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想飛的貓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一隻想飛的貓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422字

前幾天,我讀了《一隻想飛的貓》這本書。

一隻想飛的貓?光是書名就讓我感到十分好奇。貓怎麼會飛呢?於是,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想到書裡去探個究竟,想知道這隻貓為什麼想飛。

讀了之後,我才知道這原來是一隻驕傲自大的貓。它憑著自己一個晚上能抓住十三老鼠的本領,就自以為了不起。不僅自己不愛勞動,喜歡到處逞能,還欺負小動物。小動物們都不喜歡它。它盲目逞能,吹噓自己是賽跑健將、歌唱家和打魚專家,甚至幻想自己能飛到天上去。真是令人討厭!不過這隻貓最後也沒有好下場。它爬到了一棵樹上,想從上面“飛”下來,結果沒站穩,從樹上摔了下來,摔得四腳朝天,好久好久都爬不起來,更別說飛了。讀到這裡,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隻貓真是活該!

同學們,我們可不能像這隻貓一樣驕傲自大,那樣遲早都會吃苦頭的。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不能因為自己有了一點本事就洋洋得意,自以為了不起。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只有謙虛,善良,才能成為受歡迎的人。

《一隻會笑的貓》讀後感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660字

我一直都很喜歡看書,如果遇到一本我很感興趣的書,我會如飢似渴地一遍又一遍的讀下去。每次學校裡舉辦閱讀活動,我都很興奮,因為我又可以有新的書讀了。

在這次活動中,我選了一本《一隻會笑的貓》,和媽媽讀完這本書,我已經會讀了許多成語,比如:想入非非、搖頭擺尾、喜出望外、語重心長、望塵莫及、肆無忌憚……

這本書可有意思了,裡邊有很多我喜歡的小故事:《塔頂上有一隻貓》、《一群醉貓》、《瘋狂的報復》、《在寵物醫院裡》、《公園裡的大遊行》。其中讓我印象最深課得到是《一群醉貓》這個故事。故事講述了一個下雨天,笑貓正在看一條被雨水淋溼的毛毛蟲奇怪地蠕動,虎皮貓不忍心毛毛蟲被淋得溼透,於是銜來一片樹葉,輕輕地蓋在那條可憐的毛毛蟲的身上。

我覺得虎皮貓好善良,好有愛心喲,我也要像她一樣關心我的朋友與同學,做一個大家都喜歡的人。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要主動幫助他們解決。比如:做練習時,同學遇到難題不會做,我可以幫他講解一下;當同學鉛筆掉在地上時,我也可以幫忙撿起來……

讀完這本書,我還懂得了一個道理:那些著名的“資格貓”們,雖然毛色純正,一根雜毛都沒有,但他們只會用自己的皮毛來炫耀自己,嘲笑別人。笑貓雖然一身雜毛,但是它會各種不同的笑,這是其他貓都做不到的。虎皮貓雖然與笑貓一樣,也有一身雜毛,但是隻有她能爬到那高高的、用光滑如鏡的漢白玉做成的塔壁的塔頂上,這也是其他貓做不到的。

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與缺點,我要看到自己的缺點,及時改正自己的缺點;要善於發現並欣賞別人的優點,多多學習別人的優點,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優秀的人。

《一隻會笑的貓》讀後感 篇3

國小四年級作文 ,655字

書是我的知心夥伴,書裡包含著太多太多有趣的問題和知識,讓我去思考、去回味。我看過的書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歡看楊紅櫻的作品,她的作品剛開始我是看馬小跳的。後來我看了《一隻會笑的貓》,然後就被裡面的笑貓深深吸引了,而且還在裡面認識了許多朋友,比如笑貓、地包天、虎皮貓……

笑貓是一隻有故事的貓,記得裡面有一個故事是在春天的山坡上,笑貓和他的朋友地包天在公園的草地上聊天,突然笑貓看到翠湖公園的白塔頂上有一隻美麗的虎皮貓。因為一般的貓是爬不到塔頂的,所以許許多多的貓出於好奇,都想看看熱鬧,他們就聚集在塔頂下眺望那隻虎皮貓,而幾個“資格貓”就接二連三的開會指責、諷刺和嫉妒塔頂的虎皮貓。笑貓卻不和他們同流合汙,他說:“如果說我不想爬到塔頂上,一定不是我的真心話,可是想又有什麼用呢?我上不去呀!所以那個塔頂只屬於爬得上去的貓,你們如果能爬得上去,那個塔頂也是屬於你們的。”我覺得笑貓說得很有道理,他能夠實事求是,而且可以正面承認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像其他的“資格貓”那樣只知道諷刺、指責……

