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85字

“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

初次買回這本書大約是在兩年前,為了使自己的格調看起來更高而硬著頭皮嘗試走進這本書。然而,在翻看了大約半小時後,我便被這冗長的劇情、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嚇退了。於是,囫圇吞棗式地馬虎將書“翻”到封底便落荒而逃。想來,當初這樣的舉動許是對此書、對馬爾克斯的褻瀆。

而今,再次翻開有些陳舊的書頁,帶著些許歉意和近乎贖罪的心態,竟是被它吸引了去,於是挑了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坐在朝南陽臺的靠椅上,獨自一人,一口氣將書讀到了底。

我似乎有些理解了家族重複取名的傳統,叫“奧雷里亞諾”的人大多性格孤僻、且體態消瘦,叫“阿爾卡蒂奧”的又多是體格壯碩、行事魯莽。於是,重複的取名導致了家族命運的不斷輪迴,推動家族的覆滅。其中一對在年幼時互換姓名的雙胞胎也頗有意思。儘管他們互換了姓名,但在長大後越發與匹配“對方名字”的模樣發展,最終在死後,因朋友們醉酒後的失誤,又把他們的棺材錯誤的埋進寫著“對方名字”的墳坑裡。作者在此,或許是暗示了他們到死也沒能擺脫受姓名束縛的命運吧。

布恩迪亞家族的不通人性、不懂愛情的通病將他們帶入了更為深刻的孤獨。上校和17個素昧平生的女人所生下的孩子無一例外遭暗殺,他深愛的妻子被毒死;阿瑪蘭塔害死了深情的義大利人;麗貝卡的婚後生活以丈夫被神祕槍殺告終;費爾南達為阻止女兒與族外人戀愛,派人殺死了男方,但她的孫女卻因為和近親通婚,生下的孩子長著條豬尾巴,被發現時正在被螞蟻蠶食……

最後的最後,正如經過百年才被翻譯出的羊皮捲上所預言的那樣,小鎮遭受著一場颶風將正在翻譯這羊皮卷的最後一代奧雷里亞諾,連同整個家族曾經存在過的痕跡一併抹去……

故事至此結束,留給我的是久久不能平復的震驚和良久的深思。我自覺無能對這樣的作品作出任何評價,有的,僅是完成閱讀的成就感、快意,以及對一個註定百年孤獨的家族深深的惻隱。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461字

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沒有序言的書。因為沒有序所以整本書唯一給出的概括就是“百年孤獨”。“百年”與“孤獨”。

“孤獨”

其實我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在這個家族身上,比起孤獨,我感覺到的更多的是固執。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沉醉於自己虛無飄渺的幻想中,烏蘇爾拉想振新家業,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醉心於情慾,阿瑪蘭妲拼盡全力組織蕾貝卡的婚禮最後卻拒絕了與皮埃特羅克雷斯的求婚……一代又一代,他們達成妥協,卻鮮少有理解,直至死亡。他們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卻偏偏又無法放下也不可能放下與其他人尤其是自己家人與情人的聯絡。一個學美術的朋友這麼和我說過:“我感到孤獨的時候,覺得牆是單獨的,椅子是單獨的,我也是,一切都是完全立體的,構不成一個畫面。”

