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

觀後感 ,552字

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裡的囚徒來說,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2

觀後感 ,552字

希望是什麼?每次觀看這部經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贖》都會給我帶來全新的感悟。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被主角安迪為了重獲自由與新生,竟然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挖地道並越獄成功的智慧與毅力而深深折服!在長達幾個橄欖球場寬的惡臭地道里爬行,只為通向自由的另一世界,不同於高牆封閉的肖申克監獄,而是充滿希望與自由的另一個世界。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次看《肖申克的救贖》,我們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解讀這部影片啟人心智的細節魅力。希望是什麼?對於幾乎耗費一生時光在監獄裡的囚徒來說,希望是重新獲得自由。但是很多囚徒從最初入獄的失望,逐漸麻木並習慣關住他們的這個“鐵籠”,甚至到最後嚴重依賴這個讓他們絕望的牢籠,一旦離開它重回社會,便開始無所適從,陷入深深的恐慌中。影片中的八十多歲的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就是如此,獲得假釋卻無法融入這個社會,被監獄“體制化”而無法自拔,最終上吊自殺。類似於心理學上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被害者對犯罪者產生情感,被體制化的人對體制產生依戀。

現實是,我們都有或多或少的“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我們對某些禁錮我們思想與靈魂的東西而不自知,反而在長年累月下習慣並依賴所阻礙我們前進的東西。重拾希望,重獲自由,就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認清腳下的路而不至於迷失在茫茫的人生霧霾之中。

希望,是人間至善——《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3

觀後感 ,69字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https://wWw.ZuoWen8.com/a/249659.html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4

觀後感 ,847字

總感覺這部電影很沉重,甚至在前半段甚是壓抑—百口莫辯的審判,不留情面、視人如機器的典獄長和守衛們,新來的囚犯眼中的迷茫失措,尤其是那個當晚被打死的小胖子,後來他的死訊從一位囚犯口中蹦出,眾人一片沉默的場景,更是把氣氛拉到了最低點—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漠視他人的生死,哪怕他犯了錯,喪了心智。然而,眾人的無奈讓人認清了,這就是那四堵高牆所圍住的現實。

然而主人公安迪只是眼神閃動,卻靜默無言,但他的心仍然有著一樣這些現實無法控制的東西—希望。這,便是安迪監獄生活的全部。而他和瑞德的許多話,至今留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生活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於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讓你難過的事情,有一天,你一定會笑著說出來。”這是湯米,唯一一個終於可以證明他的清白而最終被典獄長因一己私心設計害死的一個人走後,萬念俱灰的他不再對這個牢籠有什麼期望了,他下定決心自己要過上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於是他逃出來了,還將這些視人命如草芥,眼中唯有利益的長官揭發上報,讓這個假惺惺地信奉上帝的無恥之徒只能自盡桌前。他難過過,反抗過,最終逃離了這個根本不屬於他的地方,讓那些人性的醜陋都無所遁形。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這是瑞德感觸最深的一句活,他和老布,都在這圍牆中度過了四五十年,甚至在外面都無法生存,不適應到想要犯法再回去,想要自盡生命。正像電影中所說:“大多數人都會被慣性推著往前走,在一個失去自由的世界裡,讓陰暗腐蝕靈魂,不單是失去了身體的自由,連靈魂也鎖在了那樣大小的空間內。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被慣性推著走,忙著等死還是忙著活,這不是個簡單的選擇。這個選擇需要更大的勇氣,更多的付出。自由世界裡的我們本就容易喪失方向,丟棄希望。失去自由後,希望變得尤為珍貴。不能將心束縛,不能丟棄希望,無論身在何處,堅持最初的夢想。”

這便是影片的精華所在吧。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5

觀後感 ,871字

《肖申克的救贖》,一部家喻戶曉的影片,它沒有多麼華麗的動作,也沒有多麼真摯的愛情,卻揪住了大多數人的心。時至今日,它依舊具有非凡的審美價值與教育價值,為什麼?也許是它對人性的思考。

影片開頭,主人公安迪因殺害妻子及情夫被捕入獄。在獄中,安迪結識了許多朋友,也受到了部分人的騷擾與欺凌。幾十年過去了,安迪體會到了也學到了許多,期間,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幫獄警以及各式各樣的人逃稅。而這時來了一位新犯人,他可以證明安迪是無辜的,而典獄長為了讓安迪繼續幫自己洗黑錢,同時以防安迪出獄後告發自己,典獄長殺了那個犯人。而最後,密謀許久的安迪逃出了監獄並告發了典獄長,在自己嚮往已久的地方度過餘生。