笑貓還是一隻有思想、有感情又可愛的貓,笑貓是馬小跳的表妹杜真子家的。他和杜真子的感情很好,有好幾次杜真子的媽媽要趕笑貓走,都是在杜真子強烈的要求下留住的;而且笑貓也對杜真子很好,只要是週末,笑貓都在家裡陪杜真子,靜靜聽她訴說心事,而且杜真子和馬小跳吵架,笑貓都是站在杜真子這邊的。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明白了,要愛護自己的家人,幫助自己的朋友,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出手幫助他們;對於別人的成績,要正確對待,而不能去嫉妒、諷刺。

愛與被愛——《活了一百萬次的貓》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1417字

人們一說起貓,腦海中大概就會浮現這樣一幅畫面:在漆黑的夜晚,一隻黑貓在屋簷上踱著優雅的步子,皎潔的月光投在它的身上,映照出它光滑的皮毛,最後它在屋簷上跳躍了幾次,便沒入黑暗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傳說貓有九條命,那麼如果有一隻貓活了一百萬次,又會怎樣呢?

這隻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是一隻擁有著漂亮花紋和碧綠大眼的虎斑貓。但它總是那麼孤傲,冷淡,不可一世。

它本是一隻活潑的可愛的貓,當它得知自己可以死而復生時,是多麼的欣喜。然而,死而復生的生命實在過於漫長。它在經歷過幾十次後,起初的新鮮感逐漸消退,留下的只是無盡的空虛與寂寞。生命的漫長也使它對生死變得麻木,無所畏懼。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擁有漫長的生命還會空虛?我想這大概是所有生物的本性。他們在享受特權的過程中,由一開始的感激、欣喜慢慢覺得理所當然,本應如此。當這一切成為習慣後,他們會覺得自己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待遇。於是,他們由最初的相互給予變成了後來的個人的單方面的索取。

各種原因導致死亡,然後重生,周而復始。或許是對自己寂寞的遷怒,或許是單純的毫無根源的討厭,它開始消極的對待生活。人們都覺得,這真是一隻不懂得滿足的貓。它明明比那些撿食垃圾為生的貓幸運多了。然而這恰恰是這隻貓消極的原因:當它享受了被愛、被寵後,漸漸內心的慾望不斷膨脹,它希望得到家貓不應該擁有的東西—自由。可是,世間安得雙全法?它又怎能既享受被愛的過程還奢求著自由呢?

可是它不是普通的貓。所以當它活到一百萬次的時候,它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自由,它終於屬於自己了。這時的貓,儘管沒有錦衣玉食,但是它仍覺得這是它活了一百萬次以來最好的生活。他在雜草中、灌木叢中穿梭,遊樂。與它同行的還有其他的野貓。當它在野貓中說出它活了一百萬次的時候,公貓崇拜它,母貓愛慕它。可是前九十多萬次的生活早已讓它習慣了這種被包圍、被讚賞的感覺,於是它不屑一顧。它的虛榮心、優越感以及特殊性讓它覺得自己應該找尋一個和它一樣偉大的母貓共度此生。

可以說它是被上天眷顧的。在一次遊玩過程中,有一隻孤傲的與其他貓格格不入的母貓闖進了它的視線。母貓對它的經歷一點也不驚訝,也沒有表現出它期待的愛慕。它有些不甘心,極力地表現自己。最後還是低下高傲的頭,懇求母貓和自己一起生活。它倆生了好多的小貓,並一起撫養、關愛它們。這樣,虎斑貓從一個放蕩不羈追求自由的野貓成為了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它不再孤傲、冷淡,變得溫柔、耐心。它還懂得了它以前的主人為它落淚的原因。這時虎斑貓的生命得以昇華,它曾被愛過,現在它學會了付出自己的愛。

可是有一天,母貓老死了。虎斑貓抱著它慟哭了一整天。最終它抱著母貓不再動彈,安詳地等待著死亡,因為它認為,沒有愛,渾渾噩噩地活又有什麼用呢?

