢,我相信他會繼續找下去。

水泊千里已成往昔,佇立凝望,滿目是波瀾壯闊的起義史詩,滿耳是激昂澎湃的英雄讚歌。這顆文學史上的明珠依然熠熠生輝,散發著奪目的光彩。忠義會堂上的好酒是那般醇香、深厚,瀰漫著誠和信的馥郁;壯烈征途中的清茶是那般淡雅、質樸,溢滿了奮與搏的幽香。小呷一口,卻難掩醉態,靜倚一葉小舟在泊裡徘徊……

【篇二: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家喻戶曉的名著,今年寒假時我也買了一本來看。沒想到越讀越入迷,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深深的吸引了我,看完整本書後,我感觸頗深。

《水滸傳》講了宋朝末年有一個叫高俅的人,他是個紈絝子弟,但應踢球踢得很好被昏庸皇帝賞識。就這樣,高俅奸臣當道,還排除了許多能人志士。就這樣,天下大亂名不聊生,農民受盡壓迫。於是在梁山以宋江為首的農民發動了起義。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一百零八個好漢,只有三十二人活了下來,而宋江也在重兵包圍之下不得已接受了招降。

這裡面有幾個人物我很欽佩,是我們學習的物件。第一號人物便是宋江,宋江有一個綽號便是“呼保義”。為什麼這麼叫他呢,這是因為“保”是保持的保,“義”是忠義的義,意思是宋江這個人對國家,對皇帝,對朝廷很忠義。而且宋江還很有謀略,這點從“潯陽樓宋江吟反詩”就可以看出來。

我覺得愛憎分明的魯智深也值得我們學習。魯智深為了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於是這樣被官府追捕了。魯智深還在野豬林救了林沖,林沖發配,他一路護送,為此受到了高俅的迫害,真是一個忠義兩全的好漢。

武松是一個硬漢,大家都很熟悉他的故事,比方說武松打虎。武松喝醉酒上山時,見到了一塊石頭,便想躺下來好好休息一下,但誰知有一隻吊眼白額大蟲撲向了他,武松急忙閃到了老虎背後。老虎從尾巴一甩,武松又是一閃。武松等老虎再次撲來時,用盡力氣拿棍子去打它,卻沒想到打到了旁邊的樹,棍子也斷了。武松只好赤手空拳的去打老虎,用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老虎打死了。

我們應該學習《水滸傳》中英雄的忠義,樂於助人,勇敢。

《水滸傳》讀後感 篇6

國一作文 ,654字

《水滸傳》這本書大家並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根據歷史故事寫出來的一本小說。

這本書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後期一場驚心動魄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作者充分暴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在《水滸傳》中,塑造了許多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等108個英雄好漢。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花和尚,魯智深。他原名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在渭州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將鎮關西打死,被官府追捕,無奈之下,他被介紹到五臺山當和尚,智真長老賜他法號智深。讓他也有了安身之處,但他難守清規,於是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好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安身,於是他在大相寺看守菜園,收服了潑皮,又倒拔垂楊柳,與林沖結拜為兄弟,後來在野豬林救了刺配滄州的林沖,最後上了梁山。

魯智深的容貌和他的性格完全不同,他長的凶神惡煞,但是卻有著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說明了魯智深充滿了正義感,讓人在黑的封建社會中看到了光明。

金聖嘆曾經這樣評價過魯智深,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

赤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說了魯達許多的好處,讓人敬佩魯達。

魯智深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他充滿了正義和能量,是照亮了封建社會的一盞明燈。

《水滸傳》讀後感 篇7

《水滸傳》讀後感作文 ,470字

這個暑假,我讀了名著《水滸傳》,它是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寫的一篇長篇小說。

《水滸傳》這本書裡有108個好漢,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李逵。李逵有黑熊般一身粗肉,鐵牛似遍體頑皮,交加一字赤黃眉,怒發渾如鐵刷,猙獰好似狻猊天惡煞下雲梯,人稱黑旋風。

雖然李逵魯莽、好鬥,但是他非常孝順。第二十七回中,李逵奔到家中背起娘,出門往小路里走。看天色晚了,就去給娘找水喝。取水後回來發現地上團團血跡,他渾身發抖,尋到一個洞口,只見兩隻老虎在那裡咬著人腿,李逵心頭火起,把老虎砍死了,李逵給母親報了血海深仇。

生活中,我也一直努力做個有孝心的好孩子。有一次,媽媽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生病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房間裡轉來轉去,心想:怎麼辦?突然我想到家裡應該有買好的藥,我趕緊往書房裡跑,翻了好幾個櫃子,終於找到藥遞給媽媽。媽媽見我滿頭大汗,眼淚都快要流出來了,她誇我懂事,都知道照顧媽媽了。

《水滸傳》真是太好看了,我忍不住看了好幾遍。李逵的故事讓我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平時生活中不僅要對朋友講義氣,更要對長輩父母有孝心,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

水滸傳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727字

浩蕩水煙風雲起

天空密佈陰雲,空氣中已有了淡淡的潮氣。我在溫暖的書房中以最舒適的姿態閱讀,窗外的陰霾並沒有影響我的興致。《水滸傳》潔白的書頁輕盈飄起,落下。煙波浩渺,水霧繚繞的景象漸漸浮現……

