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的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580字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我認識了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勤奮好學,助人為樂,捨己為人。他的故事感人至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我感受頗深,決心向雷鋒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一次,雷鋒坐火車去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市,從撫順上車後,雷鋒就沒閒著,看到車上的列車員忙來忙去,雷鋒也幫忙擦玻璃、擦地板、給旅客倒水、收拾小茶桌、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婦女抱孩子,雷鋒忙的不亦樂乎,等把車廂裡的這些事情做的差不多了,雷鋒還不休息,他把隨身帶的報紙拿出來,讀給不識字的旅客,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這樣,雷鋒從撫順一直忙到丹東,後來,人們就到處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是一位永生的戰士,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他的魂魄融入我們乃至全世界民族的精神之中,雷鋒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茫。雷鋒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他活得朝氣蓬勃、光明磊落,雷鋒那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長存!

在生活中,也有人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如: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同學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有人主動去幫助他……我非常敬佩他們,我也要向他們看齊。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定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59字

讀《雷鋒的故事》之前,我認為雷鋒只是做了幾件好事而已。可是自從讀了《雷鋒的故事》之後,我才知道雷鋒這一生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雷鋒的爸爸在雷鋒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去世了,他和他的媽媽相依為命。在他六歲那年,媽媽卻自盡了,雷鋒從此就成了孤兒。

雷鋒原本的名字叫雷正興,後來在一次鞍鋼招工的填表中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雷鋒。因為他覺得工作要衝鋒在前,要為祖國奉獻。雷鋒參軍後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衣服破了,每次都是補了又補的還在穿。每次吃完飯,他都會把桌上的剩下的米飯拿去餵豬。雷鋒還用一些沒用的廢木板做成了一個“聚寶箱”,他把每次把撿到的螺絲螺帽等許多東西都放在裡面,需要用時就把有用的東西拿出來用,那些沒用的就拿去賣掉,積攢下來的錢都交給部隊。他這種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雷鋒從小就個子小,所以在訓練手榴彈時很困難,總是達不到及格的分數。雷鋒在吃飯的時候都在想該怎麼辦,每次吃完飯,雷鋒就馬上去訓練。有時候肩膀受傷了還一直堅持,直到達到了標準。雷鋒這一生做了許多好事。在去瀋陽的路上,他看見一個婦女揹著一個孩子,手裡還牽著一個小女孩很艱難地走著。於是他就把自己僅有的外套脫下來給小女孩穿,又把自己帶的饅頭給他們吃,幫他們買車票,還親自把她們送到家。雷鋒不僅愛幫路人還幫小學生做課外輔導員。

我讀完《雷鋒的故事》後,感受到了雷鋒的堅持不懈和他總愛做好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作為少先隊隊員,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向雷鋒叔叔學習,從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身邊的人們更加幸福,讓雷鋒精神永遠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扉!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580字

暑假的一天,奶奶無意間哼起“學習雷鋒,好榜樣……”我好奇著從書架上取下《雷鋒的故事》這本書翻閱起來。瞭解到雷鋒叔叔他出生於一個貧困農民的家庭,七歲就成了孤兒,吃不飽、穿不暖,在苦難中受盡了折磨。

其中最令我難過的是《不幸遇難》這篇文章,在1962年8月15日一個下著一夜雨的第二天上午,雷鋒叔叔與戰友喬安山一起駕駛著13號運輸車從山區工地趕回撫順拉建築材料時,因為雷鋒叔叔早盤算好時間下午還要趕回去,所以他們起了個大早。雨後山區裡有一段泥濘路,車的兩側都濺滿了溼淋淋的泥水,這時雷鋒叔叔看時間還早所以叫喬安山把車開到營房後邊的空地衝洗下,因為到空地上洗車需要經過一段很窄的小路。雷鋒叔叔站在路邊指揮喬安山倒車:“注意,向左,向右,倒,倒……”可是因為地面上多處坑窪積水,導致車子拐彎時後輪一滑,不小心滑進一個小水溝,車身撞到一根粗大木樁上,此時雷鋒叔叔正專注地指揮著倒車沒有意識到木樁向他倒下來,正好打在他的頭上。就在這時雷鋒暈了過去。同志們叫來的醫生搶救,因大腦溢血過多而停止了呼吸,雷鋒叔叔就這樣永遠離開了我們。

雖然那時他才22歲,但他的做了許許多多好事:背老奶奶回家、幫戰友補被子、在列車上為人民服務等等,他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佩。

從現在開始,我要努力去學習雷鋒叔叔樂於助人,勇於擔當的精神。在生活中去幫助有困難的人,長大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81字

自從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他的精神一直感動著我

雷鋒是一個充滿愛心,樂於助人的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當成他的生活習慣,”雷鋒出差1000裡,好事做了一火車”,這話一點兒也沒錯。他幫大娘找兒子,幫帶小孩的中年婦女買車票……從這些事中我體會到了雷鋒叔叔樂於助人的好品質。

