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海灘倖存者的故事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一個海灘倖存者的故事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810字

加勒比海的一次暴風雨中,八名水兵落水失蹤。路易斯作為被發現的倖存者而揚名獲利,成為愛國的表率性人物。後,與作者所在的報紙社共同將政府蓄意隱瞞該驅逐艦傾覆的真正原因是走私超載而並非暴風雨的事實揭露給社會。從此開始與政客鬥智鬥勇。在政府倒臺後隱於市野。

近年來相關此類的書籍電影頗多。而政府威信與百姓利益乃至生命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

這讓我想到電影《火星救援》中的片段。主人公被遺棄在火星,即便是奇蹟般生還,地球上的nasa仍宣佈他已經死亡。在獲救那一刻,他的生命才被公諸於世。書中政府的舉動與電影中如出一轍。

再如,地震局並不會輕易將地震預報發出。原因是地震預報大多有偏差。然而某幾次地震發生時,無數生靈滅亡的原因就是缺那黃金的幾秒鐘逃生時間。

“記者們炸開了鍋,爭相搶佔獨家新聞,但官方早已全面封鎖了他住的醫院,後來被獲准進行的採訪與報道都無聊至極。顯然,官方試圖打造一位英雄,了不起的海難倖存者,滿足一下大眾的好奇心和崇拜感,然後就讓這件事趕緊翻篇。儘管大家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卻也無法突破官方劃定的界限。”因為在缺乏物資的逃生木筏上呆了十天,就成為英雄。先不提路易斯接受利益和官方說辭主動與否,書中略帶感情色彩的只這一句:“我只是一個努力想要活下來的人。”不論在現實險境還是抽象的暗流之中,他都只是想要保全自己,而這正合了政府的心意。

然而弱者的敘述就一定真實嗎?書中撥絲抽繭可知,正因報社的揭露,社會動盪,隨之原政府被推翻。新政客們笑而替之。而路易斯這樣一個愛財貪生之人,為何在政府的威逼利誘下都絕不改口?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又如何在這樣的亂世之中保全自己直至年老再一次被作者發現?

政府威信與個別人物的身家利益,孰輕孰重,一千個哈姆雷特的事三言兩語怎能判斷。自知沒有那轟轟烈烈自毀雕塑的命,但求在歷史演進的種種轉折點上,看得清楚暗流湧動,樂得明白風平浪靜。莫要被當作書中只因一份報刊就“義憤填膺不自知”才好。

一位倖存者的故事 篇2

敘事作文 ,1668字

在數十年後,人類科技高速發展,一道道技術難關接連攻破,人類入住其它星球之類的捷報接踵而至。一次次工業上的革命使地球資源的消耗降至最低,可伴隨而來的是人工智慧的暴走,各個國家接連不斷的衝突,核導彈一枚枚傾瀉在滿目瘡痍的地球上。

我是當代最著名的科學家,受到世界的高度重視,於是便被國家決定前往火星這個戰火未能觸及的地方。進入冷凍飛行艙,調好航線以及冷凍時間,幸運地逃離了地球。我望著茫茫星辰大海,在對未來的無限期望中,緩緩閉上了眼睛……

當我再次睜開眼時,我已經沒有了時間這個概念,出現在我面前的是與我相似的人類,我明白了:我活下來了。我猛地開啟艙門坐了起來,大口地貪婪地呼吸著空氣,周圍的人微笑著對我說:“歡迎來到火星,尊敬的科學家。您已經睡過去一個世紀之久了。”那笑容冷得使我發抖,我分不清那是在笑還是單調的肌肉運動,用一個連我自己都感到陌生的聲音說了一聲:“謝謝!”

