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長大相關作文20篇

我不想長大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638字

我不想長大,去承受那麼多……

9月23日,楊老師有提及了“補習班”的事,我知道,媽定不會讓我去的,因為姐姐的學費已經是媽的一大負擔,出於這個負擔,我也不會要求媽讓我去,所以我沒有在媽面前提起過……

9月24日,媽出去進貨,讓我守著這個小店。我沒有經驗,不會賣東西,媽剛走,就來了一個老頭。老頭指著三樣東西,問:“這些個多少錢啊?”見此,我立馬跑過去:“這兩個都是1元的,那個是2元的。”老頭說:“這個2元啊,小姑娘,少點吧,1元。”我學著以往老媽的臺詞:“不行,進價都不了1元!”老頭不死心,接著又說:“就1元吧,以後多照顧照顧你生意。”說完,把3元錢掏了出來。我是一姑娘,人又老實,自然沒什麼可說的,就3元錢賣了出去。

過了一會兒,媽回來了,看見桌上有3元錢,還有些欣喜,說:“你賣了什麼,賣了三元錢?”我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媽頓時大怒,說:“你知道那個賣多少錢嗎?就亂賣!我告訴你那個賣二元五角,你說2元就算了,竟然還講價成了一元。”“你這個沒有腦子的蠢貨,用腳趾頭想,也知道要買2元5角呀!”媽接著又罵。我一聽這話,急了,衝著我的“存錢罐”跑去,從我的“存錢罐”裡取出1元5角,扔向媽,媽竟然說:“你的錢,還不是我的錢!”“什麼嗎,這些錢都是我辛辛苦苦洗碗,從你那賺來的工錢!”我卻只敢想,沒敢說。

“也許當時所有和我同齡的孩子都在愉悅的學習,而我去在守店,在工作……我不想長大,我喜歡小時候的無憂無慮……”我就這樣想著,漸漸進入了夢鄉……

我不想長大,去承受那麼多……

我不想長大 篇2

國二作文 ,707字

我不想不想長大,長大世界就沒有了童話。

在這個複雜的世界,往往會讓人措手不及,但要繼續走下去,就得去融入它。也許越來越成熟的你會發現自己變成了曾經你最討厭的樣子。從前在小學,傍晚,可以抬頭看看閃爍的星星,回想奶奶那古老的童謠,還可以將視線聚焦在遠處的燈光上,讓碧眼盈波的眸子看著燈光而失神,從而身心得到更充足的的休息。而現在上了初中,上晚自習時,位置靠窗,卻失去了那份閒情逸致的心情。

越長大越累。

感覺自己真的變了,即使面對再討厭的人我也可以展現出笑容;面對再傷心的事情我也可以隨意說沒事;面對再多的不甘和委屈,我也能一遍遍的告訴自己,沒事,過去就好了。別人有請求的事,如果自己沒把握,我已經不會輕易的拒絕,會說:“讓我試試吧,放心,我會盡力去做的的,……”那一聲乾脆的“不”卻已經輕易說不出。因為,我們在不斷的長大漸漸知道人類是群居動物,知道如何與人類相處,因此我需要去適應社會,適應人類。

越長大越多愁善感。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會問你這樣幾個問題“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同時掉入水中,你先救誰”,“馬路上一輛汽車和一輛卡車同時衝過來,你選擇用那個撞死?”有的人就會說不只是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兩個人一起救和不被撞死。我一開始也覺得這個答案好極了,所以在同伴問此類問題時就算心中有其它的答案,我也會這麼答。可是,最終想,這不就是無形中把一件事的做法按部就班的按在了另一件事上了嗎?可是一件事又怎能用另一件事來代替?想想也是,每一件事都要自己的選擇,何必道聽途說而改變自己的立場。也許是因為,我們在不斷的長大,知道了不斷地完善自己,知道應吧不好的一面藏起來。

我不想不想長大,我寧願變得又笨又傻。

說句心裡話,我也不想長大 篇3

國二作文 ,703字

鈴鈴鈴鈴……。,這該死的鬧鐘又響了,緩緩地坐起身,聽到了一點動靜。側頭看,原來是媽媽,她見我坐了起來便說;“再睡會吧!睡久點才有精神。而後我就躺下了。感覺還是慌慌的,就往母親那個方向看了一下,在為我做早點,我就馬上從床上穿起衣服跳了起來。我又不是小孩子了,這些事情我自己可以做!我說著就奪過母親手中的東西,她什麼也沒說,低著頭。看也不看我就回到了床上蓋好被子。