貓的一生分為愛與被愛。我們似乎在它成長的過程中也感受到了我們自身的天性。

我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卻從來沒想到去做點什麼來把我們的愛回報給父母,甚至連愛的語言也羞於或吝於表達。更有甚者,當父母做的不合乎我們心意的時候,我們還會蠻不講理地向他們發脾氣。很多人在經歷坎坷之後,才慢慢地懂付出的價值,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只徒留無盡的遺憾。請趕快為你的父母獻一份愛心吧,也許是一份簡單的早餐,也許是一份小小的生日禮物,甚者只是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作業簿上的一個滿分。

一味的享受卻不付出,只會讓人變的越來越麻木;而只有付出過後,才懂得了愛的真正含義。

我是一隻想飛的蝸牛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740字

相信大家都認識《喜羊羊與灰太狼》裡面的村長“慢羊羊”吧,我就和它差不多,現在班級裡的同學都喜歡喊我“小蝸牛”,我自己也很苦惱。

我做作業慢,別人花5分鐘就能完成的作業,我要花上好幾倍的時間,所以每次的家庭作業,也就成了我和媽媽的“惡夢”,長期的挑燈夜戰已經讓我習慣了媽媽在耳邊的嘮叨,然而對我“慢”的“特長”,媽媽也是無可奈何。

我做事情慢,所以起床、吃飯等等,我都是最慢的。每天早晨鬧鐘六點準時響起,但是我一會兒找衣服,一會兒找襪子,等到全部找齊,媽媽已經在門外“千里傳音”了。吃飯的時候,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要開小差,吃著吃著心思就飛到了九霄雲外,在媽媽的一頓數落下,我才艱難地吃完早飯,然後去學校的路上,我要麼忘記作業,要麼帶錯了書本,就這麼一通折騰,上學就遲到了。

時間長了,終於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沒有批評我,反而鼓勵我“慢”的特點,讓我大吃一驚。老師告訴我,做作業慢,其實是仔細,因為好幾次老師看見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我總是追求最好,所以當字寫得不夠好的時候,我就會把前面的全部擦掉,再重新寫,才導致了速度慢,老師給我一個建議,讓我先在腦子裡想好然後再寫,對題目的內容有個大概的瞭解,就不會經常出錯了。

在做事情方面老師也給了我一些建議,每天睡覺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要帶的書都整理好,做好充足的準備,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聽了老師的建議,我真的不再“慢”了,媽媽笑了,同學也不再喊我“小蝸牛”了,不過我倒是有點喜歡“小蝸牛”這個名字了,就像老師告訴我的“做一隻踏踏實實的蝸牛,就算開始很慢,但是它的目標堅定,會朝著自己的目標一步一步前進,就算是蝸牛總有一天也會長出飛翔的翅膀”。

對,我就要做一隻小蝸牛,等我長大的時候,我就是一隻大蝸牛,不過那時我一定會是一隻會飛的蝸牛!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1321字

【篇一: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在寒假期間,我在新華書店看了這樣一本書《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完這本書讓我有一次勇敢去改變這個世界,曾經的傷痛和苦悶讓我身心疲憊。它概括的內容都那麼令人震撼,這樣更想令我迫不及待地往下面的內容看。

我流著淚,靜靜地坐在床上,細數前塵。雖說少女情懷總是詩,但心中總會有一種淡淡的傷。不時,我翻開抽屈,數點往事記憶;思緒如淚如潮,淚又在不經意間從我眼眶中又有溢位,又在下一秒隨手抹去,這是原本的我嗎?有人說:時代記憶中的感受,你怎會懂?

記憶中的苦,若都是福,記憶中的甜,就更不用多說了,放下過去,還有什麼不能釋懷的呢?放下回憶,也許我們都會更加幸福。堅持追逐,做一次勇敢的自己。懷念憶往事的人,總有些煩事,讓我的內心莫名其妙……

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正是這個時代留給我們的美好記憶。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記憶。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表達,表達自己的開心與傷感。尤其是留念的傷感,情真動人的心動,更是永恆的美麗。

心在流浪,何必在意咫尺與遠方,看看他人的行走,你也會尋找到一片感動,歲月已換上容顏,在時光流逝後,我們也許不會再去回憶那美好的夢想,葉演繹不出那最真實而純真的夢。

每個人都有憶舊情節,讀了這本書後他總會勾起我當年的回憶,他就像捧在手心中的水,一攤開就會流走,但永遠都不會流乾。我們的記憶將永遠在心中。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初中生,對這些事並不非常上心,每一次的傷痛都會一閃而過,但我也有一絲淡淡的憂傷,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呵呵!也許真的是這樣吧,既然這樣,為何不仿讓我們回憶如隱如現呢!

