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757字

一個小小的舞臺,一個幾乎佔據整個背景的大螢幕,一個短頭髮,身穿牛仔褲的女主持人,柴靜就這樣和我們“分享”著霧霾下的種種不堪。

柴靜由她的女兒開始講起,一個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女孩,可是她的大部分時間卻只能被告關在家裡,為什麼呢?因為霧霾,因為空氣中那些飄浮著的莫名的小顆粒,為了避免霾的襲擊,人們只能選擇呆在家裡,可是這樣做,什麼時候才是頭呢,人們怎樣才能擺脫霧霾呢?就這樣,柴靜憑藉著她的央視的人脈進行了自己與霾的對抗,從汽車排放到工廠排汙,從石油化工到鋼鐵煤炭,這些產業對汙染的“貢獻量”大得驚人。看似強大的國防事來下,犧牲的又有多少?大批大批的不合格汽車被貼上了合格、環保的標籤,卻排放著幾百種的汙染物,相關部門卻置之不理,執法人員更無法將其查處。工業區的大煙滷向外傾吐著黑乎乎的廢氣,本已不再湛藍的天空變得更加灰暗,甚至連“中國石油”這樣強大的企業都藏滿了汙穢。

這一切,究竟該誰來負責,是不知情的違法車的司機,還是奮力在違法企業裡幹活的農民工?如果真的要取締不合格工廠,那麼多少人會失業,又有多少人會流離失所,這或許也正是相關部門不採取行動的藉口吧。

再看看外國,曾經有霧都之稱的倫敦,中國的現在就是它的過去,可是如今,英國的環保與經濟發展毫不衝突,為什麼同樣都是發展經濟,外國卻可以環保、發展兩不誤呢?

再反省反省自身吧,官員腐敗,資源壟斷,有關部門間相互推卸責任,連法律都存有明顯漏洞,樣樣都是致命的,中國樣樣不缺,難道一定要以環境的犧牲為代價來換取工業發展嗎?

每個人都是霧霾的受害者,同樣也都是創造者之一,做為我們自己,即使無法親手關停重汙染的企業,也千萬不能為這樣的企業效命,即使我們不能禁售不符合環保規定的車,也不要做違規車的主人。

即使我們不能重換藍天,也要對得起自己頭上頂著的一方蒼穹。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765字

“我不是怕死,我只是不想這麼活著。”

在我們措手不及時,霧霾如同洪水猛獸向我們襲來,擊倒了一浪浪的人,肆虐地遍及了全國,街上的人都戴上了口罩,我不禁想問:“二十年間那片藍天去哪了?二十年前的星星去哪了?二十年前的白雲又去哪了?”

我從來不曾想過冬天供暖的背後是一群恐怖的顆粒物,不曾想過汽車行駛的背後一例是危險的汙染,更不曾想過自由呼吸的背後是無數危險的因子,我也從來未曾想過“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景象是一種可怕的假象。

令我印象更深的是肺癌初期的患者進手術室的場景,他們一家人沒有吸菸史,卻仍在遭受著這樣的病痛,當顯式鏡中出現遍滿黑絲、黑斑的肺部,我不禁為她心痛;一個小女孩孤獨地站在落地窗前,用手捶打著透明的玻璃,渴望一個鶯語花香的外界;那個六歲的山西女孩仰著無邪的臉回答:“沒有見過星星與白雲……”我曾以為只有見到礦山的炸裂,只有見到冒著黑煙的煙囪才算是汙染,但事實卻是霧霾在我們看不見的角落吞噬著一個又一個人的生命與幸福。

那我們如何對待霧霾,創新無疑是一條必經的路。英國委員會大臣說過,政府將公平競爭的機會留給市場,市場自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因此他們使用了天然氣,這便是創新的力量。我們也不應當置身事外,環境的保護也依靠我們每一個小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即使它微乎其微,它亦然能使你感覺到腳踏實地,而不只是寄住在這個藍色的星球。

