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怕水的魚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一條怕水的魚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946字

戰勝自己

寒假裡的一天,我翻開散發著油墨香氣的《閱讀年選》,它像一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我,其中《一條怕水的魚》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深受啟發。

這個故事的作者是李維嘉,主要講了他童年時代學游泳的?迨隆D鞘彼?揮釁甙慫輟R惶焯逵?紊希?鮮?檀蠹已в斡盡3廝?淮蠓綣蔚枚?床話玻?鮮?創蠹也豢舷濾???家桓鮃桓齙忝??ldquo;撲通”有人下水了。岸上的同學越來越少這時,老師點到了他的名字,他只好撒謊說肚子痛,可是一眼就被老師看穿了。老師一點情面都不講,把他抱起,扔進泳池。作者的腳觸到池底,池水在他的肩頭浮動……後來,他學會了游泳。

故事中的那位老師,讓作者知道了可怕的不是“水”,而是“心中的恐懼”。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學打羽毛球的那件事來。

那是去年冬天的一天,我跟爸爸媽媽在體育場附近散步,看到有好多哥哥姐姐在打羽毛球。那小小的羽毛球一會兒飛到這邊,一會兒飛到那邊,在空中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他們手中的球拍也像長了眼睛似的,每次都能準確無誤地接住球。看著他們那瀟灑的姿勢,我心裡直癢癢,要是我也會打羽毛球,那該多好啊!

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低下頭來問我:“陽陽,是不是也想學呀?”我點點頭。媽媽毫不猶豫就幫我報了羽毛球班。

教練先給我們講了一些要領,如何發球、接球、扣殺等等。哎呀!想不到看似簡單的羽毛球裡竟還有這麼多學問。教練笑了笑說:“別怕,慢慢來。今天我們就學習發球。”說完,他開始給我們做示範,然後叫我們一個一個發給他看。輪到我了,我心裡既緊張又害怕。我左手拿球,右手握拍,一揮手,羽毛球連拍子的邊都沒有沾著。

“再來!”教練大聲喊道。經歷了一次失敗,我心裡更緊張了,第二次又沒成功……我想打退堂鼓了,可家裡人都不同意。後來,經過我的反覆練習,我不但學會了發球,還能和對手打上幾個回合呢!

看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而真正的對手不是困難本身,而是你心中的恐懼。只要你戰勝了它,你就會變得自信,擁有了自信,你就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逆水尋夢的魚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629字

日記是一種常見的文體格式,用來記錄生活中發生的點點滴滴,雖然篇幅短小,卻充滿了新鮮感和紀念價值,能夠將彼時自我的情感儲存下來。假期裡,我就讀了一本由一個班級裡的小同學們的日記編成的書--《逆水尋夢的魚》。書中所描繪的正是這群孩子記憶中最難忘的片段,我也深深地被他們的喜怒哀樂所打動,尤其是其中有一篇叫做《垂直過山車》的文章令我印象深刻。

過山車是一種遊樂設施,文中的主人公在遊樂園裡第一次體驗這種刺激的玩法,來到遊樂園,面對過山車的誘惑和挑戰,他毫不猶豫地邁出了第一步。過山車剛剛開動起來的時候,他心中是喜悅的,忐忑的,當速度一點點加快,過山車在軌道上做著各種角度地行進,他的心也緊張激動了起來。雖然體驗的時間不長,但是一路上在高空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讓他無比難忘,隨著過山車緩緩降速,他終於成功地征服了這項刺激的活動,也在這次體驗中收穫了信心和成長。

讀到這個故事時,我也彷彿與作者一樣置身於過山車上,文中對於人物的描寫尤其是心理刻畫十分到位,把那種環境下的驚險刺激體現得淋漓盡致,讓讀者能深深體會到他的所見所聞所想。正如作者面對過山車,人生中無處不存在挑戰,當你面對挑戰時,是努力戰勝它還是退縮逃避,這個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是否精彩或是晦暗。不踏上那高高的過山車,怎能看到極速中的高空景色?不選擇勇往直前又怎能驚豔你的人生之路?有人說坐過山車的時候大喊大叫是因為恐懼,而在我看來,那卻是敢於挑戰的勝利者發出的豪言壯語。挑戰無處不在,人生需要勇敢。

愛與被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1417字

人們一說起貓,腦海中大概就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漆黑的夜晚,一隻黑貓在屋簷上踱著優雅的步子,皎潔的月光投在它的身上,映照出它光滑的皮毛,最後它在屋簷上跳躍了幾次,便沒入黑暗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傳說貓有九條命,那麼如果有一隻貓活了一百萬次,又會怎樣呢?

這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一隻擁有著漂亮花紋和碧綠大眼的虎斑貓。但它總是那麼孤傲,冷淡,不可一世。

它本是一隻活潑的可愛的貓,當它得知自己可以死而復生時,是多麼的欣喜。然而,死而復生的生命實在過於漫長。它在經歷過幾十次後,起初的新鮮感逐漸消退,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與寂寞。生命的漫長也使它對生死變得麻木,無所畏懼。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擁有漫長的生命還會空虛?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他們在享受特權的過程中,由一開始的感激、欣喜慢慢覺得理所當然,本應如此。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後,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於是,他們由最初的相互給予變成了後來的個人的單方面的索取。

各種原因導致死亡,然後重生,周而復始。或許是對自己寂寞的遷怒,或許是單純的毫無根源的討厭,它開始消極的對待生活。人們都覺得,這真是一隻不懂得滿足的貓。它明明比那些撿食垃圾為生的貓幸運多了。然而這恰恰是這隻貓消極的原因:當它享受了被愛、被寵後,漸漸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它希望得到家貓不應該擁有的東西—自由。可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它又怎能既享受被愛的過程還奢求著自由呢?