百年孤獨裡的人物也是這樣。可他們偏偏放在了一起,離得那麼近。尤其是奧雷利亞諾上校。他從開篇第一個詞開始出場,橫跨大本書。當他死的時候,馬爾克斯的妻子發現他在床上哭了兩個小時。他是這本書中最孤獨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他和身邊的人沒有共同點—除了孤獨,而孤獨是不能相互理解的。上校也是個很固執的人。然而他們的固執又不同於堂吉訶德的固執。堂吉訶德是為了他騎士的夢想去奮鬥的,雖然他人在這種荒誕的犧牲中根本瞧不出意義來。但對他來說那是個崇高的目標,他真的熱愛騎士事業,所以他從未親自品嚐過孤獨,他的孤獨是由塞萬提斯來品嚐的。但奧雷利亞諾上校的固執卻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自負,也許天性使然,但有一點,他的生存從來都沒有特定的目的性。“我們打了那麼多仗,就爭取到沒讓人把房子漆成藍色。”他不知道為何而戰。然而他又沒有一絲猶豫地發動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就像他晚年固執的做小金魚,做到25條就融掉,如此迴圈往復。所以堂吉訶德是荒誕的前進,只是旁人看不出意義,而他是荒誕的迴圈,連自己也瞧不出意義來,宛如西西弗斯一次又一次將巨石推上山頂,重複的無意義的勞動。然而西西弗斯這麼做是因為眾神的懲罰,而奧雷利亞諾上校這麼做又是為了什麼?阿瑪蘭妲晚年也將自己關在屋子裡縫紉,縫好了又拆掉。他們的重複,究竟是為了逃避孤獨,還是為了維持孤獨,來維持自己的自尊?然而他們的自尊卻又來自於自卑。上校用一個有一個決絕的命令來掩飾他內心的無力感。於是他們被囚禁在這可笑卻無法擺脫的孤獨中。

“百年”

又一個關鍵詞,因為百年,所以漫長;也因為百年,所以有限。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馬爾克斯費勁心機去描寫布恩迪亞家迴圈的魔咒,人物日復一日重複的行為,相似的名字,相近的性格與命運……漫長百年中不斷的迴圈往復,最後偏偏說“羊皮紙上記載的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出現,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來終結這一切?也許只有死亡才能結束孤獨?

可當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照妻子話向窗外望去的時候,他看到兩個孩子赤腳待在陽光曝晒的菜園裡,某種神祕而明晰的力量將他從虛無縹緲的拉扯下來,帶領他的孩子去看望冰塊。多年以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面對行刑隊的時候,仍將會回想起父親打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也許那是他童年裡唯一溫暖的記憶,雖然那時他還分不清冷熱。我想這種溫情可能是唯一能戰勝孤獨的東西。但比起將愛作為解決孤獨的藥方,馬爾克斯讓它變成一種更加深刻的孤獨。想愛而不敢卻不能,恰恰加深了他們的孤獨感。馬爾克斯描繪了徹骨的孤獨與溫暖的人情,卻不會給我們解決孤獨的辦法。但我們註定會去反抗,就像註定的孤獨。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345字

夜闌的寂靜,讓時間感覺凝固,翻完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最後一章,我如釋重負地嘆了一口氣。心中湧起一種奇怪的感覺,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歷經辛苦,終於走完了那段漫長而又煎熬的旅程,卻陡然間迷失了方向,讓人感到茫然而陌生,瀰漫的孤獨感油然而生。

《百年孤獨》是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作品能。初讀《百年孤獨》時,只覺得它晦澀婉轉、深不可測,讀起來不知所云,往往是昏昏欲睡、兩眼無神、託夢周公。但是它卻有一種魅力,即使晦澀難懂卻還是深陷其中,讓人讀了一遍又一遍,欲罷不能。在讀了四五遍之後,感覺腦海靈光一閃,書中呆板的人物突然活現在眼前,那遙遠的家鄉“馬貢多”彷彿浮現在眼前,一個歷經百年的家族由剛開始到繁盛時期再到衰落,一切都是那麼地生動,讓我融入故事的情節之中。

《百年孤獨》講述了一個歷經百年孤獨的家族最終走向消亡的故事。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每一個人都無法逃脫被孤獨所折磨的命運,但集合成就是一部完整的家族與民族的孤獨史。