當我看見那終被網覆蓋起來的泥土,看見安裝了淨化處理裝置的餐館,看見了加油站的員工對器材進行更新,而不是說著“你只有義務,沒有權力”的話語的時候,我終究是對這一場曠日持久的環境保衛戰有著無限的信心與希望。我相信我們留給自己的子孫也不會是一個滿目瘡痍的地球。

那個小女孩在花盆裡養了一隻蝸牛,每天都對著它吹氣,你見到了嗎?它其實真在一步步地長大,就像我們憧憬著的美好未來正在向我們款款走來。

《穹頂之下》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987字

花了104分鐘,看完了柴靜的《穹頂之下》。靠在椅子上……

作為一個二十一歲的大學生,看完這樣的紀錄片沒有感覺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還是一個感性之人。感性之人關注的當然是感性之事。

柴靜是本著一份作為中國公民的道德良心,更是作為一位母親的一種關愛孩子的天性。我國許多城市的霧霾現象普遍嚴重。當然,我並沒有像諸多網友所說的感到恐懼與對生活的無望。對我而言,深深地更是一種憤慨。真的很是生氣。

中國的霧霾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不可救藥的。作為一個感性之人,我更想說的是:人之初,性本善。性向原,習相近。當然,照這種情況,苟不教,性乃遷是不可置疑的。

我不由的笑了。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社會,更甚至到一個國家,為什麼要將本來真善美的東西,一點一點地毀壞,直到面目全非的時候,到危害到自己的那一瞬間,才氣急敗壞,焦躁,煩惱。看著那一個個面對著全國甚至全球的觀眾時的那種語無倫次,也可以說是“胡言亂語”時,我感到了一種悲哀。人性的悲哀。

我不想用數字與生硬的理論來論證哪兒的霧霾的指數是多少,更不想在這大談霧霾的危害有多少。這些誰不知道?既然能以環境為代價,以自己的下一代的生命來做賭注去獲得較高的經濟利益,就一定懂得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如果沒有柴靜去做出這個《穹頂之下》,我想,還有多少人連自己親手造成的局面都不敢承認。人,就是這般虛偽。

為什麼當面對面去交流的時候會冷言相待,而當手機這個冷酷的機器出現在面前時卻唯唯諾諾,霎時間就懂了很多,做了很多。電子產品是人類自己創造的,到頭來卻又控制了人類自己。“奴隸”依舊是存在的。只不過,人類這次,是心甘情願做了奴隸,還是漸漸地,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呢?

我向來是不喜歡用冰冷的數字與空洞的大道理來解釋任何問題的,在這個問題上我依舊選擇了人性。

陽光是最為美好的實物,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一種食糧。東西不在陽光下運用的話或是發黴,或是乾燥無生機。我想,我們也許,當然也是因為沒有在陽光下公開地來晒一晒自己,手中的活兒也發黴了,因為,我們早已經發黴。

柴靜說,她永遠關注著藍色的地球,即使是活著,還是死去。因為,這一生一世,都有著我們愛的人以及愛我們的人延續下去。

人性,因為我們擁有,即使曾經。但是,擁有過就是擁有過,他還在我們的心靈深處,那有一個永遠鮮活的種子。因為,我們終究叫做人。

陽光甚好,去陽光浴,你約嗎?我想,你會答應的。

觀《穹頂之下》有感 篇4

觀後感 ,1079字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好!我是五(2)班的魏浩華,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拯救美麗的地球》。

網路現在正熱播柴靜的演講《穹頂之下》。這是一次演講,可我,卻像是看恐怖片一樣。中國的PM2、5的濃度是歐盟的20倍!中國的煤開採量比全世界加起來還要多!這些令人目瞪口呆的數字是真的嗎?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們現在其實像是生活在一個高濃度氣體實驗室裡!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國的煤會用到每年40億噸!可是,我屈服了。那科學家算出的一個個精確的數字使我屈服了;那一個個權威級的驗證使我屈服了;那日日夜夜的霧霾使我屈服了!