可是它不是普通的貓。所以當它活到一百萬次的時候,它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它終於屬於自己了。這時的貓,儘管沒有錦衣玉食,但是它仍覺得這是它活了一百萬次以來最好的生活。他在雜草中、灌木叢中穿梭,遊樂。與它同行的還有其他的野貓。當它在野貓中說出它活了一百萬次的時候,公貓崇拜它,母貓愛慕它。可是前九十多萬次的生活早已讓它習慣了這種被包圍、被讚賞的感覺,於是它不屑一顧。它的虛榮心、優越感以及特殊性讓它覺得自己應該找尋一個和它一樣偉大的母貓共度此生。

可以說它是被上天眷顧的。在一次遊玩過程中,有一隻孤傲的與其他貓格格不入的母貓闖進了它的視線。母貓對它的經歷一點也不驚訝,也沒有表現出它期待的愛慕。它有些不甘心,極力地表現自己。最後還是低下高傲的頭,懇求母貓和自己一起生活。它倆生了好多的小貓,並一起撫養、關愛它們。這樣,虎斑貓從一個放蕩不羈追求自由的野貓成為了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它不再孤傲、冷淡,變得溫柔、耐心。它還懂得了它以前的主人為它落淚的原因。這時虎斑貓的生命得以昇華,它曾被愛過,現在它學會了付出自己的愛。

可是有一天,母貓老死了。虎斑貓抱著它慟哭了一整天。最終它抱著母貓不再動彈,安詳地等待著死亡,因為它認為,沒有愛,渾渾噩噩地活又有什麼用呢?

貓的一生分為愛與被愛。我們似乎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們自身的天性。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卻從來沒想到去做點什麼來把我們的愛回報給父母,甚至連愛的語言也羞於或吝於表達。更有甚者,當父母做的不合乎我們心意的時候,我們還會蠻不講理地向他們發脾氣。很多人在經歷坎坷之後,才慢慢地懂付出的價值,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徒留無盡的遺憾。請趕快為你的父母獻一份愛心吧,也許是一份簡單的早餐,也許是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甚者只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

一味的享受卻不付出,只會讓人變的越來越麻木;而只有付出過後,才懂得了愛的真正含義。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321字

【篇一: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在寒假期間,我在新華書店看了這樣一本書《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完這本書讓我有一次勇敢去改變這個世界,曾經的傷痛和苦悶讓我身心疲憊。它概括的內容都那麼令人震撼,這樣更想令我迫不及待地往下面的內容看。

我流著淚,靜靜地坐在床上,細數前塵。雖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但心中總會有一種淡淡的傷。不時,我翻開抽屈,數點往事記憶;思緒如淚如潮,淚又在不經意間從我眼眶中又有溢位,又在下一秒隨手抹去,這是原本的我嗎?有人說:時代記憶中的感受,你怎會懂?

記憶中的苦,若都是福,記憶中的甜,就更不用多說了,放下過去,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放下回憶,也許我們都會更加幸福。堅持追逐,做一次勇敢的自己。懷念憶往事的人,總有些煩事,讓我的內心莫名其妙……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正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美好記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表達,表達自己的開心與傷感。尤其是留念的傷感,情真動人的心動,更是永恆的美麗。

心在流浪,何必在意咫尺與遠方,看看他人的行走,你也會尋找到一片感動,歲月已換上容顏,在時光流逝後,我們也許不會再去回憶那美好的夢想,葉演繹不出那最真實而純真的夢。

每個人都有憶舊情節,讀了這本書後他總會勾起我當年的回憶,他就像捧在手心中的水,一攤開就會流走,但永遠都不會流乾。我們的記憶將永遠在心中。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對這些事並不非常上心,每一次的傷痛都會一閃而過,但我也有一絲淡淡的憂傷,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呵呵!也許真的是這樣吧,既然這樣,為何不仿讓我們回憶如隱如現呢!

【篇二: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是龍臺應、蔣勳等人以憶舊文字為題的一部散文集。“在書中你能夠找到深藏於心靈襞褶深處的震撼,還能找到久違的溫暖於心的夢想。因為這本書追念隨風逝去的歲月,感懷永遠不再來的青春,傷懷無法抹平的苦難,要堅持前往,對生活滿懷希望”這句文章中的話將內容概括了一下,將我們引入了這本書。

記憶並不總是甜蜜的,它是五味雜陳的,苦的,澀的,酸的,辣的,有很多種味道,可是,就因為他是複雜的,多變的,才格外令人著迷,留戀。

這本書裡講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堅持追逐,作勇敢自己。第二部分—純摯情感,莫名的感動。第三部分—心在流浪,不在意處何方。第四部分—感慨今天,想到曾經。第五部分—趁現在,活出自己。第六部分—回憶曾經,不留遺憾。這六大部分統統都寫了作者們回憶往事時湧露出的莫名情感。