【篇二: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讀後感】

《回憶是一種淡淡的痛》是龍臺應、蔣勳等人以憶舊文字為題的一部散文集。“在書中你能夠找到深藏於心靈襞褶深處的震撼,還能找到久違的溫暖於心的夢想。因為這本書追念隨風逝去的歲月,感懷永遠不再來的青春,傷懷無法抹平的苦難,要堅持前往,對生活滿懷希望”這句文章中的話將內容概括了一下,將我們引入了這本書。

記憶並不總是甜蜜的,它是五味雜陳的,苦的,澀的,酸的,辣的,有很多種味道,可是,就因為他是複雜的,多變的,才格外令人著迷,留戀。

這本書裡講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堅持追逐,作勇敢自己。第二部分—純摯情感,莫名的感動。第三部分—心在流浪,不在意處何方。第四部分—感慨今天,想到曾經。第五部分—趁現在,活出自己。第六部分—回憶曾經,不留遺憾。這六大部分統統都寫了作者們回憶往事時湧露出的莫名情感。

這本書引我走進了作者們的心扉,感受到他們的酸甜苦辣。其中我感受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現在是最好的狀態》,文章的末尾寫出了人生的真諦:“人生永遠不會有完美的結果!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美好和掙扎。人生不會等我們準備好,想快樂要撲上去。活著的甜美,不在於享受完美,而在於享受掙扎。過去,帶著虛幻的美好。未來,可能不會發生。只有掙扎的現在,才是最好的狀態。回首往事,歷歷在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回憶不是為了重溫過去,而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現在”。這句話在我讀過這本書後,理解更深了。把握今朝,奮發有為,當成為我們青年學子的重任。

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966字

假若你一直舉輕若重,到最後說不定能舉起一座崑崙山;若是你一直舉重若輕,到最後恐怕連舉一根鵝毛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題記

如果你正在被困難而折磨著,痛苦著,請不要試圖尋找捷徑。

如果你正面臨巨大的難題,請不要妄想逃避。

因為,到最後,你終會發現,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今天,一切的努力都不會付之東流。因為你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每一件事。所以在最終的困難來臨之時,你會依舊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那時,困難在你面前已顯得平常。

很多事,你只需付出80%的努力即可完成,可你每次都悉心的付出120%。的確,那會讓你的負擔加重許多。這時,你會動搖,你會在一時的舒適與辛苦的付出之間徘徊不定,你需要在它們中做出抉擇。可你十分猶豫,你似乎控制不住自己,但我相信,你會選擇後者。因為,到最後,當需要付出120%努力的困難來臨時,你依舊能以一顆如往常一樣鄭重的心去面對,去克服。是的,你已經習慣了那多出的40%。

就在兩個月前,我又結束了一個學期的課程。我從這個學期的學習中,領會了知識,領回了一大摞書,當然,還有那一紙成績單。每當這個時候,我都高興不起來。不因為別的,就是那紙上的數字就已經很讓我受打擊了。一共才七門課,我六門沒考好。特別是當我得知我的英語成績時,我更鬱悶了。那分數不高不低的,正好夾在優秀與良好的中間。也許你會說我要求太高,可我平常英語成績總是在前幾名,這此卻拿了個這麼“平”的分數。我不信,一定是搞錯了,一定是批改有誤,或者統計分數有遺漏,即使看到了成績單,我仍不死心。卷子被拿來了,我急忙翻來看。“全是一些小錯誤,以後可不能再犯了啊,多可惜啊。”身後響起了英語老師的聲音,聽到這,我趕忙叫了一聲“老師好,我下次一定注意”,便紅著臉走下了講臺。是啊,多可惜,不過,這也不奇怪。我只要一想到平時做英語練習時的不耐煩,仗著英語好就對付作業,我也不好說什麼了。我想“活該”這個詞用在我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如今,新學期也不遠了,我不能再為自己的懶惰找藉口了。改變,就從現在開始吧,我才剛剛初二,我還有很多路要走,而且,有心就不怕遲。是時候以一顆鄭重的心去面對這一切了,我的人生沒有那沒多空閒供我虛度。雖然,這會有些困難,但我也一定要克服。只要努力去做,隨著時光的流逝,歲月的積澱,努力的深厚,即使是一座崑崙山,我也能夠舉起!