由於洪太尉的失手,一百零八天罡地煞散入人間,化為一百零八名英雄好漢。官府壓迫,朝廷陷害,逼得他們走上水泊梁山,落草為寇,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鬥爭,可歌可泣,但替天行道,忠勇無畏的英雄卻遭人陷害,最終慘死在奸佞的挑唆之中。可他們的英勇事蹟,卻被一代代人讚頌,傳為佳話。

本書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奸佞當道的朝廷危機。梁山好漢的忠義之行值得讚揚,魯達除暴安良,拳打鎮關西,為金翠蓮父女出了一口惡氣,蔣門神強佔酒店,武松大義凜然,為施恩雪恨,義奪快活林,李逵沂嶺殺四虎,為被吃的母親報仇……英雄事蹟數不勝數,無不體現梁山好漢替天行道,忠勇雙全的英雄本色。本書刻畫人物極其傳神,寥寥數筆,即描繪出栩栩如生的好漢形象,奸臣形象。情節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林沖刺配滄州道,險些被害,多虧魯智深及時相救;宋江、戴宗赴法場,命懸一線,這時梁山好漢及時趕到,劫法場拯救了宋江兩人。許多經典片段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智取生辰綱、武松景陽岡打虎……它們如今已成人們口中相傳,婦孺皆知的名篇,膾炙人口。

文章中對正義進行了刻意地扭曲,對統治者地位誇大提升。正義的方臘農民起義被貶低化,而高俅、童貫等奸臣卻被高尚化,合理化。如此卻折射出農民苦不堪言的生活,朝廷混亂,皇帝昏庸,奸臣妄為,葬送了整個王朝,也葬送了梁山諸位好漢,轟轟烈烈的事蹟終成過往雲煙,隨歷史風雲漸漸消散。

窗外下雨了,淅淅瀝瀝的雨滴濺落在窗邊。雨霧模糊了視線,但一幅浩蕩水煙,風雲暗湧的景象卻漸漸清晰了……

水滸傳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462字

古今中外第一書《水滸傳》是我向往已久的書籍,最近我讀了拼音版的《水滸傳》。

《水滸傳》主要寫了北宋時期,昏庸無道,奸臣當政,朝廷腐敗,陷害忠良,弄得民不聊生,許多仁人義士被迫落草為寇。他們殺死貪官,劫富濟貧,行俠仗義,令貪官聞風喪膽,廣大百姓拍手稱快。

聚義梁山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個個性格迥異,光彩照人,他們或是武藝超群,足智多謀的豪傑;或是除暴安良,行俠仗義的勇士;或是大義凜然,忘我行義的好漢。

我最喜歡的是武松“景陽岡打虎”的故事。武松是一個武藝超群的人,有一天,他在景陽岡碰到了一隻老虎,武松先用哨棒打老虎,哨棒斷了,又抓起虎頭用拳頭打,終於把老虎打死了。到了白天,陽谷縣的百姓得知有人徒手打死老虎,都驚奇不已,知縣賞給武松一千大洋,武松卻把賞錢分給因老虎掠奪而吃盡苦頭的眾獵戶們。我非常敬佩武松這個為民除害,不求名利的英雄好漢。

我讀了《水滸傳》這本書,瞭解了很多英雄好漢的故事,也知道了做人要正直,多做好事,不求名利。在學習上,生活上,我也要像武松一樣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縮;碰到失敗,毫不氣壘。

水滸傳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52字

這個假期,我又讀了一遍《水滸傳》,對《水滸傳》有了更深的瞭解,不愧是經典名著啊!

從這本書上,我知道了一百零八將的傳奇故事,在宋仁宗時期,流行瘟疫,仁宗只好讓洪信去請天師。來到的龍虎山,洪見一廟,聽住持說是鎮魔的,就想進去看,主持不讓,洪信硬闖,把洞內石龜搬開,見了一個萬丈深洞,突然,洞內冒出黑氣,到空中化為金光,這些金光便轉世為一百單八位好漢。

讀完了這本書,我知道了梁山好漢的來歷,也知道了當時的各種階級鬥爭和朝廷的腐敗無能。

我很欣賞李逵,他為人豪爽,很忠義,只是有些脾氣不好,但他在宋江面前絕對不敢撒潑,前後對比,他就像個小孩子一樣,有時候甚至還對宋江撒嬌。他敢作敢當,值得我們學習。但是,他太愛殺人,加上脾氣暴躁,容易衝動,所以總是惹麻煩,我們可不能像他一樣,遇到事情要冷靜,不能亂髮脾氣。

宋江這個人很講義氣,也很孝順,要不就不會叫孝義黑三郎了,正是因為他重義氣,很友善,才在好漢中樹立起威望,讓大家更團結,但是他卻很希望被招安,我不太贊同,不想讓其他好漢在刀尖上過日子的想法可圈可點,但是他太中庸,在奸臣當道的時期,是容不下這些忠義之士的。我們想問題不能只顧眼前利益,一定要把眼光放遠,考慮長遠利益。

這本書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他用生動的故事刻畫了眾位好漢的形象。他的文筆我們應該去借鑑學習。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如果貪官汙吏很多,即使統治者再好,也會產生官逼民反的情況,如果統治者昏庸無能那就更是了,所以,良好的社會環境需要賢臣,更需要有明君。只有君臣民團結起來,國家才能興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