這本書引我走進了作者們的心扉,感受到他們的酸甜苦辣。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現在是最好的狀態》,文章的末尾寫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結果!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掙扎。人生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想快樂要撲上去。活著的甜美,不在於享受完美,而在於享受掙扎。過去,帶著虛幻的美好。未來,可能不會發生。只有掙扎的現在,才是最好的狀態。回首往事,歷歷在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憶不是為了重溫過去,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現在”。這句話在我讀過這本書後,理解更深了。把握今朝,奮發有為,當成為我們青年學子的重任。

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966字

假若你一直舉輕若重,到最後說不定能舉起一座崑崙山;若是你一直舉重若輕,到最後恐怕連舉一根鵝毛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題記

如果你正在被困難而折磨著,痛苦著,請不要試圖尋找捷徑。

如果你正面臨巨大的難題,請不要妄想逃避。

因為,到最後,你終會發現,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今天,一切的努力都不會付之東流。因為你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所以在最終的困難來臨之時,你會依舊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那時,困難在你面前已顯得平常。

很多事,你只需付出80%的努力即可完成,可你每次都悉心的付出120%。的確,那會讓你的負擔加重許多。這時,你會動搖,你會在一時的舒適與辛苦的付出之間徘徊不定,你需要在它們中做出抉擇。可你十分猶豫,你似乎控制不住自己,但我相信,你會選擇後者。因為,到最後,當需要付出120%努力的困難來臨時,你依舊能以一顆如往常一樣鄭重的心去面對,去克服。是的,你已經習慣了那多出的40%。

就在兩個月前,我又結束了一個學期的課程。我從這個學期的學習中,領會了知識,領回了一大摞書,當然,還有那一紙成績單。每當這個時候,我都高興不起來。不因為別的,就是那紙上的數字就已經很讓我受打擊了。一共才七門課,我六門沒考好。特別是當我得知我的英語成績時,我更鬱悶了。那分數不高不低的,正好夾在優秀與良好的中間。也許你會說我要求太高,可我平常英語成績總是在前幾名,這此卻拿了個這麼“平”的分數。我不信,一定是搞錯了,一定是批改有誤,或者統計分數有遺漏,即使看到了成績單,我仍不死心。卷子被拿來了,我急忙翻來看。“全是一些小錯誤,以後可不能再犯了啊,多可惜啊。”身後響起了英語老師的聲音,聽到這,我趕忙叫了一聲“老師好,我下次一定注意”,便紅著臉走下了講臺。是啊,多可惜,不過,這也不奇怪。我只要一想到平時做英語練習時的不耐煩,仗著英語好就對付作業,我也不好說什麼了。我想“活該”這個詞用在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如今,新學期也不遠了,我不能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了。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吧,我才剛剛初二,我還有很多路要走,而且,有心就不怕遲。是時候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這一切了,我的人生沒有那沒多空閒供我虛度。雖然,這會有些困難,但我也一定要克服。只要努力去做,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積澱,努力的深厚,即使是一座崑崙山,我也能夠舉起!

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480字

【篇一: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近期,我看了《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一書。它是一本正能量的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一個精彩,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我感受到了一顆鄭重的心。

對於任何事,我們都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擁有一顆鄭重的心。

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割不正不食。”這既是對吃的態度,更是對生活的態度。生活就如一道菜餚,認真去做,便會做出精緻細膩的美食;但只為應付差事去做,做出來的菜便色惡味差,讓人難以下嚥。味道如何,取決於你認真的態度,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

如果李時珍沒有認真對待醫學的態度,哪來《本草綱目》這一著作的出現?如果沒有林季貞認真對待孤寡老人的態度,哪來感動中國的精神?如果毛澤東沒有認真對待革命的態度,哪來領導革命的偉大創舉?如果貝多芬沒有認真對待音樂的態度,哪來《命運》交響曲的誕生?認真面對生活的態度成就了一代代偉人,使世界不斷前進。

不僅人需要認真面對生活的態度,放眼大自然,每一種事物都需要這種態度。

小水滴有認真面對挑戰的態度,才能滴水穿石,讓人為之讚歎;小樹有認真面對成長的態度,才能枝繁葉茂,讓人為之感嘆;江河有認真面對困難的態度,才能一瀉萬丈,浩浩蕩蕩,讓人為之敬畏。

曾因為不懂事而錯過了很多事,如今還有兩年的初中美好光陰,我應該懷有一顆鄭重的心來面對,雖不曾有些偉大的創舉,卻也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擁有一顆鄭重的心,認真面對生活,才能體會到生命之可貴,才能不斷成長,才能將生命的美演繹到無悔,讓自己在生活中品嚐到精緻細膩、值得品味的佳餚,在生活中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篇二: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請問,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呢?

起先,我似乎並沒有擁有這樣一顆心,也不認為自己需要。但暑假,讀了謝勝瑜主編的“青春正能量叢書”之一的《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後,我突然覺得,自己的心該學會鄭重。

這本書很好,由一篇篇小故事組成。那些故事,能讓我們從中受益,溫暖我們心靈,改變我們原先並不好的態度,改變原先並不豐滿的生活。

書中有一段話:假若你一直舉輕若重,到最後說不定真能舉起一座崑崙山;若是你一直舉重若輕,到最後肯定連舉一根鵝毛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書中也有一篇與書名相關的文章,內容大概是:作者在鄉下中學教書時,曾讓一個做事細緻的男生和一個吊兒郎當的女生寫作文參賽。男生很快寫完,文章寫得很好,書寫也十分乾淨。而那個女生卻遲交兩天,作文紙上遍紙泥濘,字跡潦草。在十五年後學生來探望作者時,那男生因他那沉穩細緻的態度成為副校長,而女生卻到了很遠的學校,教學成績三年吊車尾。