這本書將一個原始的部落,完全暴露在時代進步的潮流裡。科技、政治、戰爭、商業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這個可憐的小鎮馬貢多。從開始的吉普賽人帶來的微不足道的雕蟲小技,使他們知道了磁鐵、冰塊以及外面的世界。隨後政治的介入、鎮長的出現讓這個和平的小鎮開始慢慢地質變,緊接著兩黨派的紛爭波及了整個馬貢多,到處都是戰亂、流血和紛爭。而代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香蕉公司也藉機趁虛而入,使這個小鎮得到了暫時的虛偽的繁華,但又迅速在泡沫經濟中衰敗。作為馬貢多的開創家族——布恩迪亞家族,一次一次地遭受著這些外來的衝擊,在這些衝擊下變得繁盛,最終卻走向滅亡。

書中以複雜的人物和離奇的情節鶴立於拉美文學史之林,其中的現實魔幻主義及“將來時的過去式”的描寫方法讓人耳目一新。曾有人評價《百年孤獨》充滿了極致的誇張、現實與虛幻結合、超越時空和地域、時間與空間的互換等種種怪異的寫作手法,讓人無從追尋,更不可預知。許多中國作家深受其影響,例如莫言、阿來、賈平凸等作家的作品中品出馬爾克斯的創作手法,他是許多人的文學先父。

馬爾克斯採用的環環相套、迴圈往復的敘事結構來展現了一個家族的歷史。其中的情節或時間,特別是人物的名字,七代人幾乎名字都是相同的,馬爾克斯將他們全部拖入一個迴圈的時空中,讓布恩迪亞家族經歷迴圈的命運,讓讀者感受布恩迪亞家族的榮辱興衰。最後故事中借用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的預言——“家族的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結束了這個家族的命運。

《百年孤獨》是一部繁雜和令人唏噓的百年家族史,同時也是一部百年變遷的地方興衰史。馬爾克斯以這個家族的命運來反映整個拉丁美洲的命運,用小說的主題:“人的孤獨、封閉造成的落後和愚昧,最終會使整個民族走向消亡的道路。”以此來希望拉丁美洲整個民族的團結。

讀完《百年孤獨》後,深刻地體會到了一個民族是不能夠停滯不前,愚昧自閉,必須以創新的腳步、善於“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習能力來順應時代的潮流,跟上時代的腳步。

百年孤獨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960字

命中註定的孤獨

孤獨,在我看來,就是指無親情,友情,愛情可言,如同茫茫天地間孤身一人的落魄之感。在《百年孤獨》中,一個家族的幾代人都終身被孤獨籠罩。他們並不缺少親人,愛人,友人,只是這所謂的親人,愛人,友人都是些單純的冷冰冰的字眼,毫無感情。父子之間沒有親情,沒有照顧與關愛;夫妻之間沒有信任,稱不上是愛情;友人之間如同過客,真摯的情感在孤獨的馬孔多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孤獨,是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之中的產物。他們的生活是孤獨的,最主要的是,他們的思想是孤獨的;更可悲的是,他們對此毫無察覺,他們習以為常,對這種狀態習以為常,卻沒發覺這種狀態就是可悲的孤獨。

初期的馬孔多與世隔絕,自給自足,只有寥寥幾十個人。這就已經決定了封閉的馬孔多註定是孤獨的。即使後來有外國人來到馬孔多推銷那些在人們眼裡神奇,有魔力的新鮮事物,給馬孔多人民枯燥乏味的生活帶來了些許的歡愉,但那畢竟是暫時的,況且,無論什麼新鮮的事物都無法改變他們思想之中根深蒂固的孤獨。

故事從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的回憶寫起,寫了關於這個家族輪迴般的幾代人的故事,伴隨著馬孔多的衰盛。從可怕的近親結婚的詛咒——生出長尾巴的小孩開始,幾代人都瘋狂地與近親發生關係。在當時那種環境下,與其說是愚昧,我覺得稱其為孤獨更加貼切。生活在那種日子裡,要不就是做些毫無意義的事情,要不就是隨著自己的天性,人類的天性,這也是孤獨的結果。