在人物設定上,無論是表裡不一的典獄長、出獄後不甘寂寞而自殺的老布、還是獄中的同性戀兄弟,在我看來,他們其實都是那個時代的受害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布,一個被關押在監獄長達50年的人,他把自己的青春賠在了監獄。可當他離開監獄,離開了適應的環境,離開了適應的位置,他覺得,自己找不到在這個世界中活著的價值以及意義,他只想從這個世界消失。而最終,他上吊自殺,在屋內留下“老布到此一遊”的字樣,也許,這就是他對人世最後一點留念。

而在情節設定上,影片也頗為巧妙。影片開頭利用安迪回憶的手法以及場景的變化讓觀眾誤以為確實是安迪行凶,同時也為後文埋下伏筆,而在影片後半段卻拎出事情真相,安迪是無辜的,這種情節上的反轉令人過癮。同時影片還致力於細節描寫。犯人瑞德在出獄後工作時,連上廁所都要向管理員請示,側面突出了他長期在監獄中的壓抑、拘束已成為習慣,他甚至說:“沒有人同意我上廁所我是上不出來的”一席話,可看出監獄的摧殘。

看完影片,總結出幾個人生要點:一、保持希望。就像影片中的安迪,在獄中始終保持著希望,不拋棄不放棄;二、堅強的毅力以及決心。靠著時間的歷練,安迪最終靠著一柄小榔頭鑿穿了牆,通向外面的世界;三、非凡的勇氣。面對典獄長以及眾多獄警,安迪並沒有畏畏縮縮,而是大膽做自己想做的事。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值得回味的經典,也希望這樣的經典能夠永遠留存。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6

觀後感 ,832字

“在肖申克監獄裡的任何人都是無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誤判被指為殺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進了當時最黑暗的監獄肖申克。遇到了一群無罪卻被律師陷害的人以及殘暴的警官,貪婪的監獄長。

在肖申克監獄中,所有人每天都過著相似的生活:吃飯、工作、睡覺,沒有興趣愛好的他們只能從挖苦別人身上尋找短暫的樂趣。而安迪卻對生活充滿著希望,即使獄友不斷提醒:不要對現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與希望,那將是一件徒勞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卻用行動證明著:冒著生命危險買來了鉗子,每天雕刻著象棋與其他玩物;每天堅持讀《聖經》,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開始漸漸麻痺自我時,只有安迪仍保持著激情與信仰。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個老友在監獄中生活了50年後的一個老人出獄了。老人出獄後,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終卻選擇了自殺。只因為他早已習慣了監獄的生活,就像一隻井底之蛙般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恐懼,離開了監獄的他就像失去了什麼東西一般變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許是他早已失去了對生活的熱忱,失去了失望與信仰。而沒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獨自慨嘆,抑鬱而亡了。

“聖者渡人,強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動漸漸感染著監獄中的每一個人。從向政府投遞幾百封信,只為獲得捐贈書目以及修建圖書館開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學習、識字、閱讀,這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而不至於在出獄後茫然的面對外面的世界與人。

看完影片,真正讓我感慨的不僅僅是社會的不公,我敬佩著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尋找幸福的安迪。試想,我們是否也在這三點一線的生活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對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溫不火,失去創造力,每天所擁有的僅是一個不剩任何東西的軀殼。

當然,安迪著一類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們遭受苦難時,仍儲存著自己的尊嚴,心存信念,充滿希望,並積極採取行動,即使軀體受了禁錮,靈魂卻從未被套上枷鎖。

我想,實際空間上的大小並非所謂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們心中,只有擁有希望,才不會迷失真正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7

觀後感 ,595字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是由美國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說改編而來,這部作品英文版一經推出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冠軍之位,可見其影響之大,同樣的,這部電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都說這是男人必看的一部電影,但單純從性別區分就會讓電影變得很狹隘。這部電影通篇充滿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溫馨基調,《肖申克的救贖》的副標題為“春天的希望”,這一主題也在電影中很好的表達出來。

故事講述了一位年輕有為的銀行家安迪被懷疑殺害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人而進了肖申克監獄一個弱肉強食,強權統治的黑獄。終身監禁的註定了安迪灰暗絕望的人生,但是,安迪並沒有放棄希望:接近頗有聲望的瑞德,讓他幫自己搞來小錘子;精通稅務的他幫監獄長逃稅,洗黑錢,擴充套件圖書館等等。

後來在一名叫湯米的偷竊犯口中知道了真凶,去找監獄長卻被拒絕,導致湯米被殺害,這時他知道了只有越獄才能救自己。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安迪帶上監獄長洗黑錢的賬簿成功逃脫肖申克。聯邦警署根據安迪的賬簿粉碎了監獄長的勢力。

影片的最後,安迪在德州邊境的小鎮與好朋友瑞德相聚。鏡頭從空中升起,鳥瞰遠拍,他們的旁邊就是廣袤的太平洋,藍色的大海是多麼明亮,多麼的深沉,多麼的美麗!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你自己了,還有誰會救你?每個人都在忙,有的忙著生,有的忙著死,忙著柴米油鹽的你,停下來想一秒,你的大腦是不是已經被體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裡?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8

觀後感 ,1400字

這就是生活

任何人的內心都是看不透的

肖申克監獄內又來了一批新的囚犯,此時他們被夾道歡迎,臉上惶恐或者死氣沉沉。老的囚犯們顯得漫不經心,他們又在下賭注了——今晚誰是第一個哭的新人呢?