這一切的結果,只因他們個人行事態度。男生從小做事細緻入微,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對任何事都不馬虎,最終功成名就。那女生吊兒郎當,從小仗著天賦愛玩,整天晃晃悠悠,漫不經心,不去努力,最後很沒出息。他們一個舉輕若重,一個舉重若輕,男生舉輕若重,才舉起了他人生的崑崙山;女生舉重若輕,最後舉不動她人生的小鵝毛。

是啊,如果我們懷著一顆鄭重的心面對事情,不論事情的大小,都像對待一件重要之事一樣認真,那我們未來必會成功;而如果對任何事都無所謂,不在乎,那日後只會走向失敗,再應對不了什麼事。

我們的人生由自己的態度決定。舉輕若重亦或是舉重若輕,都是同一個人的兩個階段:只有第一階段舉輕若重,才會有談笑間對手帆墜櫓折的第二階段;若反之,晃晃悠悠、舉重若輕,壞習慣將變成石頭,砸腫自己的腳。

舉重若輕者,搬山如摘花;舉輕若重者,摘花如搬山。我們無論修學還是做事,都該存一顆鄭重的心,先學會用搬山的手勢,摘取眼前的花。

《一隻會笑的貓》讀後感 篇7

國小三年級作文 ,660字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書,如果遇到一本我很感興趣的書,我會如飢似渴地一遍又一遍的讀下去。每次學校裡舉辦閱讀活動,我都很興奮,因為我又可以有新的書讀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選了一本《一隻會笑的貓》,和媽媽讀完這本書,我已經會讀了許多成語,比如:想入非非、搖頭擺尾、喜出望外、語重心長、望塵莫及、肆無忌憚……

這本書可有意思了,裡邊有很多我喜歡的小故事:《塔頂上有一隻貓》、《一群醉貓》、《瘋狂的報復》、《在寵物醫院裡》、《公園裡的大遊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課得到是《一群醉貓》這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下雨天,笑貓正在看一條被雨水淋溼的毛毛蟲奇怪地蠕動,虎皮貓不忍心毛毛蟲被淋得溼透,於是銜來一片樹葉,輕輕地蓋在那條可憐的毛毛蟲的身上。

我覺得虎皮貓好善良,好有愛心喲,我也要像她一樣關心我的朋友與同學,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比如:做練習時,同學遇到難題不會做,我可以幫他講解一下;當同學鉛筆掉在地上時,我也可以幫忙撿起來……

讀完這本書,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那些著名的“資格貓”們,雖然毛色純正,一根雜毛都沒有,但他們只會用自己的皮毛來炫耀自己,嘲笑別人。笑貓雖然一身雜毛,但是它會各種不同的笑,這是其他貓都做不到的。虎皮貓雖然與笑貓一樣,也有一身雜毛,但是隻有她能爬到那高高的、用光滑如鏡的漢白玉做成的塔壁的塔頂上,這也是其他貓做不到的。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我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要善於發現並欣賞別人的優點,多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一隻會笑的貓》讀後感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5字

書是我的知心夥伴,書裡包含著太多太多有趣的問題和知識,讓我去思考、去回味。我看過的書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歡看楊紅櫻的作品,她的作品剛開始我是看馬小跳的。後來我看了《一隻會笑的貓》,然後就被裡面的笑貓深深吸引了,而且還在裡面認識了許多朋友,比如笑貓、地包天、虎皮貓……

笑貓是一隻有故事的貓,記得裡面有一個故事是在春天的山坡上,笑貓和他的朋友地包天在公園的草地上聊天,突然笑貓看到翠湖公園的白塔頂上有一隻美麗的虎皮貓。因為一般的貓是爬不到塔頂的,所以許許多多的貓出於好奇,都想看看熱鬧,他們就聚集在塔頂下眺望那隻虎皮貓,而幾個“資格貓”就接二連三的開會指責、諷刺和嫉妒塔頂的虎皮貓。笑貓卻不和他們同流合汙,他說:“如果說我不想爬到塔頂上,一定不是我的真心話,可是想又有什麼用呢?我上不去呀!所以那個塔頂只屬於爬得上去的貓,你們如果能爬得上去,那個塔頂也是屬於你們的。”我覺得笑貓說得很有道理,他能夠實事求是,而且可以正面承認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像其他的“資格貓”那樣只知道諷刺、指責……

笑貓還是一隻有思想、有感情又可愛的貓,笑貓是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家的。他和杜真子的感情很好,有好幾次杜真子的媽媽要趕笑貓走,都是在杜真子強烈的要求下留住的;而且笑貓也對杜真子很好,只要是週末,笑貓都在家裡陪杜真子,靜靜聽她訴說心事,而且杜真子和馬小跳吵架,笑貓都是站在杜真子這邊的。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要愛護自己的家人,幫助自己的朋友,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出手幫助他們;對於別人的成績,要正確對待,而不能去嫉妒、諷刺。