寫到最後,羊皮卷最後的預言正是剛剛孕育出的註定要終結整個家族的神話般的生物,這輪迴的詛咒,這孤獨的詛咒連同這這孤獨的家族被颶風抹去。

《百年孤獨》通過頗有些魔幻味道的語言,書寫了拉丁美洲的生活,既真實又出人意料。儘管有些地方被誇大說辭,但始終不脫離現實,揭露了當時拉丁美洲出現的問題,諷刺了當時人們的無知與麻木,並以孤獨詮釋。

馬孔多的孤獨是命中註定的,是必然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冷漠;如同設定了某種固定的程式,日復一日過著一樣的枯燥無味的日子,如同輪迴般的;思想的禁錮。這一切都是孤獨的緣由,也都源於孤獨,惡性迴圈。像這樣的孤獨,是拉丁美洲的縮影,是團結的對立面。以這孤獨為主題,藉以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多次戰爭的失敗,諷刺拉丁美洲人民的不團結,並盡一個文人之力將其書寫出來。

生命中有過的燦爛——讀《百年孤獨》有感 篇5

讀後感 ,1964字

“生命中曾有過的燦爛,終究需要寂寞來償還。”當翻過《百年孤獨》的最後一頁,腦子裡無法抑制的浮現出這句話。

《百年孤獨》那浩瀚的卷軸,如同那那寫滿命運的羊皮紙卷,厚重的無法言喻。而那充滿魔幻主義色彩的文字又充滿著魔力。馬爾克斯加西亞,他用自己細膩的筆觸,描摹了馬孔多—這一片樂土上的居民的生活。

很多人對於《百年孤獨》的第一印象是:太深奧了,駕馭不了。我承認我也曾是其中一個。但當你開始潛心閱讀,這本書的晦澀深奧卻成為了你反覆鑽研的理由。畢竟真正的經典不是我們隨意就能讀懂的,這樣的好書,就算讓我們讀上幾十遍也遠遠不夠。相比於他的另兩部作品《霍亂時期的愛情》與《枯枝敗葉》,這部作品中隱藏的深刻思想是其他兩部無法企及的。《百年孤獨》描述的不光是愛恨那麼簡單,浩繁的卷秩,馬爾克斯賦予它的是一份歷史的悲愴,是對於生命的反思,對於世俗束縛的抗爭,以及對於自由的追求。

這本書能獲得諾貝爾獎是無可爭議的。就像馬爾克斯自己說的:“當我開始寫作這本書時,沒有人可以阻止我成為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作家。”他成功了,他鑄就了一部真正的經典,一部足以流傳百年的鉅作。

當我們跟隨颶風的腳步,穿越馬孔多的白色房屋,穿越後花園繁茂的秋海棠與玫瑰花,穿越那躺著大帆船骸骨的荒原,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家族在這裡生活了世世代代。七代家族,從誕生到滅亡,無論他們曾流浪到拉美的哪一塊土地上,來躲避家族可怕的魔咒,卻始終更改不了孤獨的命格,繁華銷匿,到頭來還是一場夢魘,正如同拉美自身的命運,跌跌撞撞追求獨立的路上,從來不曾平坦。

就像烏爾蘇拉自己所說:“這個家族像是被下了一個可怕的魔咒。所有叫阿爾卡蒂奧的人都盲目熱情,所有叫奧雷里亞諾的人都冷酷睿智。”在整個布恩迪亞家族中,最光輝的莫過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他的兒子,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了。前者帶領村民不斷摸索最終一手建立了馬孔多,後者一路為信仰征戰最終贏得顯赫聲名。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最終卻在曾經的恐懼中不可逆轉地衰老和瘋癲,這個一手開創了馬孔多歷史的人,最後卻像野草一樣枯萎地無聲無息。他被自己的恐懼與孤獨綁在了樹下,沉默、衰老、直至成為了樹的一部分,被螞蟻吞噬,永遠的和這所白色的房屋在一起。他曾執著反複製作的小金魚,也在鍊金室中被人遺忘了一段時光。而他的兒子,這個將布恩迪亞家族的姓氏寫進歷史的人,卻是整個家族最嚴重的孤獨症患者。—或許他的溫情只為蕾梅黛絲存在過。馬爾克斯這樣描寫他:“他想永遠這樣待下去,守著她百合般的肌膚,守著她翡翠色的眼睛,聽她以對待父親的尊敬,每問一個問題都叫一聲‘先生’”布恩迪亞並不缺乏愛。他將所有的愛傾注於這個孩子身上,卻無力改變她的死去。命運讓他絕望,他便追隨信仰而去,追隨真理而去。他走上了與政府抗爭的路途,一路坎坷,燃燒了拉美的半壁江山。即使這樣的榮光披在身上,卻無法更改他最後悲慼的命運。