霧霾中,有一種極為恐怖的物質—PM25、它的“同夥”有很多,多環芳烴、砷、各類重金屬等等,個個都能至人於死地。就連號稱“體內清道夫”的巨噬細胞都無可奈何。PM2、5會對人體造成各種傷害,免疫力下降、喘不過氣來、引發各種炎症……令人提心吊膽。你們難道不感到恐怖嗎?

你可能會想:為什麼只有中國有嚴重的霧霾?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你猜猜中國每年用多少煤?40億噸!這是什麼概念?簡單地說,是比全世界的用煤量還要多!你想想,能不造成霧霾嗎?而且中國的油也用得很多。而且很多汽車都是沒有任何處理設施的。而這些汽車佔全部車輛的排汙量的99%!這是多大的汙染啊!更可怕的是,煤與石油可以產生化學反應,使汙染更大!就連外國的人們都會認為:中國治理霧霾,就得從煤油時代,演變成油氣時代!

如果繼續下去,汙染會傷害到每一草一木,傷害到每一寸土地!人類啊,醒醒吧!要這樣下去,我們將在汙染完每一寸土地之前用光所有的資源!而人類的最後的一種資源將是人們的眼淚!那麼,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的將是什麼?一個枯黃的地球?一片的荒涼的土地?那樣,後代將生活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星球上!我們中間無數人在不停地破壞著地球。為的是什麼?不錯,就是錢。然而,在未來,錢有什麼用?錢能買來新鮮的空氣嗎?不能。能買到森林和海洋嗎?不能。能贖回當初人類犯下的滔天大罪嗎?更不能!

也許你會認為,治理霧霾離我們太遙遠。那不是環保局的事嗎?不,治理霧霾並不只是由環保局來做的。你瞧瞧,我們只要少開車,多坐公共車;每逢過年過節我們不燃放煙花爆竹;生活中減少一次性塑料餐盒就餐;去超市購物,自備購物袋。其實,只要從你我從身邊的每一個小的點點滴滴做起,加上國家的環保法。我相信藍天、白雲會天天來到我們的家園。

我們天是那樣的藍,那樣的美。我也希望,她能永遠地藍,永遠的美。而這,是需要每個人的力量的。同學們,讓我們齊心協力,愛護環境、保護環境,一起拯救美麗的地球吧!

觀《穹頂之下》有感 篇5

週記 ,615字

天使穹廬,籠蓋四野。

天像個蓋子一樣,將大地籠罩。曾經蓋在九州之上的是碧藍如洗的天,偶爾有幾朵許閒雲飄過,在天之涯有幾隻野鶴點綴。而現在,在社會經濟與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籠罩華夏的已不僅僅是我們眼中的天,還有霾。它死死的扣在頭頂上,無時不在,卻又無可奈何。

柴靜對此做了一年的調查製作,進行了一場長達兩小時的演講,向我們展示了霾的範圍,危害與原因。

或許,在我生活的這個地方,自己覺得這裡應該沒有霾,那應該在北方多,而且這裡也沒有什麼重工業。但是我想我錯了,我忘記了重慶是一個重工業城市,我們相距並不遠,這裡早已被霾入侵。

初時感覺並不明顯,只覺得經常感覺視線模糊,前方的東西也總感覺被擋住了。抬頭看天,也不再如小時候一樣湛藍,因為天經常是滿滿的白,還透著一點淡黃色,晚上也經常看不見新鮮了,從前以為是因為近視了,所以看不見,可我告訴我不近視的人時,他們也說沒看見多少了。原來那不是雲,是被一片邪惡的東西掩蓋住了。它遮住了星星,遮住了藍天,原來霾離我如此之近。

儘管如此,即使有許多人在為此努力,可也只是杯水車薪,在這樣的中國,有這樣的社會現實與這樣的中國人。為了利益,為了發展,不顧一切!確實中國需要發展,可發展之後呢,留下滿目的瘡痍無法撫平,到時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姿態來面對這片哺育我們的天地?