雷鋒在學習中十分善於擠時間:他在電影前看書,停車時在駕駛室裡讀書,熄燈後不休息,仍找地方讀書……對照自己,我感到很慚愧。我不善於擠時間,讀書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左右,在學校只有半個小時讀書,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才行啊。

雷鋒叔叔無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能嚴格要求自己。特別是他刻苦學習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今後學習上遇到問題,我們應該像雷鋒叔叔一樣反覆思考,反覆討論,實在不懂的就去問老師。在和同學交往上,同學有困難應該幫助他一把,這樣自己有困難的時候同學們也會幫助你的。

同學們,讓我們時刻向雷鋒叔叔學習,好好學習,好好鍛鍊身體,成為有用之才,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以雷鋒叔叔為榜樣,我們的學習成績會提高的。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04字

最近,我看了《雷鋒的故事》,深受感動。1940年12月18日,雷鋒出生在湖南望城縣安慶鄉(現雷鋒鄉)簡家塘一戶貧苦農民家裡。1947年秋,他的父母、兄弟相繼死去,年僅七歲的雷鋒成了孤兒。一個沒娘沒爹的孩子是多麼可憐。而我們,從出生開始被父母捧在掌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吃過一點苦,比起雷鋒我們太幸福了。我以後再也不能為小事而生氣。

有一次,雷鋒幫助工地的人推磚,被工地女廣播員攔住了。她問:“請問您叫什麼名字?是哪個部隊的?”問了半天,雷鋒才逼得說出了自己的名字。是啊,做好事應該是不留名的。而我們做一點兒小事,就上電視登報紙,恨不得讓全國人民都知道。我們與雷鋒相比,真是天壤之別啊!

1962年8月15日上午十時,雷鋒在指揮倒車時,被颳倒的一根木杆打在頭部而負重傷,送到望花區西部醫院搶救,但還沒有活過來,於1962年8月15日12時零五分不幸犧牲。年僅22歲。雷鋒就這樣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老天爺真不公平,砸誰不行,偏偏就砸在了為祖國貢獻一生的雷鋒頭上。我看到這裡不禁淚如雨下。

如今,仍然有許多“雷鋒”在助人為樂,我們要繼承雷鋒精神,發揚雷鋒精神。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089字

“學習雷鋒,好榜樣……”每當聽到這首歌,總讓我想起人民英雄??雷鋒,讓我想起雷鋒為人民服務的那顆火熱而真摯的心,想起那本令我終身難忘的書??《雷鋒的故事》。

《雷鋒的故事》這本書記載了1940年雷鋒出世,到1962年雷鋒逝世這22年的艱苦歲月。雷鋒4歲時就沒了爸爸,相繼沒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和媽媽。與隔壁的六叔奶奶一起過艱苦的日子。

解放後,雷鋒進入了軍營,雷鋒參軍後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簡樸,從不隨便花一分錢,衣服、褲子和襪子都是補了又補還在穿。他還用廢木頭做了一個“聚寶箱”,把多出來的或撿到的螺絲、螺帽、牙膏皮、鐵絲條都放在裡面,當需要的時候就從裡面拿出來,用不到的東西就賣給破爛,得到的錢全交給公家。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

每當提起雷鋒,我就會想起這段話,想起他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話一點兒也沒錯。一天,雷鋒坐上了從撫順開往瀋陽的火車。他看到車上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讓給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忙不過來,就主動幫著掃地、擦玻璃、倒開水,幫助上下車的旅客拿行李,忙個不停。有人勸他:“看把你累的,都滿頭大汗了,快歇歇吧!”可雷鋒說:“我不累。”從這件事,我體會到了雷鋒叔叔樂於助人的品質。

最使我敬佩的一件事是雷鋒叔叔為別人做了好事,卻不留名。有一次,一位大嫂丟了車票和錢,雷鋒用自己的津貼費,給大嫂補了一張車票,大嫂問他:“你叫什麼,哪個單位的,我好還錢給你。”雷鋒卻回答;“我叫解放軍,家住在中國。”說完,就轉身走了。那大嫂走上車廂,感動得眼淚汪汪地向他招手。

雖然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用像雷鋒那樣經歷磨難。但是,我們不應該忘記他。任何時候,他還應該是我們的榜樣。他那無私奉獻的博大胸懷以及助人為樂的高尚品質應該成為我們所追求的精神境界,雷鋒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將永遠伴隨著我們。就讓雷鋒精神成為我們行為的準則,讓有限的生命過得更加充實,更加有意義!

我們應該也要像雷鋒叔叔一樣,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對社會有益的事情!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755字

我是一個喜歡讀書的小女孩,讀過好多的書,其中最難忘的還是那本紅色經典書籍《雷鋒的故事》,我對雷鋒叔叔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無私奉獻,忘我勞動的精神十分敬佩。讀了這本書後,我的心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淨化,它像一盞明燈為我的人生指引方向。

雷鋒出生在1940年,生活很艱苦,他的一生幫助了無數個需要幫助的人,把青春無怨無悔地留給了別人。還記得他說:“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上?”這句話讓我深深體會到,生活在這個幸福年代的我,比他們生活得不知要幸福多少倍。

想想雷鋒叔叔那種艱苦樸素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他把穿破了的衣服,補好了再穿。在軍隊裡,其他日常用品他也少領,自己省吃儉用留給別人。與雷鋒叔叔相比,我實在太慚愧了,衣服稍稍舊點,丟掉;鞋子穿著稍微不舒服一點點,換掉;書包過時了,扔掉。我們生活在這個年代的人不懂得珍惜,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沒想過這些生活都是革命先輩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這種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格外珍惜才對啊!

