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讀後感相關作文20篇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1

讀後感 ,770字

永不磨滅的信念

春日,望著綻放的桃花,不禁想起桃園三結義的兄弟真情;夏日,望著潺潺的流水,不禁想起屈原投江的悲痛;秋日,望著南飛的大雁,不禁想起昭君出塞的悽美;冬日,望著漫天飛舞的白雪,不禁想起程門立雪的執著……

茫茫大漠中,蒙古人一直不曾明白,為什麼他們的騎兵能迅速打垮西夏的千百鐵騎,戰勝了大金的百萬雄兵,但面對小小而又軟弱的南宋卻用了十年之久?但他們終究還是明白了。他們看到了陸秀夫的以身殉國,看到了文天祥的寧死不屈,從他們身上,蒙古人看到了從未看到過的東西—信念。無論是蘇武北海牧羊,還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他們的身上都有著一種“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魄,他們不求功名利祿,只是堅信:無論冬天有多漫長,春天總會到來的。

當年王振以權謀私,干涉朝廷,爆發了震驚天下的“土木堡之變”。面對強大的蒙古鐵騎,于謙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他沒有必勝的信念,只有必死的決心。“民不畏死,何以死懼之?”一個人,若有了必死的信念之時,天地之間,惟我獨尊。反之,昔日“西楚霸王”項羽立熊心為楚懷王,分封了十八路諸侯,好不威風。只是被劉邦圍困垓下,便認為是天要亡我,最終在吳江自刎。一個人,只要失去了信念,就等於拋棄了自己。

有誰曾想,當年沿街乞討的乞丐,竟會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有誰曾想,那個亡國奴百里奚竟能輔佐一代君主完成霸業。不要以為渺小就沒有力量,不要以為卑微就沒有尊嚴,弱者與強者的唯一差別只在於信念是否堅定。命運是公平的,它不會憑白無故地將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扔給一個乞丐,在一個又一個孤獨的歲月中,陪伴朱元璋的只有那永不磨滅的信念。

那些輝煌,過去都過去了,把經驗留下來;那些遺憾,過去都過去了,把教訓留下來。當萬物都在因為歷史的變遷而發生改變時,信念始終屹立在那兒,一成不變,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成為英雄,走向成功。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753字

我有一本典藏版的《上下五千年》,閱讀之後,我深深地陶醉在充溢著憂傷與傳奇的古老的歷史當中……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宛轉的《楚漢之爭》到《四面楚歌》那一段。

項羽、劉邦爭奪帝位可謂是戲劇性的發展。剛開始,項羽權勢巨集大,劉邦弱小,呈壓倒式對比。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相識,便好心勸張良投降。劉邦、張良趁機會以禮相待,讓項伯招劉邦為女婿,結為親家。次日,項羽舉行鴻門宴,名曰“招待劉邦”,實是想將劉邦殺之為快。酒席之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伯不願讓親家受委屈,便與項莊一同舞劍,實際在掩護劉邦。席間,劉邦借肚子疼去方便為由,偷偷溜走。

而項羽呢?則是傲氣頂然、驕傲自大,認為劉邦怕自己,巴結自己,對自己構不成威脅,也就任劉邦走了。項羽的謀士氣地把酒杯扔到地上,用寶劍劈碎,氣急敗壞的說:“好了!等著瞧吧!咱們這些人一定是劉邦的手下亡徒!”

事實之後,果然如此。項羽燒奪搶掠,鬧的平民家中雞犬不寧。而劉邦一直仁德寬厚,注重收攬民心,廣攬人才賢士……楚漢之爭,終究漢勝。一代西楚霸王,留下一幕感人的深愛‘霸王別姬’—烏江自刎。

讀完之後,我感觸頗深。我在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也犯過與項羽同的的錯誤—驕傲自大。我認為自己基礎好,隨便寫寫也是優秀成績,便不注重複習。待到考試結果一出,我整個人都懵了—我怎麼只考七十幾分呢?一般都是95、96的呀?拿到試卷,我一看,傻眼了:人家讓寫T或F,我因為太驕傲而導致粗心,居然看都不看直接寫了序號!由於考得不好,我心情也不好了—唉,驕傲真是個大毛病。項羽因為它,無奈之下落得烏江自刎的悽慘下場;我呢?也因驕傲落得成績不好的下場。

“書中自有黃金屋”。輕倚朦窗,靜賞潔雪,淡品香茗……書,還是如江南閨秀那般,淡雅,卻也高貴……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621字