我們生活在“穹頂”之下,無可奈何,也無法改變,只有當環保的觀念是從心底升起,而不再只是掛在嘴邊,也許我們的藍天白雲,才會重新露臉。

看《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有感 篇6

觀後感 ,1155字

你知道世界上為什麼會出現霧霾嗎?你知道中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被癌症剝奪生命嗎?你知道為什麼有的小嬰兒出生才幾個月就得了成年人的病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央視女記者柴靜,走遍全國霧霾多發地,進行了一次“打破砂鍋採訪到底”的活動,最終,她通過採訪研究霧霾的專家、成立自己的42個攝像小組,經過長達一年多的時間,終於找到了答案。

柴靜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為例,引出本部紀錄片的主題——霧霾。她現在生活的城市——北京,是一個車多、人多、道路多,霧霾也多的國際化大都市。在過去的十年裡,我國的GDP呈快速增長趨勢,與它呈相反方向下降的卻是與我們休慼相關的環境。也許霧霾早已潛伏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並未察覺。霧霾是什麼呢?它是一種大氣汙染狀態,是對大氣中各種懸浮顆粒物含量超標的籠統表述。尤其是PM2·5被認為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凶”,而我們人眼可以看見的最小的物體也是PM2。5直徑的20倍。所以,柴靜稱與霧霾的“戰爭”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楚霧霾的來源,以及它的構成和危害,她攜帶儀器做霧霾測試,作為志願者參與人體實驗。PM2·5非常的微小,人眼無法觀測,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的戰爭。於是,柴靜和她的專訪組一起做霧霾測試,目的就是為了想向大家解釋霧霾是什麼,以及它的性質、危害、構成。

科學家向我們展示的源解析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國的空氣汙染百分之六十以上來自煤和油的燃燒,霧霾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能源問題。中國的煤炭消費量也在2013年超過了其他國家用煤量的總和,車的增速也是歷史罕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也不得不同時面對數量和質量這兩大挑戰。英美髮生過“大煙霧事件”,比現在的中國更加嚴重,但在治理汙染二十年後,汙染物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他們不也是用20年的光陰趕走了霧霾嗎?於是,柴靜相信,中國也能再次的活過來,這是對祖國的信任。

我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同呼吸,共命運,霧霾關係到我們的方方面面,根治霧霾是個長遠的問題。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因此,請你相信“眾志成城”這句話。水滴可以穿石,更何況如我們這般聰慧的人類呢?請從點滴做起,慢慢擦去蒼穹前的灰色陰影:比如少開私家車、多坐公交車或者騎自行車;節約用電、用水;積極支援廢舊、可利用再生資源的報紙、各種包裝的回收;不吸菸,減少汙染又有利於健康;不購買路邊攤販的羊肉串、炸豆腐等食物;春節不放或者少放鞭炮;留心身邊一些破壞環境的現象、打環保舉報電話12369;愛護花草樹木;關注空氣質量檢測情況等等,把這些落實下來,你會發現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遇見你之前》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884字

偶然在一本雜誌上看見了關於這部電影的推薦,當時通過短短几百字的介紹便產生了觀影的興趣,為了配合電影主題,我選擇了在一個深夜來看《遇見你之前》。沒想到就是因為這部電影,改變了我對於殘疾人和安樂死的看法。

影片講的是一個年輕又活潑的小鎮女孩—露露,於不久前突然被咖啡館解僱,因為家境不好、學歷不高,無奈之下只好接下成為一名高位截癱病人的全職看護的工作。來到病人家中,她發現看護物件是一名因車禍導致全身癱瘓的年輕人威爾特雷納。威爾年輕英俊,博學富有,過去熱愛旅行冒險,卻因一場車禍而一蹶不振,變得自暴自棄又憤世嫉俗,他的母親為了喚醒兒子的求生意志才聘請露露。生性樂觀的露露為了讓威爾重新展開笑顏,小露使出渾身解數,兩人都得到寶貴的的意外收穫,重新找到人生與心靈的歸屬。但是囿於高位截癱,威爾除了頭部,其餘身體都不能動彈,失去生活興趣的他甚至連親吻愛人都無法做到,最終選擇安樂死離開人世,露露則得到威爾的資助拋棄過去的生活方式,重新追求自我。