到了學校,又是這新的一天,到學校的感覺好爽。呼!暈死,第一節課是班會。又是一大推大道理。唉!不過這次的似乎沒那麼無聊,講述著繁華的景象。說著說著,自己彷彿也融入其中。不知何時老師提到了母親“是否與母親傾談過內心的話,又是否體諒過母親的艱辛呢?”說到這裡,我的眼淚如泉水一般直瀉而下。我不敢抬頭,只俯身在桌子上想起以往的情景:那是初二的上半學期,期末考剛考完回家,他們就問成績怎樣,我什麼也沒說只把成績冊放在桌子上就倒在了床上,只聽到一聲聲的訓斥。當時我真的好想反駁,我什麼也沒說,只是在心裡賊不爽:你們只知道成績、成績的,從來對我不聞不問,一問你們就說我腦子笨什麼的。當時我已躲在被子裡痛哭……。鈴鈴……。下課鈴響了,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還在哭。

說實話,每個人心裡都有許許多多的話想要說,但是許多時候礙於面子而不敢說出來。

光陰荏苒,歲月的年輪載我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秋。我也亭亭玉立,但母親的額頭上就漸漸地透出一縷縷銀絲。母親用她自己的青春換來了我的成長。又曾幾何時,她用身軀為我換來今天的幸福。而我卻又未曾發現,她的背漸漸地彎了。

是否我不再長大,就可以為母親換來活力?是否我不再長大母親就可以不用變老?如果可以,說句心裡話,我也不想長大。

我不想長大 篇4

國二作文 ,685字

小時候,是那麼美好,那麼純真,又是令人懷念。沒有堆積成山的作業,沒有學習的壓力,只有和奶奶在一起的快樂。

奶奶喜歡到處走一走,看著外面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然後回到家裡,告訴家裡人。自從我出生,奶奶便每到哪兒都帶著我,寸步不離。因此,許多親戚都說我是奶奶的“小影子”。我覺得和奶奶在一起很快樂,所以,我也常學大人那樣稱自己是“小影子”。記得有一次,我和奶奶去親戚家做客。我們坐公共汽車去到一個離親戚家不遠的路口。剛下車,那雨像整盆水倒下來那樣,直淋我們。那裡沒有可避雨的地方,奶奶馬上用外套遮蓋住我,帶我直走。奶奶的腳步聲和著雨聲,像一首美妙的樂曲似的,交相配合。不一會兒,我們來到親戚家裡。奶奶的頭髮、衣服都溼淋了,全身沒有一處不溼漉漉的。而我呢?沒有被溼淋,全身乾乾的。進門時,奶奶還著急地問我:“有沒有淋溼呀?”親戚都說奶奶太寵愛我了。奶奶笑道:“沒事沒事,小孩子身體弱,挨不了。我身子骨還行。”但是,第二天,奶奶便生病了。

有一年,我想買一件衣服,那是我在路上看到別的小朋友穿的。粉紅色,前面有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我那幾天,簡直停不了對它的思念。奶奶知道了,便到衣店裡幫我買,可是,鎮上的衣店卻都沒有。奶奶的空手而歸讓我徹底失望。奶奶卻還不放棄,她決定到澄城去買。這天,奶奶一大早去搭車到澄城。經過一天的期待,終於,它真的出現在我面前。那幾天,我興奮得忘了一切。但奶奶滿身的疲憊,我卻忽略了……六七歲那年,奶奶走了,那麼安靜、慈祥般地走了。

我不想長大,我還想跟在奶奶的身旁,聽她講外面的趣聞,做她的小影子。奶奶,您還好嗎?我好想您呀!我不想長大,很想再陪一陪您!

我不想長大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596字

我還記得,童年的小手總有折不完的紙飛機,它會在我沉睡時飛入我甜美的夢鄉;我還記得,童年的小眼睛總是那麼好奇,我用它專心地看著這個奇妙的世界;我還記得,童年的小嘴巴總愛吃那甜甜的棒棒糖,輕輕放進嘴裡就能嚐盡所有甜蜜……

小時候的我們,喜歡坐在爸爸的大腿上,小手玩弄著那溫暖的大手掌;小時候的我們,喜歡牽著媽媽的手,歡蹦亂跳地走在開滿鮮花的小道上;小時候的我們,可聽話了,撿到什麼都交給老師,一顆糖果就能高興許久……那時的我們像白蓮一樣純潔,像花兒一樣稚嫩,像小魚一樣快樂!

可是,小院裡的葉子綠了又飄下,又一個雨夏,又一次花發,我帶著稚嫩的童話,一天天長大……

我不想長大,不想仰望黑乎乎的天空,不想看到那灰濛濛的雲朵。原在我記憶中輕巧的紙飛機、歡唱的小鳥、甜蜜的棒棒糖,如今為什麼都已悄然離去?

“我不想長大,我不想長大,長大的世界沒有童話……”

我不想離開那坦率純真的世界。為什麼現在連扶起一位虛弱的老婆婆都變得這麼困難?為什麼一個受傷的小女孩會在眾目睽睽下離去?原本甜蜜的棒棒糖,可慢慢地怎麼嚐出了苦的味道?原本美好的我們,什麼時候喪失了清澈如水的純真和磊落真摯的關懷?