第二天一早,瑞德不得不賠了幾根菸,這是他第一次猜錯。瑞德打量著讓他賭輸的年輕人,他臉上的不合群竟並不代表著無法集中精力的恐慌。

年輕人果然是被冤枉而入獄的。已是朋友的瑞德和安迪開始互相瞭解對方。在瑞德眼裡,安迪才華橫溢並且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已經成了獄長的財務助手。安迪讓瑞德幫忙弄來了一個錘頭,但安迪不願說他的用意,瑞德想:“這東西就算是600年也無法鑿出隧道吧。”

直到後來,瑞德發現自己並沒有看透安迪。安迪在幫獄長洗黑錢,安迪還是靠著錘頭砸開了牆壁。不過還好,安迪確實是個善良人。

事實上,任何人的內心都是看不透的。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的面具之下,我們所謂的瞭解,只是瞭解這個人的面具而已,面具後面我們儘可以藏起自己的祕密。那些怕見到光的祕密或是慢慢滋生,或是漸漸地消失。只怕時間長了自己也被欺騙了。

忍者無敵

枯燥而且充滿暴力的監禁生活該怎樣適應?又一位號啕大哭的新犯人被巡邏長打死了。見怪不怪的只是埋怨幾句,另一些新來的犯人卻倒吸涼氣。每天的勞動不容片刻懈怠,因為你是囚犯,所以監工們並不把你當人看待。

忍!就算連法律都不會庇護囚犯,囚犯們也要把自己當人看待。看看那些在監獄裡混得風生水起的頭頭,也都是從被欺壓的物件開始的。當然也有深得人心的老犯人,他們靠寬容和深沉撐起自己的名譽——瑞德算是一個。作為一個人應更多地向後者靠齊,你看那些新來的犯人就像是當初的自己,怎能狠下心去傷害他們?儘管監獄是一個教人更殘暴的地方。

安迪忍了下來,他靠自己的才幹試圖化解監獄裡的陰影。任何一個人都應該要有一技之長來保住自己的飯碗,不管是打架還是勸架都需要一定的火候。只是監獄裡已堆積了幾百年來的怨恨,想靠自己化解尚欠缺知音的共鳴。拯救不了別人,就拯救自己吧。

安迪在雷電的掩護中爬過冗長的下水道,瘋狂的大雨就像是在為忍者的出頭之日描畫背景。

希望總在前方

自由在哪裡?這對肖申克監獄裡的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好多人都被關了幾十年了。瑞德這樣評論眼前無法逾越的高牆:“起初你恨它,再後來你開始習慣了它。很久以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是馴化。”

有個善良的老人假釋出獄了,他發現以前的東西全變了樣,自己就像是從上個世紀來。儘管他懷著滿心的欣喜,但他發現他甚至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他希望自己沒有來過這個紛繁的世界,希望回到高牆裡,最後他選擇了在自己侷促的房間中懸樑自盡。瑞德也假釋出獄了,但他發現自己無法改變上廁所先報告的習慣——他並沒有真正獲得自由,他的心仍被關在肖申克之中。

當自由來到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能力去適應和使用它?

不過希望總會在前方。瑞德下定決心離開了自己的職位,到了與安迪約定好的大樹下。他從一封信中得知安迪越獄後取出了獄長的黑錢,移居到了一個太平洋的小島上。這才是他該有的生活。

兩個老友在美麗的海島上重逢了,他們身後的那片海讓人看到了自由的磅礴氣息。

結局只有一個

若一個人同時擁有智慧、寬容、毅力、希望,他定會擁有完美的結局。

我們把瑞德和安迪放在一起,便看到了這樣一個偉大的形象。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9

觀後感 ,869字

無意中觀看了一部電影,竟就在我的腦中留下了深深的淵。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主人公安迪受冤入獄後,為了自己心中的希望和嚮往的自由,靠自己過人的才識成功越獄。

在這一整個過程中,安迪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瑞德、湯米、典獄長……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安迪的老友——瑞德。