男主說,第一次看見女主時候燦爛的微笑就像陽光射進心房。正是露露天生的樂觀和陽光改變了車禍後陰鬱的威爾,讓他感受到那份遺失的美好和鮮活。當一個熱愛運動的人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只能像一具植物一樣被人移來移去時不斷惡化的病情和身心的折磨讓他隨時想死。威爾告訴我們生活該如何繼續,命運該怎樣選擇?

雖然,威爾的選擇是結束自己的生命,平靜的離開這個世界。我們不能評判他選擇的對錯與否,因為我們沒有身歷其境,更沒有經歷和他一樣的痛楚。在最絕望的時刻,遇見了最想與之共度一生的人,而我卻連擁抱和親吻都無法給予。每個人只能順應心意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因為愛你,所以我希望你能勇敢堅持留下,因為無法看到你受苦,所以我承擔你離開的痛苦和孤寂,這是愛的絕望。

在電影中,露露和威爾的是愛情,在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親情、友情、甚至是陌生人之愛。因為你曾經付出的情感,豐富了另一個人貧瘠的生活,而這份愛,足以承受一切的痛楚。正如威爾,離開了露露,你或許已不在我身邊,可是曾經一起走過的時光永恆的影響著我踏出的每一步人生路。這就夠了。

《在遇到你之前》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556字

電影《在遇見你之前》主要講述了高度癱瘓的男主與看護女主之間的愛情故事。其實,在愛情故事的背後隱藏著更大的主旨:活著,抗拒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如果失去了身體這個軀殼行動的能力,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是繼續忍受身體的痛苦活著,還是選擇另一條路?

在男主出事故受傷之前,他的人生可謂豐富多彩,滑雪、潛水、跳傘等各種新奇有趣的生命體驗活動他都有盡情參與,富裕的經濟背景,美麗的女友,無可替代的工作成就,高富帥的男主活得豐滿成功。但是在出事故後,除了來自富裕的父母經濟支援,男主一切都失去了,包括以前健壯自如的身體,高度癱瘓將他囚禁在輪椅上,與外界的精彩世界完全隔離開了。

直到女主成為他的看護,她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後的寧靜時光。在兩人一起觀看《人與神》影片時,男主評論電影說,與其痛苦的無意義活著,不如光榮犧牲。男主最後選擇自己的方式結束生命。

她在遇見他之前,是活得平凡的鄉村女孩,男主一直鼓勵她走到外邊世界,開闊眼界,開啟新的人生之旅。電影男主那句鼓勵女主,讓人觸動的話:“You only get one life。 It’s actually your duty to live it as fully as possible。”生存還是毀滅?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生命只有一次,盡情活得精彩吧。

雷鋒之歌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938字

“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雷鋒用實際行動實現了諾言。他冒雨護送老人,捐獻畢生積蓄給災區,幫助經濟困難的戰友……雖然他做過的每一件事都是平凡的,但正是這無數平凡的小事構成了他偉大的人生,構成了他身上勤勞儉樸、助人為樂的閃光點。

影片的開頭,雷鋒正要去參加體檢。但是,張大娘的小孫女發高燒,要趕緊上醫院。大娘年老體衰,沒有一點辦法,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雷鋒毫不猶豫、二話沒說,背上生病的小女孩就跑。他為了儘快讓小女孩治好病,硬是跑了一千多米。來到急症室時,已是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大娘萬分感謝,雷鋒卻沒有說什麼。他永不停息地為人民做了一件又一件的好事。這一點一滴,猶如一磚一石,構築起了雷鋒助人為樂的大廈,永遠屹立在人們的心中。“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雷鋒為無數素不相識的人排憂解難,真正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格言。