今天,老師在網上給我們看了歷史故事書—《上下五千年》其中的幾個故事。

這本歷史故事書是由著名的教育家、語言家林漢達教授和曹餘章教授為青少年編著的。這是一本記載我們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歲月中,創造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書。上至中華民族的起源—遠古時代,下至清朝鴉片戰爭。大大小小几百個故事,清清楚楚地將五千年來的歷史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在課文中也學習過其中的一些歷史故事,比如大禹治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李廣射虎、司馬遷發憤寫《史記》、劉備三顧茅廬、鄭和下西洋,等等,這些故事就像歷史長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

那些歷史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故事講述了一個正直的人—司馬遷,他因為替李陵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之後,又因無錢贖罪,毀了身子。他幾次想自殺,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就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史記》寫好後,他鬱鬱寡歡,最後去世了。司馬遷真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他的名字和《史記》一起永遠被後人記在心中。他的死比泰山還重,他永遠被後人敬仰。

《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們重溫了五千年的歷史故事,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

從書中,我們知道了很多偉大的人都是在困苦和艱難的環境下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書,膾炙人口的名詩。現在,我們的條件這麼好,為什麼不能像前人那樣,把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和更精彩呢?英雄只會不斷地出現,也許會是你,也許會是我,歷史是阻止不了的。讓我們在美好的期待中努力。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4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732字

我們的祖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盤古開天到開國大典,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期間,統一與分裂、安定與戰亂、變革與保守、繁榮與衰敗迴圈往復,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我有幸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千。

《上下五千年》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動人心絃的故事。比如退避三舍、昭君出塞、玄武門事變、和坤貪得無厭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司馬遷忍辱寫史記》了。文史家司馬遷從小立志寫一部史書。正當他在寫書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它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皇帝,入獄受了酷刑。出獄後,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於完成了編寫《史記》的工作。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失敗並不可怕,只要磨礪自己,就能獲得新生的機會。

像我們學過的諾貝爾,他在進行炸藥實驗時發生了爆炸,實驗室被炸得無影無蹤,連親人也未能倖免。但是,在這樣的挫折面前,諾貝爾也沒有放棄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最後發明了雷管,發明了新型炸藥。堅持就是勝利。這種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的精神是多麼難能可貴啊!我不由想起了我小時候學吉他的艱辛過程,我一開始學吉他的時候,手指按在弦上,根本彈不出聲音,試了好幾次都失敗了。我想,我不能辜負了我爸爸媽媽對我的一片好心,我一定要把它學會!從此,我一直都在研究這個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於彈出聲音來了。那時的我是如此高興啊!其實,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學一樣東西,就要持之以恆地學完,取得優秀的成績;做一件事,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困難,都不要半途而廢,要鍥而不捨地做完……

《上下五千年》深深地吸引著我,讓我觸控到了五千年文明的脈搏,感受到了華夏文明民族精神的可貴,更感受到了中國歷史文化的魅力,我為身為炎黃子孫而感到深深自豪!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568字

終於,我讀完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輕輕合上書本,我來到窗子前,夕陽西下,晚霞映紅了天邊,飛鳥掠過緋紅的蒼穹,思緒將我帶到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我彷彿看到了神農正在冒著中毒的危險嘗百草,他為了人類不惜冒險的精神讓人敬佩。看哪!肆虐的洪水淹沒了美麗的村莊、肥沃的土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踏遍千山萬水,終於馴服了洪水,讓百姓回到了安定的生活。我不禁被大禹這種甘於奉獻的精神感染了。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尋聲望去,司馬遷正在發奮寫作,他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司馬遷忍辱負重的精神讓世人感慨。

突然,我聽到了人們無助的呻吟,原來我來到了晉惠帝時期。晉惠帝貴為皇帝,卻幾乎目不識丁;他君臨天下,卻不顧老百姓的死活,一心只貪圖享樂,以至於朝廷昏暗,百姓貧困交加。如果歷史上少些這樣的黑暗時代,那麼歷史該增色多少啊!