遊在大街上的魚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372字

這本書講述的是小皮卡成長中的一段故事。

因為何子達感冒發燒了,所以皮卡只能自己一個人回家,在回去的路上發現了一輛大卡車奔過,卡車後面還有一個大水箱,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面的水箱爆了,啊!裡面全是魚,魚灑落一地,當時司機不知道,一直往前開,幸好有一位好心的叔叔在這輛車的側面一直按喇叭告知,那位司機才明白過來,司機下車後驚呆了,不知道是誰說的“大家快來幫忙撿魚呀,”不用說小皮卡一定是最賣力的了,在撿魚的過程中,小皮卡看見了一個偷了很多大魚的人,並揭穿他,把魚倒在了地上,只有皮卡知道有一條大魚掉在水溝裡了,第2天到學校,那位司機來學校想感謝小皮卡,還帶了兩條魚,給小皮卡,小皮卡說什麼也不要,因為他還有一條魚沒捉回去,覺的慚愧。所以有了遊在大街上的魚的名子。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小皮卡是一個誠實,善良的人,我要像他一樣樂於助人,愛惜小動物的人。

遊動在大街上的魚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01字

在假期裡我讀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遊動在大街上的魚》。它的作者是曹文軒,是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讀完這本書,我有深刻的體會。

這本書中有許多好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遊動在大街上的魚》,這一章和書的名字一樣,故事主要講了:有一天,小皮卡放學很早,他在大街上看見了一輛帶車斗得卡車,那輛車急急火火地跑著,車斗裡有許多各種各樣的魚。卡車開的太快,一不小心顛了一下,卡車一下子脫鉤了,水和魚都落了一大街,有許多人拍照圍觀。後來有個小夥子提出要幫忙捉魚,小皮卡也幫著撿,大家忙得熱火朝天,最後街上的魚都被撿了回來,司機向大家表示了感謝。

這本書裡的故事非常有趣,我十分喜歡。讀完之後,我覺得要向小皮卡學習,要多幫助別人,做一個讓大家喜歡的好孩子。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看到別人有難處時,我們要伸出援助的手,那麼當我們有困難時,別人也會幫助我們,世界也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熱心的人才如此美好。

遊動在大街上的魚讀後感 篇11

讀後感 ,709字

最近,我讀了著名兒童文學家曹文軒寫的《遊動在大街上的魚》這本書,受益匪淺。

這本書講述了三個故事,分別是《遊動在大街上的魚》《紙箱裡的女孩兒》《鴿子》,三個故事生動形象,活潑有趣,讀起來讓人快樂無窮,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遊動在大街上的魚》這個故事。

在這個故事裡,講述了一輛運送活魚的卡車,在路上遇到了坑,車廂裡的魚掉了出來,魚兒在大街上游泳,跳動,人們紛紛來幫忙捉魚,皮卡是其中最賣力的一個,跌倒了無數次,“渾身沾滿爛泥”,“渾身上下,到處都是魚鱗”,可他不嫌髒,不怕累,反而樂在其中。他還偷偷的掩護一條大魚躲在了水溝裡。第二天,拉魚的司機拿著兩條大魚來到學校,要感謝皮卡,皮卡堅決不要。後來皮卡和他的好朋友何自達,一起來到水溝邊找到了那條大魚,何自達想把那條大魚吃掉,可是皮卡堅決不同意,他把魚裝在一個桶裡,拿到河邊放生了。從這件事中,我看出,皮卡是一個樂於助人、善良、有愛心的孩子,我為他點贊。

皮卡的善良有愛還體現在另外一件事上。有一天皮卡在校園外,看見了一個紙箱,開啟一看,裡面竟然是一個嬰兒,皮卡想到他的媽媽曾經說如果撿到一個女孩兒就把她抱回家。皮卡太喜歡這個小女孩兒了,他真的把她帶回了家裡。全家人都對這個女孩兒特別好,給他買了新的衣服,嬰兒用品,還有玩具、手推車等物品。等到後來小女孩的媽媽找來,把小女孩接走了,皮卡戀戀不捨,特別傷心。雖然皮卡也還是一個孩子,但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護這個女嬰,關心她,照顧她,皮卡的善良和愛心讓我非常感動。

皮卡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關愛他人,熱心助人,就像有句歌詞說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我要向皮卡學習,做一個善良、樂於助人的好孩子。

遊動在大街上的魚讀後感 篇12

讀後感 ,257字
子。突然,卡車顛了一下,水花跳向天空,水箱鼓了起來,越鼓越大,一下子爆炸了,魚就掉落在大街上了,過往的行人看到滿大街遊動的魚都驚叫起來,皮卡看到有人幫忙抓魚裝魚,也加入其中。後來在大家的幫助下,魚都被他們裝進車上的水箱裡。卡車司機非常感謝大家,為了感謝皮卡送了他兩條大魚,可皮卡卻不要。我心裡為皮卡豎起了大拇指,這不就是老師平常講的助人為樂嗎。

書中還有《紙箱裡的女孩》、《鴿子》這兩個故事都很有趣。讀完這本書,我要學習皮卡樂於助人、善良、勇敢的精神。

我喜歡皮卡。

一隻想飛的貓讀後感 篇13

讀後感 ,422字

前幾天,我讀了《一隻想飛的貓》這本書。

一隻想飛的貓?光是書名就讓我感到十分好奇。貓怎麼會飛呢?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想到書裡去探個究竟,想知道這隻貓為什麼想飛。

讀了之後,我才知道這原來是一隻驕傲自大的貓。它憑著自己一個晚上能抓住十三老鼠的本領,就自以為了不起。不僅自己不愛勞動,喜歡到處逞能,還欺負小動物。小動物們都不喜歡它。它盲目逞能,吹噓自己是賽跑健將、歌唱家和打魚專家,甚至幻想自己能飛到天上去。真是令人討厭!不過這隻貓最後也沒有好下場。它爬到了一棵樹上,想從上面“飛”下來,結果沒站穩,從樹上摔了下來,摔得四腳朝天,好久好久都爬不起來,更別說飛了。讀到這裡,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隻貓真是活該!