他們親切地向我介紹說我昏睡的一個世紀中,人類發明了一種晶片能植入腦中,使思維像計算機一樣迅速、敏捷。現在無論是多精密的工作都能高速完成,堪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我不禁讚歎道:“真厲害!”他們又回了我一個微笑“那麼現在,來自遠方的客人,我們知道您從前是科學家,那為何不跟我們一起進入光榮的進化呢?”領頭的人向我伸出了手,掌心中是一枚不知道是何材質的、指甲蓋那麼大的東西,我知道,那就是晶片。看著那冷冰冰的晶片,我本能的抗拒。“是呀是呀,遠方的客人,是我們失禮了,我們太過於急躁,任誰都會吃驚的。那麼,就請您先去參觀一下現代的社會吧!”於是,幾個人便跟在我身後,幾個人帶領我走出了大門。瞬間我就感受到火星特有的重力感和炙熱感,可這都讓我感到無比的真實。“那就請您先來我們的工業園區參觀一下吧!”一路上,一排排的機床不斷映入眼簾,我提出了疑問:“請問,為什麼這些人都站著工作,無論是組裝還是辦公,都沒有設立椅子或是休息室呢?”“哈哈”又是那單調又寒冷的聲音,像爪子劃過玻璃時令人慌神的笑聲。“是這樣的,先生。晶片會給他們的大腦傳達興奮的感覺,所以工作效率會大幅提高,而且好處是身體沒有疼痛感,即使受傷了也可以繼續工作。”“也就是說,工人不需要人權,不需要思想,不需要休息,沒有夢想,沒有感官,活著只為了高效率的工作?”“是的,先生,而且我們的工人有著兩點一線的最高效率生活,我們在進化中捨棄了娛樂這項低效率、無意義的東西,這就是我們高階品質的生活。”“那麼這樣的生活與計算機有什麼區別?”“什麼?先生,能否再說一遍?可能我的晶片中忘記儲存類似的答案了。”他向我鞠了個躬,冷冷地說道。於是我重複了一遍我的問話,“這個問題真是可笑,先生。區別?那當然是,我們是‘人’,而他們就是‘計算機’啦”這時,他的面色有些變化,突然對我說:“不好意思,請稍等!”便轉身向他後面的同伴悄悄的說了幾句話,當他再次轉向我時,我首先問他:“怎麼了?”他微笑著說:“是這樣的,先生,不過是一些小騷亂。”“騷亂?”“對,沒錯,一些不願加入進化的低等人種發動了暴亂,不過先生不用擔心,已經被我們武力鎮壓了。”看著我緊張的神情,笑了笑說:“放心,這兒還是很和平的。”“那麼那些人會怎麼樣?”“哪些?”“不願被植入晶片的人你們會怎麼對待他們?”“那些人都是固執的老一輩人,頑固不化,認為進化有百害無一利,他們會被放逐到別的垃圾星球。”“你們就是這樣對待老人的嗎?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有思想……”“夠了,打斷您的話我很失禮,但是他們低效率的生活方式是在浪費星球的資源,在我們眼裡,不分男女老少,只有進化人和原始人的區別。恕我直言,先生,在我眼裡您就是一隻……”突然他停住了話,“抱歉,先生,我有些失控,非常抱歉,可能是晶片出了問題。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該回去了”

回到實驗室裡才恍然大悟,這裡沒有人,有的只是以效率為上的人形“計算機”。而我,只是一個無力迴天的、自以為逃過一劫的倖存者罷了。我選擇植入了晶片,因為我知道,在這裡,不是一個計算機一樣的生活方式,不像計算機一樣的思考方式,是活不下去的……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張海迪的故事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417字

知道張海迪的人,都把她當榜樣,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人人都像她去努力學習。媽媽上中學的時候,就知道張海迪的事蹟,一次,我在圖書館,找到一本張海迪的書。

從書中寫到張海迪童年故事,在她五歲的時候,一次意外,讓張海迪造成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從此雙腿不能走路。親人都以為她要靠別人來生活,張海迪沒有傷心,反而在生活中很快樂,她開始自學。張海迪先從小學課本學起,後來,又自學中學和高中課程。

張海迪愛幫助別人,在十五歲的時候,她隨著下放的父母,來到莘縣生活。在農村,生活條件差,患病的人有很多,她用零花錢,買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等醫學書,鑽研苦讀。後來張海迪成了一名鄉村醫生,為鄉親們治病,得到他們的好評。

1993年,張海迪又完成吉林大學哲學系研究生考試。張海迪又開始創作小說,至今出版作品有,《絕頂》、《輪椅上的夢》等等,還翻譯一部部作品。

張海迪以自學的勇氣證明自己,身上的障礙全然不顧,用生命的力量,實現自己的上學夢!

三個兒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31字

今天我讀了《三個兒子的故事》,從中學到了做人的道理,我很開心。

故事的內容是:從前有個老人,他有三個兒子,他讓兒子們去外地旅行,三個月後,把旅途中最得意的事告訴他。三個月到了,兒子們都回來了。他們開始向父親訴說旅途中最得意的事。

大兒子說,別人把一個裝滿寶石的袋子給了他,然而那人並不知道袋子裡有多少顆寶石,他就算拿走幾顆,那個人也不知道,但大兒子原封不動地還給了那個人。二兒子說,他看到有人落水,跑去把人救了上來,這個人的家人給二兒子厚禮,二兒子沒有接受。三兒子說,他在懸崖邊救了他的仇敵,並把他送回了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兒子雖然沒有拿別人的寶石,但是如果他拿了就是小偷了。所以,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拿。哪怕別人並不知道,但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二兒子救了落入水裡的小孩,他也沒有接受厚禮。當然,他如果見死不救,心裡一定也過不去。所以,我們要幫助別人,不圖回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三兒子幫助了自己的仇敵,這是以德報怨,這才是非常難得的。