庇拉爾是唯一一個看清了這個家族孤獨宿命的人,雖然她的紙牌從未為她帶來一個為她而停留的男人,卻算清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她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人,但她卻與這個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她爽朗的笑聲始終縈繞在布恩迪亞家族的院落中。她親眼見證了這個盛大家族的興盛與衰敗,在自己衰老的年華中,用一張張塔羅牌占卜早已註定的未來。

梅爾基亞德斯,從一開始就出現在這個家族中的吉普賽人,是他為馬孔多帶來外界的諸多事物,同時贏得了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全部信任。“馬孔多永遠歡迎梅爾基亞德斯。馬孔多永遠對吉普賽部落開放。”當馬孔多的村民開始拒絕吉普賽人的帶來,他以一個領導人的身份如是說。他將梅爾基亞德斯視為至交,而梅爾基亞德斯手中難以破解的羊皮紙卷,承載的正是他們家族的祕密。

當布恩迪亞家族最後破解了羊皮紙卷的祕密,最終的結局也就到來了。這個家族真正從這個世界上銷聲匿跡。這一幕幕場景,卻早在羊皮紙卷中描摹千百回,想到這裡不禁讓人扼腕。“世上不會再出現第二個能夠忍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書的最後一句話這樣說道。

整本書的內容錯綜複雜,但不難發現的是,在布恩迪亞家族最鼎盛的時期,突如其來的失眠、失憶,以及一個個下著暴雨的夜晚早已昭示未來。每個家族中人都有所感知,所以他們揣揣不安,一生禁錮。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這近百年來的孤獨歷歷在目,卻無法細數,每一代人都被此蠶食,直至家族最後的衰敗,曾經的自動鋼琴、曾經的燈火輝煌,被枯萎的草木和被蟲蛀的門框代替,如此龐大的家族史永不能重寫。

愛恨一百年,始終是一場得不到救贖的輪迴。百年光陰,孤獨永隨。

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90字

昨天我讀完了《少年兒童百科全書》這本書,它使我受益匪淺,讓我知道了許多關於地球的祕密。書中的內容豐富多彩,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一個個新奇的知識,讓我感受到了大千世界的五彩繽紛和自然界中的千變萬化。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祕莫測和變化無窮!

在這本書裡你會知道許多不為人知的祕密,會讓你忍不住地往下看。這本書分了四個部分,分別是走進地球村、地球的脾氣、迷人的自然奇觀,還有奇異的地球之旅。讓我給大家一一介紹吧!

小朋友過一年,就要增加一歲,每過一歲,就感覺自己是大孩子了,可是在地球的歷史上,這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間。從地球孩子誕生到現在,地球走過了多少年呢?聽起來這是一個很難計算的問題,後來,科學家用同們位素地質測定法,找到最古老的岩石,測定地球已38億歲了,真可為是地球爺爺了。

大家都知道只有人有脾氣,可是你們見過地球發脾氣的時候嗎?說到霧,大家都會很討厭,可是在南美洲的沙漠地區,人們依賴生存的水源就是空中的大霧,因為那裡的降水量太少所以在這裡建造了霧水收集系統。霧也救了百姓啊!