同學們,我們可不能像這隻貓一樣驕傲自大,那樣遲早都會吃苦頭的。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能因為自己有了一點本事就洋洋得意,自以為了不起。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只有謙虛,善良,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人。

《瓶子裡的兩條魚》讀後感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2字

緣於書名的吸引,一拿到這本書,我就迫不及待地拆開,坐下來聚精會神地看起來,深深地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所打動。短短几天,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有不同的收穫,令我受益匪淺。

瓶雙從小被外婆和舅媽帶大,沒有父母的陪伴。因為一場誤會,她不再依賴媽媽,反而很厭惡她,有什麼事都跟舅媽說。之後,爸媽離了婚,媽媽把她接到吉隆坡生活。一起生活後,瓶雙經常跟媽媽吵架,生氣憤怒促使她逃課、喝酒等,甚至還被人欺騙,經歷了一場瘋狂又懵懂的青春期。

“青春期會是迷茫的”。瓶雙在吉隆坡時認識了新同學,交了新朋友,其中有宣麗、還有個叫Jordan的男同學。這個男同學先是一次次熱情地幫助瓶雙,卻趁她昏迷不清的時候,成了一頭“披著羊皮的狼”,對瓶雙打壞主意,把她稱為“到嘴邊的魚”。我認為這個情節是在警示我們交友要謹慎,得學會辨別什麼樣的才是真朋友。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瓶雙媽媽始終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深深地愛著她,但一開始瓶雙並不能理解,經歷過好些事情,才漸漸地體會到這份深沉的愛。開始意識到母親有她的難處,很多時候也需要你的體諒與包容,需要在她孤獨的時候有你的陪伴。

在書的封面上寫著:愛,是給魚破瓶而出的自由。瓶雙媽媽把自己比做瓶子,一直守護著瓶子裡的瓶雙和她爸爸,隨著婚姻的破碎,裡面的兩條魚變成了一條魚。在本書的最後篇幅,瓶雙隨著對母親的越來越理解,勸母親不要再養魚了,應該解開束縛,讓魚兒像風箏一樣放飛去藍天翱翔。因為母親就是放飛風箏手上牽著的這根線,無論風箏飛去哪,牽著的線始終在這一頭。

《瓶子裡的兩條魚》這本書,像一個指南針,為我在“青春期”這座大山中指明方向。它又像一盞燈,照亮我在“青春期”的漫漫長路中繼續前行……

瓶子裡的兩條魚讀後感 篇15

讀後感 ,496字

今天,我的心情格外好,也許是因為過不久之前發生的事。這個好的心情,就是因為我讀完了一本叫《瓶子裡的兩條魚》的書。

它講述的是鄭瓶雙他發生的種種事情。她的媽媽是一個大才女,但在感情方面卻沒有辦法,比如說媽媽,她不知道怎樣照顧女兒、教育女兒,忽略了女兒的感受,但她絕對不會讓別人傷害她的女兒和她的爸爸。她和她的爸爸都是雙魚座,而媽媽則是水瓶座,一個裝有水的瓶子裡面有兩條魚,這就說的是鄭瓶雙和她的爸爸媽媽,而媽媽則想保護好自己的女兒和她的爸爸,哪怕拼盡全力。

其實,有時候我也會像鄭瓶雙一樣,覺得媽媽不關心我,你覺得自己很委屈,也會有一點小情緒,想要用一種方式發洩自己的不滿,到了後來,我也像鄭瓶雙一樣,認識到了自己的不對,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可貴的是,我們犯完錯之後,會從犯錯中吸取教訓,在犯錯中一點點的意識到這個錯,不能犯。我們正是在犯錯中一點一點的長大。有時候我覺得鄭瓶雙就像另一個我,無論是思想、感受、和性格,都和我很像。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始終學不會怎樣戰勝這種可怕,鄭瓶雙可以,我們也可以。

這就是我從一本好書中學會的道理。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788字

一個人的存在,到底對誰很重要?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記得你,就像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凡來塵往,莫不如此。

—題記

人的一生中有無數的過客,你是否早已淡忘,你是否還能想起,尋找遙遠的安慰……

《風會記得一朵花的香》是一篇令我尤為感嘆的文章。文章由三個小片段構成,每一篇都令人流連忘返,感動萬分。

第一片段講述作者在陽臺下看到的兩雙拖鞋,一雙藍、一雙紅相依偎在磚堆。作者偶然未看見那兩雙拖鞋,心情也隨之變得異常冷清與寂寥,當重“見”他們時,心裡騰出歡喜來。第二片段講述的是在路邊賣桂花糕的老人,作者誇讚他的手藝精湛,提出跟他學習,便一口答應。老人漸漸的淡忘了她,但作者卻忘不了桂花糕的香,每每看到老人心裡便覺得安然。第三片段講述一個買雜糧餅的女人,作者常賣,他們便熟識了。作者出去開會,一走半個多月,回來遇見時,女人驚喜地說好久未見了,作者便愣住了。