最令我感動的是影片中,雷鋒叔叔在撫順市上寺水庫抗洪救險的情景。雷鳴電閃,大雨滂沱,洪水如猛獸般肆虐。雷鋒身體十分虛弱,但他堅強不屈,忘記了自己的疼痛,和戰友們一起抗洪搶險。他頂著暴風雨,踩著過膝的稀泥,用力揮舞鐵杴,猛力挖掘溢洪道。他一邊挖一邊和戰友唱起了歌,歌聲壓倒了風雨的呼嘯,撼動了漆黑的夜空,鼓舞了官兵們的士氣。突然,“譁”地一聲響,一大片黏土被洪水沖垮下來,雷鋒猝不及防,鐵鏟被打掉了。天很黑,一時找不到鐵杴,他就用手挖,用石頭刨,一口氣幹了很長時間,只覺得手指頭火辣辣地疼。他直起腰,走到微弱的燈光下一看,原來手指已經磨破,流出了血。一個同志見了,勸他找衛生員上點藥,可情況太緊急,他沒有離開,繼續用手挖著……雷鋒在這場戰鬥中奮不顧身、身先士卒的精神感動了戰士們,也震撼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

晚上,我望著窗外的星星,覺得格外明、分外亮。啊,它是雷鋒精神的化身,高懸在人們的心空中永不隕落。它是一種不朽的象徵—象徵著我們民族勤勞、簡樸、關心他人、克己奉公的優良傳統;同時它也成了一種永恆的啟示—啟示著我們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奮發向上、不斷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富強、人類美好的理想而奉獻出每一分光和熱。

雷鋒之歌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721字

一對炯炯有神的眼睛,一身帶有補丁的軍衣,這就是雷鋒!

雷鋒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從小孤身一人無依無靠,但他卻十分淳樸、樂於助人。

雷鋒一生勤儉節約,再熱的天也不喝飲料,大大的白瓷杯裡一年四季裡裝的都是白開水;衣服,襪子也是一補再補,即使穿了近十年,也捨不得丟。他生活簡樸,每一分錢都十分節約,總是零存整取,但他將這些錢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許多戰友都勸他不用這麼節約,但他總說:“節約是美德。”記得著名的詩人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樸素,這便是我所希望的比其他一切更重要的品格。”我曾經在報道上看到過,一些有名的富翁竟用純金打造名片,那一張張金光閃閃的名片難道不是奢侈的象徵嗎?

其實雷鋒不僅是一個簡樸的人,他還是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解放軍。在一個寒風刺骨的冬天,大雪紛飛,天地一色。雷鋒急著趕回部隊研究他入黨的問題。突然,他發現大雪中一輛汽車格外耀眼。原來車子裡的一個小孩發高燒,恰巧車在這時壞了。雷鋒瞭解後,急忙爬到車底下修車。寒風颳在他的臉上,暴雪打在他的身上,可他毫不介意,繼續一絲不苟地修車。他的手凍僵了,臉上也結上了冰,車子終於發動了,它如同脫韁的烈馬,仰天長嘯。等到老鄉回過頭來,卻發現雷鋒的背影已陷入茫茫大雪的征途中。

雷鋒說過:“黨給了我一切,我要將我的一切獻給黨。”是黨在雷鋒困苦時,救助了他,雷鋒這種感恩之心多麼可貴。相反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這種可貴的品格已越來越少。父母會在對你的打罵中默默流淚,老師會在你潦草的作業中唉聲嘆息,朋友會在你傲慢的態度下默默遠離,總之身邊的一切都會拒你為千里之外。

又是陽春三月了,在這學雷鋒月裡,更多助人的事會來到我們的身邊,更多的“雷鋒”會像雨後的春筍,給我們帶來一個動人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