親愛的小時候,親愛的純真,親愛的美好,聽說你正躲在花朵的芳香裡,悄悄地祝福一天天長大的我……

雖然,我不想走完童年的小道,但我仍會勇敢地長大,努力親近芬芳的世界,盡情享受燦爛的陽光,帶著夢想,我一定會找到最初的美好!

我不想長大 篇6

國一作文 ,1007字

兒童的生活是幸福、快樂的,小孩子的心靈是單純、潔淨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卻一點點變得複雜起來,讓人猜不透。

瓊是我兒時的玩伴,我們每天都黏在一起,就像一對形影不離的好姐妹。記得有一次我因為不懂事拿了家裡的一件比較貴重的裝飾出去炫耀,在玩的時候給弄丟了,回到家在父母的追問下怕得到“竹筍炒肉絲”又不敢承認……正僵持的時候,一旁的瓊毫不猶豫地站出來,說是她拿的。於是,我沒有被我爸媽打,而瓊卻被她嚴厲的爸爸痛打了一頓。事後,我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她笑了:“我們不是好朋友嗎?好朋友就是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從此以後,我們的關係更加親密了,真的做到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一直以為,我們這份天真無邪可以永遠存在。隨著我們的年齡不斷增長,我慢慢地有時候也看不透她了,親密的背後也開始有了隔閡。但我從未想過,她已經不在是兒時我認識的那個善良勇敢的瓊。

五年級的一天,瓊在來學校的路上把生活費給丟了。我請她吃午飯的時候聽她說她晚上打算回家去拿的。晚上洗澡時我在浴室驚訝地發現她在洗衣服。我問她為什麼不回家了?今晚有錢吃飯嗎?她神祕地拉我到沒有人的角落,左顧右盼之後從口袋裡拿出一疊錢:兩張十元,一張五元、四五張一元。我問她怎麼有錢了,難道錢又找回來了?她只是笑著說:“不用回家面對我爸了,這樣就好。”

第二天,我就聽說班上一個同學丟了錢,我跟同學一起安慰她並打算幫忙找一找,細細地詢問她一共多少錢,錢有沒有明顯的記號等。同學說:“一共三十元,兩張十塊、一張五塊還有五張一塊的……”我心裡一震,一種不祥的預感,莫不是瓊……不,不是她,她不會這樣做的,這是巧合!

下課後,班主任找我到辦公室,一改之前和藹的態度,非常嚴厲地看著我,我不安地站在一邊,許久,班主任說:“有人看到是你拿了本班同學的生活費,這是不是真的?”我如晴天霹靂擊中,老師的失望、教導全部都沒有聽進去,只是吶吶地問:“這個人……是不是……瓊?”從老師的眼神中我知道了一切……我跑出辦公室,找到瓊,問:“為什麼要冤枉我。”瓊冷冷地看著我:“為什麼?你不知道嗎?如果你告訴了老師,我還能在學校呆下去嗎?我只能先下手了!”

轉學後的我變得沉默,不願意去相信和結交朋友。人為什麼要長大,長大後的人為什麼心靈會變得這樣複雜,充斥著私利?我不想長大,我只想要兒時那種單純美好的心靈,我只要兒時那樣天真無邪的友情,我只要以前那個勇敢善良的瓊,我不想長大,不想有複雜的世界!

我不想長大 篇7

國三作文 ,902字

思想象潺潺的流水,奔流不息,在時間與空間上架起一座橋樑,只任回憶慢慢搜尋,卻始終無法逾越回去。朦朧中,一件件襯衫和一條條碎花裙在天邊蔓延開來……

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是在農村長大的,常常一群小朋友結伴而行,我們在池塘邊玩耍,撿起石子向水中扔去,看著一圈圈水波盪漾開來,水中的鴨子嬉戲著,我們在旁邊也學起了鴨子走路,烈日當頭,一縷縷陽光灑在水面,水面如同鋪上了一層銀白色的鏡子。我們手拉著手一同在堤上唱歌,隨路撿起枯樹枝拿在手邊當表演道具,整個堤上便是我們的舞臺,田間勞作的人們見了我們都會嘴角上揚,露出微笑,彷彿是對我們表演的一種認可,那時,我們“肆無忌憚”。我們有時還會在門前的泥巴空地上追逐,時不時地也會在門前的柑子樹林裡穿梭,累了渴了便隨手摘一個吃,我們天真無邪,毫不拘束的笑著……