兩個人未曾相識,但在偶然間記住了對方,愛,便是這部散文的主旋律。

在我們身邊,這種例子也是常有的,也同樣像作者一樣,對自己並不相識的人而感同身受,有一絲牽掛和留念。

從這篇文章中也同樣感受到了人們的真善美,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相通。那對夫婦只是作者生命與愛情的拖鞋,漸漸的,變成了對那對夫婦的關愛,儘管那對夫婦並不認識作者,但換來的只是作者內心的安慰。

童年時,奶奶常領著我去樓下買豆花,一聽見“打豆腐”就會飛奔下去,漸漸的,我們與打豆腐的阿姨熟識了,買豆花時,常常與我們說說笑笑。如今,那位賣豆花的阿姨頭上布了不少白色的髮絲,漸漸的老了,我也逐漸長大了,她叫賣的次數也減少了,我也很少去買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上了她,我們倆也只是擦肩而過,雖然她早已把我淡忘,但我還一直惦記著她,惦記著她那美味的豆腐花,屬於童年的味道……

生活與人生一樣,對我們來說都是模糊的,但我們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珍惜!

—後記

一樣的馬,不一樣的童年——《童年的馬》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1434字

曾幾何時,有一匹馬,它有著藍而深邃的眼睛,灰藍布似的嘴,光潔的白毛,強健而優美的體型……就是這樣美麗的一匹馬,留給了“我”與維利酸甜不一的童年回憶……

故事《童年的馬》由長大後的在德國的“我”,參觀漢斯一家的農場寫起。忽遇的一匹美麗白馬,使曾經的那匹拉車大白馬在腦海中浮現出來……儘管家鄉和萊茵河畔之間的距離很遙遠,童年和此時此刻之間的歲月很悠長,但彼此交相輝映,兩個不同的故事,因為同樣的白馬,被交織在了一起。

文中的“我”與小維利有著截然不同童年。“我”的童年,是在鄉下的田埂、河邊的淺灘上度過。大白馬吃的,是“一些碎穀草和糠粉,用水拌著”;大白馬沒有馬鞍,是“光腚馬”;猴子似的“我們”,“褲子打滿了補丁,紅紅綠綠的布料映在河水裡,差不多沒有一個穿鞋的”。生活樸素,簡單,卻又充實。

美麗的萊茵河畔,駿馬飛馳的農場所承載的,是維利的童年。馬槽中的“機制飼料,那樣子有點像感冒膠囊,長條形,暗綠色,很硬”;全副武裝的小賽馬,有著“極合體極講究的小馬鞍、馬鐙,有彩色鞍墊,額上垂下了紅色的絲質纓穗”;維利穿著“白衣、馬靴、頭盔,手提一副小馬鞭”,生活富裕,充實,多彩。

同樣的年華里,遇見同樣的白馬,懷著同樣的天真爛漫,卻有著物質差距如此懸殊的童年,未免讓人唏噓不已。

故事中,當“我們”這些孩子欣賞、撫摸著大白馬時,“飼養員老木頭咕咕噥噥地走過來,用手扳開我們幾個小傢伙,說:‘踢著!不怕踢著?’”;當哥哥為了取悅女友,擅自騎馬而墜馬破相後,羅玲子因為哥哥滿臉傷疤離開了他;年幼的“我”竟將責任全部推給大白馬,一度動過殺掉它的念頭……

飼養員老木頭的好心保護,無形中疏遠了孩子們與大白馬的感情,抑制了孩子們對自然的探索,將好奇和思索的萌芽扼殺在了襁褓之中。羅玲子以貌取人,愛上的僅僅是哥哥英俊的外貌,是一種膚淺且不負責任的愛。不會騎馬的哥哥為取悅女友擅自騎馬,一味逞能,意氣用事,沒有考慮安全和後果,導致墜馬的悲劇。哥哥的日漸墮落,也在“我”幼小的心靈中,蒙上了一層深灰色的陰影,為長大後的“我”對小動物心生戒備埋下了伏筆。

而德國農場裡的故事又是怎樣的呢?當“我們”參觀著農場時,“那個老太太大叫著,兩手揮舞著奔向黑馬,摟住馬的脖子。”;維利的進行騎術表演結束後,童心未泯的客人們,在跑道旁為維利和他的小賽馬歡呼雀躍著,漢斯夫婦和妹妹瑪麗,激動地吻著維利,“幸福驕傲地快哭了”……

漢斯和客人們,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們親於自然,熱愛自然,那位德國老太太依然富有活力,可能就是因為對生活仍有一顆好奇心吧。小維利表演馬術時,“我”所想到的,是可怕的意外;而漢斯夫婦用欣慰的目光,鼓勵著維利追尋著自己的夢想,沒有因愛而將維利緊緊護在身邊。在鼓勵聲中成長的孩子,心中怎會不充滿著對生活的期待和熱愛呢?

兩個對比鮮明的小故事,引起了我們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循規蹈矩的生活,是不是丟失了些什麼?