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篇8

讀後感 ,1480字

【篇一: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近期,我看了《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一書。它是一本正能量的書,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一個精彩,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我感受到了一顆鄭重的心。

對於任何事,我們都要像書中的主人公一樣,擁有一顆鄭重的心。

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割不正不食。”這既是對吃的態度,更是對生活的態度。生活就如一道菜餚,認真去做,便會做出精緻細膩的美食;但只為應付差事去做,做出來的菜便色惡味差,讓人難以下嚥。味道如何,取決於你認真的態度,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

如果李時珍沒有認真對待醫學的態度,哪來《本草綱目》這一著作的出現?如果沒有林季貞認真對待孤寡老人的態度,哪來感動中國的精神?如果毛澤東沒有認真對待革命的態度,哪來領導革命的偉大創舉?如果貝多芬沒有認真對待音樂的態度,哪來《命運》交響曲的誕生?認真面對生活的態度成就了一代代偉人,使世界不斷前進。

不僅人需要認真面對生活的態度,放眼大自然,每一種事物都需要這種態度。

小水滴有認真面對挑戰的態度,才能滴水穿石,讓人為之讚歎;小樹有認真面對成長的態度,才能枝繁葉茂,讓人為之感嘆;江河有認真面對困難的態度,才能一瀉萬丈,浩浩蕩蕩,讓人為之敬畏。

曾因為不懂事而錯過了很多事,如今還有兩年的初中美好光陰,我應該懷有一顆鄭重的心來面對,雖不曾有些偉大的創舉,卻也在生活中受益匪淺。

擁有一顆鄭重的心,認真面對生活,才能體會到生命之可貴,才能不斷成長,才能將生命的美演繹到無悔,讓自己在生活中品嚐到精緻細膩、值得品味的佳餚,在生活中迎難而上,勇往直前。

【篇二: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讀後感】

請問,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呢?

起先,我似乎並沒有擁有這樣一顆心,也不認為自己需要。但暑假,讀了謝勝瑜主編的“青春正能量叢書”之一的《你有沒有一顆鄭重的心》後,我突然覺得,自己的心該學會鄭重。

這本書很好,由一篇篇小故事組成。那些故事,能讓我們從中受益,溫暖我們心靈,改變我們原先並不好的態度,改變原先並不豐滿的生活。

書中有一段話:假若你一直舉輕若重,到最後說不定真能舉起一座崑崙山;若是你一直舉重若輕,到最後肯定連舉一根鵝毛都得使出吃奶的力氣。

書中也有一篇與書名相關的文章,內容大概是:作者在鄉下中學教書時,曾讓一個做事細緻的男生和一個吊兒郎當的女生寫作文參賽。男生很快寫完,文章寫得很好,書寫也十分乾淨。而那個女生卻遲交兩天,作文紙上遍紙泥濘,字跡潦草。在十五年後學生來探望作者時,那男生因他那沉穩細緻的態度成為副校長,而女生卻到了很遠的學校,教學成績三年吊車尾。

這一切的結果,只因他們個人行事態度。男生從小做事細緻入微,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對任何事都不馬虎,最終功成名就。那女生吊兒郎當,從小仗著天賦愛玩,整天晃晃悠悠,漫不經心,不去努力,最後很沒出息。他們一個舉輕若重,一個舉重若輕,男生舉輕若重,才舉起了他人生的崑崙山;女生舉重若輕,最後舉不動她人生的小鵝毛。

是啊,如果我們懷著一顆鄭重的心面對事情,不論事情的大小,都像對待一件重要之事一樣認真,那我們未來必會成功;而如果對任何事都無所謂,不在乎,那日後只會走向失敗,再應對不了什麼事。

我們的人生由自己的態度決定。舉輕若重亦或是舉重若輕,都是同一個人的兩個階段:只有第一階段舉輕若重,才會有談笑間對手帆墜櫓折的第二階段;若反之,晃晃悠悠、舉重若輕,壞習慣將變成石頭,砸腫自己的腳。

舉重若輕者,搬山如摘花;舉輕若重者,摘花如搬山。我們無論修學還是做事,都該存一顆鄭重的心,先學會用搬山的手勢,摘取眼前的花。

仰望天空的貓讀後感 篇9

讀後感 ,752字

寒假裡,我讀了《仰望天空的貓》這本書,令我心中的感動久久不能褪去。《仰望天空的貓》是“我的兒子皮卡”系列中的一冊,其中寫了小主人公皮卡在住農村的最後一年光景中,結識了許多的新朋友:美麗的小蜻蜓們、勇敢的鴿子夫婦、調皮的小牛皮三……,皮卡與他們的友誼的故事,令人感動至深。而最令我難忘的,還是皮卡與橘貓的故事。