當我們長大一點,便入學了,便漸漸很少來往。現實的誘惑太多,我們沉迷於網路,小說,學校的學業也逐漸繁重,我們喜歡宅在家裡,也不願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妙。偶爾受父母之託去買些日用品,路上碰見也會令對方大吃一驚,曾經的小丫頭片子長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曾經的頑皮小男孩變得英俊瀟灑,曾今的小襯衫變成了夾克牛仔,相互之間微微一笑,便分道揚長而去,時間竟如此可怕,摸不到也看不見,卻已在相互之間形成了一道厚厚的牆壁。母親也常在我耳邊說;“我是越長大話越少,見到小時候的玩伴都不打招呼了。”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時光無法停帶不前,在時光的長河中,我們懂得了許多,也改變了許多。傍晚,站在門前,遠處的樹梢中折射出一絲光亮,順著光影,我找到了樹梢上的夕陽,綠葉襯托著這一抹暗紅的光亮,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夕陽已殘缺,我跑到樓上,此時又可以看見完整的夕陽,此時,我笑了,可慢慢的它又消逝在了天邊,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此時,凝望著天邊,不僅思索著,明天又會是怎麼樣的一天呢?懂得多了,身上的擔子也便重了,我不願再去想明天。

看著天邊的一抹餘暉,童年的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那場景彷彿近似昨日,想伸手去抓住它,卻怎麼也抓不住,那一件件襯衫和一條條碎花裙也在都市中逐漸消失。

現實太殘忍,我不想長大,只想穿越時間的橋樑回到無拘無束的生活。

我不想長大 篇8

國二作文 ,580字

“我不想,我不想,我不想長大,長大了就沒有童話……”這首歌已發行了很久,但它時常回蕩在我耳邊。

成長的過程有時是付出代價的過程,長大後的我們驀然回首,也許你會細心地發現我們竟然丟棄了曾經的善良和一顆珍貴的童心,所以我不想長大。

在現代社會這個大染缸裡,如果我繼續長大,我怕會失落時的真誠和純真,我怕我會變得陰險,奸詐,變為阿諛奉承的人。現在,這種例子太多了,在外面成群成群的人中,又有多少的持著兒時的那一份天真,善良呢?

我不想長大,還因為我懦弱,我知道長大,需要肩負責任,可我在懷疑我始終瘦小的肩膀能否挑扛起這人生的重擔,因為現在的我就已經顯得很吃力了。不知道未來的路上,我能否撐住,父母都想讓我考個好大學,再找份好工作。可我不想這樣去過我的生活,但我不願辜負他們,就算我不這樣做,那該怎麼辦呢?未來的路我沒想好,未來的事難預料,在成長的路上,我多了些迷茫……

在一年一年地長大著的我明白了,成長是一個永遠都在進行的過程,不可能想停止就停止的,況且長大不代表圓滑,也有些人成長卻童心不泯,如冰心,鄭淵潔等人,依然得持著那份愛,純真。

人漸漸長大,也就需要承擔更多責任,我也是不應該選擇逃避的,因為如果所以人都像這樣不願挑起重任,那社會怎麼進步呢?所以我應該化責任為動力,選擇一個正確的航向,準備起航,去尋找我的未來、

我不想長大,但不知不覺中,我已經長大了。

不想長大 篇9

抒情作文 ,518字

長大,真是個敏感的詞語啊!

小時候,或許我們都曾渴望過長大吧。因為對未來的嚮往,好奇,對未來自己的憧憬,都曾讓自己深深的對長大後的自己充滿信心吧。或許也正因為是小時候,所以才會那樣想,單純的想,想美好的未來,想美好未來的自己。可是,這種想法終究會被現實磨滅,在不知不覺中。

現實會教會你成長帶來的痛楚,所以變得不想長大。

曾經有個同學對我說過一句話:我的夢想就是快點長大,那樣的話就可以像媽媽一樣穿漂亮的衣服,漂亮的鞋子了。這段話在我腦海裡就就未曾忘記,或許那時侯我也在期盼長大的那一天,變成自己想象的那個樣子,迎接屬於我的未來。直到有一天,幻想一點點破滅,消失殆盡;才發現,漂亮的衣服、鞋子不再漂亮,而小時候的衣服,卻再也穿不上去了。

小時候,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菜,都是媽媽一手操辦決定的。曾經幼稚的認為這是一種禁錮,捆綁,束縛著我。無數次的與媽媽作對。一次次的,一次次的……而長大後的自己,擁有了“自由”,卻開始渴望“束縛”。每一次的選擇,都不再有媽媽的身影,於是開始變得孤獨。

這或許就是長大,但長大的過程太複雜,太煎熬。所以變得--不想長大。

我想一直穿著幼小的衣服,身邊有媽媽的陪伴,和我一起做個約定,一個永遠不長大的約定。

不想長大族議論文作文 篇10

議論文 ,6984字

【篇一:保持童真與承擔,長大也有童話】

相比結婚生子、為工作勞累奔波的生活,如今許多年輕人渴望重返有動畫有遊戲相伴的童年,不想長大。究竟是內心憧憬童話還是缺乏責任感,人們眾說紛紜。

就像70後追憶滾鐵環與彈弓時總是不免唏噓,80後常渴望再坐在小霸王遊戲機前與夥伴再決戰一輪,90後也不少吹噓當年自己是陀螺界的高手。童年,於每一代人而言都是回憶的甜,在沉重的學業、工作壓力下氣喘吁吁的我們,也總奢求那份逝去已久的、童話般的歲月。但緬懷不等於沉溺與逃避,追溯美好是為了讓我們找回初心,而不是對現狀產生懈怠與消極的情緒。