有時候,身處大千世界的我們,因為都市中繁忙的節奏,因為樓宇間繁華的燈火,被矇住了眼睛,遮住了心靈,漸漸淡忘起很多:對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的熱愛……流沙般飛逝了。馬兒的故事,彷彿喚醒了心中那份最初的單純,那份赤裸裸地來到這世間時的單純,像一灣清澈的湖水映在心頭,開啟了我們對美、尊重、責任、愛和人生的呼喚。

童年,是心中一塊充滿故事的草地,有藍悠悠的天,白柔柔的雲,一個小小的自己靜靜地坐著,歪著腦袋,銜著草梗,沉浸在自己的童話裡。對了,還有一匹馬兒,一匹自由馳騁的白色馬兒。

一隻勇敢正直的英雄羊——《吃狼奶的羊》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807字

什麼?吃狼奶的羊?大家閱讀會覺得奇怪吧,狼和羊天生就是天敵,羊又怎麼會吃狼奶呢?我就是被書名所吸引,才買回這本書的。

書的作者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主人公則是一隻身體中有一半羊的基因與一半狼的基因的英雄羊—流火雲。

在閱讀這本書時,我的心中感慨萬千,因為我在不經意間就會想到流火雲最後的下場。我在閱讀上篇時,心中總是為流火雲抱不平,它的一生經歷坎坷:先是母親被食肉動物吃掉了;然後進了狼群,受盡侮辱;再是養母烏雲飛捨棄生命救了自己,使自己得以保住小命,狼口逃生。這隻善良的母狼,它付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回報。我在想:假如烏雲飛還活著,它還會選擇收留下流火雲這隻流浪的小山羊嗎?我想會的,是因為母愛可以包容一切的緣故吧。

逃出狼群的流火雲在經歷了一系列驚險事件後,結識了好夥伴小黑角,重新融入到了羊的世界。可羊群的頭羊—麻花角,對流火雲虎視眈眈,想盡一切辦法要將流火雲趕出羊群。

在羊群的爭偶大戰一觸即發時,狼群襲擊了羊群,山崖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唯一的出路已被狼群堵死,流火雲挺身而出,幾經周折終於將狼群趕下山崖,而山崖上的頭羊麻花角出於妒忌的心理,將流火雲撞下山崖,使它被飢餓的狼群吃掉。這隻善良,正直的英雄羊就這樣以悲劇性的方式結束了生命。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英雄羊流火雲追求正義,善良,勇敢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它打破了羊群中傳統的規矩,比如:母羊產羔時是不能有任何一隻羊陪伴的;遇到危險時先自己逃命,不用管其它的羊……只要是它能做的,會幹的,它都會竭盡全力去做。它為羊族創造下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打敗銀背豺,驅趕獵豹,戰勝大黑熊……這些是普通的羊們完成不了的。最後要不是麻花角心存惡意,也不會致流火雲於死地。

雖然這隻英雄羊已經死去,但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像我一樣將它銘記在心中。我們要向這隻英雄羊學習,面對任何事情都要勇敢,公平公正,這樣才會讓人稱頌。

烽火中的水晶球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1069字

夢想的魔力

這是一本關於童年記憶的自傳小說。作者汪應果先生在書中以一個兒童的眼光,追溯到日寇鐵蹄下的古城—南京一個紳士家庭的生活。在孩子的眼中,戰爭讓家裡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為躲閃日本人的捕殺,曾經效力於北洋水師,如今不肯喪失民族氣節的父親不得不帶著一家人逃離上海,回到古城,隱居於古城下,過著貧困的生活。父親將舊官帽頂上的水晶球交於小兒子儲存。小說以“水晶球”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這就是汪應果先生的自傳小說—《烽火中的水晶球》。

在書中,有對自己的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的深深懷念,有對戰鬥在日偽“首都”南京英勇犧牲的抗日英雄的無限景仰,有對普通人人性光輝的讚美,更有對時代命運的深刻反思以及對中華民族堅韌、善良品質的謳歌和禮讚。跟著作者一起去感受那時的古城—南京城裡的故事,我彷彿從古城牆上,從那些好聽的南京方言裡聽到了歷史的迴音,親切而又震撼人心。童年記憶的敘寫從來不是簡單的時光倒流的旅行,而是一個人在現在與故鄉和童年生活間的不斷往返和穿梭,於此通過不斷地整理、修正、重塑記憶而塑造一個人的世界觀。

作者生活在戰亂年代,在那麼艱難的條件下,雖然從一個富裕的家庭淪落到貧困的生活,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這都源自於從小父親耳濡目染的薰陶,源自於他那堅強不屈的意志。是愛國的情懷,是頑強的毅力,造就了這個偉大的人物。那我們在這樣優越的條件下,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不堅持自己的理想呢?

你看,海口市的一名10多歲的男孩向另一名年齡更小的小學生強行勒索錢財時,被過往行人抓了個正著。如此小的孩子竟學會了敲詐勒索,讓圍觀群眾感嘆不已。還有,在海口市秀英小區的14歲小夥受吸毒仔控制,由一名在校中學生輟學變成了小偷,並因搶劫偷竊被派出所抓過兩次,現在與吸毒仔混在一起不再回家了。難道這些孩子曾經沒有理想嗎?肯定有。但是他們不思進取,整天渾渾噩噩,意志力相當薄弱,是非好壞不分,才會走上犯罪之路。

我們現在有這麼安定的環境和幸福的生活,都是無數的革命前輩用自己的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地珍惜!我們現在應該做的事就是好好學習,用學到的本領建設自己的祖國,使自己的祖國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黃包車緩緩拉動了,車輪在崎嶇不平的碎石路上顛跛著,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那幽深的、蜿蜒的小巷漸漸落到了我的身後,而我的前面是漸行漸寬的中華路……在以後的學習生涯中,我一定好好學習,像小說中的汪應果那樣自強不息。心若在,夢就在,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吧,為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