我以後也要努力學會不記別人的仇,反而幫助他。學會寬容,讓愛灑滿世間。善待恩怨,學會尊重自己不喜歡的人。那樣就會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樂,就會贏得更多人的喜愛和尊重,這也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三個兒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361字

今天,我讀了《三個兒子的故事》,從中明白了一些道理。

從前有個老人,他有三個兒子,老人為了讓他們多一些人生歷練,便讓三個兒子出門去,回來時把各自做的最得意的事說給他聽。

三個月以後,三個兒子都回來了。他們各自把自己遇到的事說給老人聽。有一個人把一袋珠寶放在大兒子那裡,當那個人找他要的時候,大兒子都原封不動地還給了他。二兒子救了一個落入水中的孩子,孩子的父母送給他厚禮,他沒有收下禮物。三兒子看到一個人躺在山頂上,只要一翻身就會掉下去摔死,他走近一看,那個人竟然是他的仇人,可是,他沒有記仇,反而救了那個人。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不屬於我們的東西,我們不能隨便拿。我們還要多幫助別人,幫了別人不求別人的回報。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尊重你不喜歡的人,那樣就會少一份怨恨,多一份快樂。

《雷鋒的故事》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580字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後,我認識了雷鋒是一位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勤奮好學,助人為樂,捨己為人。他的故事感人至深,這個名字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全國人民學習的好榜樣。我感受頗深,決心向雷鋒學習,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助人為樂,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一次,雷鋒坐火車去安東,也就是現在的丹東市,從撫順上車後,雷鋒就沒閒著,看到車上的列車員忙來忙去,雷鋒也幫忙擦玻璃、擦地板、給旅客倒水、收拾小茶桌、給老年人找座位、幫婦女抱孩子,雷鋒忙的不亦樂乎,等把車廂裡的這些事情做的差不多了,雷鋒還不休息,他把隨身帶的報紙拿出來,讀給不識字的旅客,向他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就這樣,雷鋒從撫順一直忙到丹東,後來,人們就到處流傳著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是一位永生的戰士,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他的魂魄融入我們乃至全世界民族的精神之中,雷鋒有限的生命,在無限的共產主義偉大事業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茫。雷鋒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他活得朝氣蓬勃、光明磊落,雷鋒那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將永遠在人們心中長存!

在生活中,也有人像雷鋒那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為樂,勤奮好學,如:坐公交車給老人讓座,同學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有人主動去幫助他……我非常敬佩他們,我也要向他們看齊。

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我一定銘記在心,他是我們大家的榜樣,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

走在撒哈拉——《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652字

從記事起就知道爺爺家有個書櫥,書櫥很大,卻不全是書,上面是書,下面放的是雜物,書雖然不多,卻滿是經典,有些視野已經泛了黃,打了卷兒,翻起時還能聽見清脆的聲音,像是要碎了一樣。

小時候不識字,不喜歡那些書。漸漸長大後,也會去拿幾本來翻翻看看,比起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淡遠,還是更喜歡書櫥裡那本最不起眼的《撒哈拉的故事》,喜歡那片三毛荷西向往自由的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的故事》中的三毛說走就走,智慧勇敢,特立獨行且真實,在另外一個國度的三毛,沒有知己,沒有朋友,經常出差的荷西也不在身邊,孤獨的享受著沙漠,但她卻有著對生活的憧憬,對沙漠的熱愛。

從垃圾箱裡撿來輪胎當沙發,用做棺材的舊木材當家具,與不友好的鄰居和平相處,這大抵是熱愛和無畏的支撐,三毛的精神我是學不來的。三個月前的這段日子,是最難捱的日子,就像走在貧瘠廣曠的沙漠,一個人埋頭練習,一整天在畫室裡不說一句話,一遍遍沖洗畫筆,水漫過手指,手指被浸泡地發白,孤獨、寂寞、緊張,卻又夾雜著興奮和熱愛。

孤獨或寂寞這類的字眼,三毛從未提及,但我卻真真切切地感受地到,讓人深切體會到在這詩意的生活的背後有初來的困窘和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生活的熱愛。三毛常說:“生命不在於長短,而是在於是否痛快地活過。”離八十歲還早的我們,或許應該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有一天,我會像三毛一樣義無反顧地背起旅行包,走向那片有她有荷西的“撒哈拉”。

三毛,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獨的行者,感謝三毛,讓我有幸與你一起走過撒哈拉。

《王進喜的故事》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986字

半個世紀前,王進喜跳入泥漿池,用身體攪動泥漿,止住井噴的場面,如今已經過去了許多年:1960年4月29日,大慶油田召開“萬人誓事大會”,喊出“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手下無困難”的口號,數萬石油大軍從四面八方挺進東北,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沒有汽車、吊車,而是靠著人拉肩扛,吆喝著將60多噸重的鑽機生生拉上井架……