真正的年輕與童趣在於一顆永葆青春的心,而不在於年齡。“長大成年”在人們心中似乎永遠與“世故”、“圓滑”有必然聯絡,成年彷彿是告別童真、可愛的一場儀式,其實不然。這個社會其實仍有不少人即使步入社會仍秉持著“少年情懷”,更或者按如今流行的說法,有一顆“少女心”。並且這樣的人往往更活力充沛,對學習工作更有飽滿積極的態度。“要沉穩,別再幼稚”只是這個社會的說教,並沒有任何條例規定每個年齡階段應做的事情。你仍可以在下班後看著“貓和老鼠”捧腹大笑,仍可以視收集彈珠為愛好……不一定要縮小體型和年紀才可以擁有童話,童真,在於年輕的心態。聰明人學會把“勿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做自勉,而不會一味地沉浸在年幼的自由中,對現實產生逃避哀怨的念頭。

“不想長大”在某種程度上,是消極的表現。人成年,渴望回到童年,而人到了老年,又往往留戀年輕時的活力與自由。人總愛批判當下,追溯過往。不滿足、不樂觀,渾然不知在自己傷懷頭痛,唏噓痛惜之時,又一段獨一無二的美好時光在自己的消極悲觀中丟失散落。與其邊走邊丟邊悵惘,不如且行且珍惜,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

把承擔當做榮幸,提升思想與精神境界,長大的世界也有童話。年輕人追憶童年,來源於對現狀與成人世界的失望與不滿。誠然,年歲漸長,我們逐漸成熟理性的雙眼開始瞭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不如意,甚至醜陋的一面。失落埋怨可以理解,但生活仍在繼續,不可能因為多數人的祈禱就時光倒流。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責任的接棒者,何不將承擔責任當做實現心中美好願景的絕佳機會。我們失去了多少玩樂逍遙的機會,就同時擁有了多少改變與向上的權利。只有思想轉變的那一天,你才會發現,有足夠堅實的肩膀扛起責任,有足夠強大的心臟抗拒傷害,有足夠的實力給親近的人創造幸福和安穩,成年的世界也遍地開花。

童年很美好,更重要的是將那段時光當做強心劑與青春劑,才會擁有永久的童真。

【篇二:堅守本心,長大不可怕】

一邊說:“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一邊說:“缺乏責任感就會拒絕成長。”對於不少80後、90後的“不想長大族”你會是其中一員嗎?在我看來,堅守本心,長大不可怕。

“不想長大族”的行為,是對純真、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懷念及嚮往,實則表現了對社會中的殘酷環境的懦弱與逃避及對現實的不滿。一張賣萌扮嫩的照片,一則童稚趣味的動畫片,一個拒絕結婚生子的舉動,難道就能讓我們“返老還童”?這顯然是不能的。許多人的樂此不疲是這股消極、逃避風氣的蔓延。都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但“不想長大族”對不實理想的追求,對骨感現實的躲避都不禁讓我心懷擔憂:我們的思想追求在倒退嗎?

長大的只有年齡,長不大的卻是本心,本心堅固,長大又何畏?就如《三體》書中所說:“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同樣的,我們應該給予我們的心態以童心,而不是給予我們的行為以童稚。只要我們純真、爛漫的本心堅固,又何須懼怕環境的變化對於我們的影響呢?我們不能改變環境,只有改變自己的心態才會是正確的道路。對於長大,我們不應該拘泥於對年齡的定義,年齡的增長並不意味著心靈的鈍化。只要我們願意,即使到了不惑之年仍可具有自己世界的童話。長大後的世界並非沒有童話,心之所存則有,心無所存,又何須如此作態?

努力長大,用責任構建屬於自己的一片童話天地。成為成年人,承擔起屬於自己的責任,可視為長大,若大家都不想長大,那難道就不是集體缺乏社會責任感的表現嗎?長大是個成熟的過程,唯有長大,方能體會初心之可貴。因此對初心最好的追求,應該是努力長大,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撐起屬於自己的一片童話天地,才能將自己的初心安放,逃避長大一直不會是最佳方案。

堅守本心,長大不可怕,為自己撐起一片童話天地而努力成長吧!