在這本書中,有一個令我難忘的故事:雷鋒冒雨去瀋陽,他為了趕早,早晨五點就起來了,帶了幾個幹饅頭披上雨衣就走了。路上,他看見一位婦女揹著一個小女孩,正艱難地向火車站走去,雷鋒脫下雨衣給大嫂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們來到車站。上車後,雷鋒見女孩冷得發抖,又把自己身上的衣服給女孩穿上。雷鋒估計她們母女沒吃飯,就把自己帶的幹饅頭給她們吃,自己卻一直餓著。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深體會到,愛心、奉獻、慷慨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種內化到骨子裡的品質。

同學們,《雷鋒的故事》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許多多做人的道理,我希望大家都能好好讀一讀這本書哦!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59字

三月是雷鋒月,自從看了雷鋒故事後,我被雷鋒精神感動了,他是一個樂於助人,忠於革命的人。在書中讓我感到最悲傷的就是第二篇《悲慘年頻遭悲慘事》。

雷鋒生活在一個苦難、悲慘的家庭,幾間擋不住風雨的破茅房,靠著幾根枯樹勉強支撐著。雷鋒的爺爺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莊稼漢,靠著幾畝高額租金的田地為生,受盡地主欺壓。他們逼著爺爺一定要在年前還清租憑,那時爺爺得了重病,臥病不起。最後爺爺又急又氣,在年關時被活活逼死。

雷鋒的爸爸叫雷明亮,由於日本人侵略長沙這一帶,爸爸反抗日寇被抓,遭到毒打,回家後,因為重傷在春季死去。

父親去世後,為了生計,雷鋒12歲的哥哥去做了一名童工,小小年紀經不起繁重勞力的折磨,得了“童子癆”(肺結核)。由於家裡沒錢治病,在爸爸死的第二年去世了。

剛剛掩埋了哥哥,家裡變得更困難了。不到週歲的弟弟又得了傷寒,也死在媽媽的懷裡。

一個連著一個打擊,使得媽媽再也哭不出聲來,第二天,媽媽也懸樑自盡了。雷鋒看見媽媽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傷心,不住聲地喊著:“媽媽!媽媽……”

吃人的舊社會,就是這樣殘酷無情地對待善良的人們。雷鋒真成了一名孤兒,他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去振作起來。小小的雷鋒痛失親人後,一夜間長大了很多,變得懂事,愛做好事。

讀了這本書後,我覺得雷鋒身上總有一些讓人佩服的精神,他為了老百姓,為了那些窮苦人家做出了很多奉獻。今後,我們無論在什麼環境和生活中,都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學習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23字

輕輕合上《雷鋒的故事》的最後一頁,我的內心久久難以平靜。

雷鋒是一個窮苦人家長大的孩子,他在二年中陸續失去了家中所有的親人,是黨收養了他,供他上學讀書。所以他非常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並且決心一定要報答黨的養育之恩。

雷鋒同志是一個普通的運輸兵,然而他在這個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了無數件不平凡的事。他總是這樣說,這樣做:“革命需要我去烤木炭,我就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做黃繼光。”這樸實的話語說明了革命戰士一切服從黨的安排,一切從革命利益出發的共產主義崇高的品質。雷鋒同志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感人肺腑的語言能不使人流淚、使人心靈震撼嗎?

雷鋒同志善於從平凡的小時做起,走一路,好事做一路。難怪群眾們稱頌“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毛主席曾經說過:“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雷鋒就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人民做了一輩子的好事。

但不幸的事發生了,雷鋒同志正在聚精會神地指揮倒車時,卻因為車身撞到了平日戰士晾衣服的木樁而導致木樁直接砸向了雷鋒的頭部,悲劇就此發生了……雖然喬安山火速送雷鋒去醫院,雖然副連長請來了瀋陽最好的名醫,雖然大家想盡辦法救活雷鋒,但是雷鋒因大腦溢血停止了呼吸……

雷鋒的一生太過匆忙,太過短暫了。但他真的做到了:生為人民,死為人民。

在3月4日毛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紀念日,無數團員青年們在街上為人民服務,城河兩旁處處是為人民修理自行車、理髮、燙衣的青年們,他們發揚了雷鋒的光榮傳統,做一顆有一份光發一份熱的星星。

我想:雷鋒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的人生每一天都是過得充實而有意義的,因為為他人付出,也會使自己收穫快樂。我們也要向雷鋒同志學習,“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讓我們把雷鋒精神作為財富流傳後世,發揚光大,為我們祖國這個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增添一份春色,讓雷鋒精神之花在我們這一代新世紀主人的身上重新綻放笑臉!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652字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