彈指一揮間,王進喜已經走了41年但是我們還是忘不了他的“鐵人精神”和他的豪言壯語“為了拿下大油田,寧可少活20年”。今天,我又看了關於王進喜的故事,看完,我便忘不了他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創新精神。

王進喜,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工人中的一員,他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工作奇蹟。

從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開始,他就下定了決心,一定要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作貢獻。1960年3月,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火車站傳來訊息,大驚的鑽井機運到了,王進喜帶領工人們趕到車站。吊車與拖拉機不夠用,眼看著60多噸重的鑽機躺在火車上,這可急壞了王進喜。最後,王進喜的鼓勵和領導下,大家齊心協力,硬是用繩拉,用撬槓撬,用木塊墊,把鑽機卸下火車,運到採油工地,高高地架設在莽莽荒原上。

王進喜說過的許多話讓我刻骨銘心,尤其是他對工友說的“現在我們多流點汗,吃點苦,為的是快快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強大。只要國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高興。”從這句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祖國和工作的熱愛。雖然,我不能像他那樣為祖國開發大油田,但是,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慢慢積累起來。

記得那個星期一,秋風習習早晨,柔和的陽光灑在校園裡,“渣渣渣”小鳥也在為我們歌唱哩!我們穿著整潔的校服,戴著鮮豔的紅領巾,邁著輕盈的步伐來到了操場舉行升旗儀式。每次,國歌響起,我都會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國歌,想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這都是祖國一次次完美的傑作啊!想著想著,體育委員的整隊聲打斷了我的思緒。兩位護旗手把國旗拿好,等待著升旗儀式的開始,主持人一聲“升國旗、奏國歌、敬禮!”國旗冉冉升起,我們注視,打著少先隊隊禮。隨著雄壯的國歌聲,升旗儀式結束了。新的一週開始等待我們去挑戰、去努力,去征服新的知識!

王進喜的先進事蹟,鼓勵著我要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知識,開拓視野,將來用我們的智慧和知識把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和美麗!

魯迅棄醫從文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1062字

魯迅,我們大家都認識,他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革命家和思想家。但是早年魯迅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一天,在上課時,教師裡放映的片子裡一個被說成是俄國偵探的中國人,即將被手持鋼刀的日本士兵砍頭示眾,而許多站在周圍觀看的中國人,雖然和日本人一樣身強體壯,但個個無動於衷,臉上是麻木的神情。這時身邊一名日本學生說:“看這些中國人麻木的樣子,就知道中國一定會滅亡!”魯迅聽到這話忽地站起來向那說話的日本人投去兩道威嚴不屈的目光,然後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裡像大海一樣洶湧澎湃。一個被五花大綁的中國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腦海閃過,魯迅想到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於是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開始拯救國人靈魂的生涯!正像魯迅所說:“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國自己是不肯動彈的。”所以魯迅下定決心要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在近代史上有誰對中國文化最為反對,那無疑是魯迅。他在給青年推薦書本的時候,沒有推薦一本中國古人的書。他極力批判中國文化,以至要求全盤拋棄,而他卻深受中國文化薰陶,難道是他不熱愛自己的祖國,不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嗎?不是,正是他深愛自己的祖國,深為民族的落後而痛苦,才如此痛恨民族的文化,愛之深則恨之切,這是一種怎樣的悲傷啊。他終身以批判中華文化,喚醒民族精神為已任,現在,他的夢想已經實現,中華文明彷彿鳳凰涅磐,已經浴火重生。

我想,他是無所謂被人遺忘的,他的生命是燃燒給這個民族的,他本不是為了供後人瞻仰。他沒有留下一部長篇小說,也沒有留下一篇真善美的鉅著,他沒有站在人類文明的高度看整個世界,他只是站在了民族的高度看這個國家。他不要一篇長文,他只要充滿戰鬥性的雜文;他不要歌頌真善美,他只要批判與尖銳;他說,我絕不妥協,一個也不寬容,在受傷的時候,他遠離人群,像一隻孤獨的狼,默默舔幹身上的傷痕。

或許他確實是應該走了,他的孤憤已不適合這個時代,這個人為了民族的未來已經付出了太多,付出了同時代人的不理解,付出了他的才華,本來以他的才華,應該不僅僅是被中國人所記憶。可是今天,這個他深愛的民族也要忘記他了,因為這個民族已經不再需要批判,今天這個民族已經站起來了,他需要讚揚和驚歎,他需要傳統的力量以支撐他的尊嚴!

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