【篇三:保持童真與承擔,長大也有童話作文】

相比結婚生子、為工作勞累奔波的生活,如今許多年輕人渴望重返有動畫有遊戲相伴的童年,不想長大。究竟是內心憧憬童話還是缺乏責任感,人們眾說紛紜。

就像70後追憶滾鐵環與彈弓時總是不免唏噓,80後常渴望再坐在小霸王遊戲機前與夥伴再決戰一輪,90後也不少吹噓當年自己是陀螺界的高手。童年,於每一代人而言都是回憶的甜,在沉重的學業、工作壓力下氣喘吁吁的我們,也總奢求那份逝去已久的、童話般的歲月。但緬懷不等於沉溺與逃避,追溯美好是為了讓我們找回初心,而不是對現狀產生懈怠與消極的情緒。

真正的年輕與童趣在於一顆永葆青春的心,而不在於年齡。“長大成年”在人們心中似乎永遠與“世故”、“圓滑”有必然聯絡,成年彷彿是告別童真、可愛的一場儀式,其實不然。這個社會其實仍有不少人即使步入社會仍秉持著“少年情懷”,更或者按如今流行的說法,有一顆“少女心”。並且這樣的人往往更活力充沛,對學習工作更有飽滿積極的態度。“要沉穩,別再幼稚”只是這個社會的說教,並沒有任何條例規定每個年齡階段應做的事情。你仍可以在下班後看著“貓和老鼠”捧腹大笑,仍可以視收集彈珠為愛好……不一定要縮小體型和年紀才可以擁有童話,童真,在於年輕的心態。聰明人學會把“勿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做自勉,而不會一味地沉浸在年幼的自由中,對現實產生逃避哀怨的念頭。

“不想長大”在某種程度上,是消極的表現。人成年,渴望回到童年,而人到了老年,又往往留戀年輕時的活力與自由。人總愛批判當下,追溯過往。不滿足、不樂觀,渾然不知在自己傷懷頭痛,唏噓痛惜之時,又一段獨一無二的美好時光在自己的消極悲觀中丟失散落。與其邊走邊丟邊悵惘,不如且行且珍惜,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

把承擔當做榮幸,提升思想與精神境界,長大的世界也有童話。年輕人追憶童年,來源於對現狀與成人世界的失望與不滿。誠然,年歲漸長,我們逐漸成熟理性的雙眼開始瞭解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不如意,甚至醜陋的一面。失落埋怨可以理解,但生活仍在繼續,不可能因為多數人的祈禱就時光倒流。作為未來社會的主人,責任的接棒者,何不將承擔責任當做實現心中美好願景的絕佳機會。我們失去了多少玩樂逍遙的機會,就同時擁有了多少改變與向上的權利。只有思想轉變的那一天,你才會發現,有足夠堅實的肩膀扛起責任,有足夠強大的心臟抗拒傷害,有足夠的實力給親近的人創造幸福和安穩,成年的世界也遍地開花。

童年很美好,更重要的是將那段時光當做強心劑與青春劑,才會擁有永久的童真。

【篇四:讓生命活出彈性與個性】

來自80後、90後“不想長大”的心聲,猶如一石激起輿論的千層浪。理解的人欣賞他們“對童話的憧憬”,批評的人憤懣他們“對責任的逃避”。於我而言,“不想長大”未嘗不是一種體現生命的彈性、釋放自我的個性化活法。

餘秋雨先生曾論述過生命的彈性,人生的某一階段中時而綴飾著另一階段的特徵,如80後、90後們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壯年們,也會流露對童稚的依戀和模仿。生命本該如一汪泉水,以這些變化豐富,靈動著自我;若中年人僅存深沉,老年人只餘疲頹,那麼生命將硬脆乾癟,很容易被生活的重壓壓折、風化。賣萌扮嫩,看動畫片是80後、90後們面對日趨沉重的生活壓力時舒緩自我,釋放壓力的應對之道,既然老年人“老頑童”的天真,“夕陽紅”的青春能被鼓舞,那為什麼我們不能接納80後、90後的“不想長大”?

“不想長大”的心聲也許與傳統認知中青壯年的形象定位不符,卻正是演繹80後、90後個性化的表達。“青壯年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他們將用自己寬厚的脊樑支撐起天地,他們臉上與鐫刻風霜也不能捲走的堅毅……”當流傳許久的想象圖景與現代青年的自我表達發生衝突時,定勢思維制約著民眾,促使他們排擠自己所不習慣,暫無法理解的事物,甚至打上“怪異”的標籤。但“不想長大”僅是一種真誠的心聲,一種不同的活法,在標榜“開放”與“包容”的今日,也需得到平等的對待。我們不僅要追求人的個性化發展,也應尊重個體的個性化表達。社會需要自由的空氣,而這首先應來源於表達的自由與被尊重。

批評者擔憂追求“不想長大”之時放棄責任,但追求童真與釋放就意味著倒退和躲避麼?“不想長大”僅是一種生活的態度,80後、90後既有念想,卻不應盲目評判他們失去動力。何況生兒育女、傳宗接代早已再非神聖的義務。事實上,我們留心觀察便能看到他們在賣萌之餘的努力和奮鬥。