看臥薪嚐膽,我懂得了越王勾踐忍辱負重、不忘國恥、不屈不撓的精神;覽書聖—王羲之,我明白了做什麼事情都要目標專一、勤奮的道理;觀鄭和七下西洋,我瞭解了鄭和不怕艱辛困苦,不怕強盜橫行,憑藉自己的聰明與智慧,成為世界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

一輪皎潔的明月已掛在天邊,柔和的月光透過窗子撫摸著我的臉龐,中華五千年的歷史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堅信,祖國的未來會更加美好!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678字

在寒假期間媽媽給我買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書讓我瞭解了中國歷史文化,我覺得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了書人類就沒了文明和智慧。通過這本書,我曉得了大禹是怎樣治水的,秦始王是怎樣滅六國的,周瑜是怎樣火燒赤壁的……

《上下五千年》是由許多小故事組成,其中我感觸頗深的故事是《岳家軍大破兀朮》。公元前1130年,兀朮敗了一陣,就呼叫他的“鐵浮圖”進攻。“鐵浮圖”是經過兀朮專門練習的一支騎兵,這支人馬都披上厚厚的鐵甲,以三個騎兵編成一隊,居中衝鋒;又用兩支騎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叫做“柺子馬”。岳飛看準了柺子馬的弱點,命令將士上陣時候,帶著刀斧。等敵人衝來,彎著身子,專砍馬腳。馬砍倒了,金兵跌下馬來,岳飛就命令兵士出擊,把鐵浮圖、柺子馬打得落花流水。

兀朮聽到這訊息,哭得挺傷心,說:“自從起兵以來,全靠柺子馬打勝仗,這下全完了。”但他不肯認輸,過了幾天,又親自率領十二萬大軍進攻宋軍。岳飛部將楊再興帶領三百名騎兵在前哨巡視,見到金兵,立即投入戰鬥,殺傷敵人兩千多人。楊再興也中箭犧牲。宋將張憲從後面趕上,殺散金兵,兀朮才不得不逃走。

當然像岳家軍這樣具有機智勇敢、處變不驚、頑強拼搏精神的人還有很多,比如像趙雲勇救阿斗、徐霞客遠遊探險、文天祥起兵……

讀了這個故事使我體會到,我們要在學習和生活上也要有這種精神。俗話說“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以前我在學習和生活上,碰到一點點困難就慌張,大呼小叫。有了這種精神,一定能趕走困難,取得成功。

《上下五千年》讓我增長了許多歷史知識,明白了人強則強和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我以後要好好學習,將來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612字

在中國浩浩蕩蕩的五千年中,出了許多名震四方的大英雄。中國古代文明也在遙遠的遠古時期紮下了腳跟。從遠古時期,中國就有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女媧補天的傳說和玉帝王母的故事。

早在堯上位的時候便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大禹的父親因為治水不力,大禹又被派去治水。歷經13年磨礪,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他走過家門,聽見自己妻子生下男嬰也無動於衷的守在自己治水的崗位上。也正應為如此,好人有好報,在舜去世以後,大禹也理所應當繼承了部落首領。

商朝,紂王打下自己一片江山。本是一個軍事才能極佳的才子,卻整天貪圖酒色,不顧朝廷。紂王與愛妃蘇妲己一起制定了許多慘絕人寰的刑罰,只要百姓不從,便即刻用刑。周朝的昌盛加快了商朝的毀滅,其中一名功臣就叫姜尚。正所謂“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就是這位老人。姜太公用自己的智慧討伐了商朝並取得勝利,真是一代智者啊。

聽了這麼多名人的故事,我的心蠢蠢欲動。自從上小學一年級時,我便對歷史感興趣。那個時候正熱播《封神英雄榜》。雖然不識字,可還是能分辨出哪個是好,哪個是壞。看到伯邑考被做成人肉包子,我立刻抱緊了媽媽。看見姜子牙被申公豹偷襲,我的心也捏了一把汗。可看見壞人終將收到天譴,我收回了一副“苦瓜臉”,換成了一副笑口常開。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悠久的知識宛如一條江水,流久不息;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絢爛的文化宛如一座青山,四季如春;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多彩的文明宛如一闕書頁,多姿多彩!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8

國小五年級作文 ,871字

《上下五千年》是本好書,他讓我們瞭解了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翻開書頁,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早在五千年前,中華大地上就生活著我們偉大的祖先。

中華民族是個勤勞的民族,建造了許多偉大的工程。從大禹治水開始,人們就和洪水做鬥爭,疏通河道,興修水利。中華大地上有許多著名的水利工程,像都江堰,採用了“魚嘴分水法”,巧妙地解決了洪水帶來的災難,還有利於農業生產。中華民族還在崇山峻嶺上修建了蜿蜒盤旋的長城,隋朝的百姓開鑿了京杭大運河,成為了世界工程史上的一個奇蹟。