梅里雪山巍峨壯麗、神祕莫測,以此而著名,那裡還有少見的海洋性冰川,生長了珍貴藥材。你知道火焰山嗎?火焰山是存在的,火焰山是我國最熱的地方,夏季最高氣溫47。8℃,地表溫度在70℃以上呢,想想感覺汗都出來了。

你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裡面的知識多豐富啊!這讓我不禁想大聲地感嘆一句:“啊!大自然中竟然有那麼多的祕密呀,可真是太神奇了!”讀了《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使我懂得了學無止境的道理。它就像一片汪洋大海,可我知道的知識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看來,我還是要加倍努力學習知識,才能讀懂這本書啊!

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76字

種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我喜歡看《少年特戰隊》,因為裡面有勇敢的大龍;也喜歡看《舒克貝塔傳》,因為裡面有聰明的舒克貝塔;還喜歡看《查理九世》,因為裡面有愛冒險的DoDo冒險隊。不過,我最喜歡的書還是《中國少年兒童百科全書》,因為這是一個知識大寶庫,裡面有許許多多的知識。

這本書裡面講了宇宙、地球、動植物、軍事、醫學、藝術、歷史等知識,以前所未有的海量內容,構造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水乳交融的斑斕景觀。

其中,我最喜歡軍事篇,我想,以前中國共產黨就是用這些武器打跑日軍的,所以軍人就成了我的偶像。書上說,機槍是一種帶槍座或者槍架,能連續射擊的槍,以前也叫機關槍。機槍的射程也比步槍遠得多,而且火力猛、殺傷力大,因此得到了“槍中之王”的稱號。看到它,讓我想起有一次去海軍基地參觀,一名海軍士兵給我們表演如何拆裝機槍。他拉下彈匣,兩三下就把機槍拆成小零件,又迅速把機槍給裝上,讓我們大開眼界。

在軍事篇中,我還認識了步槍,總想有機會見見這寶貝。今年暑假,在參加安全小專家警營體驗夏令營中,我當了一回小警察,和步槍有了親密接觸。在打CS戰中,我拿到了模擬步槍。它有長長的彈匣,細細的槍口。我想,這樣的步槍威力應該很大。打CS時,子彈如雨一樣朝我們飛過來。我們躲在網後面,一動也不敢動。這時,我端著步槍朝對方射擊,才發現槍裡的子彈用光了,我知道了槍的子彈是有限的,用完了還得重新裝彈。當一名士兵真不容易。

每當我翻開這本書,看到軍事知識時,我想當兵的願望就更強烈了。是這本書,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我希望,將來可以當一名軍人。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434字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而深邃的眼睛,灰藍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後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儘管家鄉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穀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裡,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同樣的年華里,遇見同樣的白馬,懷著同樣的天真爛漫,卻有著物質差距如此懸殊的童年,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故事中,當“我們”這些孩子欣賞、撫摸著大白馬時,“飼養員老木頭咕咕噥噥地走過來,用手扳開我們幾個小傢伙,說:‘踢著!不怕踢著?’”;當哥哥為了取悅女友,擅自騎馬而墜馬破相後,羅玲子因為哥哥滿臉傷疤離開了他;年幼的“我”竟將責任全部推給大白馬,一度動過殺掉它的念頭……

飼養員老木頭的好心保護,無形中疏遠了孩子們與大白馬的感情,抑制了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將好奇和思索的萌芽扼殺在了襁褓之中。羅玲子以貌取人,愛上的僅僅是哥哥英俊的外貌,是一種膚淺且不負責任的愛。不會騎馬的哥哥為取悅女友擅自騎馬,一味逞能,意氣用事,沒有考慮安全和後果,導致墜馬的悲劇。哥哥的日漸墮落,也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深灰色的陰影,為長大後的“我”對小動物心生戒備埋下了伏筆。

而德國農場裡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參觀著農場時,“那個老太太大叫著,兩手揮舞著奔向黑馬,摟住馬的脖子。”;維利的進行騎術表演結束後,童心未泯的客人們,在跑道旁為維利和他的小賽馬歡呼雀躍著,漢斯夫婦和妹妹瑪麗,激動地吻著維利,“幸福驕傲地快哭了”……

漢斯和客人們,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親於自然,熱愛自然,那位德國老太太依然富有活力,可能就是因為對生活仍有一顆好奇心吧。小維利表演馬術時,“我”所想到的,是可怕的意外;而漢斯夫婦用欣慰的目光,鼓勵著維利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沒有因愛而將維利緊緊護在身邊。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心中怎會不充滿著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呢?