“不想長大”的心聲,應當被尊重。別讓生命被標籤化束縛,活出屬於自己的彈性和個性。

【篇五:不想長大,心存童話】

日前,社會調查顯示不少年輕人“不想長大”,想做童心之舉,引起人們眾說紛紜。而我認為,不想長大無非是充滿童心的體現,值得被理解。

正因為心中活著童話,所以心才無限大。這些80後90後的年輕人還熱衷著動畫片,喜歡賣萌扮嫩,是因為他們嚮往這種年輕的生活。仍然如小孩子一般過著生活,是無憂無慮而自由的。在他們觀念裡,不長大的生活依舊是美好的無邪的,正是心中童話的模樣,所以他們跨越年齡差距,仍像小孩子那般心寬廣,去追求更多美好的東西。

不是不願意去承擔,而是怕心底的夢被遺忘。對這種現象持批評態度的人認為是“缺乏責任感就會拒絕成長”,但實則並非如此。這些不想長大的年輕人拒絕成長,並不是因為他們缺乏責任感,害怕承擔他們在社會上的職責,而只是害怕他們會在這個利益縱橫,步步謹慎的社會迷失自我,終有一日隨波逐流,忘卻自己心中的夢。他們還懂得守住內心,想去追求,才害怕成長,怕成長剝奪走他們仍在守護的這一切。正如畢淑敏曾說過的一樣,要認清自己的內心和追求,才是最好的承諾,不論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不想長大”的心理不過是想在世事變改而不知未來的世上仍對生活保持著不滅的過往熱忱罷了。

想成為簡單的人,想追求簡單的生活,想擁有簡單的快樂是“不想長大族”的心願。他們仍熱衷於享受兒童般的樂趣,是因為他們還擁有著一顆童心。擁有童心的人,心地不會太差。他們崇尚兒時般的簡單,這也不失為一種積極陽光的生活態度。以年輕的姿態過年輕的生活,沒有過多的煩惱,這樣一種明媚而讓人快樂的生活方式難道不是每個人都向往的嗎?去追求陽光,自己也會變得陽光起來。又有誰願意成為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專制獨裁而心思複雜的統治者?每個人心底都渴望保留著那份初心,可最終又有幾人堅守?

正如歌詞所唱道:“就算世界無童話,抱著想象實現它。”年齡的成長讓我們不得不面對無童話的世界,但我們的心可以選擇讓我們如何看待這世界。柴靜說:“生和死,我們終將渾然難分,像水溶於水中。這個溫熱的跳動就是活著,是我們的當下。”改變不了年齡,我們依然可以心存童話,追求生活,此時“不想長大”是單純而簡單的美好,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篇六:告別溫室,依舊陽光】

80後、90後正值風華正茂的大好年華,越來越多湧現出來的心聲卻是“不想長大”,個個如如溫室裡的鮮花,這不禁令人大跌眼鏡,其背後透露出的,是令人擔憂的當今青少年乃至中年心理素質和心靈成長。(語序問題)

一方面來看,“不想長大”體現的是對純真美好童年的留戀,是面對社會壓力時的一種轉移和排解。年輕人希望重返無憂無慮的童年,因為那時不用承擔壓力責任。如父母口中“他還只是個孩子”,到現在年輕人說“我還是個寶寶”無一不體現了錯不在己的思想,轉移責任。而其中也易引起年輕群體的共鳴,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做“寶寶”抱成團,從中互相汲取安慰。

“不想長大族”的出現,也喚醒了人們對於心理素質教育和青少年成長的共同關注。是什麼讓他們對“長大”產生了心理抗拒?周國平說過“成長是一件孤獨的事。”固然,自身的獨立與思想的成熟很關鍵,但外界的激勵也不可或缺。曾國藩意氣勤勤懇懇在家書中書寫節儉與奮鬥,傅雷嘔心瀝血在家書中叮嚀愛國與自強。可見,外在的教育力量,須滿足未來社會對青少年綜合素質的考驗,在成長與心靈發展中指引方向,使溫室裡的花朵們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作為社會的人,必然要走出溫室,直麵人生的風雨,那麼就請留下心中的陽光,讓童年以一種優雅的姿態退場。面對社會、逃避、扮嫩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亞馬遜書榜上曾一度被一本書佔據,書名是《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對於“不想長大族”,我也想說,你們可以在這個險惡與汙濁功利的世界保持你們的童心,但也一定要勇於以這顆心去面對成長中遇到的逆境。“不想長大”意味著保有真性情,於世依然陽光樂觀,而不是單純低齡化的行為舉止,也不要拿“童話”、“童真”這些詞來作苦澀內心的糖衣。如同兒童文學家楊紅櫻,一位獨立成功的女作家,筆下仍流淌出童趣夢幻的文字,這才是有童話的長大,有責任的未長大。

告別溫室,承擔起對社會、對個人的責任;依舊陽光,記憶中仍有美好回憶,內心還存一片淨土。童心,又何曾遠去呢?