中華民族是一個智慧的民族。除了四大發明外,公元四百五十二年,祖沖之就推算出了圓周率,比歐洲科學家早了一千多年。大科學家張衡,發明了地動儀,為地震預測做出了貢獻。中醫和中草藥是醫學上的神奇瑰寶,在很早以前,像扁鵲、華佗、孫思邈、李時珍這樣的神醫、名醫,就解決了許多疑難雜症。五千年來,中國科學家一直不斷鑽研,對世界科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民族是一個文明的民族,充滿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從《詩經》到唐詩,到宋詞,到元曲,中華民族充滿了詩意。從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到龔自珍,再到魯迅,五千年來,中華民族湧現了許多偉大的文學家與思想家。書法和繪畫是中華藝術寶庫中的兩顆璀璨明珠,王羲之、懷素、黃公望、顧愷之等人的作品都可以稱得上是稀世珍品。

中華民族是一個勇敢的民族,一向反對壓迫與侵略。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推翻了一個又一箇舊王朝。每當華夏大地受到侵略,就會湧現出像岳飛、朝世忠、文天祥、戚繼光這樣的民族英雄,保家衛國,英勇鬥爭,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但是,中華民族更是熱愛和平的,像張騫探西域,開闢“絲綢之路”;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鄭和下西洋,都促進了中華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友誼和文化交流。

撫卷沉思,我為中華民族而驕傲。但是,近兩百年來,因為清朝政府的腐敗,我們的國土被帝國主義列強隨意瓜分,到了支離破碎的地步。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國成立了,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們這一代要做的就是復興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讓中華民族以新的面貌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巔!

《中國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9

國小三年級作文 ,522字

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我讀完了整整3本《中國上下五千年》這套書。

這套書講述了中國從夏朝一直到民國的五千年的歷史。隨著我一頁一頁的往後翻看,秦王、劉邦、岳飛…各個歷史人物都鮮活地跳上歷史舞臺,為我講述著各自那驚心動魄和回味無窮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是清軍入關這個歷史場景。

努爾哈赤靠十三副鎧甲起兵後,越來越強大,一直打到山海關外。這山海關可不是普通的關口,如果可以攻破這個關口,大軍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接攻到北京城了!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努爾哈赤卻被鎮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袁崇煥打了個屁滾尿流,連自己也被明軍的大炮轟死了。

後來,皇太極登基,他心生一計,故意安排兩個人祕密的聊天,說袁崇煥早就跟滿族軍隊議和了,正準備攻打北京城了呢,然後一個俘虜“偷聽”到這番密談,立刻逃了出去,稟告給了明朝皇帝,明崇禎帝深信不疑,於是就把袁崇煥給斬了。這時候,李自成也率兵進入了北京城,連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都被虜走了。新的三海關守將吳三桂恨李自成牙根都快要繃斷了,憤怒之下,管它什麼大明大清,把李自成的軍隊滅了再說!於是,他下令開啟山海關城門,清軍就這樣輕而易舉的入關了,直接攻入北京城,滅了李自成,正式建立了大清朝。

我非常喜歡這部書,也從中學到了許多歷史知識。

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483字

最近,我讀了《上下五千年》,我收穫很大。《上下五千年》講的是,從盤古開天闢地這個傳說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之間,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偉大歷史。

《上下五千年》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文天祥正氣浩然》這個故事。文天祥從小就博覽群書,立下大志,精忠報國。此時,宋朝北方強大的元軍正在侵略他的祖國,文天祥主張用戰爭打退元軍,抵抗到底,然而卻遭到了投降派的迫害,他上戰場保衛宋朝江山,精忠報國的願望實現不了了,但他始終不背叛宋朝,他臨危受命,去與元軍談判,他不肯投降,惹怒了元朝的丞相,被囚禁起來。不久,南宋皇帝和太后投降了。文天祥抓到機會逃走了,來到南方與張世傑會和,抗擊元軍。不料一次元軍突然來到,抓住了他,張世傑也被打敗了,元朝的大臣對文天祥說,宋朝正式滅亡了,讓他趕快投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不肯投降,最後,他被處死了,慷慨就義。

讀了這個故事,我被文天祥的愛國主義精神感動,即使他主張抗戰受到了投降派的迫害,但他也沒有因此放棄宋朝這個國家,就算死也不會背叛它,就算死也要抗戰到底。

《上下五千年》讓我瞭解了中國的歷史,讓我知道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