整部影片都是以瑞德第一人稱敘述的。這個黑黑的,一笑起來就會露出一口大白牙的監獄老大哥,在沒有遇見安迪之前就已經在這牢中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可以說安迪這個人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轉折點。因為安迪的到來,他竟也開始有了些許希望。瑞德在敘述中說過:“我喜歡他。”這也是他和安迪成為朋友的契機。他在獄中總共待了四十年,四十年,這該是有多麼漫長啊?足以讓一個幼稚、不懂世事的孩童成長為成熟穩重的中年人,更足以讓一箇中年人變得老眼昏花。可就是這四十年,他習慣了獄中的一切,甚至到後來假釋審查時,也直接地告訴審查人員:“我無所謂。”

他已經被“制度化”,脫離了整個社會,最後出獄時已經是個老人了。時間多麼無情,帶走了瑞德的一切。四十年習慣的“世界”,自己一手建立的“王國”,就在開啟大門的那一個瞬間煙消雲散,化為一片塵土隨風而去了。面對他的是陌生的世界,社會的瞬息萬變讓他猝不及防,措手不及。萬般無奈,他已經不屬於獄外那個全新的社會了,能做的,只有退出。不知瑞德是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隱退,消失。安迪又救了他,安迪的一封信,使瑞德打消了任何關於自殺的念頭,果斷地去找曾在牢房中形影不離的老友安迪共同生活。

如今的社會是日新月異,一天天都在不斷進步,一直向上,沒有封頂,永遠不會達到峰頂。在這樣的社會中只有擁有堅定的目標和頑強的毅力還有對生活的希望,才不會被生活、被社會淘汰。四十年的漫長歲月,若沒有被耽誤,悟出了這樣的道理,也算沒有浪費。

影片中的瑞德很普通,很平凡,但這樣的人就是我們茫茫人海中的一個。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篇10

觀後感 ,1255字

如果你受誣陷而鋃鐺入獄,你會怎麼做?是默默地接受命運,還是奮起抗爭,或者是越獄?在一所罪惡的監獄,有一個蒙冤的人,一顆不屈的心,一個智慧的頭腦,最終打開了一個通往自由的洞。

事情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銀行家安迪,被汙衊殺死自己出軌的妻子與其情夫,判處無期徒刑,走進了這個改變他一生的地方——肖申克監獄。在這裡,他收到了無情的虐待,但他沒有放棄對自由的追求。他憑藉自己的智慧與警察、典獄長周旋,經過二十年的挖掘,他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順著挖出的洞爬出了監獄,重獲新生。

“有些鳥註定是不會被關在籠子裡的,因為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爍著自由的光輝。”瑞德在看到安迪為越獄而努力時,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安迪為了獲得自由,每天都在為那詳細而龐大的越獄計劃而準備,他為了不被警察騷擾,利用自己豐富的金融知識,為警察們出謀劃策,為貪汙的典獄長洗錢。他從“什麼都搞得到”的瑞德那裡買了一個小錘子,瑞德嘲笑他的逃跑計劃,認為“挖出去要六百年”,但是安迪不以為然。同時他還為出獄後的生活做了打算,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向外寄信,偽造了一個身份。通過二十年每一天的不懈努力,成功逃脫。這是多麼強大的毅力與智慧啊!

《肖申克的救贖》裡有這麼一句話“堅強的人才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在暗無天日的監獄裡,安迪不僅在進行自我救贖,他同時也在救贖著別人,比如他的朋友瑞德。瑞德說過“這個監獄裡沒有犯罪的人,除了我自己。”但是在長期交往中,安迪知道他是一個好人,便在籌劃越獄過程中幫助瑞德。在兩人的談話中,安迪認為要追求自由,嚮往著圍牆外的世界,而瑞德卻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借老布的死,訴說了體制化的可怕,他只想在監獄裡安靜地度過這一生。如果沒有安迪的救贖,瑞德也許會步老布的後塵。但是安迪給了他希望,讓他看到了自由的可能與美好。最終在安迪越獄後,他憑藉著發自肺腑的懺悔打動了審查官,結束了四十年的監獄生活。

在安迪出獄後,留給瑞德一封信,“記住,希望是個好東西,這或許是除了活著以外最好的東西了”。我想,這也許是導演想向我們訴說的,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希望,那麼他會像一個行屍走肉一樣度過餘生。正如肖申克的高牆一樣,沒有希望會禁錮我們的思想。老布之所以被制度化,不是因為他在肖申克待了五十年,而是因為他沒有自由的靈魂,不敢去奢求外面的世界,安迪的成功,也正是因為他二十年如一日的滿懷對自由的希望。瑞德說過“希望是個危險的東西”,而正是這危險的東西,使得安迪不拋棄不放棄,鞭策著他的靈魂,以驚人的毅力譜寫了偉大的篇章。

在影片中,有一句話我十分喜歡,“要麼努力活著,要麼活著等死”。我們對人生如何,決定了人生對我們如何。如果不想像行屍走肉般虛度一生,那就讓希望之光相伴一路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