橘貓是皮卡從大河上“撿”來的,它一身橘色皮毛,令人喜愛。它來到皮卡家之後,大家對它十分照顧,特別是在它的一次大病中,更體現出全家人對橘貓的關懷。橘貓因為吃了河豚中毒而生命不保,大家無微不至地關心它、愛護它,把它當作病人一樣看待,皮卡的大姑甚至給它掛了兩瓶鹽水。就連平常活蹦亂跳的皮卡也天天憂心忡忡地守在橘貓身邊。皮卡一家這有情有義的舉動令我十分感動。他們已經完全把橘貓當成家人了,並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它,更沒有拋棄它。這種舉動往小了說是愛護小動物,往大了講便是大愛無疆、有情有義。但無論是往小還是往大了說這一家人的舉動已經證明了他們的那顆心,那顆金子般的善心,那顆感天動地的愛心。而在我們的生活與學習中,也有擁有這樣的心的人。

和橘貓一樣,我舅舅家的一條小狗—毛毛,也曾經生過這樣一場大病。那天,毛毛從外面回來,不知吃了什麼髒東西,上吐下瀉,全是黃黃的排洩物。一連幾天毛毛有時甚至連骨頭也吃不下。全家人十分擔心,外婆每天在毛毛的飯裡,多加了幾塊肉骨頭;舅舅匆忙驅車到藥店買胃藥,和在飯裡給毛毛吃;舅媽工作時也不忘打聽打聽治病的方法……在全家人的照料下,毛毛的病終於好了,大家都很開心。這件事,現在想起來,真是很感動呀。其實,毛毛也是“撿”回家的,大家能這樣關懷它,是很難得的,說明他們也擁有這樣的善心、愛心!

如果每個人都擁有這樣的善心、愛心。動物與人就會更和睦,世界也會更美好!

穿靴子的貓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814字

今天,我在快樂作文學校看了一部電影,名叫《穿靴子的貓》,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

一個秋風落葉的季節,一隻流浪貓被一個好心人收養了,貓和一個同病相憐的矮蛋成了好朋友,那個矮蛋喜歡偷東西,總害的貓和它一起受懲罰。有一次,矮蛋在失落中無意踢了一個石子,石子打到了一頭牛身上。牛受驚了猛地從道子裡跑了出來,眼看要撞到衛士媽媽的時候,突然,貓跳了出來救了衛士的媽媽,貓一下子成了鎮子上的英雄,並穿上了代表著榮譽的長筒靴。從此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他的好兄弟蛋卻成了無人問津的無名氏,蛋發誓要報復貓出人頭地。於是矮蛋利用貓的善良偷走了天空上金鵝的小寶寶,並把貓丟棄在了沙漠。鵝寶寶被他們帶回了居住的地方,就在蛋慶祝鵝寶寶下金蛋的時候,鵝媽媽找來了。眼看小鎮就要毀滅,貓也趕了回來,它真誠的勸蛋悔過,但終於醒悟了,在最後緊急的關頭,蛋犧牲了自己救了這座小鎮,還有一隻貓。我被蛋自我犧牲的勇氣征服了。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從貓的身上,學會了對人要寬容。我還從矮蛋的身上明白了知錯就要改的道理。

記得有一次,媽媽在廚房做菜,我在客廳玩的時候,看見媽媽的手機放在茶几上,於是我就趁媽媽不注意,玩起了手機,我玩正帶勁的時候,媽媽從廚房裡出來了,我趕緊把手機放到了茶几上,結果手機一下子滑到了地上,螢幕就摔破屏了,幸虧媽媽只顧忙沒看見,我隨手拿起了一本書假裝在看,媽媽一回頭“你在看書呀!快到房間裡去看,飯好了就叫你!”我拿起書走進了房間。過了一會兒,媽媽喊我出來吃飯了,發現手機已經被翻了過來,我心裡通通直跳,吃飯的時候媽媽一直給我夾菜,我的臉就紅了,我在心裡想是跟媽媽說,還是不說,最後我終於鼓起了勇氣,對媽媽說了一聲“媽媽對不起,我把你的手機螢幕摔壞了”。媽媽很平靜的對我說:“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你能承認錯誤,證明你意識到自己錯了,下次要注意點喲”。我默默的點了點頭。

今天又看了這部電影,我更加意識到知錯就改,就還是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