兩個對比鮮明的小故事,引起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循規蹈矩的生活,是不是丟失了些什麼?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矇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彷彿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悠悠的天,白柔柔的雲,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裡。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預定60年的花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516字

暑假裡,我讀了一篇名叫《預定60年的花》的文章,讀完之後我的眼框被淚水佔滿了。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一個小男孩重小就患有白血病。他的母親帶她四處求醫也無濟於事,當他快要死的時候,他先想到了養育自己多年的母親,於是,小男孩就跑到了花店裡,為自己的母親預定了60年的花,他還讓花店的老闆在送花的同時加上一句:“祝您生日快樂”。

讀到了這裡,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文中的小男孩是無比的孝順,自己死後還要讓別人幫自己給媽媽送花。而我呢?卻和他恰恰相反,我不僅沒有在媽媽過生日的時候為媽媽送一束花或是送去一份自己做的賀卡,而且我有時候還忘了那一天是媽媽的生日。

有一次,媽媽要過生日了。巴巴和弟弟早就為媽媽買好了生日禮物。而我卻忘記了這一天是媽媽的生日,我不解地問弟弟:“今天是媽媽的生日,你拿到你忘了嗎”?這時,我才明白。過了一會兒,我慢不在乎地對弟弟說:“反正媽媽又不在乎你送不送禮物所以送不送都沒關係。”當媽媽下班回到家時,爸爸和弟弟紛紛拿出了禮物送給媽媽,而我卻什麼也沒有送。媽媽看到我沒有送禮物,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我覺得媽媽很失望。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被文中那個小男孩的孝心所感動了,我決定要學習他。在媽媽過下個生日的時候,我要送她一束花。

美德少年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03字

最近,看了許多關於美德少年的好事蹟,這一些事蹟讓我很是驚訝!因為在我看來,雷鋒才是最棒的美德青年。沒想到,現在竟然還有這麼多的好少年,讓我很是敬佩!

在眾多的好少年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就是岳陽旭了。岳陽旭她就讀於淮北市人民路小學,在她就讀二年級的時候,她就已一篇作文,就獲得了作文比賽的一等獎。可見,她在學習上是多麼地優秀了。在學校裡,她是一位好學生;在家裡更是一個好女兒,好孫女!岳陽旭的媽媽整天忙家務,而她的爸爸也出門在外打工呢!她每晚都會為媽媽捶背,陪爺爺奶奶散步,非常的貼心。

在學校裡面,岳陽旭還是一個團結集體、樂於助人的好學生。如果班上有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她便會和那一位同學做同桌,幫助同桌解決困難。只要她的同桌高興了。她自己也會非常地高興!有一次,她們班上的一位同學得了白血病,岳陽旭便把自己的壓歲錢,全部都拿了出來,幫助那位同學渡過了難關。

還有一次,岳陽旭在學校大門前撿到了七十五元錢。她便想,失主一定會很著急的。於是,她就把錢交給了門口的保安人員。第二天,她便知道了結果。原來那些錢是一個同學用來買校服的請錢,是在大門口不小心弄丟的。她知道了也很高興。因為,她把錢交還給了失主!

讀了這一則事蹟,我決定,我要向岳陽旭同學學習,做一個美德好少年!而且,如果,這一個世界上,到處都是好少年的話,那麼,這一個世界該多麼地美好啊!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向岳陽旭同學學習,也做一個美德好少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