【篇七:不想長大?直面長大!】

他們是80後、90後,他們是“不想長大族”,他們喜歡賣萌扮嫩,熱衷看動畫片,不願結婚生子……他們究竟是缺乏責任感,還是怕“長大後世界就沒童話”?

對此,我認為人都要長大,只有直視長大才能挑起肩上的責任。

害怕踏入社會,害怕失去保護,害怕承擔責任,是“不想長大族”存在的緣由。他們害怕青春浪漫被社會碾壓得粉碎,害怕純真自在被責任磨平。他們唯有通過賣萌扮嫩、看動畫片、逃避婚嫁來麻醉自己。今天還光鮮靚麗的少女擔心一嫁作人婦就會年老色衰、每天奔波於柴米油鹽中;今天還意氣風發的小夥子擔心一入職場就會被無聲的硝煙淹沒。因此他們不想長大,顧慮重重,畏首畏尾,遲遲不願直面責任。

人不長大,就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作為正當年華的80後、90後,他們是社會的勞動力,身上的責任不僅關乎自己,還牽繫著國家發展、民族基業、子孫後代。如果“不想長大族”將自己賣萌扮嫩的時間轉變為埋頭苦幹、創業奮鬥的時間,將自己看動畫片的時間轉變為靜心閱讀、修身養性的時間,將自己相親的時間轉變為參與社會公益的時間,那麼社會又將增加多少活力!拒絕成長即是拒絕你自己,拒絕承擔即是拒絕社會和國家,損失的將不僅僅只是你一人。

到底什麼是“不想長大?歸根結底,是心智尚未成熟,是嬌生慣養的久了,卻也是對自己赤子之心的愛護。只有你直面長大,踏入社會,才不會活在自己編織的童話世界裡。你要學會長大,不要被世俗同化,被金錢欺騙。當你直面長大,你才會更清醒,才會更懂得珍惜自己的赤子之心。你會看到規則遠勝於潛規則,學術遠勝於權術,才華遠勝於財富,風骨遠勝於媚骨。你會在社會的激盪中愈發清醒,在社會的漩渦中愈發堅定。這是長大,是成熟,不是守著自己的一方小天地,而是佇立於天地之間,如長風挺鬆,看風霜雨雪。這才是真正的長大。

別不想長大,請你直面長大,勇敢地挑起大梁,邁向前方。當你長大,你會發現“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國”;對於長大的人,“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

【篇八:呼喚成熟的赤子之心】

近日,一群不願長大的年輕人走入人們的視野,引起公眾的熱烈討論。這群年輕人對童話世界的嚮往,其實也是對善良和純真的呼喚,值得肯定認同。

年輕人“不想長大”體現了其對童年時無慮優越環境的依戀,是人之常情。孩子有著家庭環境的經濟支援,不必步入社會爭名奪利;孩子有周圍環境的關懷,享受著社會輿論價值取向的偏袒。從古語“童言無忌”,到法律中《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兒童權利的捍衛,無不體現社會對孩子、未成年這個特殊群體的關懷。因此,年輕人不想離開溫室,拒絕長大投入社會,情有可原。

“拒絕成長”表現了現代年輕人對殘酷社會環境的抗爭,對純真赤子之心的捍衛。當今社會競爭使年輕人不得不迅速學會與人交往處事圓滑,學會虛偽與你欺我詐。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將孩童時的純真打得粉碎。對責任的承擔也並非要以消耗人本性中的善作為代價。“小悅悅事件”中一位母親阻止孩子上前施救的一拉令人心寒,小學生為環衛工人送水被指作秀令人心酸—在社會的催化下,兒時的善良被利用,兒時的純真被指責。這群年輕人拒絕成長,是對“生命純真地開始,庸俗地結束”的有力反抗;是拒絕生命成為一個個罐頭,拒絕變得勢利自私的表現;也是對社會善良之心甦醒的呼喚。

然而,“拒絕成長”呼喚善良只是美好的幻想,完善社會體制,給予人們社會關懷人文關懷才是萬全之策。如果每個人都不成長,滿足於眼前的舒適,誰去關懷我們的下一代?如果政治家厭倦外交辭令,企業巨頭厭倦利益往來,“不成長”辭職不幹—誰去維護我們的利益與社會國家安全?在“拒絕成長”之下呼喚的是成熟的善良純真:既能看到社會黑白,也能承擔起責任,維護內心善良,看到弱者會幫扶,看到不公會反抗,這才是真正的公民,真正的赤子之心。而這又需要社會保障人們的權益,不讓任何人被社會拋棄,才能使人不畏懼成長,不拒絕成長。

“不想成長”可以看到社會的殘忍過去,也可看到呼之欲出的真善未來。